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烟花散尽似曾归 第三百一十二回:高谈

《烟花散尽似曾归》第三百一十二回:高谈

作者:懿儿 字数:1765 书籍:烟花散尽似曾归

  余靖宁是在酒楼当中等谭怀玠来的,是他们从前常去的那一家。其实若是议事的话,还是余靖宁家里最妙,世子府中就余靖宁一个人住着,其余人中还各家有各家的事儿,这又是还在过年,不方便的时候也多,就世子府没有旁人打扰,想通宵也没有关系。

  但是余靖宁有的时候也不愿意在家里议事。

  他觉得家中没有“人气”。

  所以反而愿意选酒楼这种人气更重的地方来议事。

  他在雅间儿当中坐着,这雅间儿在二楼,有一扇向着一楼开着的窗子,能听见下头嘈杂的人声。

  没一会儿,他就瞧见小二引着谭怀玠上来了。今日是初三,前天百官宴,昨天谭怀玠陪着陈月蘅回门子,今日衣裳没换,穿着簇新的道袍,披着氅,噔噔往楼上走。

  余靖宁把头缩了回来,端正坐了回去,抿了一口茶。

  就这功夫谭怀玠就上来了,他笑着道:“路上下雪滑得很,险些就惊了马,差点儿来迟了。”

  “你小心些。”余靖宁刚刚好把茶杯搁在了桌上,交叉着两手抬起头来。

  谭怀玠没待万卷,自顾自扯开了余靖宁对面的椅子落了座儿:“好在我早就让人把车轮用铁链缠上了,只是滑了一下,没甚么大碍。”

  余靖宁早就习惯了谭怀玠说话大喘气这毛病,于是也没觉得奇怪,扁了扁嘴,把茶壶往谭怀玠那一头推了过去:“菜还得等一会儿,先喝点儿茶罢。”

  谭怀玠抿了一口茶,正打算开口说话呢,就瞧见底下一群人正高谈阔论着。

  余靖宁抬头往下瞧了瞧,见着几个穿了襕衫的学生,还有几个没做儒生打扮的,大约是贩夫走卒之类。大衡长治年间很流行“清谈”一类的事儿,像是在论政,却总是在政治的边缘打转,没聊到甚么实际上的东西,想让人抓把柄也难。

  “嗐,您说如今海禁这事儿,我看刚开始就不该开那十三港。”这声音一听就是皇城根儿底下混大的,京腔颇重,但大约介于权贵和老百姓之间,只怕也不是清流文官。余靖宁这一种,不是京城里长大的,虽说官话也说得不带旁的口音但显然没那么重的京腔。而像原先陈月蘅这种名门闺秀、高邈这种世家子弟,也惯不会这般油腔滑调,谭怀玠、陈晖这样的清流文官更不会咬着这样一口话拿腔作调。这口音听着倒像是余知葳刚被余靖宁从倚翠楼接近世子府那一会儿。

  “您了可又知道了。”旁边人问他。

  “可不嘛。”方才那人两手一摊,扬眉道,“你瞧瞧,自从开了海禁,甚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都往里头进,如今闹得大衡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另一人颇是不服气的样子:“得了罢您,这‘礼崩乐坏’都喊了多少年了,也没见传进来的东西又扔出去啊。”

  “只要如今关了禁,那就有回去的时候,过两年说不准这风俗就回去了。”先前那人一边挑着碗中的鱼刺,一边冲着人嘟嘟囔囔,“如今这广州港不也关了嘛!这南边儿到处都在打仗,再不关,等着洋人进来趁火打劫啊。我方才就说了,一开始就不该起这个头!”

  这家伙把自己卡在牙缝中的鱼刺挑了出来,呸了一家伙,把自己手里头的筷子王捉上一拍:“你自个儿好好想想,当初十三港开海的时候,一张起帆令办下来,前前后后要花多少银子?这银子都上哪儿去了?还不是给当初十三港市舶司的督查太监给吞去了。如今没了十三港,这些捞钱的地方都没了,你还觉得不好?再说了……”

  他好像是说话说太快了,口水呛着了嗓子,咳嗽了半天,又继续开口道:“那甚么……你想想,无商不奸,那群有本事拿着起帆令往洋外跑着做生意的,甭管是东洋西洋,那都是甚么来头。我看都是一群亦商亦盗的家伙,官商勾结起来还不够祸害老百姓的。哦,还有,如今不正闹着打仗呢嘛,又是倭寇又是乱军的,就更不用说了,倭寇就是开海的时候放进来的,和倭寇勾结的乱军那更是先前我说的那群祸害。照我说,如今朝廷的政策对着呢,重开甚么十三港,我看呐,别光天天骂阉党,新派那也是居心叵测的。”

  他这一番唾沫横飞地高谈阔论,噎的和他聊天那一位哑口无言,只闭嘴吃菜去了。

  说话那个觉得是自己把他说服了,登时兴奋起来,揪着人继续唾沫横飞地嘚啵嘚。

  余靖宁在楼上听着,不由得冷哼了一声,谭怀玠方才正摇头呢,听见这一声儿,便问道:“嫌吵罢?要不要咱们将这窗子关了,别听他们在那儿说大话了。”

  “别关了。”余靖宁一抬手,“吹牛又不用上税,听人吹牛自然也不用,咱们不如听听,他们还能说出些甚么东西来。”

  谭怀玠抿嘴一笑,道:“贤弟说的有理,听来下酒,倒也不错。”

  于是两人继续伸头朝下看去。

  底下散座儿上的人全都三三两两偏着头,朝着方才说话的人看去,那人便说的越发起劲儿,红光满面的,酒杯子在桌上直磕。

  终于,旁边那一桌坐着的学生看不下去了。

  一位手持折扇的开了口,这年轻人才十七八岁,穿着儒生襕衫,手中握着扇子:“这话说得就不对了。”

  方才那人酒喝的正上头:“怎么不对了!”

  那学生端坐着,道:“如今浙江福建乱军横行又与倭寇勾结,直接原因是因为军粮军饷被人克扣,此案如今成了悬案,到现在还在刑部挂着呢,没弄出个结果。就算是究其本源,那是我大衡常年重文轻武,对边防管控过松的结果,与开海禁关系不大。就算是要扯上关系,那恐怕也不该是这样说的。”

  他把扇子往自己手上一拍,朗声道:“关海禁才是倭寇横行甚至有百姓军户勾结的真正缘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