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剑 【评点本026】六章 诓语

《大剑》【评点本026】六章 诓语

作者:九指书魔 字数:3961 书籍:大剑

  常思豪淡淡道:“九边形势乃国之机密。非朝臣重宰不能尽言。别人还是少打听为妙。”

  六成道:“是。是。侯爷不可误会。小僧的意思是:做什么国师、圣僧。那真是小僧想也不敢想的。不过为国效力。小僧却也责无旁贷。小僧不才。别的不敢夸张。要说起求吉卜卦。那倒颇有心得。不知军中是否需用人手。若是有用得着处。蒙侯爷提携一把。带在军中参务军机。那可就是小僧的荣光了。”

  火黎孤温眯眼斜视。似乎在说:“瞧你那副模样。也配在军中参务军机。”

  常思豪的表情也有些反感。道:“禅师若有心。多在寺中为天下苍生念经祈福也就是了。”

  六成对这冷淡有所察觉。讪讪点头笑道:“是。是。侯爷说的不错。”声音渐低。就此没了声息。

  又略行出一程。常思豪忽然“咦”了一声。喃喃自语道:“忘了忘了。”李双吉道:“什么事。”常思豪摆手:“我还有些话忘了和袁先生交待。”扬鞭往道旁竹林一指:“你们在此等我片刻。”说完拨马回程。

  火黎孤温听得蹄声渐远。正自盘算如何逃跑。忽觉脑后一疼。扑嗵一声从马上栽了下来。脸正扎在泥里。他刚要大骂。就听李双吉惊道:“你干嘛打死他。”六成的声音道:“给一巴掌怎么会死。这是他乱说话的报应。”李双吉过来翻过火黎孤温查看。见他双目闭合。又探了探鼻息。松口气说道:“晕过去了。”将他拎到竹林边扔下。六成笑道:“什么国师。武功也不怎样。”

  二人放马啃青。火黎孤温眼睛眯起小缝偷瞧。见他们不再注意自己。手便在背后地上乱摸。寻着块石头抓起来。小心磨割绳索。这时六成和李双吉聊起天来。只听六成问:“您跟在侯爷身边。年头可不小了罢。”李双吉道:“哪里。七八年吧。十来岁时俺就伺候他。可是他身边的老人儿了。侯爷走哪儿。就把俺带到哪儿。人们管他叫侯爷。就得管俺叫吉爷。”【娴墨:笑。没人叫了自己叫。吉爷你好。】

  火黎孤温边磨绳子边想:“这傻大个子看着实在。其实不然。刚才吹牛还遭了白眼。这会儿又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脸皮真是厚得可以。”

  六成惊讶道:“哎哟。那不跟亲兄弟一样吗。”李双吉笑道:“那是。在大同杀鞑子。俺们是并着肩冲的。战场上杀出来的感情哪。别看当着外人规规矩矩。平常俺就叫他大哥。他都叫俺小吉弟弟。”【娴墨:又近一层。下人吹牛。往往吹自己上头有人。干爹干娘表叔表舅地拉亲戚。诸如此类。戏作得毕真】【娴墨二评:六成策划得好。】

  火黎孤温手中一打滑。石头险些掉地下。心想就你这五大三粗的样子。还“小吉弟弟”。真让人笑掉大牙。【娴墨:忘了自己“吉吉”小被人笑话的时候了。】

  六成又就着大同之战夸赞起来。李双吉道:“嗨。杀几万鞑子。小意思而已。什么鞑靼土蛮。都是一帮放牛放马的。有几分能耐。早被俺们杀怕啦。”

  六成笑道:“可不是嘛。不过贫僧倒有些奇怪。既然他们都龟缩不出。说到军情。侯爷干嘛还那么谨慎。”李双吉笑道:“嘿。你懂个啥。他们不打咱了。咱们还不打他了。”六成凝声道:“朝廷要对外用兵。”李双吉不说话了。六成喃喃自语道:“看来边境一时还是安宁不得。小僧有亲人住在偏关附近【娴墨:正是俺答去年烧杀一空的地方】。还是通知他们避一避。免得被抓了兵才好。”李双吉道:“嘿。那边不打。用不着。”六成道:“哦。那可太好了。朝廷每对俺答用兵。都要在那一线大量征召兵勇。唉。那日子可不好过呐。劝他们多少回搬家。可他们就是说故土难离。唉。”

  火黎孤温对地理极是熟悉【娴墨:国师身份。】。知道偏关在朔州附近。邻近俺答的土默特部。明军捣巢经常从此出击。刚才听他们说。常思豪此来与西线军务有关。既然这边不征兵。明军自然不是去打俺答。袄儿都司和土鲁番与明朝冲突不多。那么西线上还能有谁。岂非就剩下我瓦剌了。想到这里。精神立时提起。磨绳子的速度也缓了下来。

  只听李双吉道:“嗨。什么故土难离。以后都不用搬了。说不定还得往外迁呢。”六成道:“这话怎么讲。”李双吉只是冷笑。火黎孤温听没了下。一时心急火燎。想瞄上一眼。又怕被发现。只好按捺下性子忍着。

  隔了一会儿。就听六成和尚嘿嘿一笑。说道:“原来你也不知。”李双吉登时火起来:“你说啥。”六成笑道:“刚才侯爷都说了。这些事情只有朝廷重臣才能知道。又怎会让你知道。”李双吉道:“哼。俺整日在侯爷身边。啥不清楚。告诉你吧。朝廷那些人知道的。俺都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俺照样知道。”六成道:“既然知道。聊聊怕什么的。这里又没外人。”李双吉道:“那可不成。”火黎孤温心头焦躁。暗想:“这憨头嘴还挺紧。不行。姓常的说不定啥时候就回来。我这么听下去哪算一站。得赶快磨断绳子。抓这傻大个找个偏僻所在。再严刑逼供。【娴墨:一波三折。】”正要奋力磨绳。就听六成在那边哈哈大笑:“你果然还是不知。却拿小僧来打趣。逗我的闷子玩儿。罢了罢了。不问就是了。”李双吉大怒。道:“你附耳过来。”

  火黎孤温忙又停了手凝神细听。远处只有一片嘁嘁咕咕。不清不楚。正自焦躁。忽听六成惊声道:“什么。俺答要打瓦剌。怎么可能。”李双吉道:“你喊什么。【娴墨:越装越像。仿佛真在担心。】”六成放低了声音:“鞑靼和瓦剌不是兄弟之国么。干什么要打。”李双吉道:“你懂啥。兄弟分家。打起来更狠【娴墨:汉族才这样。真是以小人之心度我蒙古大汉之腹。】。何况老赵在俺答身边。不打也能撺动他打。”六成道:“老赵。”李双吉道:“赵全哪。”六成奇道:“是那个大汉奸吗。”李双吉怒道:“什么汉奸。赵大人是咱的卧底。”

  赵全身为鞑靼军师。曾多次出使瓦剌。火黎孤温自然熟悉。听这话猛吃了一惊。只听六成笑道:“还以为你说的是实话。敢情原来是信口开河。赵全谁不知道。他给俺答做军师多年。立了不少战功。而且还出主意。让俺答筑板升城称帝。忠心耿耿。怎会是咱大明的卧底。”【娴墨:此言真难取信于火黎。故特特荡开一笔。恰是六成计妙处。】

  李双吉似乎有些后悔。但话已说出也不再隐瞒下去。冷冷一哂道:“你懂什么。这就叫放长线、钓大鱼。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围京之后。老皇爷嘉靖就下定了决心。要把鞑子一举全歼。当时严阁老出了个主意。说鞑子骑兵厉害。与他们打硬仗实在太难。不如把尖刀插入其内部。当时赵全赵大人主动请缨。伪装成白莲教人假说受朝廷清剿。这才投奔了鞑靼。”

  六成又惊又喜:“原来如此。咦。不过。赵全在鞑靼可是立了不少功啊。”

  李双吉道:“那是为了得到俺答的信任罢了。”六成又问:“那板升城呢。”李双吉笑道:“这招才绝。你想想。是没事老搬家好。还是住在一个地方舒坦。”六成道:“鞑子生活需要随水草迁居。自然没有住城市方便。”李双吉道:“这就对了。鞑子向来在马背上生活。一旦习惯了住房子。不随水草迁移。慢慢的人就懒了。想住房子。就要找汉人来帮他们盖。想要铁器。也得汉人帮他们打。要吃粮食。也是汉人给他们种。赵大人就这样不住地挖掘他们的需求。然后趁机将汉民源源不断地迁进鞑靼。汉民表面上做牛做马。其实却是渐渐掌握了他们的命脉……”

  “高。”六成笑赞道:“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产生依赖。又是在腹地埋兵。真可谓一举两得。”【娴墨:六成此计大妙。编得圆满无缺。难为何处想来。政治和尚了不得。】

  火黎孤温听得背上冷汗直淌。心想近年来绰罗斯汗瞧俺答又建板升又种地。搞得有声有色。也一直想多掳些汉民为奴。在瓦剌草原上多建大城。幸好没有如此。否则还不正中了这些南人鬼子的圈套。

  李双吉道:“板升城越建越多。可起事时机未到。也不能让他们真正强大起来。所以赵大人总是在俺答耳边吹风让他动兵。这便是消耗他的国力。打仗死的都是青壮。家里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就好办得多了。去年在大同。俺答吃了明军火器的亏。有点胆怯了。所以今年赵大人才劝他去西征瓦剌。喝羊奶的去砍喝马奶的。岂不正好吗。”

  六成笑道:“怪不得侯爷听说这胡僧要去联结古田叛军时。一点也不着急。”

  李双吉笑道:“那是。着什么急啊。他能和古田勾结上倒好了。届时喜滋滋地回去报功。却发现连他的绰罗斯汗都被人掳去了。可不是好玩得紧吗。”

  就在此时。忽听惨嘶声起。三匹马中有两匹“库秋”、“库秋”倒地。各有一腿关节被石块打伤。“哗楞楞”声响。火黎孤温摘下木鱼铃往后腰上一别。抖身上了最后那一匹。打马向竹林外逃窜。【娴墨:想得好周到。还怕人追。先打伤其它马腿。却偏偏不知自己已经中了奸计了。国师。这里有两盒脑白金。你拿去补补吧国师。】

  “站住。”李双吉大吼着拧身便追。火黎孤温巴掌一挥。劈倒数株竹子挡路。两腿连连磕镫。那马唏溜溜长嘶前窜。势如离弦之箭。

  李双吉和六成口中大喊。脚下原地跺步。直到他远去不见。相互对视一眼。脸露笑容。常思豪从林暗处缓缓走出。目光从火黎孤温所去的方向收回。笑着冲着六成和尚拱手一礼。道:“禅师妙算。”六成亦笑:“‘吉爷’扮得成功。为此计增色不少啊。”李双吉哈哈大笑:“教俺编。俺是编不出。学舌么倒还成。”原来刚才所说一切。都是昨晚宴后六成和尚安排定的。因担心这些话从常思豪口中说出来显得虚假。所以特意让李双吉串场。他这模样五大憨粗。说出谎来谁也不能怀疑【娴墨:生活中不但要防骗子。更需谨防傻子。真是没活路了】。火黎孤温果然轻松上了当。

  回到老宅墓园。小林宗擎听完经过也抚掌而笑、夸赞六成智计过人【娴墨:以和尚夸和尚。讽刺到家了。少林寺。小山是政治和尚。小林虽老实些。受师兄影响也很政治化。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戒都忘天边去了。此书真是无人不黑。】。又拉着常思豪商量:“唐太夫人之死。令人遗憾。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还当以大事为先。小僧想这就回少林给掌门报讯。再行商讨对策。”常思豪点头。心里惦记着广州军情。也不合在此多耽。因此也一道提出告辞。唐门众人知晓情况也都不多挽留。唐氏兄弟送出老远。常思豪想请陈胜一与自己同行。可是知道唐门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加上秦梦欢又没了踪影。想来陈大哥打理完唐太姥姥的丧事还要去找她。因此也就搁下不提。李双吉将三河骊骅骝牵过。二人上马。与众人就此作别登程。

  常思豪一路行来。表情始终凝重。心想此一番到蜀中。是为了找唐太姥姥来说服游胜闲、劝聚豪阁罢手。哪成想正事没办成。倒惹了一堆罗烂。虽然清除了齐中华这几个身边隐患。毕竟心有不足。【娴墨:故事中大关节。收束却用此笔涂抹。正为不露痕迹。】

  到了汶江边。二人雇船顺流而下。常思豪登上船头望去。眼见江面上千帆斗鼓。水碧涛蓝。两岸青山流黛。树影笼烟。水色春景美不胜收。心绪这才稍觉好转。掏出陈胜一给准备的地图迎风展开。只见上面已经画好了一条穿越贵州、广西。直达广东的路线。这条路线为求快捷。都是尽量选择了水路。路线周边有哪些门派、帮会。当地风俗等项都有简略注明。

  他确认方向的同时大致计算了一下时间。觉得按这路线加一加紧。未始不能赶在吴时来的前面。心下少宽。叠好地图揣回怀中。指尖忽碰到一物。触感柔软而陌生。愣了一愣。这才想起火黎孤温逃得匆忙。只带走了马上的东西。那羊皮手卷自己揣在怀中。因此没被他夺回。寻思:“火黎孤温回去后。即便发现鞑靼并未来攻。也必定心生疑忌。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大明不致受到内外交攻。我这趟总也不算白来。”想到这儿。心情倒开朗不少。暗祝道:“可惜六成不肯出山……但愿方枕诺真能如他所言吧。”

  傍晚二人在宜宾弃舟登岸。在小店略进饮食又出城继续赶路。正行间就听天空中雷声滚滚。哗啦啦下起雨来。常思豪勒了马正要到行囊里去掏蓑衣。李双吉往斜刺里一指道:“咱到那去歇歇吧。”手指处是一座破庙。常思豪仰面观察。见天色蒙晦不明。知道雨势必然缠绵【娴墨:和绝响学过观星故。笔笔有据。不脱落】。便点头答应。二人拐下土道来至那破庙近前。这才看清这里是一处破败的道观。两边院墙毁塌。门楼下荒阶草蔓。显然已经废弃多年了。常思豪下马往里走。就听正殿内传出哗啦啦的水声和男子的声音。正笑道:“小娘子呀小娘子。此一番你还能不遂了咱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