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金枝菜叶 二百七十八、襄阳故事

《金枝菜叶》二百七十八、襄阳故事

作者:宝瓶斋 字数:4556 书籍:金枝菜叶

  无相也是一通百通,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护法就再仔细为这孩子看看,求个稳妥。因多有不便之处,我只好先行告辞了”

  广慈也不好说什么,到底是多日的辛苦有了结果,她那口憋着的恶气也就散了,还客气道:“有劳无相住持了贫尼不甚感激”

  无相便推门离开。

  清瑜想了想,回头嘱咐纱碧道:“你回咱们院子,取些上好的阿胶、大枣与红糖过来,给这位小姑娘备用。再将师太和这位姑娘所需的干净衣裳、毛巾等准备几套,也送过来。”

  纱碧见清瑜与那尼姑相处颇好,便点头放心去了。

  清瑜既然是明白了病因,便动手为小姑娘扎针。她取出药箱里的几枚小银针,将小姑娘的丹田淤血散了,又将那孩子翻过身,在背后连扎了十三针,开了脊窍。不一会儿,小姑娘脸色便红润起来,呼吸更加平稳,脸上的痛苦之色也消弭了。

  清瑜擦了擦头上的汗,微笑着道:“好了,果然如我们所料,她补药吃得太多,生血过速,一时淤积,反倒累得堵塞了血脉,看着仿佛贫血一般。我打通她的血脉之后,果然立竿见影。这样说来,断症是没错的了。”

  广慈不料当年那个小郡主已经有了这般医术,忙连声称谢。清瑜推辞不过,只得越发用心,又给那小姑娘复诊。

  广慈幽幽的看着床上依旧昏迷的小姑娘,这才抬头道:“一别数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郡主也是祥草这孩子命大,绝境处遇到郡主这样的贵人。”

  清瑜微笑了笑道:“师太言重了。快别称呼我做郡主,前些年因为一些事,我的封号被褫夺了。师太是长辈,叫我一声清瑜足可。况且祥草姑娘这算是自救。我都没有怎么动手,只不过说了两句,动动嘴皮子而已,当不得谢。”

  广慈摇头道:“这可不对,要不是来了感应寺,无相住持出手顺了这孩子的脉络,又停了我的药,这孩子怕是要被我犯傻给灌药灌出个好歹来就这样,无相住持也看不出究竟。还是郡主慧光如炬,出手如神,才能解了这孩子的危难。”

  清瑜忙道:“我年轻识浅,师太能这么相信我,我还有什么话说,怎能不全力以赴?况且师太当年对我,对我杨大哥杨大嫂,还有我们姿生堂都照顾有加,我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对了,师太怎么不在襄阳玉泉庵待着?这叫做祥草的孩子,又是什么人?”

  广慈微微叹了一口气,这才道:“这几年发生了不少事故。不过说起来,都是早有定数的。祥草,是我的女儿。”

  清瑜闻言一愣,看了看广慈,又低头看了看祥草,这才发现,两人确有几分相似。不过广慈长相有些凶恶愁苦,祥草到底是个孩子,如今躺在那里纯真天然,不仔细比较还真想不到这是一对母女。

  清瑜点头道:“原来如此。我还奇怪,当年师太见到我的时候,怎么眼神中有些与其他人不同,原来是看到我想起了祥草。当日师太抱着我的时候,便让清瑜觉得好似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而不像是个出家人。如今总算是弄明白了。”

  广慈点头道:“郡主早慧,年纪小小便观察入微。我本就是个半道出家的。师傅她老人家怜我一生坎坷,不仅收留我,还教会我很多道理。只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孩子?我早年不幸,所嫁非良。祥草一出生便跟着我受尽苦楚。我也是被逼得无路可走,才将她送了人。如今能有机会为她做点什么,就是舍了我这条命我也在所不惜了。”

  清瑜听到又是一场人伦悲剧,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清瑜一边给祥草伤口上药,一边问:“那祥草怎么又中毒又受伤了呢?”

  广慈迟疑了片刻,才道:“不瞒清瑜小姐,收养我们祥草的人家姓赵,就住在汴京大相国寺隔邻不远。我因为身份不便,不大好去走动,平素有什么事都是赵大叔托人送信来襄阳给我,我隔几个月就去汴京一回。有一日,赵氏夫妻赶着车带着孩子匆匆来到襄阳找我,孩子已经就是这幅模样了。赵氏夫妻后头告诉我,我才知道是大相国寺进了贼,又被贼人放了火,这孩子夜里听到声响,不知怎么跑出去,就被贼人伤了。还是她命大,不然那般狠戾的贼人,要是成心要祥草的命,哪里还容她活得到如今?”

  清瑜听了陡然一震,忙追问道:“大相国寺是梁帝亲封的护国圣禅宝刹。什么这么大胆,竟敢火烧大相国寺?”

  广慈摇头道:“这我也不清楚。大相国寺自从慧有大师圆寂之后,又有几位德高望重的高僧相继西去,如今虽然声名显赫,论起根底来,却比当年慧有大师在的时候差了不止一筹。况且我听师傅说过,接替慧有大师做方丈的智信,算不得什么大造之材。行事方法也过于世俗。大相国寺日薄西山,也就这几年的事儿了。”

  清瑜心底一直感念慧有舍身成全的功德,如今听到大相国寺这个情况,心里也有些替慧有难过。不过转念一想,清瑜又忍不住担心起来,这些杀人放火的贼人,莫不是冲着达摩三宝之一的龙象钵盂去的吧?眼下不好发问,回头倒是要找这位师太仔细问问襄阳与汴京的情形。

  广慈见到清瑜怔怔出神,便继续道:“这孩子伤成这样,我也没法子继续潜修下去。偏偏几位师姐看出了我与这孩子的关系,有些与我为难。我一气之下,便带着祥草离开了玉泉庵。没想到一直没法治好祥草,这才流落到了这里。”

  清瑜知道广慈气性不小,她在一班师姐妹中后来居上,平日肯定也没少受人妒忌,如今突然出了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在玉泉庵待不下去了。清瑜便道:“那师太往后有什么打算?还将祥草寄养给人家吗?”

  广慈伸手摸了摸祥草的头,摇头道:“不了,我已经做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以前我是个弱质妇人,没有办法。这些年我在玉泉庵里修行,学了不少东西,用来防身糊口已经足够。我们母女俩大不了吃些苦,只要能在一处,又怕什么?只是辜负了师傅对我的一片期望……”

  清瑜安慰了广慈几句,纱碧已经去而复返,她将清瑜吩咐的东西都准备出来,除了广慈因为身形高大,所需的衣服一时之间还坐不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已经齐备了。广慈听从清瑜的调派,将所需要的东西与食材都拿了,再三谢过。

  清瑜笑道:“连日来师太也疲劳得很,虽然身子底子好,到底还是需要好好休息。今晚师太就在这里好好歇一歇。”

  广慈点了点头,低声对清瑜道:“我因不想感应寺僧人发觉,所以都没有说实话,只说这孩子是我路上救的。还请清瑜小姐为我保密。实则我俗家姓项,无人时,清瑜小姐便唤我一声项大娘便是了。”

  清瑜安抚广慈道:“项大娘放心,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我必定为你保守这个秘密。吃过晚饭我再来看看祥草姑娘。”

  广慈又谢了一遍,这才将清瑜送出了沉香院。

  回菩提院的路上,清瑜想起广慈适才透露的信息,心里实在是犹豫。她转道去了无相那里,将汴京大相国寺突发的事故跟无相说了,言下之意十分担心这又是蒙古国师撒难觊觎达摩三宝做下的坏事。无相听了半晌无语,沉思良久,才对清瑜道:“你担心的很有道理,大相国寺即便日薄西山,总也是数百年流传的禅宗大庙,岂会这么容易被人欺负到头上?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担心龙象钵盂的下落也于事无补。此事反倒提醒我们,要打起精神来防备。撒难绝不会轻易放弃牟尼珠的。”

  清瑜点头道:“师叔还是提前跟窦将军打个招呼,让护陵军参与进来。光靠我们寺里人手,只怕难是撒难的对手。”

  无相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也不多话,忙匆匆起身与寺中宿老商量去了。

  清瑜回到菩提院,心神颇为不宁,想起当日父亲离开感应寺的时候,曾说要使人盯着两处收藏佛宝的寺庙,不知道眼下可曾得了消息?虽然父亲也有将那佛宝占为己有的心思,到底比被撒难得了去生灵涂炭的好清瑜便匆匆写了一封密信,预备找机会使人送到黄陵镇米铺晏掌柜那,好传到陇南父王手里。

  想起悟空上午送来的家书还没来得及看,清瑜忙翻出来撕开。信里依然是平淡说些家长里短,两个弟弟也茁壮成长,没有什么新闻。这样的家书清瑜两年里已经收到了无数次,几乎除了寒暑问讯有些不同,日期不同,其他的翻来覆去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清瑜也不知道母亲是怕有人查阅她们的家书还是怎的,总之是觉得有些情不真意不切。

  等晚上清瑜再去沉香院看望祥草的时候,这孩子脸色已经红润多了。虽然依旧没有醒,不过广慈已经可以灌她一晚米粥,吞咽也比从前顺畅多了。清瑜又为祥草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放下心来。她让纱碧将下午帘红赶制出来的一套妇人衣裳给广慈换上,广慈取了僧帽,用黑布做了头巾盖住了光头,看上去倒是真像一个普通妇女。重新做了项大娘的广慈感激清瑜照顾周到,又是一番感谢。

  清瑜推辞道:“举手之劳,项大娘不必这般多礼”

  广慈点起油灯,这才对清瑜说道:“下午的时候,无相住持过来了一趟。说是等这孩子过两天好了,便要送我们离开。”

  清瑜知道这是无相担心感应寺被撒难盯上,不得已为之。便道:“项大娘莫怪,师叔也有他的为难之处。只是时间这么紧,祥草身子也不便赶路,项大娘可想好了日后的打算?”

  项大娘点头道:“从延州往东,不过一两日的路程,便到了与苗疆接壤的边境。那里有座鹅毛山,平素没什么人迹。我们母女从苗疆过来的时候,在那附近找了个小谷歇息了半日。那地方气候也好,我打算就在那里隐居下来。往后小姐若是有机会路过,不妨去我们那里小坐。只是我们母女都是卑微之人,这辈子想要报答小姐的恩德,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清瑜听项大娘有了计划,倒也放下心来,闻言忙道:“项大娘不用如此。相遇就是有缘。何况我们还是老相识,这些见外的话就不必说了。我知道大娘是个经历坎坷的女子,遭遇了这么多事情依然如此坚强。我心里好生佩服。我这里准备了一些散碎银子,大娘若是不嫌弃,只管收下。祥草妹妹还需要吃些好东西补身子,大娘不要拂了我一片好意。”

  纱碧便将清瑜吩咐准备的一包八十两的银子交给了项大娘。项大娘接到手里,只觉得沉甸甸的,她知道清瑜为她们母女着想,银子都是选的细碎的,拿出来不会让人怀疑。心中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

  清瑜让纱碧先出去,这才低声又问起白日里未完的话题:“项大娘,我在感应寺许久,也一直没有外界的消息。听说梁齐开战了。你从襄阳来,不知襄阳如今的情形如何?我杨大哥杨大嫂他们还好吧?姿生堂经营得如何?

  项大娘道:“杨施主夫妻安好,他们的女儿长得精灵可爱,如今杨夫人又有了喜,大夫都道这一胎是个儿子,喜得两夫妻跟什么似的。姿生堂也红红火火,开了几家分店了。在玉泉庵前街上的总店也扩充了,我往日倒是与他们常常朝面的。至于襄阳局势……梁齐开战也有两年多了,如今齐国已经大势已去,只苟延残喘罢了。宋国本是骑墙,如今也跟着痛打落水狗,想要拣个便宜。我们襄阳离得远,倒是没什么波及。如今还是向大人与胡知府协理政事,襄王殿下自从两年前回了汴京,便没有回来。”

  清瑜一愣,脱口问道:“襄王殿下回京城汴京了?这是为何?”

  项大娘没想到清瑜连这个也不知道,忙解释道:“两年前襄王生母穆贵妃重病,皇上召了襄王殿下回朝,后来听说想为襄王殿下定一门亲事冲喜,人选都定了,是当朝次相的孙女莫小姐。清瑜小姐这都没有听说?”

  原来他已经定了亲……清瑜一时有些恍惚。只得掩饰笑道:“两年前我这里也发生了一些变故,被送到感应寺来修行,与外界断了联系。就是我们王府的家书都不太好往来,何况其他?这事我不知道。”

  项大娘想起那个少年英雄的襄王,叹了一口气道:“可能是襄王殿下命格太重,寻常女子般配不得,后来穆贵妃痊愈,那莫小姐却离奇得急病死了。向大人到玉泉庵跟我师傅明镜大师说起此事,我才得知。后头师傅背地里跟我说,襄王命数至贵,若是福缘不厚的,谁家女儿与他定亲都犯凶险。再后来穆贵妃说项,连定了两家,竟然都是一样的结局……”

  清瑜这才错愕,这不是迷信的事儿吗?难道确有其事?不知为何,清瑜心中竟然有些窃喜。不过想到那几个夭折的姑娘,清瑜又觉得自己有些混蛋,忙止住了遐思。

  连着克死三个姑娘,那周景渊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吧……

  项大娘道:“后头听说还是皇上阻拦,穆贵妃才息了这个心思。只是穆贵妃越发怜惜襄王殿下,强留着殿下在汴京不肯让他回襄阳。皇上也说要让襄王殿下在汴京多学些东西,就答应了。”

  清瑜想到那个眉藏万绪,目若朗星的少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项大娘却想到当日清瑜离开襄阳前师傅对这位贵女的一番品评,忙道:“当日清瑜小姐回国的时候,我送何妈妈到驿馆,曾经跟小姐说了我师傅对小姐的面相品评,小姐还记得吗?”

  清瑜回想了下,貌似当日还是广慈的项大娘确实是说了几句拍马屁的话,清瑜便笑道:“自然记得。只是清瑜福薄,不仅没有贵不可言,反而沦落到了这里。”

  项大娘摇头道:“当日我只说了半句,后半句却不敢跟小姐直言。今日难得重逢,我一定要告诉清瑜小姐。”

  清瑜见她这么郑重,便点头道:“洗耳恭听”

  项大娘道:“我师傅当日曾批语道‘来处为归宿,去处如朝露’,我虽驽钝不能解,也觉得不是什么太好的话,便没有跟小姐直说。我瞅着这里头的意思,小姐是不是将来还会回到梁国去?”

  清瑜没想到明镜大师还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她反复掂量,也不明白。不过想着自己身藏牟尼珠,应该是没有什么机会离开陈国的,便笑道:“明镜大师佛法精深,我们自然是弄不明白的。不过我会用心记下,若有机缘,一定请教明镜大师。”

  项大娘见清瑜也不在意,便不再多说,只将自己知道的外间大事,拣些紧要的说给清瑜听,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瑜也猛补了一课。对于外间的世事变迁,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