当前位置 首页 明血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

《明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

作者:疯子蓝 字数:2951 书籍:明血

  “墨大哥!墨大哥!你回来啦!”

  “墨大哥!你现在可威风啦!”

  晚饭的时候,墨离刚和林果走出房门,来到正厅准备吃饭,就见袁承志、李定国两个半大小子嚷嚷着跑了进来,神情甚是欢喜。【风云阅读网.】后边还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却怯生生的站在门口,不知道该不该进来,神色有些拘谨不安。

  那孩子正是柳绯红的弟弟柳飞虎。墨离一手拉住袁承志,一手拉住李定国,哈哈笑道:“好小子,你们都长大长高啦!”

  一瞥眼见到柳飞虎拘谨的站在门口,先是一愣,很快就想起来这是柳绯红的弟弟,只不过自己当时在黑云寨的时候比较少和他说话,因为他姐姐柳绯红的事情,柳飞虎多少也对墨离有些敬畏,是以显得比较陌生拘束,不像袁承志、李定国他们那么热络。

  墨离当下朝柳飞虎招手说道:“小虎,来,进来啊!”

  柳飞虎连忙小跑着走了进来,上前拜见道:“小虎拜见墨大......墨大人。”

  墨离摆摆手,说道:“小虎,你别这么见外,跟他们一样叫我墨大哥就好了。”

  说着,伸手摸了摸柳飞虎的大脑袋,笑道:“你干嘛这么怕我?我又不是老虎。对了,你姐姐呢?”

  “姐姐可能在安排酒厂的事情。”柳飞虎憨憨的说道。

  “哦。叫她来一起吃饭吧!”墨离说道。

  晚饭准备得很丰盛,有酒有R,还有鱼。

  墨离让人把柳绯红和程青竹也叫了来一起吃饭,算是接风洗尘。当然了,还有雷洛和弗雷德这两个洋人。

  林果的脸色红扑扑的,一直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默默的吃着饭。梁佩君等人见了林果的神色心照不宣,只是和墨离会心的一笑。这一笑,林果就更觉得羞赧了,脸上好像喝了酒一样,红得诱人。

  酒自然是柳绯红主持的酒厂酿造出来的上等佳酿,入口甘醇,芳香扑鼻。

  “有些日子不见,绯红姑娘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不错,这酒,够爽!”

  一年多时间不见,柳绯红和林果一样出落得越发漂亮水润起来,像是熟透了的苹果,让人忍不住想要采撷。

  “墨大人过奖了!”柳绯红赶忙起身说道:“这些都是大人当初发明的工艺,绯红只不过是遵循大人的教导才酿造出来这么好的酒。”

  “哈哈哈......坐下说!坐下说!”墨离笑着说道,“本官听说如今咱们这酒可是远近闻名了啊!这都是绯红姑娘你的功劳!”

  “谢谢大人抬爱,绯红实不敢居功。”

  席间,墨离又问起陵川这一年来的各项发展情况,各方面均是良好,由于大量种植杂粮,解决了许多灾民的生存问题,从而使得陵川人口大增,魏洪也在墨离的指示下,招募了三万多士兵,其中一半人马跟随程青竹南下,此时正驻扎在长沙。另一半人马则在魏洪的继续领导下,驻守陵川城。

  当然,这些士兵都是没有编制的,属于陵川地方治安部队,不领皇饷,等于是墨离的私人武装。

  而程青竹自去年墨离率兵赶赴辽东后,奉命留守河曲,继续追剿王嘉胤等叛军,并安抚当地百姓,恢复民生。过不了多久,王嘉胤等叛军就离开山西,南下河南,河曲也就无贼可剿了。

  程青竹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和训练,麾下兵马也由原来的三千发展到了一万两千人,再加上陵川的一万多人,此次程青竹一共带来了两万五千人马,新辽军的实力得到更大提升。

  由于陵川土地改革后,又大量种植粗粮,陵川产粮颇丰,养活了许多人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陵川官营的农场、酒厂、水泥厂等,效益巨大。

  在给新辽军带来巨额财政支持的同时,雷洛等人的科研项目也日益成熟,研发出大批的新式燧发枪列装部队。这次南下,雷洛还运载了三万支燧发枪、两千支火箭溜、数万颗手雷和地雷,还生产出了数十门新式火炮。

  这些先进武器装备军队后,新辽军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真正是鸟枪换炮了。

  雷洛的科研团队也壮大了不少,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人,实力大涨。

  得知这些情况后,墨离相当高兴。未来的战争,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各式人才,最不缺的反倒是兵员。因为这个时代,只要你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招募到足够多的兵员,为了一口吃的,有的是大把的人给你卖命。

  但是人才就不一样了,这个时代整体教育水平落后,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受什么教育,更多的人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的从土里刨食。

  而接受过教育的,又大多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居多,明朝的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秀才书生往往只知道如何作一手漂亮的八股文,对于科技方面的知识就是一个白痴,问题是八股文作得再好,他也不能当饭吃啊。

  收复长沙后,墨离立即命人贴出招贤榜,大量招募人才前来效力。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是长沙岳麓书院的招牌楹联,就悬挂在大门。当然这个是后人撰写的楹联,这时还没有出现在岳麓书院。但是从千百年来的历史却也可以看出,楚地的确是人才辈出,地灵人杰,这幅楹联所写倒也不算狂妄。

  这点墨离还是有所耳闻的,所以在收复长沙之后不久,他曾经亲自率众幕僚登上岳麓山,打算上山下乡现场办公招募人才。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

  而后,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山建起学舍,这就是早期的僧人办学。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D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D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再次进入繁盛时期。

  此后,岳麓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却又数度重建兴盛,始终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引领风S。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直到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才开始逐渐恢复。

  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岳麓书院终于恢复原貌,并得以发展,但书院的教学却始终以朱程理学为主。

  正德二年,一代心学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后。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开创了心学这个学派。

  心学虽然仍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其提倡格物至知,知行合一,光这一点就比朱程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有用得多。

  王守仁的心学不提倡空谈,而提倡自省、实践,知行合一。从实践在寻找事物内在的道理和规律,明白其中的道理后,还要“知行合一”。

  但是现在岳麓书院的山长范式以信奉的是朱程理学,执掌岳麓书院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消除心学的影响,提倡遵循理学,追求天人合一。

  墨离好歹也是受过教育的,对于这个时代的朱程理学大行其道也只能是苦笑不已。

  如今天下纷乱,亿兆生民衣食无着,颠沛流离,国势危若垒卵,外族虎视眈眈,当此之时,

  即便真让你天人合一了,理学追求的也不过是自身修为,你成圣人了,那是你自个的事情,于普通亿兆生民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能救得了老百姓免于刀兵之灾吗?

  当此乱世,理学救不了普通万民,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发展科学,解放生产力,才能使得国力强盛,外御敌侮,内安万民。

  所以,墨离需要的不是岳麓书院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追求自我修行,却不知如何治国安邦的“人才”,这种所谓的人才,与霸占江南主导舆论的东林党人一样,只会空谈误国。

  如今稍微有点名望的人,几乎都和东林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人,即便他在某一些领域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墨离也不敢用。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民族应有的骨气。

  想想明亡之际,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朝堂显贵、东林党领袖,如钱谦益之流,还不是满清铁骑一到立马就各种跪舔,想想就让人寒心加恶心。

  墨离要的是能够实干救国的务实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能说大明没有,但却比二十一世纪的处女还要难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