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烟花散尽似曾归 第三百三十一回:折腾

《烟花散尽似曾归》第三百三十一回:折腾

作者:懿儿 字数:1821 书籍:烟花散尽似曾归

  文渊阁里又一次灯亮了彻夜,余知葳连敷热帕子的时候都没有,两眼熬得通红,头疼地按着自己的太阳穴。

  西北军才走到湖广,南京城就破了,战报送的是八百里加急,那也跑了许多天才到。

  送来的战报的确是连捷动笔,但是据送信人传来的口信,连捷已经在城上自刎了。

  其实没必要传口信,看连捷写的战报就知道是绝笔:“臣为闽浙巡抚,受命于危难,苟活至今。今日乱臣勾结匪首,大祸起于萧墙,实为臣之过也。臣愧对天地百姓,无颜面见圣上,自当身殉国祚。臣连捷顿首再拜。”

  朝廷的意思是给连捷追授个太子少保、紫金光禄大夫一类的,可如今连尸首能不能找到都还是个问题,更别替厚葬追授了。

  这种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与光禄寺做了,文渊阁中的人还要考虑其他问题,譬如新的闽浙巡抚派谁去。

  平朔王余璞临危受命,原本就是要去顶替蔺和的位置的,可闽浙巡抚,得要个文官来。

  谭怀玠年纪太轻资历不够,新派最属意的人选应当是陈晖,可是陈晖折子也递了不下三五封了,就是不见批。

  余知葳的确掌握了一部分批红权没错,要是当初没出贺霄在朝中非要让余璞下东南战场这回事,她原本就直接能代行批红权,把陈晖派到东南前线去。

  但是,现在她得避嫌。

  余知葳如今姓余,便和余家是一体的,而余家早就上了新派的船。她这时候要是直接批了陈晖的折子,难免引火烧身。所以,这时候尴尬就尴尬在,她还是没办法越过贺霄直接做大衡的决策。

  明明上前线的是她父王,她却要避嫌,余知葳咬牙切齿了半天,还是得对小皇爷好言相劝。

  “南京陷落伤及龙脉,如今乃是危急存亡之秋,非得要能臣猛将不可。”余知葳眼睛疼得厉害,此时顾念仪态,也不能不停地眨眼,只好一直强撑着,红着眼睛跟贺霄说话,“现下南京周边各布政使司自顾不暇,自然没法救急,最好的办法就是抽调京官。陈大人乃是阁臣,无论是从资历还是能力上来看,都是现下最好的人选。如今东南前线事态紧急,皇爷还是早做决断为妙。”

  如今是该开春的时候,屋中却依旧阴冷,贺霄握着手里的热茶才觉得手上有那么点热气,他皱了皱眉头。贺霄本来就是耳根子软的人,上回那般固执,也不过是因着被裘安仁撺掇了几句,在朝堂上谭怀玠说话又直接,让他想起了好些不好的童年回忆。今日文渊阁中众人对他好声好气地劝着,余知葳这话更是掰开了揉碎了与他说。熬到这个点儿,是个人都该困倦了,再加上余知葳说的话不比旁人,他总是要听些的。

  这会儿贺霄正皱着眉头,手指甲扣着杯子,也似乎快要松口了。

  余知葳看贺霄的神情就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心里想着再添把火,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就这个当儿,于见忽然开口了:“皇上。”

  余知葳一见他说话就觉得没好事,但此刻要是当场反驳,实在是太有辱斯文,又显得她太有目的性,所以只好忍下。

  “臣以为,皇后娘娘说的有理。”于见冲着贺霄揖礼,面色诚恳,“伯朝的确是能臣,但这种时候,就更不应该将这般能臣至于险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能臣不应以身涉险。先不说危险重重,随时会有性命之忧,此次连巡抚离世,已然是我大衡的损失,如今又怎可冒这样的险,将我朝肱骨置于险地。”

  陈晖面皮抽了两下,他难能在当朝首辅面前称肱骨,这哪儿是要让他“不立危墙之下”,这分明就是不安好心。

  但他又不能反驳——你若是没有能力,那此次请命便是不安好心,没人想看见下一个蔺和出现在东南战场之上。

  “况且,此次闽浙巡抚并非只是此次临危受命之后便可再回京城,闽浙两地如今遭遇战火,收复之后必然百废待兴,定然是要长期留在当地的。”于见没有看陈晖的脸色,拱了拱手继续往下说道,“伯朝是阁臣,阁臣便该有阁臣的职责,既然入了内阁,便该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留在京城才是最好的选择。况且,伯朝从前并未外放过,是以,臣以为,此次选伯朝南下前线,并非良策。”

  陈晖的确是在内阁里混了不少时候了,比起谭怀玠余靖宁这样的毛头小子来说自然不年少了。但他比起于见这群人,还是年轻太多了,他身上没带着于见万承平那样的加封,如今虽能称一声“阁老”,身上带着的职却依旧是“大学士”,于见这既是说他越俎代庖,又是说他根本没有外放的经验,做不得封疆大吏。

  余知葳挑了挑眉,和颜悦色问道:“于大人说的有理,想必大人已经有了人选罢。那依首辅之见,该由谁去江南前线呢?”

  既然他没打算给陈晖好路子走,那余知葳也不打算给他留条阳关大道。若是于见此刻立即找出了人选,大可以挑出毛病来说他是在党同伐异,弃江南战场与不顾,弃大衡的半壁江山与不顾;他若是说不出来,那为何又百般阻挠陈晖前去,这就有“谁去都成,总之新派的陈晖不能去”的嫌疑了。

  谁都清楚大衡的党争是个怎么回事儿,但“结党营私”这种话,总不好放到台面上来讲罢?

  余知葳盯着于见,见他恭恭敬敬朝自己行了个礼,答话道:“关乎大衡半壁江山,阁臣不该南下前线。臣以为,战事便该由懂的打仗的人来指挥,先前前线便闹出了文武不和的事端,当为前车之鉴,是以,该从兵部出人,派往前线。”

  今日裘安仁不在场,于见的眼睛没地方搁,于是只好定定地盯着地上,瞧着好一派为国为民的谦卑。

  “孙尚书。”于见回头看了一眼窝在椅子里的孙和风,“孙尚书不如举荐几位人才,解如今的燃眉之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