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启录 第四十九章 河套战役(三)

《大明天启录》第四十九章 河套战役(三)

作者:老牤牛 字数:2174 书籍:大明天启录

  南线战事袁崇焕旗开得胜,将一万三千多素囊台吉的骑兵几乎全歼,只有少数人逃过长城。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明军的信心大增,相反的是,蒙古人经此一役,再也没有一股蒙古人赶来掠夺了。

  在北路,洪承畴和卢象升等到了后续的弹药运到,就从偏城跨过长城,开始了对土默特部落的报复行动,洪承畴的杀意十足,面对敢于抵抗的敌人几乎是赶尽杀绝。过了长城的第一个小镇准格尔,其实这也称不起小镇,只不过是聚集了较多的蒙古包而已,大约这个部落有二万人左右,面对明军的到来他们一点也没有惊慌,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组织了近九千人的骑兵就成冲锋阵形压了上来,面对这些没有什么军事素养的冲锋,洪承畴不屑一顾,从距离五百步开始零星的大炮轰炸,当大部分进入三百步以内,前锋只有五十步的时候,卢象升一声令下所有的火炮一起实行覆盖式轰炸,五轮过后九千人剩下的不到两千人,并且一个个晕头转向,看着满地的尸体一个个目瞪口呆。随后洪承畴带领轻骑兵包抄,卢象升带领火枪兵排射进攻,根本不用费任何力气,不到半个时辰,九千人全军覆没,部落首领早就被炸死,剩下的残兵败将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整个部落剩下的妇儿老少全部成了俘虏。在他们的眼中,明军就是恶魔的化身,不然的话怎么可能让英勇的蒙古士兵在不到一个时辰内就全军覆没了呢?可惜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做俘虏的觉悟,等到明军和他们贴近的时候,忽然间一声狼嚎,从腰中抽出武器杀向明军,不做防范的明军顿时被杀死了几十人。但是,军人就是军人,何况还是从戚家军老兵手下训练出来的士兵。洪承畴一声令下“鸡犬不留”,红了眼的士兵是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没有断气的蒙古人都是一刀一枪,这个敢于顽抗的部落被洪承畴几乎杀得干干净净,只有极个别的机灵鬼或者是没有来得及回家的人,侥幸逃过了这场杀戳。

  看着近百的士兵被伪装投降的蒙古人杀死,洪承畴怒火冲天,“从此时起,我洪承畴不要俘虏,只要是不脱光身子投降的全部杀死。我大明朝仁至义尽的优待俘虏,反倒被杀死这么多人,此仇不报何以面对死去的士兵。”

  接下来洪承畴和卢象升商议,反正我们有炮火的优势,不如我们也兵分两路,横扫过去直奔素囊台吉的老巢东胜城而去,一举荡平整个鄂尔多斯高原,把整个“黄河内套”收入大明朝的境内。

  两人商议完毕,又派人禀报袁崇焕知道,然后是分为左右两路,呈扇面形向东胜城包围而去。洪承畴杀意十足,只要是碰到蒙古人部落,不管不顾一通炮火过后,就派火枪兵排射冲锋,敢于整队反攻的就用“二踢脚”小炮和迫击炮覆盖轰炸,只杀得蒙古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从此,在这一片河套地区就有了“洪剃头”的传说,就是大人吓唬不听话的孩子也会说“别哭了,再不听话‘洪剃头’就来了”。

  袁崇焕接到洪承畴的快报以后,就和孙元化商议如何越过长城击土默特部落,最后二人决定让陈愚直守住延绥城,二人也和洪承畴、卢象升一样各自分兵五千向东胜镇围攻而去,因为南部的素囊台吉主力兵马已被袁崇焕和孙元化几乎全歼,剩下的都是零散的部落普通牧民,因此二人也不怕被蒙古人拦截。

  四人率领的部队都是进攻神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几乎同时到达了东胜城下,不同的是袁崇焕、孙元化二人是各自只带着自己的五千人马,而卢象升却带着近三万人的蒙古和汉人牧民,无论青壮还是老少都有,牧民们也都规规矩矩的帮着卢象升运输物资,洪承畴确实另类,他也带着不少的蒙古人,不过都是用绳子做脚铐连着双脚,每人都是腰间围着一块羊皮。原来洪承畴在死了一百士兵之后杀意冲天,只要碰到蒙古人就是围起来就杀,凡是投降的必须脱光衣服,免得腰间藏有武器突然袭击自己的士兵,凡是敢有不听从者格杀勿论。卢象升走的是左路,不但碰上蒙古人,而且也有不少汉人,所以在这些当地汉人的帮助下,说服了很多蒙古人和他一起攻击素囊台吉的部落,并且许诺如果消灭了素囊台吉,而蒙古人不再游牧袭击、掠夺汉人就让他们定居下来生活。

  这时的东胜城是整个内套的最大城镇,素囊台吉就居住在这里,统治着整个内套。在明军四面围击的情况下,素囊台吉采取了收缩兵力在东胜城,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他认为仅仅只有二万人马的明军根本就不是五万蒙古骑兵的对手,把明军都吸引到东胜城下聚歼比各个击破要好得多,只要聚歼了这些明军,不但整个黄河内套都将属于他,甚至整个河套地区他都可以占领,所以四路围攻的明军在进攻的过程中并没有收到太大的阻击。

  素囊台吉想的确实不错,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明军袁崇焕和他想的一模一样,都是想毕其功于一役,洪承畴的信使一到,袁崇焕就决定实施这个计划,分兵合击的目的就是把蒙古人赶到一起围歼,因为蒙古人以部落为单位也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但是要是他们四处游击,明军也是防不胜防,要是一个一个的消灭也太浪费时间。洪承畴的大肆杀戳和卢象升的怀柔政策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都让素囊台吉感到只有合兵决战才能给明军致命一击,从而实现霸占河套地区的目的,但是他没有采取步步抵抗,消耗明军物资的方式,最终铸成大错,断送了自己的霸业。

  天启二年四月十一日,在东胜城外一片广阔的平原上,五万蒙古骑兵和二万明军列阵相对。对于素囊台吉来说这是他最理想的战争方式,广阔的、平坦的地形对骑兵太有利了,五百步的冲锋距离刚好让战马的速度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这样都不能获胜,只能说成吉思汗的子孙已经没落了,已经不配再次称雄大草原了。

  袁崇焕接受了孙元化的建议,同意了素囊台吉决战选择的地点,他也想堂堂正正的击败素囊台吉,让他见识到大明军队的威力,使之从此再也不敢有反叛之心,规规矩矩的做一个良民,让边关的老百姓从此安定下来,让河套地区成为大明的西进基地。

  明军统帅袁崇焕坐镇最前沿,后面就是孙元化的炮兵,左右两侧是洪承畴、卢象升的人马。袁崇焕的意图时趁蒙古人在发动攻击前整队的时候开炮,这也是孙元化的策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是大面积的炮火覆盖,接下来就是冲锋,直至擒获素囊台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