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唐新气象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甲早定

《晚唐新气象》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甲早定

作者:何无庸 字数:3287 书籍:晚唐新气象

  感谢沉中侠大大的打赏,阿庸拜谢!

  ………………………………………………………………

  阳春三月,长安城内处处春光烂漫,城内的街巷之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复制网址访问城内的人们突然发现年节前拥塞在城内的难民在进入了三月后,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

  大明宫内却比往日少了些许喧闹,因为此时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进士科的最后一场正在宣政殿中进行着。

  这场殿试是官家特意要求的,是以殿试的题目也是有官家早早就拟定好的,负责此次考试的有关人等都候在殿中,等待官家的莅临。

  上百位士子静静的坐在广阔的宣正殿中,每人一个矮桌,地上有个蒲团作为座位。

  由于是最后一场考试了,而且还是皇帝亲自主持,是以对于应考的士子压力还是挺大的。有的人还在闭目养神,有的人却是在东张西望,还有的人在摇头晃脑的,看样子像是在背述昨晚温习的功课。

  这百十位士子都是经过了前几轮的选拔出来的,专门供皇帝殿试。其中自然有敬翔、韦庄、赵文质三人,他们三人的座位排的相隔不远,彼此都能看见。

  倒是杨银月的位置排的比较靠前,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他此次的压力不是太大,况且李保在考前告诉他这次他一定能中榜。

  所以银月郎君意态潇洒的环顾全场,看到那些面带紧张的士子,他不由的有些轻视。当他看到相熟的赵文质、韦庄还有敬翔三人后对他们点头示意,然后闲极无聊的他再次闭目养神起来。

  礼部尚书王铎以及礼部侍郎崔瀣则是威严的坐在殿中,不时用目光巡视全场,不过奇怪的是两位礼部高官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科举考试乃是礼部的职事,但是由于王铎乃是政事堂宰相,是以身份特殊的他只能挂名参与此事但却没有实权。

  而崔瀣在科举考试上的权威就在于它是科举考试的权知贡举,所以对于科举中的名次和士子是否落榜有很大的决定权。

  最为重要的是,礼部尚书王铎是倾向吉王李保的,而崔侍郎却是排斥吉王李保的。既然阵营不同,是以两人没了交流的意愿。

  崔瀣今天隐隐有些不安,崔沆中风后,他早早就投靠了豆卢瑑门下,也到了豆于瑑的授意,那些士子可以上榜。但是今天这场殿试却不简单,因为官家突然要殿试,那最终的决定权就不在他手中了。

  朝阳东升,眼见快要到辰时正了,皇帝还没有来,崔瀣不禁有些着急,眼下还有一刻钟就到了辰时正。

  王铎倒是很悠闲,看到急躁的崔瀣,他嗤的一笑,沉声道“崔侍郎莫要急躁,年轻人要沉住气。”

  崔瀣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在当年的进士科举中乃是有名的青年俊彦,如今为官数哉养气的功夫已经有些火候了,可是面对王铎的讥讽他却不能不接受,毕竟王铎年届六十,且是两朝宰相了。他心有不屑,但也不敢说出口,只得默默咽下这口气。

  正当崔瀣忍气吞声的当口,殿外进来一队人马,当先一人正是大唐官家李儇,在他身后还有几个黄门,最后进殿却是政事堂的几个宰相。

  既然皇帝到了,殿中所有人立刻起身跪拜皇帝,山呼万岁。

  李儇大手一挥,然后道“众卿平身吧,”然后他只顾坐在御座上。

  众人起身各自就位,王铎那是礼部尚书,今日又是春闱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他代表礼部向皇帝请示道“官家万安,如今时辰不早了,臣请问殿试是否开始。”

  皇帝李儇挥手道“那就开始吧,”然后他对着身侧的宦官点了点头。

  那内侍得了旨意,然后把手中的一张纸交给了王铎。

  王铎接过纸张后,李儇说道“这张纸上就是本次殿试的考题。”

  王铎打开卷纸,然后朗声读道先贤制曰,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有其安欲,然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

  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以衣与食。今也,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无怪乎民受其殃而日甚一日也。

  子诸士,明于理,识夫时,蕴抱于内而有以资我者,亦既久矣。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王铎读完题目后,对着殿内的士子大声道“官家考题已出,众多士子尽心答题,本次策问以两个时辰为限,逾时做弃考论处。答题期间不准交头接耳,更不准抄袭舞弊一旦抓实当流放问罪。”

  王铎话音一落,殿内众人多士子都是一惊,这道题目很是难写,毕竟国家危亡之际,乱象丛生乃是常态。

  但是官家出题可以无甚忌讳,他们只是一介士子,况且此次是官家亲自主持,若是一时心直说了不该说的话,言语无状只怕会得罪官家,到那时遑论功名前程,留的性命只怕也是奢望了。

  众多士子忐忑难安之际,殿内的众多官员也是面面相觑,这官家是怎么了,游戏人间的人主,突然理智爆棚,自曝其短,这是潜心求贤吗?

  熟知皇帝秉性的高官们都是心头打鼓,谁也不知道官家到底是哪根筋不对,为何要出如此考题。

  不过既然已经出题了,士子们还是要答题为上。杨银月、韦庄、敬翔还有赵文质四人在考前都得过李保的提示,所以他们备考之时都有针对性。所以他们知道考题后,四人奋笔疾书,答题不止。

  宣政殿内一时间只听见一片沙沙声,众多宰相高官各自在殿内闭目养神,今日的官家出的题目诡异,今日的形式也是诡异。他们不敢多说话,此时只得默坐静待事态发展。况且今日殿试完毕后,官家还要亲自选定名次。

  李儇看着殿中的一众官员,还有殿中的士子,看着看着他就觉得无聊了,殿试这件事六郎说的好玩,可是实际一点都不好玩,这些人一个个呆板的很,还不如在清思殿看歌舞好玩。

  那些皮影戏也挺好玩,听说城中有了新的戏剧,比以往的参军戏和踏摇娘哪类的戏剧好看多了,还有个新的胡姬舞团,专门跳挑逗性极强的舞蹈。

  这些新鲜的事物他一件都还没有看过呢,他好想出去看看。可是这满殿的臣子太烦,若是被他们知道了,说不得他们的奏章又如雪片般飞来了。

  不过六郎已经答应自己,等这次科举过了之后,就打算带着自己出宫去见识一下。若不是有了六郎的忽悠,他才不会弄这无聊的殿试呢。

  时间的快慢在不同的人那里感受是不一样的,李儇只觉得枯坐在这殿中仿似度日如年,但是奋笔疾书的士子却觉得时间流逝如同白驹过隙。

  不过再长的时间总有过完的时候,于是两个时辰总算是过去了。李儇舒了口气,然后对着御座下的王铎道“王相公阅卷的事情,你来安排一下,最后把前十的拿来给朕看就行了。明白吗?”

  王铎听了皇帝的话,心中暗喜,吉王果然说动了官家,那就好办了。唐时的殿试经由武则天首创了糊名殿试的规则,是以今日殿试也是已糊名处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崔瀣感到不安的原因,在普通的春闱考试中,通常都是不糊名的。所以权贵们安排名次都是明目张胆的舞弊,但是今日皇帝殿试采用糊名,他要安排的学子就没把握了。

  崔瀣看了看不远处的豆卢瑑,后者却在闭目养神。也不知道这豆卢相公此时在想些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了,他也不能做什么,那些花钱的士子也只能看运气了。

  殿内的黄门把士子们的考卷都收了上来,放在一起,然后引导那些应考的士子出去到殿外等候。

  杨银月、韦庄、敬翔还有赵文质等四人出了宣政殿,走到一处,相视一笑。此时若不是殿外还有金吾卫士守卫在殿外,只怕他们早就笑出声来了。

  王铎等着内侍把收上来的考卷拿来,然后拿在手里,依次翻看一遍,然后对于卷面右下角上有个小型“十”字记号的卷子抽出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其他的试卷等数分开,含有记号的那一叠放在他手下,然后分开的几叠他分别叫过几位宰相,还有崔瀣,让他们帮着自己阅卷。

  今日在场的宰相有三位分别是杨严,裴坦还有豆卢瑑,再加上崔瀣,阅卷的总共是五人,每人手中分得二十余张考卷。

  阅卷者各自拿着手中的考卷开始阅览,豆卢瑑和崔瀣心中有鬼,是以他们阅卷的时候很是仔细。

  因为他们也知道吉王李保这次有门人要参加科举,所以他们即便不能让自己这边的士子上榜,能把吉王手下的人刷下去也是好的。

  另外他们两人也注意手中是否有自己这方的士子,对于此次糊名考试他们也想了对策,然后对着手中的考卷拼命的寻找记号。

  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怎的,二人手中各找到了三张有记号的试卷。二人一对眼色,都是心中焦急,他们总共收了十五个士子的钱,若是最终只能帮助这六个士子上榜,那到时他们收上来的钱一大半都得要退回去了。

  但是其他宰相手中的试卷他们实在不好去要,就这样心怀鬼胎的二人心不在焉的有挑选了几张,然后交到了王铎的手中。

  崔瀣心内哀叹,这个官家不知是怎么了,突然抽风,这次殿试搞的自己的知贡举的职权完全成了摆设。而且因为官家的命令,他连最终排定名次的事都做不了了。

  王铎接过各位宰相的汇总后,然后特地看了豆卢瑑和崔瀣递过来的考卷,然后把其中他认为有异的尽数排在最后,最终他把标有十字的排在了最前面交给御座上的皇帝过目。

  李儇打了个哈欠,然后接过内侍手上的考卷,然后大概翻看了一下。最后道“今科三甲就按照王相公定的吧。对了,杨相公看不出你家大郎才学如此好,居然中了头名啊。”

  豆卢瑑和崔瀣互看了一眼,心头顿生不详,面上齐齐露出惊惧的神色来。

  豆卢瑑一咬牙,道“敢问官家这板眼和探花又是何人?”

  李儇又翻看了考卷,然后道“哦,这两个士子的才学也不错,榜眼叫做敬翔探花叫做韦庄。”

  ………………………………………………………………

  注这道题目来自清代嘉庆十一年的科举策问试题节选

  手机版上线了!阅读更方便!手机阅读请登陆

  仅代表作者何无庸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http://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