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搞化学的不能惹 八二七 又见王亚桥

《搞化学的不能惹》八二七 又见王亚桥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字数:1292 书籍:搞化学的不能惹

  曹安回到了谍报站,心情不太好。

  “老曹,碰了一鼻子灰?”

  一个穿西装,戴眼镜,抽着雪茄的男人笑嘻嘻地问。

  “嗯,姓黄的死都不讲!”曹安没好气地说。

  “早就跟你说了,这是上海,这是一帮要钱不要命的人。跟他们费什么唾沫星子!”

  “刘长官的意思还是讲究点策略,别把事情弄得太难堪。”曹安说道。

  “我去靖安见过刘长官,知道他是个心善之人,可在上海滩,你不能太善良了!”

  “老王,你想怎么办?”曹安问道。

  被称的老王的人正是王亚桥,他在上海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边区自已的武装,为以后做准备。

  刘大双熟读过老人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篇文章,知道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商埠,没有自已的武装是不行的。

  汉唐公司、姚家、华夏时尚公司、华夏电影公司这些都是惹人瞩目的,难免有宵小之徒背后打主意。

  干这些,王亚桥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人能文能武,又在上海混迹多年,有自已的班底。

  刘大双召他去靖安,有几个目的。

  一是看着边区发展的大好形势,对边区未来有信心。二是做个基本培训,掌握一些特别作战本领。第三个就是学习一下现代巷战的基本战术。

  在靖安学习了一年多,王亚桥已经不单纯是个挥着斧头砍杀的江湖人了,而是一个掌握了现代特种作战技能的职业军人。

  见到曹安问他,他抽了一大口雪茄,吐出浓浓的烟雾,一挥手说道:“刘长官不是指示,对民族败类严厉打击吗?这次我给他们点厉害的瞧瞧!”

  ……

  几家上海、京城、广州的报纸同时登载了一个新闻。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上海一家娱乐场所采用租赁贵宾室的手法,伙同东瀛人坑害国人。

  大福纱厂玉老板,金满堂菜馆冯老板,瑞光商行倪老板,万昌纱厂张老板等数十人,几年间在此输光家产,达数百万之巨。

  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内幕后读继续报道。

  最为致命的是,这些资金除了少数落入不法商人之手,大部分以现金或货物的形式流转到东瀛。

  须知,东瀛每多一粒稻谷,每多一块钢铁,都将变成东瀛侵略军的子弹和刺刀。

  他们屠杀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侵占的是我们的家园。

  ……”

  顿时,舆论哗然,各大报及电台纷纷转刋、转播。

  黄浦江码头,腰间别着斧头的一队黑衣人正在巡视。

  “兄弟们听好了,帮主有令,凡是东瀛人的货物一律不准装船。”

  几个人吆喝着,又一一核对货物清单。

  码头工人大多是江北人,其中很多人都加入了斧头帮。

  既然帮主传下了命令,大家就格外小心了。

  码头这地方,历来也是各个帮会争夺地盘的重灾区。

  二十几个码头,斧头帮控制了五个,其它的由上海滩各种势力瓜分了。

  抵制东瀛货物,也不是搞了一天两天了。

  自从保安军和东瀛军开战以来,前前后后搞了几次了。

  这期间,斧头帮执行的最坚决,只要有货物运去东瀛的,一概不予装卸。

  所以,运输东瀛货物的船东都知道,一般都是偷偷的打点港口人员,把船不停靠斧头帮控制的码头。

  十号、十一号两个码头是由好汉帮控制的,基本上都是山东人。可实际上背后的人是东瀛黑龙会。

  这两个码头装卸的东瀛货物最多。

  由于东瀛人的货船已经大多被保安军击沉或俘获,现在运输东瀛货物的多是挂着欧洲、美洲旗号的货船。

  今天停靠在十号码头的是一艘五千吨级的货轮汉密尔顿号,挂着约翰牛的国旗。

  斧头帮今天带队巡逻的是王波,由于识字的不多,经常被大家读成王

  三皮。后来,叫习惯了,大家都称他为三皮哥。

  十号码头堆满了一袋袋稻谷和一包包生丝,正在装船。

  “兄弟,这货是谁的?”王波觉得这批货有点怪。

  帮主已经私下里传话了,密切关注粮食及生丝货物出口。

  因为这两个都是东瀛急需的。

  粮食用来填饱东瀛人的肚子,生丝是东瀛那些工厂急需的原料。

  “我们只管装,货物是谁的可不关我们的事!”

  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小工头走上来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