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妤记 部分折子

《青妤记》部分折子

作者:一半是天使 字数:4128 书籍:青妤记

  单刀会·训子

  元代关汉卿杂剧《关大王单刀会》,简名《单刀会》,四折,《训子》也叫《训平》,是剧中第三折。剧演鲁肃定计,请关羽到东吴赴宴,席间索取荆州。关羽升帐,其义子关平侍候。关羽向关平讲述汉室创业、桃园三结义等往事。这时东吴下书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慨然应邀,关平劝阻,关羽做了周密安排,毅然赴宴。这折戏是北曲昆唱,是净角唱工剧。

  净扮关羽,头戴绿夫子盔,口戴花五绺,身穿绿蟒加帅肩,腰束角带,红彩裤,高底靴。雉生扮关平,头戴三叉盔,身穿白蟒加帅肩腰束角带,粉红彩裤,高底靴,腰挂宝剑,开门时捧印信。付扮周仓,头戴尖翅纱帽,加耳毛子,口戴黑夹嘴,身穿黑蟒加帅肩,腰束角带,红彩裤,高底靴,挂腰刀。丑扮王文,头戴元翅纱帽,口戴黑吊搭,身穿黑青素,腰束黄宫绦,黑彩裤,朝方,执书信。

  净角所演之剧,《训子》、《刀会》较难扮演。晚清苏州著名昆剧演员黄松、张八骏以演此剧著称,威毅中含儒雅。黄松演唱《训子》,虽高唱入云而端坐不稍动,关羽盔殿额上之绒珠,亦安如磐石,无抖擞之病,以显威严。功夫老到,嗓音结实。近代北派昆曲演唱此剧,以侯玉山最著名。

  单刀会·刀会

  《刀会》见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剧演东吴大夫鲁肃请关羽过江赴宴,关羽带周仓单刀赴会,在设有埋伏的筵席上,与鲁肃饮酒谈笑,畅述以往辞曹归汉、五关斩将,古城会斩蔡阳等英勇事迹。席中鲁肃向关羽索取荆州,关羽以剑迫使鲁肃送其上船,安然返回荆州。这折戏也是北曲昆唱,净角唱工戏。[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一曲,极为有名,历代传唱不衰。

  净扮关羽,头戴绿夫子盔,口戴花五缙,身穿绿蟒,绿靠,背黄宫绦,腰束角带,高底靴,腰挂青笼剑。外扮鲁肃,头戴方翅纱帽,口戴花三,身穿紫蟒,腰束角带,红彩裤,高底靴。副净扮周仓,头戴周仓盔加倒缨,耳毛子,口戴黑扎,身穿黑靠,衬黑箭衣,背白宫绦,黑彩裤,高底靴,捧青龙刀。

  《刀会》为净角最难扮演之剧。全剧中,关羽闭眼时多,睁开眼时,要光芒外射。清代咸丰、同治间,苏州著名昆剧演员黄松、张八骏扮演关羽,刚毅儒雅,称著于时。演《训子》时关羽,帽上绒球丝毫不动,以显其威严。演《刀会》中关羽,帽上绒球,大动不已,以壮其威武。据说,张八骏一日演《刀会》,装扮未完,掀认帘而出,既觉,乃擎袖障面,俾他人在旁徐徐整理。后人效之,演《刀会》关羽上场,亦以袖障面。此剧中鲁肃、周仓,虽非主角,如无一定功底,很难演好。鲁肃一段说白,须字字饱绽,而宴罢后,关羽执鲁肃袖,此时鲁之面容神色及纱帽上两翅抖擅。周仓盔头,软靠扎判(装垫肩膀及臀部),关羽唱三刻钟,他要捧青龙偃月刀侍立一旁,摆三刻钟架子,比演鲁肃来得费力。而关羽兜袖时之周仓,将偃月刀舞一撤花盖顶,一声大吼,须配搭入毂。约1926年,高观耘之昆曲《训子》、《刀会》制成唱片。白云生《生且净末丑的表演艺术》一书中,有专章谈《刀会》的表演艺术。

  不伏老·北诈

  原名《诈疯》,因用北曲,又称《北诈疯》,后简称《北诈》,亦有称《装疯》的。此剧见元人杨梓《功臣宴敬德不伏老》(参见[不伏老]条)第三折,《缀白裘》二集作《金貂记·北诈疯》。

  剧演尉迟恭在功臣宴上打落李道宗门牙,被贬到职田庄为民,高丽国向唐朝挑战,唐太宗命徐茂功宣召尉迟恭,尉迟恭装疯。徐茂功设计,命军士至其家无理取闹,尉迟大怒而动武,徐茂功戳穿尉迟装疯,用激将法使尉迟引兵出征。

  本出用北曲[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圣药王]与[麻郎儿]二支(拼成一支)、[络丝娘](演唱时被截头)、[要三台](演唱时二支全删)、[尾声](演唱时亦被截头,以上三者并作一支唱)。

  黑净扮尉迟恭,头戴长方巾,缚黄绸子,口戴白满,身穿箭袖褶子,腰裙,缚大带,彩裤,高底靴,手扶拐杖。老旦扮尉迟夫人,头戴包头,老旦挽头,身穿黄老旦衣、裙、相鞋。外扮徐积(茂功),头戴相貂,口戴白满,身穿秋香色官衣,腰束玉带,彩裤,高底靴,袖藏圣旨。

  尉迟恭是昆剧中“七红八黑”中的一黑,是黑净的重头戏。清代乾隆年间范二官擅演此剧。《消寒新咏》卷三:“此剧演者屡矣,然或故意显假,又或故意装真,俱未得宜。惟范二官有意无意之间,最为妙入。”“传”字辈邵传镛能演此剧,系陆寿卿所传授。

  东窗事犯·扫秦

  〈扫秦〉为元代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明代《精忠记》传奇将此折剧情融入〈诛心〉出中,《缀白裘》五编作《精忠记·扫秦》。实则昆剧演出的〈扫秦〉大体同《东窗事犯》第二折,但开头的【引子】则取自传奇《精忠记》。剧演秦桧杀了岳飞后,来灵隐寺拈香,寺中老和尚迎接。秦桧见壁上题诗,问知为疯僧所写,即唤疯僧来见。疯僧说破秦桧夫妇在东窗设计谋害岳飞之事,说得秦桧毛骨竦然,狼狈而去。舞台演出的昆剧〈扫秦〉,经明清艺人改动加工提炼,成为一折独立的折子戏。剧情的前后关系有调整,结构完整,疯僧与秦桧的冲突加强,人物形象更见丰满。

  此折为昆丑的唱工戏,曲调别具风格,深受俞粟庐欣赏。清代光绪年间四喜部三儿(字翰云)擅演此剧。近代吴中陈万里,南社社友,善昆剧,其串〈扫秦〉之疯僧,名重一时。浙江省昆剧团曾根据昆剧演出本改编演出。

  西游记·撇子

  一作《慈悲愿·撇子》。杨讷《西游记》杂剧六本二十四折,〈撇子〉、〈认子〉出自第一本。《慈悲愿》传奇系根据《西游记》有关情节改编,未见传本。有些昆曲选本,认为〈撇子〉、〈认子〉等出自《慈悲愿》,故题《慈悲愿·撇子》。《六也曲谱》,《集成曲谱》皆题作《西游记·撇子》,剧谱陈光蕊夫妻乘舟赴任遇难,水贼刘洪将陈推入江中,其妻殷氏被贼胁迫欲占为妻。殷氏腹中有遗腹子,请求临盆后再行亲事,刘贼允应。般氏生下

  遗腹子,刘贼逼其弃之江心,若不答应,母子二人将遭杀害。没奈何,殷氏来到江边,将孩子放在一只大梳匣内,取出金钗两股,系在孩千身上,以作标记。又咬破指头写下血书,写明孩子生辰年庚。为了不使漏水淹了匣子,她用一幅白练将匣缝塞,将匣盖缚,将包袱紧扣,虽是木匣,恰似一叶舟儿稳当。这时刘贼又在催促把孩子撇向江中,殷氏只殷氏只得忍痛将匣放入江中。

  西游记·认子

  此出大体同于杨讷《西游记》第一本。《集成曲谱》等题作《西游记·认子》剧演殷氏撇子十八年后,囚思念丈夫与孩儿,奄奄成病。殷氏所撇之子,为金山寺住持所救,取名玄焚,今年已十八,师傅向他讲述了亲生父母的遭遇,要他下山寻母,报父母之仇,玄奘奉师命下山寻母,来到黑楼子内,做化斋模样。殷氏请小和尚入内用斋,见小师父面庞好似自己丈夫陈光蕊的模样,乃问道:“请问师父法蒜多少。”玄奘回道:“贫僧一十八岁。”殷氏自思:“俺孩儿若在,今年也是十八岁了。”继又问道:“小师傅何处几岁出家?”玄奘乃道:“贫僧自幼出家的。我父姓陈母姓般,曾授洪州太守,贞观三年八月间,被水贼刘洪推入江中……师父丹霞禅师……收留……今年一十八岁,师父着我来到洪州,寻访母亲的。”殷氏听罢,乃知这小师父即是江流儿,就问道:“你既来寻亲,有何为证?”玄奘遂取出血书一封。殷氏见自己亲手写的血书,确证面前的确是儿子,乃相拥痛哭。玄奘乃道:“母亲,师父说寻见了母亲,即便回山,商量报仇。”殷氏忙道:“禁声……待我收拾些盘缠与你回山,请你师父到来,商量报仇便了。”玄奘乃辞母而去。

  本出中【北商调集贤宾】套曲,为昆曲中仅存之套曲,旋律独具特色,为清曲家所喜唱。传宇辈艺人演出此剧,由工传蕖演殷氏。1999年张继青曾来台湾演出此剧。

  西游记·思春

  〈思春〉全名〈狐狸思春〉,一名〈狐思〉。《集成曲谱》振集二册载有此出,题《西游记·思春》。杨讷《西游记》杂剧中无此折,《纳书楹曲谱》外集卷二题作《俗西游》。剧演獾婆在藏古冢练气修真,已得人像,潜身在摩云洞中。洞内有一万年狐王,只生一女,名唤玉面仙姑,美貌非凡。狐王亡后,玉姑身无依靠,一向不曾许配佳偶,只至今良缘未就,弄得她恹恹成病,茶饭不吃,相思发作。獾婆送茶进去,欲与她说婚姻之事。问道:“姑姑这两日的容颜,一发清减了,你害的什么病,可对我说,何苦自受煎熬。你若不说藏在心内,只怕这病要害死人的。”玉面狐道:“死了倒也甘心。”獾婆道:“只怕你嘴硬心不硬。”又劝道:“我是有名的欢婆,怎么不能叫你欢婆?想老大王亡后……你一人无依无靠,必须要招一个美貌郎君。”玉面狐道:“不知其人也是枉然。”獾婆道:“就是牛魔王。”玉面狐道:“怎能勾到我家来?”獾婆道:“你这样一个美人,就是西天活佛也会动情的。”玉面狐于是打点聘礼叫獾婆去说合,獾婆道:“我是名医国手……一贴清凉散真堪效,一味黑牵牛能治心烦躁,还待出身风liu汗,你的病根儿都去了。”

  正旦扮獾婆,贴旦扮玉面狐。

  此出【北双调】套曲,唱弦索调。

  此剧自清代中期至清末,多有演出没,民国以来,未见有演出。

  莲花宝筏·北饯

  《缀白裘》八集三卷载有此出,作《安天会·北饯》。《集成曲谱》等作《莲花宝筏·北饯》(按:《莲花宝筏》即《升平宝筏》)。此出实出自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剧演大唐朝徐绩、杜如晦、殷开山、程咬金、尉迟恭等十八路总管,都到十里长亭送玄奘法师往西天五印度求取大藏金经。远远望见长幡宝盖,玄奘法师来到。法师见有官员在路侧,忙道:“贫僧有何德何能,敢劳众位公卿远远相送。”众人答道:“不敢。”玄奘见一老将,问道:“此位莫非尉迟老将军么?久闻老将军南征北讨,东荡西驰,定下六十四处烟尘,擅改一十八家年号。贫僧只看得几卷经文佛法,不知老将军阵上威严。请老将军试说一遍,贫僧洗耳恭听。”尉迟恭乃道:“十八处都将年号改,某扶立起这唐世界。”“师父道俺杀生害命也罪何该,想当日尉迟恭怎想到今日持斋戒,今日个谢吾师恁便超度俺唐十宰。”“送师父特地请取一个法名来。”玄奘乃各取法名曰彗智、彗聪、慧能、慧善,彗德,并道:“待贫僧取经回来,再与你们摩顶受戒便了。”玄奘又道:“闻得老将军在南御园小交锋勤王救驾一事,再请老将军试说一遍。”尉迟恭就将御果园元吉谋害圣主,他来不及披甲,赤马单鞭直至御园救主事讲述一遍,唐僧听罢见天色巳晚,乃赶路西去。此出为元曲昆唱的传统剧目。

  西游记·胖姑

  昆曲《胖姑》(或作《胖姑学舌》)一出与元人杨讷杂剧《西游记》第二本第六出《村姑演说》基本同。剧演长安城里送国师唐三藏往西天取经,住在城外头蹶外跟庄上的胖姑儿和庄旺儿都去看社火。庄稼汉老张未能去看,他要等胖姑他们回来,教他们敷演与他听。老张住门首等候,见他俩兴冲冲的回来,就要胖姑说与他听,庄旺儿学给他看。于是二人敷演起来。胖姑唱道:“一个个手执着白木植,身穿着紫搭背,白石头黄铜片去腰间悬,一对脚似踏在黑瓮里。”老张道:“那是穿了皂靴。”胖姑接着唱道:“宫人们腰屈共头低,脑门儿着地。”老张道:“这是拜他哩。”眫姑道:“还有好看的哩。”老张道:“还有什么好看,可学与我看。”胖姑唱道:“见一个粉搽的白面皮横栓著油鬏髻,他笑一笑打一棒棰,跳一跳高似田地。”老张道:“这是在唱院本哩。”就这样胖姑将她所见盛况一一说与老张听。最后胖姑道:“说了半日,我肚皮饿也。”老张道:“你们辛苦了,我做的粉花在那里,吃些再去玩罢。”

  六旦扮胖姑,包头,戴花,身穿粉红袄裤,腰束四喜带,彩鞋,右手拿女折扇,左手拿手帕。作旦扮庄旺儿,头戴孩儿帽,身穿湖色书僮衣裤,腰束白肚带,跳鞋。二面扮张老头,头戴白尾子巾,口戴白六喜,身穿白棉绸褶子,腰束黄宫绦,黑彩裤,镶鞋,手拿拐杖。

  这出戏从孩子胖姑口中讲述社火的内容,边说边表演各种人物的动作,生动活泼。清末葛小香、小桂林擅演此出,深受好评。近代著名演员韩世昌演此剧极著名。传字辈艺人中张传芳亦擅演胖姑。八十年代上海昆剧团亦曾演出此剧。张传芳为江苏省苏昆剧团传授此剧。

  西游记·借扇

  杨讷《西游记》第十九出《铁扇凶威》与本出内容同。《集成曲谱》载有此出,题《西游记·借扇》。剧演孙悟空保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只见火焰冲天,有八百余里,只有翠云峰芭蕉洞铁扇公主之芭蕉扇才能扇灭此火。孙悟空来到翠云峰,铁扇公侍儿报道:『外面有个雷公嘴的和尚,自称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借芭蕉扇。』公主道:『这猴头好生无礼,待俺出去显个手段,以报昔年夺子之仇。』乃率众侍儿出洞会孙悟土。孙悟空一见铁扇公主,说:『嫂嫂一向好。』公主道:『啐,猴头,谁是你嫂嫂?』就打将起来。铁扇公主的太阿剑,敌不过孙悟空的金箍棒,乃行起法来,摸出芭蕉扇一扇,孙悟空被扇得阴风凛凛,惨雾迷漫,飘飘荡荡,无影无踪,早去十万八千余里。铁扇乃收兵回洞。后孙悟空用如来佛之定风珠,镇住风火扇,借扇而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