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局假装是神壕 第一百六十三章 法律说了算!

《开局假装是神壕》第一百六十三章 法律说了算!

作者:银光蜡枪头 字数:1689 书籍:开局假装是神壕

  “不可!”

  朱元璋还没回应,朱棣先跪了下来。他看上去又是震惊,又是惶恐,又是感动,就像是咬了舌头似的,话都说不清楚了。

  “大兄……你……我何德何能……”

  朱标却只是一笑:“有何不可?连仙人都认可永乐大帝的功绩……”

  朱元璋看着并排跪在面前对太子之位你推我让的两个儿子,心中生出几分欣慰。

  "胡闹!一国储君岂是儿戏,哪是你们说让就让的?"他假意呵斥,"标儿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勿要分心多虑!”

  “还有你……”他锋利的视线投向朱棣,训斥道,“你也说了永乐大帝与你无关,别因为永乐大帝的战绩就沾沾自喜,你可未见得能做到,未来如何还得看你自己!"

  他承认,老四的表现让自己都动摇了。

  但要让朱元璋放弃已经做了二十年太子的嫡长子朱标,目前朱棣展露出来的这些还远远不够。除非,“永乐大帝”能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让他相信,大明江山只有交到朱棣的手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默默将目光投向水镜,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老四能带给他惊喜,还是希望老四没那么优秀,自己也不用为后继之君烦恼。

  【东昌之战,是靖难之役过程中最大的一次败仗,也是史书记载唯——次败仗。】

  【带着战败的苦闷,他班师回北平。】

  【而朝廷大军大概以为有机可乘,吴杰、平安、盛庸、何庸,各路兵马活跃起来,从不同方向封锁,朱棣岂会束手待毙?】

  水镜中云雾聚散,再次出现就是盛大的法会,他们听到属于朱棣的声音用沉重隶穆的语气念着-篇祭文,无形的卷轴随之从上到下展开,金色的文字好似在飞舞。

  【建文三年二月,朱棣召僧侣修佛会,为阵亡将士举行了一场大型祭祀,他本人更是亲自写了一篇祭文。他在文中再次强调自己“起兵救祸”的正义性,又夸赞手下将士旨“掠忠秉义,誓同死生”;肯定逝者之功绩,鼓舞生者之信念,使得全军上下目标一致,士气如虹,遂率军出师!】

  【建文三年三月,燕军进军滹沱河,正当朝廷大军往来之交通要道。随后,朱棣派遣一支疑兵往定州、真定方向而去,迷惑守将吴杰与平安率领的真定军,而

  主力则与自德州而来的盛庸所部交战于夹河!】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复仇之战。】

  干军万马的冲撞声响彻在所有人耳畔,两支军队的阵型,彼此你来我往的进攻,都历历在目。所有人的视角仿佛飘在天空向下俯瞰,而在激烈厮杀的战场上,身先士卒的燕王朱棣总是显得如此瞩目。

  【……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直到天色昏黑,才各自收军,就地宿营。朱棣又损失了一员大将谭渊,盛庸军队被斩杀的部将则更多,损失惨重。】

  【由于当时朱棣率领数十骑冲在最前面追杀敌军,宿营地点也与敌军相近,等他一觉醒来才发现周围都是盛庸的军队,左右全都懵逼。而朱棣却是不慌不忙,招呼了众人一声,便引马鸣角,从敌军间穿营而走,从容自如。】

  前一日惨烈的厮杀还未过去,镜中血雾飘荡,突然奏响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

  望着高头大马之上从容淡定仿佛从自家后院路过的朱棣,以及完全没摸清楚状况,只果傻傻目送着他离开的篮庸大军,水镜之外无数平行时空都为朱棣的胆气叫好。

  “真豪杰也!”正醉酒当歌的曹操忍不住大叫一声,“如此英雄,恨吾未能相识!”

  朱元建则是一掌拍在儿子肩膀上,又是惊喜又是后怕:"你这小子未免太莽撞!日后出草原伐蒙古,可不能如此冒险……”

  燕王朱棣的眼睛亮起,连拍胸脯保证:"爹你放心,我冒险也是有把握的……"

  ……老头话里话外的意思,丝毫没有禁止他再碰兵权的想法,至少镇守北平、出击草原,依旧属于他这个燕王的职责范围。

  对现在的朱棣来说,这就足够了。

  尽管他也不觉得他爹会把他圈禁或者剥夺兵权当个富贵闲人养起来,但万一呢?

  ————倘若如今上盘点的不是他朱棣,而是任何一个武将,现在只怕全家都凉了。

  幸运的是,朱元璋对亲儿子还没那么狠。

  【不久后,两军再战。而这一次,实力被狠狠削弱的盛庸军队再也无法与燕军相抗,大败而走,燕军斩首十余万级,追到滹沱河,“渴水及践踢死者不可胜计”,军械辎重尽入燕军之手,监庸单骑而逃!】

  【朱棣再次以少胜多,打出辉煌战绩!】

  r />【此时,吴杰率领的真定军正在赶来的路上,得知盛庸大败,只能退回真定。】

  【朱棣转而引军向真定,主动勾引真定军出城作战,凭借神乎其神的骑兵作战艺术,大迂回绕后突击,大败真定军,斩首六万余级,差点俘虏大将平安,缴获大量军资器械,吴杰与平安仓皇逃入城中!】

  【此战之后,朱棣率军渡过滹沱河,途经顺德、广平、大名等各府,所过之地,郡县官民望风来迎,宛如迎接王者之师!】

  永乐年间。

  看到这一幕,朱棣本人连同太子、汉王,以及当初追随他的靖难功臣,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颇有几分与有荣焉之色。

  ——什么叫人心所向啊!战术后仰。

  “陛下秉天命,铲奸邪,报太·祖之德,勘天下之乱,功莫大焉!”大臣们熟练地吹起了彩虹屁,“王者之师,名副其实!”

  而平行时空的其他人简直要笑出声。

  ——好家伙,天下最大的叛乱头子打着平定叛乱的名义出兵造朝廷的反,结果所过之处官民百姓争相出迎,这合理吗?

  ————身为大明江山的正统继承人,本该获得天下归心的天子朱允坟就不尴尬吗?

  一个造反的藩王得到万众归心,真正的天子却屡战屡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差距对比也太大了吧?

  朱元璋紧紧锁起了眉头。

  ——他不清楚历史上的自己是出于何种考虑选择了这位皇太孙,但如今的他只想让这个傻乎乎的孙子别祸害自己的江山了!

  朱元璋的心情沉重起来。

  身为一国太子,朱标一旦身体不适,必然能享受到大明最顶级的医疗资源,而历史上的他依旧病逝了,显然他的身体底子就不好。

  尽管如今他们已提前得知未来之事,却也很难让大明太医的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蜕变。换句话说,一旦朱标再次染上相同的病,不幸去世的概率依旧很大。

  而太子的后代,做个平庸的守成之君或许还行,但和朱棣对比,就太不够看了。

  朱元璋能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岂会想不到?自从朱标早逝、朱棣造反成功的消息被爆出,大明的官场上简直引发了一圈地震。

  想尽办法四处搜寻名医奇药的太子死忠,见识不妙想另投门户的墙头草

  ,动了歪心思将来扶持幼主的野心家,还有想给朱棣使绊子的,想投靠这位燕王的,一心追随朱元璋的脚步什么都不做的……仿佛一面照妖镜,照出大明的官场百态。

  文官之间,武勋之间,各种十八路亲戚之间,在这一日之内突然就领繁走动起来,你来我往间试探口风,个个心照不宣。

  若不是朱元璋的威望摆在这里,就算心里有想法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全都摆出一副悉听圣命之意,大明朝堂早就乱了套。

  【以北平之地对抗一国,朱棣却屡战屡胜,这位军事奇才从不以攻城略地,占领城池为目标,每次战斗都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或歼灭或俘虏,三两下就将一支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军队打没了。】

  【—————“李景隆以数十万败于北平,继而郑村坝、白沟河两战而百万沦没”;盛庸以三十万之众来犯,夹河一战而没;吴杰、平安发十万大军来战,兵败如山倒!如此前后数战,天下之兵几乎耗尽。以至于南京朝廷只能不断从民间召兵,又一股一股派来送菜,逐渐变得捉襟见肘。】

  【————就像是不断用小刀割肉放血,原本强大不可战胜的朝廷渐渐已外强中干。】

  【————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天下百姓。不知多少户人家披麻戴孝,日夜号哭!】

  看似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尽管其中有许多是被招降,被遣散,战死沙场者亦不在少数。无论谁胜谁负,谁登上那座金字塔的顶端俯瞰天下,又与这些付出生命的士卒有何相干?

  ————大明万里江山,可有一寸属于他们?

  看到水镜之中遍布疮痍的河北、山东大地,百姓们都觉得心中沉颠颠喘不过气。

  他们不懂什么战神皇帝,不知道藩王起兵打下天下有多了不起,只知道再过十多年,皇家叔侄将要打起来,为了抢皇帝老儿的位置,不仅是原有的兵马耗尽,小皇帝还要在民间召集青壮,拉走他们每家每户的儿郎……到时何止是千家恸哭?

  不知不觉间,从田间地头到县城街巷,乃至官府门前的空地上,都聚满了百姓。

  手中的大诰似乎给了许多百姓底气。毕竟这可是让他们能够捉拿胥吏的护身符。

  “俺们不想打仗!没看那仙镜里死了好多好多人呐,俺们老家都死光了……”

  “嘴上无毛,办

  事不牢!皇帝老儿早把家产给儿子不就好了,小孩子又守不住家业,连累俺们都要遭罪……”

  “他们抢他们的,恁地要俺们卖命!”

  “俺们要去向皇帝老儿请愿……”

  【随着双方的形势大幅度逆转,朝廷终于顶不住了,一面派人到前线与燕王谈判,一面向坐镇后方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示好,企图从内部瓦解燕军。朱高炽二话没说就把朝廷书信送到前线,交给了他爹!】

  【————不得不说,朝廷这一招仿佛失了智。是支持生父造反,将来做太子,还是背叛生父投靠建文帝,败则被燕王清算,胜则被建文帝清算,这还用说吗?】

  朝廷莫名其妙出此昏招的原因倒也不难猜,大汉丞相萧何一语道破:"无他,黔驴技穷耳!"

  “这朱家的叔侄俩,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就连天子之位都能弄丢!”

  汉高祖刘邦不屑地摇了摇头,曾经在儒生帽子里撒过尿的他对于如今作风不错的儒家都不感冒,更何况是后世之腐儒?那好感度更是直线下滑。他只觉得这建文帝比自己儿子刘盈还要没用——军国大事,轻信儒生之言,江山易主不过早晚之事!

  【夹河之战后,越打越强、明显占据上风的朱棣逐渐嚣张————仗着骑兵的机动优势,燕军不断出击,扫荡四方,截断朝廷大军粮道,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就连德州大军的运粮船都被烧掠一空,在燕军的袭扰之下,德州饷道断绝!】

  【建文四年二月,朱棣再次出兵,攻破徐州,四处伏击朝廷的运粮车,使粮道断绝,又通过围点打援伏击朝廷军队。】

  【不久后,双方主力交战于齐眉山下,朝廷大军在朱棣的一番操作之下直接断粮,大将何福实在没有办法,想率军去别处就粮,却被燕军衔尾追击骚扰————白天令骑兵四处游荡干扰他们砍柴,晚上派人劫营使他们不得休息。朝廷大军被折腾得疲惫交加,只能特意分出兵马去护送粮食。】

  【此时,缺粮少食的朝廷大军龟缩于灵璧,大将平安亲自率兵护送粮食而来,探知消息的燕军趁机设伏,杀了平安一个措手不及。眼看平安军大败,粮食也要不保,灵璧之内的何福大军不得不出来救援,结果最终依旧是大败亏输,平安不辞辛苦运来的军粮也没能送到灵壁之内。】

  眼看着朝廷大军在燕军的袭

  扰之下日渐窘迫,粮食都吃不起,无数人瞠目结舌。

  ——过于离谱了吧?

  ——这天下究竟是谁的主场啊?

  也有不少同样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眼前一亮:学到了,学到了!

  关于朱棣的盘点中,各种运用骑兵的战术可太经典了,他们几乎是一路看一路学习,每一战都能有新的收获,发自内心地佩服,战神之名,永乐大帝绝对名副其实!

  此时此刻,看到在自家地盘上却连粮食都吃不饱的朝廷军队,他们心中对朱棣的敬仰之情又上一层楼:这是何等样的魔鬼啊!

  甚至忍不住有些同情那位建文帝——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吗?

  【大军方败,粮食又不足,军心顿时离散,无可奈何的何福等人只能相约第二日突围而走,会和于淮南就粮。】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了。在他们选择突围之前,灵璧已经先一步被燕军攻破,何福、陈晖、平安、马傅等三十七名将领,都被燕军一网成擒,朱棣还抓获了内官四员,其余官吏一百五十员,降者难以计数,几乎将朝廷最后的野战军和精英将领全部一网打尽!】

  【这一战之后,朝廷再无反抗之力。朱棣一声令下,燕军一路南下,击败垂死净扎的监庸,所过之处望风而降,随后大军直扑南京,谷王和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熊能燃烧的火焰中,建文帝朱允炫不知去向,巍峨的大明皇宫迎来新的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