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门嫡后 第六十章 棘手的抚养问题

《名门嫡后》第六十章 棘手的抚养问题

作者:繁朵 字数:3085 书籍:名门嫡后

  常妈妈过来是因为敏柔皇后的后事了结后,虽然新君念她伺候敏柔皇后一场,有意封个诰命让她回家族里享清福去,但她从少女时代跟着皇后,主仆相处了几十年,跟血脉亲人也差不多了。

  偏皇后去得突兀之极,常妈妈到现在感情上都接受不了,实在定不下心回家,所以提出想继续伺候敏柔皇后的后人——正好东宫新立,东宫的孩子身份变换、惠王府跟敬王府的嫡出子女接过来,都需要补充人手。

  她这样忠诚度没问题、要经验有经验要资历有资历的老人,秋曳澜正缺着,当然不会朝外推,很谦恭的跟她说了会话,决定让常妈妈代替周妈妈,接手照顾江景琅。

  这安排虽然给足了常妈妈面子,又给江景琅弄了个足够镇住场子的忠仆,让秋曳澜往后也能少担心长子被近侍坑了,但对于被换下来的周妈妈而言,难免就尴尬了。

  不过秋曳澜早有算计,请了周妈妈到跟前,推心置腹的告诉她:“妈妈为没了的母妃,还有我,忙碌了大半辈子。如今苏合也有孩子了,您再跟着我的话,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周妈妈就苏合一个亲人,虽然说苏合就嫁在京里,她平时得空都可以去探望,苏合闲了也会来看她,但到底不如住在一起天天相见的方便。

  被秋曳澜这么一说,想想看着长大的这位小郡主如今贵为太子妃,膝下子女齐全,确实没有太多需要自己的地方了,这会回去享几天清福,也没什么不放心的。所以秋曳澜劝了几句,她也就答应了。

  秋曳澜当然不会让心腹空手而去,特意上表跟公公给周妈妈求个诰封——她上表时想着公公应该不会在这等小事上驳自己面子,却没想到新君比她想的还要慷慨,竟然直接让人把凤印送了过来:“陛下说,如今后宫无主,太子妃娘娘既是冢妇,可效仿敏柔皇后当年,代掌此印!”

  这话说的也是事实,新君日理万机,哪有功夫老去批准封个小小诰命这种鸡毛蒜皮事?

  但对于一大票觊觎后宫空虚的人来说,实在不是好消息——效仿敏柔皇后当年,敏柔皇后做太子妃时,陶皇后是在了有段时间的。但凤印却一直让敏柔皇后拿着,原因是因为陶皇后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始终不能视事。

  如今新君提到敏柔皇后,难道他出孝之后,后宫即使有所充实,凤印也仍旧让太子妃拿着?

  由于东宫已立,有志于投资新君后宫的人认为新君再立继后的可能性是不大了。不过没有后族身份不要紧,有宠爱、能吹上枕头风就成。

  但现在新君把凤印给了儿媳妇,显然即使再纳人,也不会太抬举。这位皇帝年纪是不轻了,但还没到老糊涂的时候,既然作了这样的决定,想靠美色改变他的想法,怕是不容易。

  这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新君出孝,好把打扮漂亮的女儿送进宫的人家都非常失望。

  而新君对于储君夫妇的扶持还不仅仅体现在凤印的处置上——这一年结束,次年开了春,新君就借口磨砺太子,令江崖霜监国,自己虽然依旧上朝听政,却极少发表意见,大部分奏章都是让太子看过之后再转给自己。

  这种情况下,连最迟钝的人也反应过来,早几年前新君宠爱惠郡王——现在是惠王的真正缘故:“开国之君的通病,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又想要面子,不肯直接担上残害功臣的名声,所以借膝下子嗣玩一出把戏,等把想杀想办的都杀了办了,自然也就露出真面目了。只可惜永义王那些人被耍得团团转,到死怕都难闭眼!”

  当然永义王那些人死的死、流放三千里的流放三千里,在京城这块地方也没人有兴趣多谈他们。整件事情最值得被惋惜的还是惠王:“一般的嫡出子,惠王还是嫡长子呢!就算不如太子争气,可当年要没惠王在敦王手里吃的亏,后来昭德爷怎么会汲取教训,把太子殿下护得风雨不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长子长女向来就是吃亏的那个,惠王殿下也真是苦命!”

  大众总是同情弱者——当年新君偏疼长子,打压江崖霜一家时,虽然很多人都因此不敢跟他们来往了,但暗中舆论一直都是倾向他们的。主流的意见就是新君犯糊涂了,哪有放着才貌俱佳文武双全的嫡幼子不立,去立恶名满朝野的嫡长子的道理的?这还要不要大秦的千秋万代基业了?!

  现在江崖霜正式册立太子,而且在新君的支持下地位越来越稳固。江崖丹虽然也封了王,而且很受礼遇,但不知不觉中,舆论却又偏向了他:“听说惠王的嫡子嫡女如今都养在东宫?”

  “说是因为敏柔皇后的孝期,惠王府现在没有女主人,太子妃怜惜侄子侄女,不但惠王的嫡子嫡女,连敬王的嫡子嫡女都接去了东宫抚养。”

  “倒是好算计!这两个王府的女主人,死得可是蹊跷!联系前后经过,八成跟太子妃脱不了关系!偏这两位都有亲生骨肉留下来,不搁眼睛跟前看着长大,确实难以放心!”

  “可不是?尤其是惠王嫡子,那可是陛下跟敏柔皇后抚养过的。论排行还在东宫嫡长子之前!这样的侄子不放眼皮子下面,怕是太子夫妇睡都睡不着了……”

  “惠王命苦啊!自己被兄弟做了幌子和垫脚石,当年的郡王妃去得不明不白,连这唯一的元配嫡子,看来往后会是个什么命都不好说——若识趣让着东宫嫡长子也还罢了,不然指不定就是步他生母或继母的后尘!”

  这类话东宫当然不会不知道,木槿气得发抖:“查!必须彻查!这起子混账东西!到底收了哪个黑了心肝的好处,净在这里造谣,污蔑娘娘的一片好心!也不想想惠王府跟敬王府,哪个府里没点乱七八糟的人!两个王府的嫡子嫡女里,最大的寿安郡主才十岁,都是需要教导的时候,若是咱们娘娘坐视不管,等不到新王妃过门,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子!”

  木莲等人也是群情激奋:“就算等到新王妃过了门,难道一定会待世子、县主们好吗?婢子看,这些话十有八.九是想跟两个王府结亲的人家传出来的,就是巴不得咱们娘娘把人送回去,好落在他们手里,方便他们谋夺爵位!”

  秋曳澜对于外界的恶意揣测,本身是无所谓的——大势已定,区区几句嘀咕又能奈何她?

  再说江徽环、江景琨、江徽宝、江景瑰这四个侄子侄女她是尽心在抚养的,过几年孩子们出面亮相多了,不怕没人转过来夸她这太子妃真是贤德婶母的典型。

  她真正担心的是这几个孩子的本身问题。

  所以借着这些谣言,去跟丈夫商议:“如今外头有很多这样的话,说起来也是我考虑不周。想着两位兄长府上没有合适的照顾的人,母后的事情一结束就接过来了。也没有很仔细的给两位兄长分说,你看是不是再解释一下?”

  “有什么好解释的?八哥跟十六哥都点了头,区区几句外人嘀咕不必放在心上!正经去跟他们再说,反而是见外了。再说两位嫂子没了,母后业已不在,这嫡子嫡女又不能叫姨娘带,不接东宫来抚养,那才是咱们不地道!”江崖霜摇头,“你想其他孩子不说,环儿今年是十岁,咱们出母孝时,她得十二岁上,都要开始议亲了!即使十六哥一出孝就续弦,你想这会宜嫁的女孩子是多少岁?”

  以秋曳澜自己为例,她是十六岁出的阁。

  “到时候继嫂比环儿也就大那么三四岁,能懂个什么?怕是自己都要忙着学习怎么做王妃,哪有功夫教环儿?环儿懵懵懂懂出阁,即使有宗女身份,但什么都不知道的话,暗地里吃了亏怕都不知道——怎么能不接咱们身边让你好好教?既然接了她,又怎能厚此薄彼,不管安儿、宝儿、瑰儿他们?”

  何况,“他们在东宫长大,跟琅儿他们朝夕相处,不说每个人都特别合得来,总也是一份情谊!这可是长大后千金难换的。对于孩子们往后都有大好处!”

  虽然说自己跟同辈堂兄弟姐妹们的关系不怎么样,但是对于下一代,却依旧怀着他们能够亲如手足的祝福——在这一点上,江崖霜也未能免俗。

  “我何尝不这么觉得?就是怕这些话传到八哥耳中,叫他难受。”秋曳澜在丈夫书案旁坐下,犹豫了下,到底还是把话说了出来,“你知道安儿早先虽然是咱们带过的,但到底被父皇母后抚养过,他又是琅儿的兄长。如今谣言都说咱们养他是怕他将来跟琅儿争位,我这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了?”

  她一直把江景琨当亲生骨肉养的,当年除夕夜怀着身孕,不确定湖水里挣扎的是儿子还是侄子,却依旧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足见这个侄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其实不比江景琅差什么——从小到大,江景琅有的,江景琨也会有。

  而且按照孝悌之义,长幼之序,往往好的那份,都是江景琨的。同样的东西,也是让江景琨先挑。

  但皇位不一样。

  在父死子替的大流下,江崖霜又不是没儿子,倘若把皇位传给侄子,不说臣子们会反对,就说江景琅等兄弟,能甘心?

  江家在这方面的教训还不够吗?

  这几十年来,江家多少矛盾多少自相残杀,不是昭德帝跟济王几十年如一日偏爱敦王引出来的?

  明明我才是您的亲生骨肉,凭什么好处你都给侄子?!即使欠他爹的情,还了这么多年难道还没还清吗?!

  ——估计昭德帝跟济王的子女,心里都怒吼过这么一句!

  看过江家上两代由于长辈偏心酝酿出来的一幕幕悲剧,秋曳澜现在真心觉得抚养江景琨的态度,非常值得商榷:“依着我的本心,当然是跟以前一样,当成咱们亲生的抚养。好东西由着他先挑,毕竟他比琅儿大,长幼有序。可你别怪我小心眼:我想着,当年,大伯父是不是就是这么被惯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