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五十六)

《梦还楚留香》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五十六)

作者:诸葛灵霞 字数:2541 书籍:梦还楚留香

  但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在今天的定西搀山口一带。元明两军隔一条山沟对垒。这场战斗极其惨烈,两军一日发生数次大战。一开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明军远道而来,元军则以逸待劳,故而争夺极为激烈。最后,身为统帅的徐达亲临前线杀敌,明军士气大振,才将元军击败。此次大战明军全歼元军,俘虏元郯王、文齐王及国公阎思考、平章哈扎儿、虎林赤等官佐1865人,普通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其他的骆驼、驴、骡、牛、羊数以万计。扩廊帖木儿和妻子数人从宁夏黄河中漂浮的木头上渡河逃走,投奔和林。至此,甘肃境内已无元军主力,明军分派各军攻掠各地。邓愈克河州(今临夏市),大批吐蕃部落归降,明政府依照元代旧制,把归降的部落首领封分为土司。第二年,冯胜、傅友德再次西征。冯胜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前锋率五千骑兵,直取凉州,击败元将失喇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而冯胜则沿河西走廊向西进攻,先后攻占甘州、肃州、额济纳、瓜州,至此甘肃彻底归明中央政府管辖。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至十一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北平地区进行的作战。

  历史

  是年八月底,朱允炆以曹国公李景隆往代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50万人进驻河间(今属河北),再图北伐。江阴侯吴高及都督耿献等率辽东之兵围攻永平(今河北卢龙)。北平面临南北夹击之势。朱棣认真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均在于己而不在敌,遂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略方针:即亲率大军往援水平,以诱李景隆军进攻北平,然后回师进击,将其置于坚城在前,大军在后的困境之中,加以彻底歼灭。九月十九日,燕王以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亲率大军援永平。二十五日,败吴高于山海关,斩首数千级,俘数干人。十月初六日,攻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收并宁王所部及朵颜三卫之军。九月十一日,李景隆获悉燕王北援大宁,率军越芦沟桥而北,围攻北平,遭到燕王留守部队的顽强抵抗。李景隆遂转攻通州(今北京通县),结9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以待燕师。十月十八日,朱棣回师北平,兵至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20里),分所部为5军,继续南进。十一月初四日,直抵其营,与北平留守部队配合作战,内外夹击,大败其军(参见郑村坝之战)。李景隆被迫退守德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秋至十五年(1382)春,朱元璋为实现国家统一,遣军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的作战。

  战前情况

  明朝立国后,元顺帝退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鉴于北元尚有一定实力,明廷采取来则御之、去则勿追的方针。另外,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继续据守云南。朱元璋为统一全国先后遣使招降,均被杀,遂决定以武力攻取云南。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步骑兵号30万征云南,并向诸将指授进军方略:“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别遣一军向乌撒,大军自辰、沅入普定,分据要害,然后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扼我师,出奇制胜,实在于此。”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进入湖广,按预定方略,分遣都督胡海、郭英领兵5万,取永宁(今四川叙永),南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以牵制梁王兵力;自率主力25万经辰州、沅州(今湖南沅陵、芷江),西攻普定(今贵州安顺)。相继攻下普定、普安,然后进攻云南东部门户曲靖。梁王闻讯,急遣司徒平章达里麻(一作达尔玛)率兵10余万至曲靖堵击。

  作战经过

  明军根据沐英建议,倍道疾驰,以期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十二月十六,明军利用大雾作掩护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待雾散天晴,达里麻见明朝大军隔江相望,十分震惊,急遣精兵扼守江岸。傅友德采纳沐英建议,督率将士从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元军阵后,在山谷间树旗帜,鸣金鼓,元守军见势惊恐阵乱。沐英乘势率军渡江,善泅者先渡,以长刀蒙盾,破元前军,迫敌后退。明军得以全渡,展开猛烈攻势。战数合,沐英率铁骑直扑元军中坚,大败元军,俘达里麻以下2万余人。明军占领曲靖后,傅友德分遣蓝玉、沐英率部取昆明,自率数万大军北上,策应胡海、郭英攻乌撒。二十日,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闻达里麻兵败,弃城走普宁忽纳寨自杀。二十四日,元右丞观音保以城降,蓝玉、沐英整军入昆明。同时,都督郭英及傅友德先后率军进至赤水河,大败元军,歼其3000余,元右丞实卜率余众仓皇逃遁,明军进占鸟撒,攻克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直达毕节。十五年闰二月十八,明军进攻大理城(今云南)。大理国首领段世(段明之弟)聚众扼守。蓝玉师至品甸,先遣定远侯王弼率部东趋龙首关,自率主力进取龙尾关。夜半,又遣胡海率兵出石门,沿小路渡河,占据点苍山。二十三日拂晓,明军进攻龙尾关,大理军惊乱,沐英策马渡河,将士紧随,夺关而入,与山上将士两面夹击,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军分兵攻取未附州县,云南平。

  评析

  此役,朱元璋用将得人,方略周密,自始至终基本按照预定方案行动。明军在作战行动与兵力使用上做到了主攻、助攻和佯攻并用,虚实结合,行动迅速,出敌不意,避实击虚,终获全胜。如明军抵近白石江前突遇大雾,其指挥官能立即利用这一自然条件的变化,挥军急进,增加了行动的突然性;郭英部进抵赤水河时正赶上河水暴涨,郭英认为“贼恃水险,不意吾济””,遂督将士斩木为筏,乘夜渡河,当地土著武装闻风惊溃。

  明攻河南之战,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北伐灭元之战中进行的第二次作战。

  明攻河南之战-经过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向有“中州”、“中原”之称,距元朝大都(今北京)1580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北伐军先取山东,目的是为了撤除元廷屏蔽,而后移兵河南,则意在破其藩篱,使大都势孤援绝,为最后推翻元王朝统治创造条件。洪武元年二月,明军平定山东以后(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朱元璋立即指示北伐军移师河南。是时元将脱因帖木儿驻守洛阳,兵力较强;李克彝、左君弼等驻守开封,降守不定。

  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朱元璋制定了南北两路并进夹击的战略方针。南路由征南将军邓愈率襄阳、安陆、景陵等地驻军,于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日向南阳进发;北路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督北伐主力于三月初溯黄河而上,西攻开封,夺取洛阳。三月二十二日,邓愈进取唐州(今河南唐河),守将弃城逃遁。二十六日趋逼南阳,败阻敌于瓦店。次日,占领南阳,擒元守将史克新、张居敬(一作张敬)等26人,俘获士卒1500余人,马150余匹。南路军的顺利发展有效地牵制了元军,为北路军的推进减少了阻力。

  北路军于三月初五日由乐安出发,十六日抵济宁,开耐牢坡坝入黄河西上。一路连下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二十九日至陈桥(今河南封丘境内),开封守将李克彝、左君弼相互推诿却战,最后李克彝率部西逃,左君弼投降。四月初八日,徐达军自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附近)西进,大败脱因帖木儿守军5万人于洛水北塔儿湾(今河南偃师境内),梁王阿鲁温投降,洛阳遂为明军所有。于是乘胜连下嵩(今河南嵩县)、陈(今河南睢阳)、汝(今河南临汝)等州。二十二日,征虏右副将军冯宗异、都督同知康茂才等奉徐达之命西向攻克陕州(今河南陕县)。二十六日,进占潼关,元守将李思齐、张思道分别西逃凤翔、鄜城(今陕西洛川境内)。河南至此平定,用时不足两月。

  明攻河南之战-点评

  攻取河南之役的胜利,使明军实现了对元都的弧形包围,进一步为攻克元大都铺平了道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至二年(1369年)二月,明北伐灭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