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透视医圣 第773章 凝重

《透视医圣》第773章 凝重

作者:大小写 字数:1818 书籍:透视医圣

  到头来,还是应了那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孙开祥到底是长辈,他这几十年下来,别说家长里短上头,就是社会市面上,谁请他去说和说和,也得卖几分面子。如今大病一场,保养自己都不够,还要为子孙辈操这样的心思,亲自登门,真真面子里子都全了。

  寻常人家儿女结亲家,也就是双方孩子稳妥恋爱个一两年,谈婚论嫁。

  如今汪孙两家也是,两个孩子看对眼,这么些年,弯弯绕绕的,比那些来往一两年、父母见面商谈的可知根知底多了。

  孙开祥又是那么个体面人,说施惠这些年对哪个长辈有个好脸色的。唯独对他的老师、师母毕恭毕敬,这就是缘分。做父母、半子的缘分且在里头呢。

  至于结婚嫁娶那些,全由汪家说了算。开什么条件,他们孙家就办什么条件。

  汪敏行夫妻俩才不是那种市侩显摆的人,看在老爷子亲自上门的份上,也看在施惠如今稳重沉着多了的份上,当然,最多的还是自己女儿点头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家家有个到了适婚年龄的儿女,操不完的心。不嫁不娶,急着愁;真真谈婚论嫁了吧,又怯生生,恨不得把这事打回去,当什么都没发生,我们姑娘再留几年也是等得的。

  汪敏行对孙家办事的能力不去怀疑,只一桩心头惑。既然已经到这一步,他不得不以岳父的颜面过问、争较几句,“按理说,过去的事就不该谈的。但孙叔,您别怪我唐突,施惠这些年我们看在眼里,没来往什么对象我们是知道的,但早年那事……”

  和他父亲一个路数,为了个大七岁的女人,引得老爷子大动肝火。

  汪敏行不是个迂腐的人,年轻人谈对象不和而散,很平常。他自己的女儿也不是没谈过对象。

  他怕的是,施惠骨子里和他爸爸一样。一时兴起,一时游戏。

  孙开祥对此,笑得隐忍,但自己也为人父,自然懂得一个父亲为女儿处处周全的拳拳心意。多少年了,他避而不谈金锡,今天当着施惠的面,重谈他父母的瓜葛,“当年,别说金锡没了,他就是在,我也不会肯那个女人进门的。怀身大肚的把戏,金锡真有心护好他的女人和孩子,我就放他出去自立门户。一个男人,没有经济没有臂膀,谈什么都是惘然。”

  “换到施惠,一个道理。少年头上,谁没个血气方刚的糊涂劲。他真有心游戏,就不必眼巴巴求我过来这一趟,大可以等我闭了眼,到时候,才真是谁都管不到他了。”

  老爷子话音落,一屋寂然。陈茵这头,朝兄长望望,昨天晚上得了孙家要上门的消息,陈茵就给哥哥打了电话,一来,盐盐这种大事,兄嫂那里一直急着盼着,真有个进展,陈茵肯定要知会娘家舅舅舅母的;二来,就是怕桌面上遇到这种难转圜的地步,想着有个局外人帮着润色润色。

  s城嫁娶的传统,一向娘舅为大的。陈若浦出声圆场,“施惠爷爷这话就说得重了,我这个小妹夫您应该顶了解的,教了一辈子书。人情世故的交道也简单,他今天这话纯粹是老父亲立场,金山银山都没他姑娘重啊。”

  “他舅舅说得对。就是这个理,谈事谈事,就得摊开来谈,才得最后融洽通畅。”

  陈若浦点头,“就是了。我今天过来,盐盐舅母还好奇呢,哪家的啊,怎么悄默声地就到这一步了。一说是施惠,我们就都安心了,这才是真真的好饭不怕晚呢。过年过节,我时常看到小妹家来节礼,老问她,谁家送的。一听是施惠送的,老取笑小妹,她这师母当的便宜得很啊,都毕业多少年了,还想着你们呢。这下最好,日积月累,可见有些心意确实不是一日之功到位的。”

  这日已经腊月二十七了,离春节还有三天。

  汪孙两家的结姻亲之事,由舅舅亲自保媒,最后,两厢也都默许了。

  大方向敲定后,结婚细节上头,就由陈茵拿主意。陈茵的意思是,过了年再请老师傅批个好日子,一切从长计议吧。结婚的事,急不来。

  汪盐最后关头说话了,“我自己的婚事,我自己能不能提个意见啊?”

  一屋子人看着她,包括孙施惠。

  汪盐的主张,她不想办婚礼。结婚领证两家人一起吃饭都可以,婚礼就免了吧。

  “为什么啊?!”

  直到除夕这天,陈茵始终不大痛快。

  汪盐这天过生日,也免不得被妈妈唠叨。

  陈茵说结婚这么大的事,不办婚礼要被人家笑话的。

  汪盐固执己见,她始终不喜欢那样喧闹的场合,仿佛一群人的狂欢,借着她结婚的幌子。

  她不喜欢这些俗礼。

  我结婚是我自己的。

  汪盐安慰妈妈,你要给我办嫁妆看我穿婚纱,我都可以做到啊,只是免了那一顿喜酒而已。

  陈茵骂盐盐怪,你不办喜酒,我这些年撒出去的份子钱怎么收得回来啊。

  母女俩正掰扯呢,门口有敲门声。

  是孙家的人,孙津明头一回来汪家,喜笑颜 开地拜盐盐父母春节好,再说明缘故,他是替二叔来送新姑爷过年节礼的。

  头先就说过,孙家办事从来不要怀疑的。

  汪家这栋小两居在二楼上,一应节礼,全是孙家几个本家兄弟利利索索搬上来的。这一搬,搬出了好大的动静,一单元楼的上下邻居都晓得了,汪老师家的猫猫要嫁人了。

  男方家上门送的新姑爷礼,那红纸单子,拿在手上能掉到脚面上的长度。

  陈茵被孙家这爷孙俩的动静给吓到了。早先,施惠也就是给老师带点烟酒,给师母带点吃的,饶是不便宜,也样数有限。

  这大年三十晚上,结结实实搬了一客厅的礼,要给人说的,哪是嫁女儿,这是卖女儿呀。

  孙津明笑脸迎人,“施惠关照过了,一式两份,一份给岳父岳母,一份留给舅舅舅母那头。他说因着没给舅舅那头打招呼,就先放到您二老这边。得了您同意了,他明后两天再和盐盐去拜年。”

  孙津明礼送到了,就表示不打扰了。陈茵想留他们喝杯茶,对方也都婉拒了。只转告,施惠还得把家里那头祭祖以及联合商会下午的酒会应承过去。他晚点过来。

  汪盐全程没说话,只送津明阿哥下楼去。回来,父母在忙碌地顺那些礼,她却只关心那张红纸的礼单。

  一长摞的红纸上,洋洋洒洒的鹤体软笔。

  全出自某人。汪盐再熟悉不过他的笔迹了,瘦骨峋长,伶仃飘逸。

  远远风(20)

  孙施惠晚上过来的时候, 汪家桌上的团圆饭吃到一半。

  三十晚上这一顿,汪敏行基本上头几天一些大件的肉菜已经开始准备了。下午时候,陈茵要盐盐给施惠打电话, 问他晚上过不过来一起吃,过来就等他。

  汪盐一口回绝了,今天谁不在家吃团圆饭啊。而且他们家本家又不少。

  陈茵也就作罢。等孙施惠上门的时候,倒弄得有点不像样, 陈茵直问他吃了没。汪盐听着有脚步声过来, 孙施惠答师母的话,“吃了一半。”

  陈茵嗔怪他,“这叫什么话, 麻小子。”

  孙施惠再道,孙家年年三十晚上祭祖, 各房头一起吃饭那种,闹哄哄地,他吃一半就溜出来了。

  说话间,两个人到了餐桌边。汪盐见他手里提着个蛋糕盒。

  孙施惠交给师母,说是纽约芝士款的,得搁冰箱。

  今天汪盐生日。

  陈茵拿在手里,再望望汪盐,要汪盐去放,“顺便给施惠拿副碗筷来。”

  汪盐在吃冷盘的盐水鸭, 抬眼看孙施惠, “你还吃吗, 不吃, 就不拿了。”

  孙施惠当着老师、师母的面, 应她, “我吃啊,我来就是吃饭的啊。”

  不等陈茵开口,汪敏行先发话了,催盐盐去,说他们两个人,斗嘴也挑个日子。哪个人家三十晚上还吵架的呀!

  在汪敏行眼里,施惠盐盐就是对活冤家。从前他是担忧又担忧,结果,盐盐和盛吉安来往了起来。

  那几年汪敏行并不太平,女儿一意孤行,妻子又百般不中意盛家。门楣高的时候,担心盐盐受苦,盛父出了事,甚至牵连挂落到盛吉安,陈茵更是眼中钉般地偏见。

  汪敏行那时候就算到了,长不了。这感情的事,说是两个人的又偏偏不是私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块短板,都是命中该你不得。

  老父亲看来,盛吉安丝毫不差,温柔体恤。可是,争上游的那一口气里,断舍离撒手了盐盐也是不争的事实。

  饶是汪敏行不认同妻子那些偏见,但是男人看男人更准头些,今日能为一个深造的机会而撂开手,保不齐婚姻里就能始乱终弃。

  这二三年里,盐盐和施惠的来往,平淡,无波无澜。可是陡然间,他们闹出什么阵仗来,汪敏行却是丝毫不意外的。

  那天孙开祥的一番话,算是疏导了他。

  毕竟谁的人生里,二十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过来人的经验,男女之情,有时像隔着万重山,有时又只像一层窗户纸。

  露水打湿就能破。

  汪敏行这几天都没睡好,孙家再急火火地送礼上门,过明路生怕他们反悔似的。

  下午贴春联那阵,他是有点不痛快。可是看到盐盐一五一十过目那礼单的时候,老汪问女儿,“你自己的事自己要想好呀?”

  盐盐把那红纸礼单折了又折,最后交到爸爸手里,“当然。”

  汪盐把蛋糕放到冰箱里,再拿干净碗筷过来。桌上,陈茵在和施惠唠叨那些礼,怪他和爷爷实在备得太多了。

  孙施惠想去洗手的,汪盐把桌上的消毒纸巾丢给他。

  二人沉默互动,悉数落在父母眼里。

  “都是爷爷安排的。您还不知道他,少什么不能少礼数。”正经的定亲上门礼,孙开祥请老派稳固的本家开了个单子。孙施惠又解释其中一项,“照爷爷他们的规矩,应该是99个苹果,一式两份。但时间紧急,我调了几个仓储,年关头上,想找到匀 个儿且一致颜色的红富士还真不容易,就这一项,我给减少了。”99x2的数,换成了66x2。

  陈茵说就66个都吃不掉。

  施惠宽慰师母,“吃不掉就分给楼上楼下的小朋友们吧。”

  汪敏行自己喝酒有点没趣,正好来了个酒搭子,他问施惠,“你喝点?”

  “好。陪您。”

  孙施惠解散袖口,上来就是三杯酒,一杯敬老师,一杯敬师母,最后一杯,他偏头朝汪盐,“敬你,寿星佬。”

  汪盐没喝酒,拿手里的北冰洋跟他意思意思地碰了下。

  他说吃了一半过来的,明显,酒也是喝了一半。

  这连续三杯的节奏,汪盐全看在眼里。

  汪敏行有了酒搭子就来兴致了,还要再开一瓶的时候,汪盐提醒爸爸,“三十晚上哪个人家也不作兴喝醉的!”

  陈茵领会盐盐的意思,打老汪一膀子,“点到为止啊。喝酒吃菜喝酒吃菜,你们倒好,光和酒干上了。”

  为了给他们解酒,陈茵拿老母鸡的汤作底子,烧了锅鱼圆冬笋木耳汤端出来。

  平常,他们习惯叫杂烩汤。

  今天,家里也算作添新人了。讨个好彩头,汪老师说,就叫它团圆荟萃汤吧。

  孙施惠说荟萃不荟萃他是知不道,不过鱼圆确实好吃。不是市面上那种丸子,而是真正的工夫菜,把鱼肉去皮剔骨,斩成蓉,再汆成汤圆大小。

  他连喝两碗。陈茵难得见他这么给面子,可是一砂锅里也就放了十个不到。他们碗里的,施惠又不会要。

  “还有呢,我再去煮一碗来。”

  汪盐喊住妈妈,她汤碗里的还没动,干脆连碗都推给孙施惠了。

  岂料某人,汤匙过来,说他不喝汤了,肚子里搁不下,“鱼圆可以吃一个。”

  汤碗里就两个,他舀走一个,还有一个留给汪盐。一边吃,一边催她,“嗯,都有点凉了,快吃。”

  汪盐不动,他就偏头看着她,直看得她难堪,在桌下拿脚踢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