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攀龙化鸾 第413章 刘彻的态度1

《攀龙化鸾》第413章 刘彻的态度1

作者:侠云 字数:1818 书籍:攀龙化鸾

  攀龙化鸾

  “这种海盐,居然是直接用海水经过日光曝晒,晒出来的来的。真是匪夷所思,这么说来,这种新的制盐方法只能在沿海地区建立盐场了。嗯,这种新式材料居然用到了火山灰。弘羊,那按蝉儿所说,既然火山灰不易获取,那么,新建立的盐场里直接用石板代替不就得了吗?”刘彻将金知蝉书写的东西看完,皱着眉头问道。

  “启禀陛下,石板制备不易,石板过厚的话,运输起来会非常困难,过薄的话,在运输的过程中极易断折。而且,现如今,在农闲的时候,关东各郡国都在招募百姓,在境内大修马路,暂时找不到多余的劳力来干这项工作。

  因此,除了右北平郡和辽西郡因为紧邻着燕山,可以在那里直接开凿,制备石板以外,短时期内,想要在沿海各郡推广这种海盐,还是非常困难的。”桑弘羊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他看完金知蝉所写的东西后,在路上就把如何应对的方法想好了。目前来看,也只有河北紧靠着燕山的这两郡可以如此。至于辽东郡,也同样有山,可是辽东郡距离关东实在是太远,其郡中地广人稀,在那里制盐意义不大。

  “哦,这么说,短期之内,你们盐务司就只能看着那丫头一个人靠着这种新式的海盐赚钱喽!”刘彻不悦地问道。

  他倒不是怕金知蝉靠着这些品质上乘的海盐赚来的钱造反,其心中就是不愿意卜至忠那小子如此轻轻松松地当好东莱郡这个原本收入排在天下郡国末尾的郡守。

  听了这个问题,桑弘羊非常赞赏地回答道:“启禀陛下,据东莱郡来的使者禀报。目前为止,为了给朝廷筹集这批进贡的海盐,东莱盐都还没有在三郡市面上上市售卖,而且,根据卜夫人的交代,此盐上市之后,也只卖现在官盐价格的三分之一,而且,只会在三郡当中贩卖。在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之前,他们是不会将东莱盐贩卖到三郡之外的。看来,卜夫人还是知道规矩的。”

  一旁的张汤一听这话,脸色骤变,他惊呼道:“糟了!”

  去年,金知蝉还没有离开长安城,而卜至忠甫一到任东莱郡郡守的时候,胶西国国王刘端没过多久就上奏章弹劾卜至忠,其内容和罪名就是有关遣返从胶西国逃往东莱郡百姓一事。

  卜至忠不但把北海郡和胶东国的百姓劝返回到原籍,也把从淄川国逃到东莱郡的百姓也劝返了回去。独独就是没有理会胶西国。

  对此,刘彻因为恼怒刘端屡屡暗杀他派去的国相,对此便置之不理,张汤自然也知道此事。因为胶西国与东莱郡并未接壤,他也并未在意此事。

  可是,桑弘羊把这个消息一说,张汤就立即意识到,此盐一出,关东诸郡可就要乱了。

  “怎么,张爱卿,你可想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了吗?”刘彻听到张汤惊呼之声,皱了皱眉,急忙问道。

  张汤此人在刘彻面前一向都是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从未像今天如此失仪过。

  “启禀陛下,盐价啊?若是三郡盐价一起降低到三分之一,其周边各郡的百姓恐怕又要大规模向三郡逃亡了。”张汤这个时候也顾上太多的礼数,急忙把自己担心地事情说了出来。

  单一金知蝉的名声就搅动了东莱郡周边数个郡县的百姓纷纷逃离故土,现在,她刚一到东莱郡,就搞出这么个东莱盐,而且,把官盐的价格直接腰斩了三分之二,周边一直观望的百姓们还不都疯了似得往三郡狂拥而去。

  而且,这段时间,三郡集中将赎买了郡内大中地主手中的土地,这件事并未瞒着朝廷,而刘彻对于此事是乐见其成的,抑制兼并,打击地方世家,他自己的主张也一直都是如此。

  因为东莱郡中从异地跑来定居到此处的百姓人数已经多于东莱郡中的原住民,因此,那些大中地主即便想闹事,他们也没有那个胆子,更没有那个能力了,何况,就连东莱郡本地的百姓们也不会帮着一直盘剥他们的大中地主。

  一听张汤的话,桑弘羊最先反应了过来,他也急奏道:“启禀陛下,若是三郡周边各郡的盐价不同时降价的话,这些郡国中的百姓肯定会像之前那样,又都逃到了三郡之内。当然,微臣以为,这一次,这些百姓至多会去北海郡和胶东国。”

  奇怪的是,刘彻听完张汤和桑弘羊的话之后,并未感到惊讶。

  “呵呵呵,诸位爱卿可是奇怪,朕为什么会一直对铁平他们三个强行收购三郡士绅手中的土地一事,不闻不问,这次,三郡降低官盐价格,正如张爱卿估计的那样,必定会引起东方各郡郡内百姓激荡。是也不是?”刘彻大笑着问道。

  “微臣等不敢?”张汤和桑弘羊赶忙俯身回答道。

  刘彻摆了摆手,并不在意,他解释道:“当年,蝉儿建议朕将整个关中的那些贵族、皇亲国戚和大臣们手中的土地全都收归国有时,就曾说过。我大汉的田赋哪怕恢复到高祖初期的十税一,其实也不高,也会按时交纳国家制定的各种苛捐杂税,即便每年交完税之后,剩余的不多,还要负担徭役,他们也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可是,那些手中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商人,他们自己是不用交纳田赋,因为,他们把天赋全都转嫁到了佃户头上,不仅如此,他们所收的田租,有良心的也要收五成,那些没有天良的,要收六到七成以上的田租。诸位爱卿,那可是在缴纳了官府制定的田赋和苛捐杂税之后啊!

  朕的祖父和父亲轻徭薄赋,将田赋降低到了三十税一,平日里也不敢大兴徭役,再加上我大汉建国之初,地广人稀,真正当佃户的百姓并不多。可是,自朕登基之后,境内人口繁多,土地不见任何增长,可兼并的情况却愈演愈烈。

  百姓何其无辜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