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三十二)

《梦还楚留香》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三十二)

作者:诸葛灵霞 字数:2438 书籍:梦还楚留香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燕师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下南京后,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少长皆斩,妻女发教坊司,姻党悉戍边。朱棣还令尽复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此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见永乐迁都),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关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

  明成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死后,传位给他的孙子允坟,年号建文。“时诸王以尊属雍重兵,多不法。”且欲图害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明成祖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是年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在位22年(1402一1424)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开明而有力的措施,致使国家臻于强盛。略举以下几件事例:

  关心人民疾苦。明成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如永乐十年(1412年),他命令入朝觑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民,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地方官,对地方民情说不出道道,或知而不言者,要问罪;说得不实在或说错的可以不迫

  究。之后,他更严厉地“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视察民情的大员,如果目暗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及时振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明史·成祖本纪}))如永乐三年(1405年),江苏、浙江等地遭大水灾,人民流离失所。他立即下诏对灾区减免田租凡338万石,“致使流

  民复业者十二万余户。”永乐六年(1408年),京师发生地震.他下令“罢北京诸司不急务及买办,以苏民困。”即命令北京的中央机关,励行节约,对不是当务之急的用费或到外地采购货物等事立即停止,以减轻人民的沉重负担。永乐十四年(1416年),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发生饥荒,他浪p诏令减免一年租税,还发放粮食13?万石及时振济。(《明史·成祖本纪》)

  破格用人。明成祖重视人才,不论其出身如何,凡真正有才能者。破格摧用。如他曾摧用布衣(没有功名的平民)马麟等13人为布政使(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参政、参议(官名,明代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以分领各道)等重要官吏。永乐二年(1404年),吏部上了一道奏章,参奏某些地方官吏违反“祖训”制度推荐人士的行为应予治罪。明成祖不批准,并谕示:“果有才,授之官,否则罢之可耳。”(《明史·成祖本纪》)也是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事例。

  不搞封禅,不信仙术灵丹。所谓“封禅”,即古代帝王祭夭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曰禅。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封禅作为国家大典。以示夭下太平,并藉以歌颂帝王的功业。举行这种大典,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永乐十四年(1416年),礼部尚书吕震上书奏请举行封禅大典,明成祖断然拒绝。对此,他举出两条理由,一条是;“今天下虽无事,四方多水旱疾疫,安敢自谓太平?”一条是:“且《六经》无封禅之文,事不师古,甚无谓也.”(《明史·成祖本纪》)因此他不搞长途跋涉,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相传古时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也说:“自古受命帝王,易尝不封禅?”而明成祖则制止这种活动,在当时的历史背下,不能不说是一件大胆的改革。当然,他不是不祭天地,只是缩小范围,在京师附近祭一祭,即“祀夭地于南郊”而已。他不信什么仙术灵丹,而且深恶痛绝。据《明史》记载,永乐十五年(1417年),有浙江某道士向他进奉金丹,说是服此丹可以长生不老。明成祖大怒说,这是妖人,叫进丹人自已把金丹吞下去,并“毁其方书”。这两件事,比起秦始皇、汉武帝之大搞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以及迷信方士,求仙丹以延寿的荒唐行径来,明成祖的头脑开明得多。

  重视文化典籍。明成祖对文献的征编工作极为童视,对保存古文化典籍,颇有贡献。永乐元年(1403年),他刚即位不久,就命翰林学士解绪等人纂修《永乐大典》,经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这部巨大的百..,书。该书辑入古今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志、阴阳、医药、僧道、艺术等方面,约3亿7千多万字,为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放眼世界,大开中外交通。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和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今斯里南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20多年间,先后7次出海远航,经过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教圣地麦加。当时他们乘的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100。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而且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郑和每到一处,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随行人员马欣著((流涯胜览》、费信着《星搓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明成祖的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大交流,对中国的文明向外传播和中国人了解西洋情况,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比两汉时期朝廷先后派遣张赛、班超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壮举,更胜一筹。

  由于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有力的措施,加上他善晓军事,除解除了藩王的兵权,巩固中央政权外,又屡次亲征漠北,杭击外来的侵略,打击蒙古贵族势力,大获胜利。曾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使当时的中国颇称JJI盛。他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两个朝代。”(文献取自《明史·成祖本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