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上掉馅饼

《大宋铁甲军》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上掉馅饼

作者:家家哥 字数:2299 书籍:大宋铁甲军

  “那咋办,上午我哥把他那头小毛驴给送来了,要不我给他送回去?”媳妇为难的说。

  刘壮道:“送啥送,留着,不就是七两银子吗。这骡子太大,平常让咱爹使唤耕地拉车,你用那头小毛驴吧,驮驮东西,赶赶集。”

  这一次附近十几个村,招募了二百来人,选上的兴高采烈。当场就预支了六个月的工钱,那可是沉甸甸的四两银子,另外有两只山羊。山里到处都是草,好好喂养着,几个月就能生产小羊。

  世间有两难,没钱难,借钱更难。这大招一出,备受欢迎,通过零敲碎打的方式,半月的时间招募了三千余新兵,从东平府乘船到海龙岛转乘大福船,赶奔养马岛,交给吴用进行新兵训练。

  使用专项基金支付了一万两千余贯钱,山民贫瘠,拿到钱当然就是去消费了,三年没买新衣服的去买了新衣服,家里菜刀坏了的去买了菜刀、零食点心、粮油、甚至是用来支付彩礼,娶媳妇。

  各家店铺生意卖的好了,开始陆续上新货,行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一万两千贯的金钱撬动了数万贯的市场。

  县衙,后堂。

  朱武翻着账本,说:“哥哥,这次招募花费可真够很的,不算通过赊销方式送出去的山羊。单说钱粮就是一万两千五百贯。不过效果非常明显,根据几家商行反馈来的信息,居然暴增了三成生意。”

  “嗯,不错,不错。山区土地少,开垦荒山不如去开发海外。陆续再招募几千干活的壮丁,这次预付三月工钱。”柴林说。

  壮丁年龄比较宽泛,要求没那么严格,当然工钱也低,基本工钱月二百文,提前预支三个月也才六百文。不要小看了这六百文,如果在山里想赚这钱那可是难上加难。

  本地大户人家请的长工,月钱才八十文,就这八十文大钱,还得抠搜的,不舍得出。用坏个农具要扣钱,多吃几个馒头要扣钱,多看几眼地主的老婆还要扣钱。

  陈县令担忧说:“咱们这样一来,本地大户再想八十文雇佣长工不可能了,他们会不会去府衙告我的状子。”

  “记住咯,咱们没有强迫大户人家的把长工月钱涨到二百文,是他们自愿涨的,因为他们不涨,就没人给他们干,这是市场调节,跟县衙没关系,谁告你你也不用怕。明年秋天县城将开设纺织厂,大量雇佣女工,以后大户人家雇佣女工也得涨钱,想少花钱,还多享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另外红薯、玉米、棉花的宣传如何了?”柴林问。

  陈县令说:“进展不错,商行跟农户定的种子赊销契约,县衙是保人。商行负责提供种苗、耕地和技术培训。县城外设置一百亩红薯地为测产地,测产地红薯产量低于三千斤,种苗免费提供,产量达标收取三百斤的种苗费用。现在为止推出去了有一万两千亩红薯,玉米、棉花六千余亩。大部分的人还是在观望,预计播种前会增加几倍。”

  “差不多了,再多也没那么多种苗。百姓们思想顽固,不见兔子不撒鹰,今年谁种谁发财了。”

  朱武说:“哥哥,这几种作物留种都比较简单,恐怕最多三五年这种子就难以大规模卖了。”

  柴林笑道:“朱先生说笑了,我万里迢迢的把这几种作物寻过来,并非为了发财,也不是看重钱,如果我喜欢钱,这次从东京运来的三百万贯又何必运到这里来。咱们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能吃的饱,吃的好,穿的暖,穿的好。至于卖种子的钱,能赚就赚点,不赚也就算了。”

  朱武深深鞠躬,道:“哥哥深明大义,真乃百姓之幸。”

  已经是腊月初了,天寒地冻,这年头格外的寒冷,农民家庄大多是靠烧土炕取暖,有些孤老就显得格外困难,年纪大了,没能力去寻柴火。

  朱武想的办法是成立互助组,十几户村民帮扶一户,也不用给钱也不用给粮,一担柴草足以。

  柴林说:“先生这个办法很好,绝大多数农村人还是很善良淳朴的,但是不要低估了人性的恶,有的人帮一点别人就浑身难受,该仁慈的仁慈,该强硬的强硬,刁钻蛮横的要狠狠收拾才行。”

  “腊月了,最近各项事情都少了。接下来还是接着送东西?特困户审核非常严格,但是有的人家的确也非常困难。不如设立个临时的困难户,短期支援一下,应应急?”陈县令说。

  “接下来呢,还是要温暖送不停,不仅仅是送东西那么简单,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而不是单纯的给东西,特困户,困难户,都要照顾到,今年柴家庄丰收的棉花都没卖,除了供应乡兵和柴家庄发放的一些之外,我特地调来了一千套棉大衣,咱们尽快发放下去,让困难群众感觉到温暖。除了工作人员外,我、朱先生、陈县令咱们兵分三路,各自走访一下,了解百姓的心声。”

  陈县令说:“好的。”

  陈帧还是很实干的,没有其他县令的那种腐朽之气。

  三人各自带了队伍出发走访,给困难户、特困户送去温暖的棉服和扶贫的山羊、食盐等。

  县城西南三十里,一片山坳内,有个村子叫做红山村,并非此地有红山,而是这个村里的百姓一律都用红砖红瓦修建房舍,整个村看起来红彤彤的,所以叫做红山村。

  彭三今年三十六岁,正是中年最尴尬的时候,上有老,父亲母亲都是六十来岁的年纪,身体还不太好。下头有小,大女儿十六岁,二儿子十岁,媳妇三十五岁。本来日子也凑合着过,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过得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春天的时候,彭三外给人家做工,回来晚了,遇到了两条狼,仗着自己手里有斧头,彭三真没在乎,消灭掉了一头,结果另外一头趁机把彭三的右脚筋给咬断了。

  就这样彭三的右腿就落下了残疾,干活不行了。本来租着大户家的十亩好地,不租了。自家就只有五亩山坡薄地,就这样彭三家一下从温饱降低到困难。

  “啊,你说这日子怎么过,大冷天的,闺女纺纱线每天冻得手生疼,连一件像样的冬衣都没有。”媳妇在那叨叨着。

  彭三也不敢还嘴,男人吗,就得忍着。

  这媳妇一肚子的火气,见彭三不说话,骂道:“竟然学会不理人了,你行啊彭三,老娘不跟过了。”

  过了一个邻居大娘,劝说:“彭三媳妇,这大冷天的不在屋里烤火,你吵吵啥呢。”

  “日子没法过了,大冷天的也没个冬衣。地还租不到,明年一年就靠五亩薄地过日子,一家六口人怎么过?”彭三媳妇说。

  彭三火气上来了,说:“不过就不过。”

  邻居大娘就在那劝说,彭三媳妇不依不饶,说:“除非天上掉个大馅饼,否则我真不和他过了。”

  话没说完,忽然砰的一下,彭三媳妇感觉什么东西猛的撞击自己的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

  仔细一看竟然是巨大的一个馅饼,少说也得有五斤重,这是柴林安排厨子单独为典正南做的好汉饼,这一个饼三斤肉,二斤面。

  低矮的院墙外,典正南正得意呢,刚刚那大饼就他扔,说:“我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柴林瞪了他一眼,这小子也太胡闹了,那么大一个饼五六斤重砸不巧要出人命的。

  典正南吓的一缩脖子,暗想闯祸了。

  柴林、典正南、解宝、刘壮四人来了,其中解宝和刘壮还穿着捕快的公服。

  解宝敲了敲院门,说:“这里是彭三家吗?”

  别看彭三媳妇咋咋忽忽的,一看衙门来人了,立马吓老实了,也不闹了。

  彭三过来,拱手施礼说:“几位差爷,小人正是彭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