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 第八百五十二章 藏谜诗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八百五十二章 藏谜诗

作者:咫尺间 字数:2781 书籍:大小姐的贴身家教

  南韩讲解员闻言不由一滞。

  她有心想要反驳,可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她已经不敢理直气壮的冲王庸大声嚷嚷了,因为很有可能最后被打脸的是她。

  她把希望放在了游客群中,希望会有一个身披金甲圣衣,踩着七色云彩的英雄来解救她。

  只是她的希望注定落空。

  非但没有英雄来救她,反而有一个游客落井下石的道:“这位先生说的对,当时元朝时候釉里青红瓷烧制技术确实不成熟,单纯的将这种诗文特点强加到民间现象上,是不科学的。”

  却又是之前那个大学生。

  如果不是他说了一口流利的韩语,还带着庆州腔调,讲解员一定怀疑这家伙是内奸。

  讲解员眼里出现蒙蒙雾气,想哭。

  她从事这个工作好几年了,还是头一次遇见这么欺负人的游客。

  呜呜,太欺负人了!

  让而让她没想到的是,王庸的欺负才仅仅开始。

  王庸信步往前,走到了展架前面,直接取代了讲解员的位置,开始了知识普及。

  “大家看这个瓷盘,这上面写得是‘流水何太急,深宫镇日闲’。博物馆给出的解释是,这句话出处不明,疑似元曲句子。实际上这两句话出自唐宋,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经有了。

  其中记载最有史可查的是宋朝刘斧所写的《青琐高议·流红记》。故事讲的是一个唐代书生赴长安赶考,路过皇宫后墙,见宫中流出的溪水中飘着许多红叶,其中一片红叶上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镇日闲。殷勤谢流水,好去到人间。’

  书生捡起这片红叶,越读越觉得此词写得妙极。同时认为是宫中婢女所写,佩服宫女才华,思慕之下,便回诗一首: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书生将这句诗写在另一片红叶上,放入溪水之中,从此未娶。

  十年之后,宫中放出宫女数人,书生受于父母之命娶了其中一人。新婚之夜,揭开头盖,为新娘子美貌所惊。无巧不成书的是,婚后一天,新娘子无意中发现了那篇题有诗句的红叶,询问之下,取出另一片十年前拾自溪水中的红叶,两相对证,相顾无言,方信冥冥之中自有缘分。”

  “稳!老司机开车就是舒服,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这下棒子们服了吧?”直播间里观众们大喊道。

  对于王庸的文化底蕴,华夏网友早有领教。此刻见王庸在直播中更是随口就讲出一段,愈加佩服。

  而南韩游客在听了赵莉翻译之后,都默默无言。

  他们其实很想赞叹,但是碍于民族尊严,却只能硬生生憋在心中,别提多难受了。

  南韩讲解员则面色通红,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

  只能将手一挥,做贼似的看了王庸一眼,见王庸面色正常,然后才宣布:“下面我们去……去……那边!”

  说完讲解员带着一众人往一个小展厅走去。

  只是才走进去,讲解员心里就后悔了。

  因为这个展厅里展出的瓷器是被南韩专家认定为不明窑口的。

  按理说南韩专家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没问题,因为他们确实看不出这是出自华夏哪个窑口。

  但是谁能料到今天偏偏有个妖孽似的游客在?说不定他就知道这是出自哪里呢?

  “千万不要知道,千万不要知道!”讲解员心里默念,把南韩所有神仙大佛都给拜了一个遍,然后才鼓起勇气走到橱窗前。

  “大家看,这是新安沉船中出土的比较另类的一批瓷器,这些瓷器都是黑色、褐色或者酱色的釉质,区别于华夏几个大窑。所以南韩专家们推断其出自某个不知名的乡野小窑,是船员们日常用来生活的瓷具,非贸易买卖所用。”

  讲解员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偷看王庸。

  她真的害怕王庸出口打断。

  幸好,王庸从始至终没有开口。

  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招呼大家随便看看,准备去下一个橱窗。

  只是众游客还没凑上去看,却听王庸骤然发出一声哂笑。

  这一声笑,不止讲解员听得全身一颤,就连南韩游客都忍不住一个激灵,转头看向王庸。

  他们太熟悉这种笑声了,这是典型的王庸发难式笑声啊!

  果然,只听王庸笑完之后,指着橱窗里的瓷器道:“这些瓷器上面都有凸起鼓钉纹,这种纹路是典型的七里窑装饰特征,叫做划胎柳斗文点。至于七里窑是不是乡野小窑,我想景德镇有话要说。毕竟这是一个在当时足以跟景德镇相媲美的存在,如果七里窑都是小窑,那么景德镇算什么?山村砖窑?”

  讲解员看着王庸,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盯着人家怼?人家只是一个讲解员啊!不公平!

  南韩游客除了震惊之外,依旧沉默不语。

  现在已经没人再怀疑王庸话语正确与否了,他们已经麻木,被一次次活生生怼到麻木。

  讲解员擦擦眼泪,靠着强烈的职业信仰,继续带领游客们前行。

  “这是根据沉船复原出来的新安沉船模型,从模型里可以看出,这艘船的规模不小,装载量自然也惊人。只可惜这艘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大船,还是没能抵过天灾的侵袭……”

  在沉船模型柜台前,讲解员停下来说道。

  本来这是一次对外推销的好机会,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这时候打开钱包,买一个模型当做纪念。

  只是今天出现了意外,所有乘客都无动于衷。而是齐刷刷看向王庸,似乎在等待王庸决断,如果这个也是假的,那么他们就不买了。

  而王庸不负重望的走上前,看了一眼,两眼……然后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笑了起来。

  看到这熟悉的笑容,手摸在钱包上的游客们重新将钱包放回口袋。

  讲解员的心则迅速下沉,手脚僵硬。

  看来,连这个复原模型都是错的啊!

  可接下来王庸一句话,差点让所有人栽倒在地。

  “这模型制作蛮精致的,服务员,给我来两个!”

  “……”

  一众南韩游客跟讲解员神色复杂看着王庸,恨不得将王庸拖出去打死。

  既然制作精致,你丫笑什么?

  有王庸带头,柜台的沉船模型顷刻间销售一空,销量远超平时。就连柜台服务员都感到诧异,今天这批游客的学习兴趣这么浓厚?

  买完模型,讲解员又带着大家转了其余没去的展台。

  这么一圈转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展台下的文字介绍后,立马转头看王庸。

  直到确信王庸不会出言反驳,才饶有兴趣的看起来。

  讲解员几乎成了反面教材,完全丧失了权威性。

  “哈哈哈,笑死我了。这群棒子遇见王老师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换位思考,我要是在游客队伍里,我也得崩溃。王老师太狠了,这一路下来讲解员就没几句说对的。”

  “真过瘾!这种节目才叫好节目!这种文化参观才能学到知识!钱小峥,学着点!”

  躲在酒店里的钱小峥一肚子的腹诽:我要是有王庸那知识储量,我早就当老师去了。我还当什么主播!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最后一站。

  记载着新安沉船发现过程的一面墙前。

  紧靠着墙边的展台玻璃柜里,摆着几个破烂的瓷器碎片,这就是当初渔民们最先发现的几块碎片。没有这几块碎片,就没有后来的新安沉船重见天日。

  同时,玻璃柜的另一边还摆着一页页的布帛残卷。历经岁月跟海水侵蚀,已经破败不堪,跟一片片被虫子蛀过的树叶子一样,难以拼凑完整。

  南韩专家们研究过一段时间,结果因为缺失太多,根本无法推断出原句,加之价值不大,就放弃了。

  讲解员看看这堆残卷,连讲解的心思都没了,直接挥手,准备宣布解散。

  可她眼角一瞥,忽然瞥见展柜前多出一个人,用夸张的动作趴在展柜上,就跟一只大蜥蜴,整个都贴在了展柜上面。

  却是王庸!

  “这位先生,请您注意自己的举止!”讲解员可算逮到了报仇机会,赶紧斥责道。

  可王庸无动于衷,依旧趴在上面,嘴里喃喃自语。

  “先生,你再不下来,我可要叫保安了!我们有理由怀疑你对这些文物意图不轨!”讲解员夸大其词道。

  其他游客见状,也纷纷出言指点,觉得王庸这种动作实在有点丢人。

  赵莉上前轻轻拉了拉王庸,轻声道:“王大哥,这样不太好,下来吧。”

  谁知王庸却摇摇手:“没什么不好的,这样才能看清每个被蛀蚀字迹的残存细节。或者你让他们把残卷拿出来给我看也成。”

  “啊?我试试。”赵莉说着,翻译成韩语冲讲解员说了一遍。

  话没说完,就听讲解员用极其严厉的语气拒绝道:“不可能!这是南韩国宝!别说他是华夏人了,就算是南韩人,也不能随便触摸!”

  “可他对新安沉船真的很有研究,刚才你也看到了……”赵莉据理力争。

  讲解员只是将头摇的拨浪鼓一样,同时呼喊保安过来驱赶王庸。

  就在保安即将赶来之际,却见玻璃柜台上的王庸猛的蹦了下来,同时满脸惊喜的大喊。

  “我明白了!这是一个藏头加顶针、回文的藏谜诗!难度之高出乎想象,难怪南韩那帮蠢货专家们看不懂了!”

  if(('readtype != 2 && ('vipchapter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