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明大唐王 第387章 济宁城

《南明大唐王》第387章 济宁城

作者:戍边铭东 字数:1958 书籍:南明大唐王

  阿济格这一次出战,满清上下是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这一次满清几乎是倾巢而出,陕西、山西的兵力开始不断向北京汇聚而来,不仅如此,更多的兵力也在两地开始编练。

  半年来形势变幻,受限于本族人数实在太少,满清虽然已经开始将十四岁以上的族人全部开始集训,但是统共兵力也只有八万余人,这点力量在大明已经近百万的兵力面前,已经是微不足道。

  也许在绍武朝廷没有崛起之前,明军的战力根本就不足看,这不足十万的兵力,依旧可以在明军过百万的腐朽军队之中,来一个七进七出,无往而不利。

  但在闯营、西营、李成栋之流反正之后,明军已经有了一大批可堪野战的军队。

  而绍武皇帝的本部嫡系,在江西一战时,也已经证明了其强悍的战斗力,这么多的军队不断的汇聚于三个方向,随时开始北伐的情况下,满清就完全感觉到了生死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这次明军大举北伐,生死危机之下,满清上下再没了之前的内讧,连孝庄都没有再做小动作,所有人力物力全部都已经运转了起来。

  除了集结所有能够集结的人,满清也开始向与他们合作的汉人放权,陕西的吴三桂便是在阿济格的恩威并用之下,并在两蓝旗的督战下,开始收拾起自己的小心思,不得不选择出兵汉中,开始与步步开近的西营李定国集团,展开了军事对峙。

  三顺王以及汉八旗大部分兵马,则是在两红旗及部分蒙古八旗的压阵下,带着京畿之地扩充了十数倍的军队,全面压向河南之地,在洛阳、开封一线集结军队,与大明湖广军团、闯营全面接触,已经开始试探性的接战。

  金声恒部则是自湖广战场向东北挺进,大军攻入凤阳府,作为偏师掩护明军中央集团在山东战场的侧翼,并且威胁着满清中央军团的侧翼。

  而满清的中央集团,两白旗、两黄旗除却损失过大的镶黄旗及汉八旗上三旗部分兵力留守北京外,其他能打的军队,包括蒙八旗主力,已经倾师南下,向着山东而来。

  可以说,这一次,明清双方集结了超过了一百万的大军,在大明广阔的领土之上,展开了全面性的大决战。

  对于大明而言,这一次主攻的方向自然是山东方向,突破口亦是山东方向。

  河南久经战乱、天灾,万物荒废,百里无人烟,任何大军团想要在这里通过,所需要的钱粮与配合的辅兵数量,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能速胜,连绵的拉据战所带来的后勤压力,就足以拖跨任何的进攻方。

  而汉中战场,更是崎岖难行,李定国想要在兵强马壮的吴三桂大军前杀开一条血路,自己必然也会鲜血流干。

  当然这些困难对大明是如此,对满清方面同样如此,这两个战场之中,无论是哪一方,想要快速打开局面,都将是一次极为冒险的赌局。

  唯一不同的是,大明的筹码明显要比满清要多上不少,可以承担起数次赌输的代价,而满清方向却是受限于钱粮,是一次也输不起。

  因此,在这两个方向上,满清采取的都是防御的策略,只能选择坚守,以等满清中央军团的胜负。

  这一点,在山东方向坐镇的朱聿鐭自然也是极为明白。

  在他看来,不主动向北进攻,保持军事压力等待满清财政崩溃之日,才是最有利的办法,可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唯一的问题是,满清虽然如今财源枯竭,并且穷兵黩武,但是在极尽搜刮之下,再维持个数年,甚至十年,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之事。

  而他是绝对不可能选择对耗个十年,然后去收复一个成了一个人间地狱,需要休养数十,上百年才能恢复过来的北地,这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好处可言。

  既然是施加压力,再最好的办法就是军队全面压将上来,让对方再没有从容应对的办法,只能以超负额的消耗速度来应对巨大的挑战,加速对方崩溃的速度。

  这样的选择如今看来,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尽管多给了满清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多组建了数十万的军队,但是这几个月时间对方的钱粮消耗,估计都要超过过往数年之多。

  在明军先锋加快行军速度,直扑济宁而来时,阿济格的军队也在快马加鞭,向着济宁府扑来。

  阿济格对于济宁府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之所以选择兖州府作为战场,正是因为这里一马平川,最为适合满清骑兵发挥。

  想要击败装备精良,火器众多,且以步兵为主的明军,地形是极为重要的,最理想的战场便在山东境内。

  虽然京畿地区也较为适合,但是一旦战火烧到了京畿腹地,那无论最后是否能将明军击退,满清的损失都是巨大的,不仅仅是物资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无敌八旗名誉上的重创。

  比较自萨尔浒之战后,满清的根本要地,除了毛文龙这个游击战专家,能趁着努尔哈赤带兵外出抢劫时,大肆出兵来抢劫自己以外,就再也没有明军能够打到他们腹地方圆百里之内。

  不过毛文龙的军队人数虽然极多,但大部分军队战力极其低下,只要清军回师,他就会早早的逃之夭夭,虽然城外的地方连只老鼠都没有给努尔哈赤留下,但是城寨之内,毛文龙却是并没有任何的进展和收获的。

  但这一次却不一样,明军是可以沿着运河而进,无论是军队战力还是军队规模,都不是毛文龙能比的,甚至比萨尔浒之时的明军更加的强大。

  更可怕的是,这一次领军的再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文官,而是皇帝亲自领军而来,中间并没有文官指挥,完全就是皇帝指挥将领,将领指挥军队。

  这种军队,势必要比文官带兵要难缠的多,而且也不会犯文官那种遇弱敌则一往无前,遇强敌便会谨小慎微的毛病。

  除却大明之前根本没经历过战争的英宗之外,大明皇帝亲征,向来都是大胜而归,就算偶尔出现小挫,却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败。

  就在阿济格越过东昌府一路南下之时,明军先锋也已经到达济宁城下,开始了明军北伐的第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