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剑 八章 遭谮

《大剑》八章 遭谮

作者:九指书魔 字数:3738 书籍:大剑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多日不见的顾思衣,

  她身后十几个家丁在院中排成两列,后面还有丫环仆妇各色人等,垂手恭恭敬敬,

  顾思衣瞧见常思豪,低下头去,万福道:“千岁,”

  刘金吾见常思豪愣住,哈哈一笑:“里边儿请吧,”

  两人到正堂,常思豪见各色家俱用品都是前些时他逛街时所选,问道:“这里莫非是你家,”

  刘金吾一笑:“不是我家,而是你家,”

  常思豪道:“你说什么笑话,”

  刘金吾解释:“这宅子本是严嵩在京中诸多府宅中的一所,他倒台之后,家产变卖一空,小宅子多被富商买去,这处大些,没人买得起,也便一直空着,皇上想把它赏给有功之臣,正好您在京也需要有个住的地方,就给您了,那些家人也随便使唤,一切开销不用您管,”

  两人边走边看,顾思衣坠后相陪,穿过正堂、小天井,又进一院,常思豪在穿行之间,但见院墙连房,房山连院,院外有院,院院连通,十分繁复精致,心下不禁感叹严家的豪奢,刘金吾笑道:“这院子太多,打理起来颇不容易,这几天可把顾姐姐忙得不轻,”顾思衣道:“金吾,我什么时候回西苑,”刘金吾笑道:“来了怎么能走呢,姐姐,你还没明白吗,这院里没有你,又怎称得上是一份大惊喜,”顾思衣掩口道:“你是说……”眼睛向常思豪瞧去,眼圈里微微泛红,刘金吾笑忒嘻嘻地道:“这事你可得好好谢我才行,若非我在皇上面前力推此事,姐姐一辈子在西苑熬嬷嬷,那可苦得紧,”常思豪喜道:“这下可好了,姐姐,咱们真该好好庆祝一下才行,”刘金吾道:“正是,姐,我买的鞭炮呢,快拿出来,”顾思衣道:“在库房,那不是过年要放的么,”刘金吾笑道:“放鞭炮就是图个高兴,不趁高兴时候放,什么时候放,听我的,来吧,”

  三人召唤家院取杆挂炮,不多时在门口架起两排十多挂万里红,刘金吾亲自上前点燃,刹时间吡啪暴响,金裂生虹,整条巷子里硝烟弥漫,热闹非凡,

  鞭炮声中刘金吾退回阶上,用肘尖捅了捅常思豪,喊道:“大哥,”常思豪:“啊,”刘金吾挤眼坏笑:“趁着这大喜的日子,把顾姐姐收了房吧,”常思豪嗔笑道:“别胡说,”回头瞧去,门楼下的顾思衣两只手捂着耳朵,睫边有些幸福的湿润,似乎什么也没听见,看自己望过来,也回瞧了一眼,笑了一笑,又去看鞭炮的火花了,

  次日清早常思豪起来吃过早点,正盘算着去百剑盟看看,有家人递上名贴,报说戚大人过府拜会,常思豪有些意外,匆匆来至前院,果见门下戚继光身着便装斜挎腰刀,正自等候,忙抢前几步出来拱手施礼,戚继光也有些意外,回礼道:“怎劳千岁亲自相迎,真折煞元敬了,”常思豪道:“戚大人何出此言,您是国之栋梁,常思豪一直仰慕得紧,可惜昨日未得其便,还想着找机会去拜见大人,没想到您倒先来了,”

  戚继光摆手逊谢:“什么国之栋梁,可不敢当,元敬早闻千岁于大同城外,率百骑冲营,驱畜群、破大寨,炮打中军,一仗杀得俺答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这一仗打得严谨,算得巧妙,以虚破实,以声势造胜势,可谓有胆有识,深得兵法之要,我看,这国之栋梁四字用在千岁身上,才更为恰当,”

  常思豪嘴角抽动,脸色冷了些,淡淡陪了一笑道:“大人夸奖,里面请,”

  “请,”

  两人并肩而行,戚继光察觉出刚才的马屁似乎拍得不正,稳稳心神,堆上笑容感慨道:“记得十七年前,我考中武举,进京会试,正赶上俺答犯京,便在城中守九门协助防御,当时朝中徐阶主战,严嵩主守,最终还是顺严相之意坚壁清野,大家闭门不出,战战兢兢,无一人有千岁这般男儿气慨,哈哈,说来也真是惭愧,”一边笑着一边眼角斜扫常思豪表情,

  只见常思豪淡淡道:“鞑子弓马纯熟,在旷地之上对战,我军原是胜算不大,取守势乃是正确的策略,”

  戚继光目光微亮:“千岁果然善战知兵,一语中的,当时军中大量吃空饷,兵士人数不足,而且缺乏训练,且不像现在,又有火铳,又有火炮,有些人不顾军中情况,仗血气之勇想出兵与俺答对战,我两次上书陈说利害,提出防御策略,幸而先帝应允采纳,才使得京师得以保全,事后朝中人等大赞先帝英明,我却被同期几个主战的武举骂得狗血喷头,当时若有千岁在,元敬定不致受此责难矣,”

  常思豪心想你这嘴变得倒快,一笑道:“被几个人骂,总比城破后遭万人埋怨要强,不能审时度势,又怎算得上是兵家妙手,大人后来赴山东、江浙等地整顿防务、抗倭杀敌,数年间怒夺岑港,转战台州,突袭横屿,大战莆田,斩首六万有余,终于一举扫平倭寇,官升总兵,统领闽浙粤三地军务,名传天下,可谓不负大丈夫之志,那些骂您的武举,如今又在哪儿呢,”

  戚继光这些事迹遍传乡野,无人不知,尤其台州九捷这几役,夺港破岛,奇计迭出,更是他生平得意之作,虽然早已听惯了夸奖,经常思豪当面一提,内心仍大是欢喜,赶忙摇手逊谢,两人一路聊起兵事,倒有几分投机,直走到后花园,常思豪才想起错过了客厅,也不好意思往回拐,便引他至园侧观景暖阁落座,

  仆人献茶退下,戚继光掏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含笑推近去道:“千岁喜入新居,元敬有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还请千岁笑纳,”

  那信封上写着四个字:“百二秦关,”常思豪不知何意,拿起打开,只见里面厚厚一沓银票,少说也有百来张,讶然道:“大人何必如此,这礼在下可不能收,”说着将信封放下推回,

  官场的规矩,送财礼不能见光,需得套在封袋之中,封面写上几句暗语,指出里面钱款数量,这暗语文官多用典籍诗文,戚继光是武将,用的军形兵容之喻,秦朝乃形胜之国,凭山河之险,有两万人守御足抵百万精兵,故称“百二秦关”,写在这里便是指送上白银两万,本来以当今的行情,礼金过千已是极重,料想常思豪见了定然大为震动,没想到对方竟毫无感觉,而且还打开看过再往回推,这举动未免太离谱了,

  他一愣之后,立刻又堆起笑容:“这点小意思孝敬千岁自然是不够的,只是元敬调京不久,一时手边不凑,还望千岁原宥,日后得便,一定再行厚补,”说着又将信封推过,常思豪按住他手背:“在下岂是嫌少,大人快快收起,勿让常思豪为难,”戚继光略一犹豫,落目扫去,见他的手背肤色较深,指节粗壮,上面脉络纵横,显得极为有力,心中落底,再次陪笑道:“元敬久在南方,不识京城风雨,日后少不了要受千岁的照顾,千岁如此,倒是叫元敬为难了,”

  常思豪盯着他眼睛霍然而起:“戚大人,人都说岳飞之后无名将,唯我大明戚继光,我在军中之时,听大伙儿谈论最多的便是你和俞大人在沿海抗倭的事迹,一向敬你是为国杀敌的英雄好汉,可是进京之后,又听说你这人喜欢结交权贵,四处送礼,本来我是不信的,没想到果然如此,真令人大失所望,”

  戚继光愣愣瞧他半晌,目光转落于地,发出一阵自嘲式地苦笑:“英雄好汉……呵,如今我自身难保,每日如坐针毡,说什么英雄好汉,都是笑话罢了,”

  常思豪道:“这话从何说起,”

  戚继光叹道:“千岁可知我现在的官职,”常思豪道:“不是三省总兵么,”戚继光摇头:“我现已调在京师,做神机营副将,”常思豪有些意外:“那又怎样,”戚继光道:“神机营是京师拱卫三大营之一,表面看去,是比我在南方做总兵风光,可是手中却无实权,而且营中大小将领多是名臣子弟、王室宗亲,这些人整日提笼架鸟不学无术,把营中弄得乌烟瘴气,上面的我管不了,下面的我指挥不动,夹在中间只能徒乎奈何,本来倭寇既平,能做个京官,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有同僚告知,皇上调我入京,原来是有人做下的手脚,遭罪的事情只怕还在后面,”

  常思豪难以相信:“大人军功卓著,海内驰名,谁敢陷害于你,”

  戚继光见他脸上怒容蕴漾,不禁心头生喜,仍涩涩叹道:“可不敢说陷害二字,只当是对我有误解罢,向皇上提出建议调我入京的,是给事中吴时来,我在南方屡获大捷,手握重兵,引起朝臣顾虑也不为奇,然而此人却称我对朝廷不满,暗示我有反心,这实在是无中生有,唉……”

  常思豪道:“他总不能凭空诬人清白,”戚继光恭请他归座,这才道:“千岁不知,当初我平了浙江倭患,闻福建告急,便急调兵而去,头一仗便拿下了横屿岛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它本是倭寇大本营,因占地利,易守难攻,曾让闽军吃尽了苦头,扫平此处,军民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得胜后我便在海边召开庆功宴聚将会饮,当时明月皎洁,大家席地而坐,望海观涛,平酒方肉,吃得兴高采烈……”他说到此处原有两分快意,长吸了一口气,脸上又变得满是寂寥之色:“没想到,当时席间有人吃醉,言说我的军功实大,足以封侯,皇上只封个总兵官,未免不够,众将都附合称是,我一时兴起,便起身随兴吟唱了一首《凯歌》,”

  常思豪道:“得胜之歌,必定慷慨激昂,”

  戚继光摇头而叹:“若不是这首歌,也不会惹出那许多事来,”常思豪道:“莫不是歌中有了犯忌的言语,”戚继光苦笑道:“是否犯忌,元敬却不好说了,这短歌不长,我且吟来,请千岁评判,”略施一礼,吟道:“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常思豪闻之沉默片刻,道:“果然气冲斗牛,吴时来挑你的理,必是在封侯二字了,”

  戚继光道:“千岁英明,吴时来确是抓住了这两字大作文章,言说部下如此妄议君非,我不严厉斥责,反吟此歌,实属借题发挥表示对皇上不满,更有扩大争议,搅动军心,鼓动部下怨上作乱之嫌,”

  常思豪一笑:“那戚大人你,究竟有无封侯之意呢,”

  戚继光脸上变色,登时起身作揖道:“千岁明鉴,实实绝无此意,元敬但有一腔热血,只在报国安民而已,席上吟唱此歌,乃大醉之际顺着众将高兴一时失口,岂是发泄不满,责怪皇上,”

  常思豪心想:“当初在南下平倭之前,你便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以为述志明心,这两句诗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哪个不知,哪个不晓,现在又来‘觅个封侯’,岂非是自相矛盾,若无此心,大可绝口不谈就是,为何写出诗来又句句不离封侯,”一笑道:“戚大人不必如此,我也在军队待过,哪个小旗不想做总旗,哪个部将不想做将军,”

  戚继光听了,果然脸上尴尬,

  常思豪眼皮微落,全无所谓地道:“这本是人之常情,吴时来据此嚼你的舌根,也是毫无用处,大人何必夸张到如坐针毡,”

  戚继光叹道:“他参我原不只这一条而已,还说我手下浙兵被称为‘戚家军’,更是大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军乃国家之军、天子之军,岂可称戚家军之理,一经怂恿成患,来个黄袍加身,后果不堪设想,”

  常思豪失笑道:“当年岳飞手下军兵称‘岳家军’,也没见秦桧以此责难,吴时来这理未免挑得太歪了罢,”

  戚继光双睛起亮,折身感激道:“千岁明见,六科之中,多是这类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这些言官百无一能,只会空发牢骚,沽名钓誉,别人在阵前浴血,他们却在后面拼凑是非,不管打胜打败,总是有他们话说,”

  常思豪已然今非昔比,一听他说出这话,又一副大遇知音的样子,心里已经提高了警觉,淡然道:“言官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不过想来皇上自有公断,总不会任人搬弄是非,”

  戚继光道:“是,是,照说吴时来这些言语提交上去料也无人理会,可是居然能通过部议,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别有内情,我本来对他不甚了解,这些日子着人一查,打探出些底细,这才感觉到大事不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