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那一年1977 第三十七章,报喜

《那一年1977》第三十七章,报喜

作者:海州侯 字数:2004 书籍:那一年1977

  送走孙干部的周玉堂,脸上还有微微蒸腾的酒意,晕晕乎乎的坐在了正堂的凳子上。他从衣袋里摸出来一根烟卷,也不点着,低头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周玉堂年纪大了,气管有毛病,甚至有点气喘,因此抽烟稍有节制,但多年的老烟枪,戒烟是不能的。

  他身上不仅有老式的旱烟杆,还经常装着卷烟,卷烟档次不低,都是用来招待的别人,自己忍不住的时候,会点着一杆老旱烟换来唯一的享受。

  收拾碗筷的支书老伴,瞅着老头子又拿起了烟卷,关心的说道,“还是少抽点!”周玉堂每抽一杆烟,都是没命的咳嗽老半天,听的人心疼。

  “今天高兴,就多抽一杆。”说话间,周玉堂已经点燃了烟杆。他确实是高兴的,听孙干部说,全公社也就七个大学生,他这儿就出了四个,心里痛快啊!以后,去公社开会,都得比别人腰杆硬。今年,他这一亩三分地,可是放了个大卫星。

  “你就给自己找理由,又不是你儿子考上大学,你高兴个啥?”

  周玉堂眼睛一瞪,“妇人之见。”

  “娘,我看爹高兴的对,大斌他们考上大学,少不了爹的帮衬。以后有了出息,还不得给爹面子。”瞧了一晚上的稀奇事儿,听着孙干部诉说姜斌的“状元”有多难得,福根也是开了眼,跟着高兴,看着爹娘的讨论,他是力挺老爹的。

  福根老娘听到这话一口气不畅,立马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就向着你爹,就你俩对。”

  “村里出了能人,而且大斌跟福根要好,指不定哪天能帮衬上呢。”看着婆娘要上火,周玉堂磕了磕抽完的旱烟,赶忙捡她爱听的说。

  “这倒像句人话。”

  晚上,有不少人在支书家招待孙干部,等大家散了场,姜家大儿子得了“状元”的事情,瞬间传遍了小村子,轰动一时。

  要知道村里的那三个大学生,都是外乡人,高兴归高兴,以后回不回来还两说。姜斌可是本乡本土的大学生,而且还拔了头筹得了状元,怎不叫人欣喜,这可是村里得第一个大学生。

  王芳是越发的舒心了,大儿子考上了大学,今年搞副业又挣了不少,生活真是愈加有盼头了。自从嫁入这个家里,就没有这么畅快过,做饭的时候,都忍不住的哼了出来。

  孩子们一直爱吃锅贴,可那玩意不顶饱,又费油,平时王芳是舍不得的。可今天不一样,硬是大方起来了,用了溜溜半袋富强粉,就是要让孩子们吃个饱。

  以前家里境况不好,大儿子又该到娶媳妇的年纪了,夫妇俩私下里不知费心了多久。找了几个村里的老货帮相看,可一直推三阻四的,现在就是你来求亲也不可能了。老大将来是要穿皮鞋,端公家铁饭碗的,乡下媳妇能上得了台面,“状元”怎么也得娶个俊俏的城市姑娘。

  还有,就是嫁到姜家这么多年,日子过得稀惶,要不是爹娘兄弟姐妹的照顾,还不得过成啥样子。这次大儿子给涨了脸,怎么着也得给娘家报个喜。

  早饭端上桌,王芳就说道,“这么些年尽得你外家的照顾,这次考上大学,要不斌子你去报个喜,也让大家高兴一下。”

  姜斌也是有这个想法的,光他的工作和考学,舅舅前前后后就费了多少心血。如今考上大学了,怎么也得通知一声。

  再说去外地读书得好几年,弟弟妹妹还小,需要外家帮忙的时候多了。姜斌点着头说,“好的,娘,今天我去公社办些手续,下午就去外家报喜。”

  王芳是非常高兴,大儿子去报喜也是给自己长脸,因此欣喜道,“行,那娘待会儿,拿些钱给你去供销社买点糖和烟带过去。”

  姜斌拒绝了老娘拿的钱,上次搞副业,他身上还剩有不少。虽然给张俊和齐大勇准备了两份复习资料,花了几十元,但两人怎么可能免费收下,拉扯了好久,姜斌只好收了成本价。因此,身上的上百块钱,一直好端端的放着。

  吃完早饭,姜斌去福根家借了自行车,一路上遇着不少的乡人分外热情,都想粘一沾状元郎的喜气,连支书的媳妇玉堂婶子都热情的过分,与平时的样子判若两人。

  今天,姜斌的任务还是很多的,跑的地方也多,因此自行车帮了个大忙。一路上,姜斌也是琢磨,家里没有自行车,去哪儿都不方便,想着买一辆的可能。可他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不允许,一辆少说得两三百元,还得要自行车票。钱还好说,自行车票去哪儿搞,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姜斌的第一件事儿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公社也没有后世的政务大厅,好几排的起脊山房,外形都很相似,进了大院只好四处打听。

  工作人员还是很警惕的,一阵盘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状元”来办户口了。

  正好赶着今天是公社的三干会,姜斌顿时成了大熊猫,被一群开会的干部围观着。

  不一会儿,一位干练而精致的妇女主任出来接待了姜斌,并要亲自为他办理手续。这时,公社书记张志军也赶了过来,握住了姜斌的手,一脸诚恳的说道,“姜斌同志,恭喜你啊!你是我们整个公社的光荣。努力读书,以后就是国家的栋梁。”

  姜斌也是老油条了,场面话谁不会说,紧紧握住书记的手,笑道,“张书记,您不知道,高中毕业后,多亏了公社的支持,我才能当教师,才有了好的复习环境,要不然我也考上大学。我要感谢公社,感谢党的栽培。”

  张志军笑的很开心,这小子很会说话啊,笑着对一旁的妇女主任叮嘱道,“一定要办好手续,而且要把姜斌家庭困难的情况写清楚,让’状元郎‘没有后顾之忧。”

  有了张志军的吩咐,手续办的是相当顺利。

  办完户口迁移手续,姜斌又马不停蹄的托着三十斤小麦,到公社粮站办理粮食转移关系。

  粮站的工作人员,可不像公社的人热情,态度非常恶劣,一副苦相。当姜斌把卖了小麦的码单和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并递给她的时候,得到的是一阵冷言冷语。

  等到出了门,姜斌也没搞明白,这位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针对他。

  中午,也没有地方下馆子,姜斌拿着老娘准备的烙饼垫吧肚子,富强粉做的烙饼,可比棒子面饼强多了,他吃的是津津有味。

  供销社就离着粮站不远,姜斌轻车熟路的进了门,按照老娘的吩咐,买了不少糖果和卷烟,男的抽烟,女的吃糖,这是农村的标准报喜礼物。

  一切妥当,姜斌跨上二八大杠,哼着小曲,慢悠悠的就朝着外家的大王庄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