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衍乱纪 第七百二十章 武国飞将

《天衍乱纪》第七百二十章 武国飞将

作者:伏蝉 字数:2833 书籍:天衍乱纪

  元鼎四年,赵帝死于神医之手的消息传回武国,举国震动。昭帝追封神医为国之圣手,忠义侯,为神医立碑列传,名传后世。

  赵帝晏驾,新皇更替,朝廷动荡,赵国短期内无法对外发动战争,武国得以休养生息。然而,昭帝胸怀大志,暗思吞并赵国,一报前仇,日夜操练军队,并将武举制度提上日程,文武并重,以为国策。

  元鼎十一年,昭帝西和周国,解决后顾之忧后,出兵三十万,北征赵国!

  十年!足足十年的征伐大战,赵、武两国各有胜负,僵持不下,昭帝和新任赵帝自思空耗国力,皆有罢兵言和的打算。

  然而,就在这一年,武国却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武状元。

  他叫苏恒。

  苏家世居赵、武两国边境,只因元鼎初年受赵国铁蹄蹂躏,满城几乎被屠杀殆尽,少数幸存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徒步徙往内地,以避战祸。

  元鼎四年,苏恒出生,受父辈影响,其深恨赵国,自小习武,欲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平靖赵国,横扫天下。而他自小敬佩的对象,正是那以身报国的国之圣手,苏神医。

  苏恒小时候曾言:圣手姓苏,我也姓苏;圣手杀了赵帝,我苏恒,却要平了赵国!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大志,邻人深以为异。

  及至元鼎二十一年,苏恒不负其志,果中武状元。入宫面圣后,昭帝问道:“为将之道若何?”

  苏恒答曰:“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极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此乃为将之道也。”

  昭帝闻之大悦,与苏恒一番谈论,发觉此人实有大将之风。苏恒与昭帝许道:“予臣十万兵,五年内,必克赵国!若不能胜,愿担欺君之罪!”

  昭帝见其态度恳切,复思苏恒之才,非仅有武力,便是文才,亦不弱于人,堪称“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思量再三,昭帝决心予苏恒一次机会,封恒为天宝将军,统十万兵,即日北伐赵国。

  元鼎二十一年秋,年仅十七岁的苏恒北上伐赵,大展雄才,以鬼神莫测之机,摆弄经纬,行军布阵,短短三个月内,胜赵国三十九战,以狂飙突进之势,吞并赵国一十四城!至此,两国僵局被彻底打破。

  消息传至帝都,朝廷震动,举国震动,昭帝加封苏恒为飞将军!

  飞将军之名震动天下,赵国为抗击武国之势,抽调国内八成名将来边界迎敌。其后一年内,飞将军与赵国诸多名将相互周旋,斗智斗力,却始终不曾一败,世人称之神话。

  终于,在某一次,赵国付出惨痛代价后,终是将飞将军诓入腹地,四面夹击。眼看败局已定,飞将军奋起神威,率三千骑兵大杀四方,直如天神降临,神威凛凛,势不可挡,少年将军一声喝,便如雷霆响震,骇得赵军连连后退。

  最终,飞将军竟以三千人马击退赵国五万大军,甚至还不罢休,继续率领残存的五百兵士,深入赵国腹地,追杀赵军一百八十里。兵马筋疲力尽,无法再赶杀,飞将军谓左右道:“此番反杀一军,若乘胜追击,斩了剩余的几员赵国大将,则大局可定。尔等先回,看我为武国定鼎乾坤!”

  飞将军言罢,便独自追去,五百兵士早已零零散散,得令后便先行撤兵,将消息带回。

  经此一战,飞将军威名如日中天,武国之中,便是三岁小儿都知其名。

  昭帝听闻捷报,龙心大悦,亲封飞将军为武国战神。

  然而,就在举国欢庆之际,意外却发生了。

  飞将军不曾回来!

  原来,飞将军眼看大事将成,终是急了些,孤身追赶赵军四五十里地后,竟是迷了路。此时又逢寒冬,北国凛冽,大雪封山,飞将军饥寒交迫,且不见了赵兵,心弦一松,胸中强提的那口气便散了,先前于大军中冲杀而落下的伤痕也开始发作,疼痛难忍。

  饥饿、寒冷、疲惫、疼痛……一同涌来,飞将军再也支撑不住,落下马来,翻滚下山坡。

  也不知过了多久,飞将军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草舍的木床上。屋外的雪已经停了,只遗下满地晶莹,漆黑的夜空悬着一轮圆月,如水的月光洒在雪地上,反射点点清芒。

  见此一幕,飞将军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享受这前所未有的宁静。

  没有了血与火的无穷战乱,这里仿若人间仙境。一时间,飞将军竟是有些痴了。

  这时,屋门被推开,一个背着柴禾、村姑打扮的女子走了进来,见到飞将军,惊喜道:“你醒啦?”

  “是你救了我?”将军问道。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村姑精致的容颜上,泛着点点金光,圣洁无瑕。这村姑,竟是动人无比。

  村姑点头,“我去山里捡柴禾,以抗严寒,恰好碰到你昏迷在路边,便将你拖回来了。”

  说着,村姑皱了皱琼鼻,抱怨道:“不过,你可真重呐,差点没把我累死。”

  将军微微一笑,“谢谢你。”

  村姑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在将军身上仔细瞧了瞧,“看你这身打扮,还有这一身的伤,想必是前线打战的将士吧?”

  将军神情微滞,还是点了点头。

  村姑闻言,长叹了一声,神情黯然。

  “姑娘,你怎么了?”

  村姑犹豫半晌,道:“其实,我本不住在这里。”

  “那姑娘是住在哪里?”

  “豫州,宛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村姑的话让将军身体陡然一僵,小姑娘正在伤心处,却是未曾注意,“我,还有我爹、我娘、姐姐、弟弟,都生活在那里。原本一家五口,虽然穷,却过得无忧无虑,日子也还过得去。”

  “十几年前,武国对赵国发动战争,两国边界从此永无宁日。宛县离边境还有一段距离,影响并不是很大,可自从一年多前,武国出了一位飞将军,这一切就都改变了。那位飞将军攻城略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接将战火烧到了我们那里。我的家人,还有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死在了那次屠杀中……”

  村姑托着腮帮子,黯然回忆往事,“我很幸运,能在战乱中存活下来;但我也很不幸,举世茫茫,却只剩我孤独一人。”

  “一个人住在这里,有时候我也会害怕,我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也不确定那些如狼似虎的军队是否还会打到这里来。我好难受,我好想爹娘,想姐姐,想弟弟。我也想过去死,去和家人们相会于九泉之下,可每想到爹娘是用自己的性命护我周全,我又如何能让他们失望呢?因此,我只能坚强地活下去,能过一天算一天……”

  村姑话语一顿,看了将军一眼,无奈摇摇头,“哎,我跟你说这些干嘛呢?两国交战,你也是受害者,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与你说这些,只会让你徒增烦恼,对不起啊。”

  将军默然不语,只是摇了摇头。

  村姑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微笑,“对了,我叫温紫岚,你叫什么名字?”

  将军抬头看村姑,四目对视,他率先移开目光,半晌无言。

  村姑很善解人意,见状道:“你不方便说呀?那我以后就叫你雪迷吧?雪中迷路的小笨蛋!”

  说着,村姑自己就先咯咯娇笑起来。

  将军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

  “你刚醒,大概是饿了吧?我去给你做吃的。”

  村姑转身离去了,留将军一人陷入沉思。

  之后,将军便留在这里养伤。数月后,伤虽好了,但因北国寒冬漫长,他也走不得,只得留下来,与村姑生活在一起。

  “温姑娘,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因为……我觉得你很熟悉,像是我在前世就认识的人。”

  “前世就认识的吗?我也有这种感觉。”

  “啊,真的吗?那或许我们就是前世认识的呢,今世又碰到了。嘻嘻,你说……这是不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呀?”

  “或许吧。”

  “一定是哦。”

  将军宠溺一笑,看着村姑的眼里满是爱怜。

  村姑俏脸微红,低着声音道:“雪迷,待春回大地,冰消雪融,你是不是就要离开这里了?”

  将军点点头。

  村姑美眸一红,紧抿着嘴唇不说话。

  半晌,她道:“雪迷,你能不能不要走,留下来陪我,好吗?”

  将军看着她。

  村姑目光闪躲了一阵,终于不再避讳,鼓起勇气,倔强道:“我喜欢你!你能为我留下来吗?我不想再一个人了。”

  将军凝视着村姑许久,仰天长叹一声,“紫岚,有件事,我应该告诉你了。”

  直视村姑的目光,将军道:“我就是武国的飞将军!那个将战火带到你们村庄,造成屠杀,使你的家人们遭逢大难的凶手!那个……罪魁祸首……”

  村姑怔住,俏脸煞白。

  将军跪在地上,“对不起,我从来只想着为武国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一报当年两国之仇,却没想到,会对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村姑呆愣无言,将军跪地不语。

  足足半个时辰后,村姑突然掩面而泣,扑进将军怀中。

  “在爱情和战争中,所有事情都是公平的。你没有对不起我,你我都没错,错就错在,我们生错了时代,生在了两个国家。”

  将军心中一痛,将村姑紧紧搂在怀里,“紫岚,你若同意,我愿娶你为妻,带你离开这里。我不再做那什么飞将军,也不再开辟什么疆土,我向圣上请旨,卸甲归田,从此不理红尘凡事,与你一起去过隐居的生活。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静静地过完这一生。紫岚,你愿意吗?”

  村姑泪眼婆娑,颤声哽咽,“我愿意!我愿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