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山寨当军师 第二八五节 险地

《我在山寨当军师》第二八五节 险地

作者:叁石平金泽 字数:2750 书籍:我在山寨当军师

  既找到了慕容桓,眼下就要选一个地方,暂做休整之地。

  有兵丁建议返回之前夺取的两座城池,固守待援,沈牧将这个想法否决了。

  很简单,二王既然已经知晓了慕容桓的行动,那两座城无非是诱敌之物。如今他们既然已派军反攻回来,再没有摸清楚具体人数的情况下,贸然率军回城,只会落入圈套之中。

  一名千夫长忽道:“沈将军,末将倒想起一个地方来。”

  沈牧正自困扰,闻言喜道:“何处,快快说来!”

  那千夫长道:“早前大军经过么姑关时,王爷见那关隘险峻,易守难攻,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便留了五千精兵再关隘防备。此关距离城池偏远,应该还没有被贼军占住。”

  沈牧思忖片刻,如今若是留在山林之间,万一叛军大部追来,这么多人根本难以隐藏。

  打是打不过的,领着这么多人想要撤往他处也是十分冒险,那便只能赌一次。

  旋即请千夫长领路,一行人垂头丧气,往么姑关而去。

  一路小心行军,第二日将至午时方才到达么姑关。到了关口处,沈牧抬眼一看,心中对慕容桓的领兵能力又是一阵叹服。

  此关背靠大山,仅有一条官道通行,关隘两侧丛山峻岭,杂草密布,怪石嶙峋,根本无法靠近。

  关口开在山坡上,关嵌再山上,浑然一体。翻过此关后,才有一条四驱道路可以行走。这样的地势,正是孙子兵法所云的“险地”。

  关上守卫望见有大队人马前来,立刻敲起铜锣警示。待确认是自家部队时,连忙放下吊桥,放众人入关。

  守关的将领名叫宋泰宏,原是宁海人士,后随祖父迁徙长安,入了官,现是五品游击将军。慕容桓调兵之时,见他祖籍西山道,便调来随自己差遣。

  宋泰宏将慕容桓安排妥当,又单独找到沈牧。

  宋泰宏先是行了一个军礼,云照军礼,沿用文官的作揖之法,只是双手的平撑更讲究挺直,抬起的高度也应高于眉关。右手内,左手外,食指微微扬起,身子轻躬。躬下的程度,代表了你于对方之间阶位的差距。

  “沈将军,听闻将军受圣人所托,不知朝廷差将军前来,所为何事?”

  再宋泰宏看来,先摸清沈牧的底细最为重要。沈牧这个人,他从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过西山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如今大军遭此劫难,又平白无故多出这么一个人来。宋泰宏不得不有所防备。

  宋泰宏的心思,从他问出的这话,沈牧就已了然于心。

  “宋将军,实话实说,本将并未领旨而来。乃是奉了我家小王爷的口令,前来协助王爷剿贼,昨夜情况危急,乱军之中为了稳定军心,方才谎称身负皇恩。这是委任本官的圣旨和官印,将军若是有所顾忌,单凭验证!”

  宋泰宏没想到沈牧竟然毫不掩饰的承认了自己假传圣旨之罪,转念又想,沈牧这话说的滴水不漏,若非他假传圣旨,那些被冲散的士兵又如何能够聚拢起来,此人能如此

  临危不乱,处乱不惊假借圣威,着实令宋泰宏佩服。

  “沈将军严重了,事关重大,末将不得不谨慎对待,望将军莫怪!”

  沈牧并没有介意此事,反倒对宋泰宏的心思细腻有了另一番评价。

  “宋将军,此关还有多少存粮!”

  宋泰宏道:“大概只能映衬半个月。原本王爷留下本将及五千士兵,言明一个月后战乱平息,便可安排调防,所以粮草并没有囤积太多!”

  说完,轻声一叹。

  这一声叹息,一是想起来慕容桓一月平息叛乱的壮志豪言,而如今却遭此惨败,怎能不叹。一是想到粮草只够这一万多人半个月的供给,如今陷入敌寇腹地,既无粮草补给,又无援军解困,前途堪忧,生死难料,岂能不叹!

  相较于宋泰宏的忧愁,沈牧听了这话,反倒是喜出望外,原以为只有几天的伙食,没想到足足可以支撑半个月。

  十五天,完全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对于沈牧来说,足够了!不过想要“做事”,首先要了解附近的地理环境,还要知道敌军现在具体的数量,目前的行军方向等等。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宋将军,关上可有行军图?”

  宋泰宏双手一摊:“此处不过是个兵所关隘,并非军事重镇,王爷行军之前,并未在此留下军图。何况,勘画图册何等艰难,一般都只有一份详图,随再大军军帐。眼下,恐怕也已经落入敌手了吧!”

  沈牧深吸一口气,忽的想起这关隘两侧大山确实个登高望远的好去处,这等刀削山峰再旁人眼中如同天险,但对于如今的沈牧而言,早已不足挂齿。

  “没有也是无妨的,请将军安排几名机警的探子,瞧一瞧贼寇的动向,王爷那边也要静心照料,他老人家受了重创……”

  宋泰宏应了一声,问道:“沈将军,前晚临清城中的雷霆之声,到底是什么情况?”

  “火药,无数经过填装配制后的火药。”当夜沈牧再寻找慕容桓时,去过爆炸的中心,整个王府早已成了废墟,王府后花园更是炸出一个巨大的坑洞,坑洞焦黑,一股股浓烟并着硫磺硝石的气味,熏的沈牧难受之极。

  只有炸药,才会有这样的破坏力。

  火药?这反倒提醒了沈牧。

  自今春宁海一战,再姥姥山南桑军曾经就用炸药开过山,只是后来的攻城战时,却没能使用出炸药对城墙进行爆破。当时还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东西,不运用于攻城略地之中……

  现下想起来,更是惊诧不已。

  陶延冀既然能够在王府中布下这么多炸药,怎么不用这东西去打仗呢?

  却听得宋泰宏大惊失色道:“火药?沈将军确认无误?”

  沈牧不知宋泰宏因何惊诧,点头道:“的确是火药,这有什么奇怪的么?”

  宋泰宏正色道:“将军难道不知道,这火药可是不可多得之物,放眼我云照百万大军,也只有神机营有几门可以使用火药的神机炮。陶贼怎会有这么多的火药

  ,当真稀奇之极。”

  沈牧登时了然,在没有工业革命之前,火药的制作相当复杂,而因火药的易燃易爆性,对于它的制作和保存都需要小心妥当处置。这个世界虽然有修道之人,却并非科技世界,这等高科技的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并不足为奇。

  同时沈牧为此感到庆幸,再火药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人命相对而言还是珍贵的……一旦武器发现到一定的阶段,人的命,便再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了。无非是创造价值的存在,枪械炮弹、原子量子才是王道。

  其实沈牧并不知道,并非是这个世界没能力做好火药,而是有那么一群人,限制了火药的发展。

  道理很简单,武器越简单,死的人就会越少。而人的重要性,才更被各国看中。

  制约杀人的武器,至少,不会引发更为恐惧的事情出现。

  想想现代科技,打起仗来,死的最多的永远是无辜的老百姓,为什么……

  这边宋泰宏安排探子出关,又叫医关为慕容桓细心医治,好在军医再关内留了许多金疮药等应急之物,慕容桓的腿伤算是并无大碍。

  沈牧乘着无人之际,运起风行步,掠上关隘右侧的山峰之上,瞭望关隘四周地形,对此了然于胸。

  下了山峰,沈牧找到安置慕容桓调养的军帐,问了慕容桓的情况。

  军医见是沈牧,将慕容桓的伤势详细说了。除了一些外伤,慕容桓的内脏也因冲击受到了损害,好在他一直被将领们护着,又是在第一波冲击时便晕到在地上,故而保住了内脏没有进一步受损。

  相较于那些被震碎了心脉的将领,慕容桓大难不死,已经算是人间奇迹了。

  由于伤势过重,兼之两日奔波,慕容桓体虚过度,想要醒转过来,恐怕还需要这时日。

  沈牧听了,言了声谢。

  又去找了宋泰宏,于他商议防备事宜。

  这一万多人中除却士兵再,只剩几名千夫长,十几名百夫长,皆是下级官员,领兵可以,布阵却是万万不能。

  可以说,王府的那场爆炸,最成功的就是团灭了整个慕容桓大军的指挥系统。

  如今能够指挥军队的,整个么姑关上唯有沈牧和宋泰宏两人了。

  宋泰宏却是铭记慕容桓死守么姑关的命令,并不同意沈牧提出来分兵于左侧山谷的提议。在他看来,目前关内只有一万多人,只有聚兵一处,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可是沈牧想的事这关隘纵然险要,抵得住千军万马,却无法解决粮草供应之事,万一敌军围而不攻,不足一个月,断水断粮。此关休矣。乘着目前敌军并不知道这里有大军驻扎之际,再左侧山谷中再建一寨,皆是便是有后路可退。两边也能掎角之势,互能帮衬。且此处山谷狭窄,不利于大军行军。敌军若想团灭守军,却是难上加难。唯有这般步兵,才能使敌军有所顾忌,不至于一处受敌而处处受制于敌。

  宋泰宏听了沈牧分析,稍做沉思,忽道:“将军怎知这里山谷地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