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金枝菜叶 三百二十五、神剑自鸣

《金枝菜叶》三百二十五、神剑自鸣

作者:宝瓶斋 字数:2699 书籍:金枝菜叶

  应陵愣了一愣,旋即苦笑道:“你倒是与旁人说得不同些。不过你年纪小,哪里知道,我们做女人的,哪怕贵为金枝玉叶,一旦失贞,便如同落在烂泥里,永远也洗不干净了……与其一辈子让人指指点点,还不如一死来得干净!”

  巴王妃听了吓得一抖,忙用手臂圈住女儿,生怕她做出傻事来。

  清瑜却不同意,走上前直勾勾的看着应陵,问道:“我知道姐姐难受,这事搁在谁的身上都是一样。而我素来知道姐姐要强。我想问姐姐一句,这贞节到底于我们女孩儿有什么用处?”

  应陵一愣,这个问题她从来没有想过。清瑜这话连巴王妃都唬住了,不知怎么跟清瑜解释。

  清瑜自顾自说道:“若姐姐想说什么礼法所限,那就不用说了。贞节贞节,不过就是礼法道德套在我们女孩头上的一道枷锁。这件事,姐姐德行有亏吗?姐姐只是受害者,不仅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偏见,反而应该得到大家的怜惜与爱护。我知道这事给姐姐造成了不能弥补的心理伤害。但是与最宝贵的生命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了。若今日姐姐是因为婚姻不顺,与丈夫和离了,是不是也算失贞?是不是也要拒绝追求自己的幸福?”

  应陵头一低,靠在床头,惨然道:“若世人眼光都能跟还珠你一样,那世上也不会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桎梏了。我也是尘世中的一个俗人,我做不到!”

  清瑜抓住应陵的肩膀,无比坚定的说:“做不到不要紧,但却不能连做都不做就放弃!三叔巴王殿下还在成都抵抗蒙军,三婶强挣着病体照顾姐姐你,还有三个弟弟没人管顾。姐姐眼下还要给他们带去伤心难过吗?听妹妹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解药,等这些日子过去了,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为什幺小小忍耐都做不到,非要一条道走到黑?”

  应陵无奈道:“还珠你说得容易……”

  清瑜打断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姐姐要相信我们这些亲人。巴王叔叔一定会为你想到好办法解决的。将来姐姐招个赘婿入府,凭姐姐的才情样貌,难道还做不到吗?”

  巴王妃觉得怀中的女儿紧绷的身体渐渐柔软了,不由得轻吁了一口气。再看向清瑜的眼神,就多了感激之色。

  清瑜知道安慰应陵也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便柔声道:“姐姐莫怪妹妹话说得直。总之事情没有到绝路,姐姐切不可自暴自弃。今日我还要到太子妃那儿去,就不多打扰了。若姐姐不嫌弃,明日我带几本佛经来,陪姐姐一道参详。但凡心里能够静些,也就不再老想着这些事了。实不相瞒,这些年在感应寺里,瑜儿还嫌弃日日诵经听禅有些乏味,如今重返红尘,反倒觉出当日没有体会到的好处来。”

  巴王妃忙道:“再好不过。瑜儿只要你愿意来,三婶婶这里欢迎之至。”

  应陵虽没有答应,却也不拒绝。清瑜这才点点头,随着玄霜离开了合庆殿。

  清瑜一走,巴王妃便将门关了,回到应陵的卧房。

  应陵低头沉思,哀色收了不少。巴王妃在女儿耳边细细宽慰,应陵频频点头,最后靠在母亲肩头说了点什么。巴王妃听了又惊又疑,半晌终于禁不住女儿求恳的目光,用力的点了点头。

  清瑜回到涵虚殿的时候,太子妃已经午睡。连泽礼也睡了。郑王妃趁着这空挡也回去照管她那几个年幼的儿女。只有福王妃还守在跟前。

  福王妃见清瑜回来,竖起手指示意清瑜不要出声,这才悄悄起身来到外屋,问起清瑜太孙出殡的事情。清瑜将所见说予福王妃听,后者也是一阵唏嘘。清瑜便请教待会太子妃醒了要是问起,自己该怎么回答。福王妃想了想便道:“二嫂如今精神头不济,说不定已经忘了。要是问起,只说祭天便是。次次出征都有这么一出,太子妃也没那么容易分辨出来。”

  清瑜心里有了底,便点点头。见福王妃脸上难掩乏色,便劝福王妃也去歪一歪。福王妃轻笑,摇了摇头轻声道:“也不知道如今京城怎么样了?我们王爷有老寒腿,也不知道下人们伺候得周全不?”

  清瑜心中微微一叹,若是兵临城下,战况凶危,这点个人小毛病,还有多少心思顾及呢?也就是与福王做了多年夫妻的福王妃才会这般惦记关心丈夫吧。

  说到这里,福王妃想起一事,转头对清瑜道:“这些日子,我们都守在二嫂这里,防着太孙的丧事惊扰到太子妃。外头的事都顾不上来。昨儿我回去的时候,听你四弟说起,前线有消息传来,成都西城门的蒙古军被梁国襄王部围困,如今战事已经有了起色。你回去可听说什么了?”

  清瑜摇头,福王妃口中清瑜的四弟,正是福王长子陈泽祎,也算是她们这一辈里年纪稍长的皇孙,已经懂事了。清瑜低声道:“昨日回去的晚些,将泽礼安顿好,也近三更了。故而没有听说什么。”

  福王妃点头道:“你们姐弟这些日子是辛苦了。到底都还是孩子,瞌睡总比我们这些成年人多。要不瑜儿你去偏房里躺躺?”

  清瑜正想从福王妃那里多问几句前线的消息,哪里肯去?忙摇头道:“瑜儿不困。四婶婶刚才说,蒙古军队被襄王援军围困,襄王拢共不到一万人,这是真的吗?”

  福王妃点头道:“千真万确,泽祎说得条条有理的,是从兵部打听来的。这种大事,他怎么敢信口雌黄?这些军略上的事情我们妇道人家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总之就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阿弥陀佛,只盼着能早日打跑蒙古鞑子,我们好快些回返京城去。”

  清瑜虽然问不真切,却也希望这是真的。毕竟这场战争,已经让她的国家、亲人、同胞付出了太多惨痛的代价。这个平行世界与自己所知的那段历史已经不同了,所以蒙古人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吧?

  如果达摩三宝真的有神奇的功用,那些此刻清瑜已经掌握了两件,陈国气运应当是要倒转逆势,重铸辉煌才是。

  此时巴州城外,到处是从陈国东北部蒙古铁蹄下逃难而来的陈国子民。谁也没法注意到,一个头戴斗笠身着布衣的老人,正阴恻恻的盯着巴州西城门。这老人初看起来,非常平常,可是只要挨近一些,有心人就会发现,这位老人的周遭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与周围的难民格格不入。若是武艺高强的人,则会分辨出,这就是杀气。

  没有人能看清斗笠下那张脸,因为若是被人发觉了,这些逃难的人只怕就会轰然大叫狂奔。

  那是一张蒙古人的脸,堂皇霸气,一看就是久居上位的高人。蒙元国师撒难,终究还是接受不了这次失败,躲在山林中养好伤势,独自前来。

  城墙,或许能挡住难民,甚至军队,却绝对挡不住撒难这样的高手。只等夜幕降临,他便要入城一探。

  二十年的梦寐以求,不能输在几个毛头小子的手里。该是属于蒙古,属于拜火教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回来。

  与巴州西城门的乱哄哄相比,巴州东面的丘陵上,却是不同景象。虽然一样是挤满了逃难的民众。但一队僧侣的出现,让这些饥寒交迫的难民受到了心灵的感召,他们不约而同的匍匐在地,听着僧侣们低沉的诵经之声,仿佛能从这里得到片刻的安宁。

  这队僧侣中,只有一辆马车,并不十分阔气,却显得中正平和,大气安然。

  马车里坐着一个极老的和尚,穿着红色的袈裟,正在擦拭一把宝剑。老和尚雪白的长眉,轻轻抖动,仿佛在看待一件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一般,爱不释手,却又小心谨慎。那老和尚手中的剑也迥异凡品,剑身狭长笔直,暗暗泛着血红色的光芒,透着几分妖异。那剑柄上刻着三个似莲似火的图案,隐隐闪着精光。

  恰在此时,宝剑忽然轻轻震动,不舞自鸣。老和尚猝不及防,手指被割破一个血口。但是老和尚不惊反喜,还剑入鞘,撩开车帘,看向前方,一座巍峨的大城已经露出真容。

  “师傅,前面就是巴州城了。我们还往前面赶路吗?”一位中年僧人靠近马车,低声禀告道。

  老和尚古井无波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不了,入城!”

  中年僧人迟疑道:“据说巴州城如今城禁森严,陈国太子谕令许出不许进,我们这么多人,只怕……”

  老和尚取出身边的一个匣子打开来,拿出一封信与一张拜帖,递了出去给徒弟,吩咐道:“你带着我的名帖先去城门交接,若为师的名头不管用。再把文昌伯的书信拿出来。牵扯到宋国,想必他们不敢再怠慢。”

  那中年僧人恭恭敬敬接在手里,点头道:“弟子这就去。”

  那名帖上龙飞凤舞,落款正是:镇江金山寺寒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