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平原喋血 第四章(1)

《平原喋血》第四章(1)

作者:吴山青 字数:3448 书籍:平原喋血

  曹庄战斗打到傍晚的时分,赶到战地的日军已经有好几个中队,其中青木麾下仍然是一个半中队,其他几百名日军都是从别的建制中抽调来的。战地的指挥官也换成了石井昌司,一个和青木同属于一个联队的中佐。夜幕降临之后,村里被围的八路军分头突围,围村的日军却并不知道他们的“猎物”已经全都跑了。村东和村西两头的日军朝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猛打,大约有半个多小时,这才停了下来。

  石井此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他让村北的日军小心翼翼地向村南搜索前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才知道网中之鱼早已破网而出。石井向吉川作了报告,吉川的命令是青木率其本部留在曹庄,天亮之后继续追踪逃离的八路军,其余各部返回原防。

  青木得到命令以后,对自己的判断失误耿耿于怀,他留在曹庄的同时,向八路军突围的两个方向都派出了以小队为单位的搜索队。没过多久,派向西南方去的那个小队,向他报告了一个更加让他坐立不安的消息——不远处的黄村,一支从西边友邻联队赶来增援的日军中队,130余人在那里全军覆没。

  青木一边向吉川报告,一边赶往黄村。在那里,他看到的是满地的日军尸体,那个中队只有几个重伤员还活着,其余人员全都死了。他从那几个幸存的重伤员口中听到的情况,更是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据那些重伤员说,和他们遭遇的是一个连规模的八路军,人数和“皇军”差不多,由于是突然相遇,加上地形的限制,双方都没来得及开枪。在猝然展开的白刃战中,130名经过极其严酷的拼刺训练的“皇军”,就成了如今这个下场。

  青木不敢相信,但现场的情况和几个伤兵的众口一词,又让他不得不信。他查看了日军尸体和伤兵身上的伤口,也看了遗留在现场的50来个八路军的遗体,所看到的无一不是刀砍枪刺的痕迹,他一时想不明白何以会如此。

  他把黄村的情况报告给了吉川,并且硬着头皮,准备承受上司的臭骂。吉川的表现却出乎青木的预料,他在电话那头一声不吭地沉默了良久,差点让青木以为电话掉了线。沉默过后,吉川命令青木:曹庄和黄村的两处战斗发生地,除了收敛“皇军”的尸体和转移伤兵之外,其它的一切尽量不要变动,最大程度的保持原状,他将在一两天之内亲自到战地视察,以便找出“皇军”失利的原因。

  青木心中很不赞成吉川亲身到战地来,但是他作为下属,又不便提出异议。他和这个上司非常熟悉,不单是因为自从来到中国之后,他们两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上下级的关系。吉川和青木两家在本土不但同处一个县,而且还都曾经是显赫的贵族世家,在日本战国时期就关系密切。青木原来并不是吉川的部下,是后者特别请求,这才将他调来的。他自然知道吉川的脾性——只要是吉川认准了的事,那是谁都很难让他改变决定的。

  青木和独立团打了几年交道,熟悉这个对手,眼前的这一幕,让他明白了又是这个老对手的杰作。他作为武士,在感到震撼之余,也对这个对手生出了很深的敬意。他下令手下搬运日军的尸体,而让还留在村里的百姓将八路军的遗体整齐地摆放在村中空地上。或许是出于对对手的敬重,他没有对村里的百姓进行报复,心中还打算着,要是一两天之内吉川旅团长不能到来,他就让村民将这些尸体安葬——这是他们这些无愧于“武士”之称的战士应有的尊严。

  祁县城里的鬼子旅团部里,新上任的旅团长吉川秀树正在对着地图发呆。旅团参谋长横山大佐刚离开一会儿,他在听吉川说要亲临黄村视察之后,极力劝阻,但没有效果。横山大佐见吉川一意孤行,只好作罢,去安排旅团长出行的事情去了——既然劝不住吉川,那就只有尽量安排得周到一点,不让旅团长有什么意外。

  吉川对着地图看了半天,从这次“大扫荡”开始以来,这个独立团就不断地给“皇军”制造着麻烦。那些独立团和“皇军”发生过战斗的地点,都已经标在地图上了。这些标志中间,有两个特别新鲜,那是横山参谋长刚画上去的,一个是曹庄,另一个是黄村。他按照时间的顺序再向前倒推,还有好几处经过证实,都是独立团所辖部队造成的。这些规模并不大的战斗中,“皇军”占据上风的也有,但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没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反倒是有两次,独立团占据了上风,岳各庄算一次,还有就是有栖川骑兵大队受到重创的那次,简直可说是“皇军”的耻辱。

  他捉摸了许久,还是理不出头绪来。他既找不出独立团活动的规律,也想不明白这支八路军,是怎么在“皇军”的反复搜剿中幸存下来,并且至今还保持着如此令人吃惊的战斗力的。

  地图印刷得很详细,上面密密麻麻标出了村庄、道路与河流等等地貌,连一些小居民点甚至水井之类都标示得清清楚楚。他从地图上却怎么都找不出,曹庄和黄村这两个极其普通的平原上的村庄,那么多的“皇军”居然会攻不下,围不住这么少的八路军?

  他原先还在暗地里讥笑服部这个老对手,谁承想现在自己这里也出了如此令人难堪的事情。他之所以一意孤行要到战地去看看,心底里其实还有一点不能明说的理由,那就是或许能在那边找到两次失败的“地理上的原因”。如果不能找到别的原因,他就准备向师团长和“北支派遣军”总部坦承失职,也不枉对同僚们对他的评价——“负责任的吉川”。

  谭振江和林启远知道黄永清的连队受到惨重损失,是在黄村遭遇战后的第二天。这场遭遇战经由黄村逃出来的村民的嘴,很快就向四周扩散开了,以至于谭振江他们还不了解曹庄的战斗,却已经知道黄村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场遭遇战打得太惨烈,而那些传说此事的人中,不乏有军事常识的人,这些人当然知道八路军以相等的兵力,完全靠白刃战全歼鬼子一个中队,那是多么传奇的事情!这也是这件事能够传得这么迅速的原因所在。

  百姓们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的是兴奋,是解恨,是敬佩。谭振江听到这消息之后,更多的是对这个连队的关切和耽心。他和林启远一商量,决定马上出发,前去寻找黄永清的残部。谭振江知道黄永清连打了这么一场硬仗,肯定有不少伤员,一般来说藏身的地方不会离开战地很远。他根据自己对黄永清和他连队作战习惯的了解,以及地方上幸存的同志们提供的星星点点的消息,基本确定了黄永清现在最可能在哪里。

  他马上发出了召集令,很快他的身边就集中了萧强的一连,谢开山的三连,还有就是叶昌林营的王洪超连。三个连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其中的两个连还基本完整,战斗减员最严重的王洪超连也骨架尚在。现在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三个连一起行动有点目标过大。谭振江决定由政委林启远带着王洪超的连,向东去寻找团里其余的一些连队,同时也可以里看此地,便于谭振江下一步的行动。

  林启远和王洪超他们先出发,等他们走后,谭振江带着萧强和谢开山的两个连,一反常态,张张扬扬地向南去了。

  两个小时之后,谭振江他们来到了安城东边的小汲村。这个村庄名字中虽带有一个“小”字,其实是个挺大的村庄,比谢庄要大不少,是安城东边十几里处的一个重要集镇。这个村的西边建有敌人的一个据点,高大坚固,有六十多名“治安军”把守,没有日本兵。村子的南边,有一块很大的广场,以前是逢大集时进行骡马交易的市场。谭振江让大家在这片空地休息,好整以暇地吃了“早饭”。

  据点里的炮楼上,伪军的哨兵发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况,他们的连长心眼多,派了两个人悄悄掩到近处窥探。谭振江得到一连哨兵的报告,要他们注意监视,但别去惊动他们。打探的伪军看得很清楚,连忙回去报告,把伪军连长吓得不轻。他下令手下严阵以待,但并没有马上向安城的鬼子报告——他怕鬼子知道这里有八路,让他马上带人出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谭振江他们在广场上逗留了半个小时,这才整队向南而去,一路上还是那样,虽然没有大声喧哗,但也并不刻意掩盖队伍的动静。他们又走了七八里地,差不多到了滹沱河边,这才突然折向东北而去。他们这次转向以后,恢复了惯常夜行军的做法,不但不再串村过巷,队列也保持了静默。

  他们一离开小汲村外的广场,炮楼里的伪军连长马上拿起了电话,将八路军的来龙去脉详细作了报告,唯独将八路军在广场逗留的时间大大地做了缩减。安城的服部大佐接到报告以后,立即对八路军的去向进行追踪。这支八路军向南去了,这一点很容易就弄清了,但是他们在滹沱河边却又突然消失了踪影。这些八路到底去了哪儿?他们又想干什么?这些疑问注定让他这一夜无法安睡了。

  谭振江对手下的黄永清这个得力干将确实十分了解,他带着两个连到了刘庄附近,并没费多少力气,就在老乡的帮助下找到了黄永清的半个连。

  黄永清在刘庄隐蔽了一天一夜了,虽然没有被敌人发现,他也准备今夜转移。他正在将那些轻伤员托付给刘庄的群众,同时将黄村缴获的以及自己连队多余的枪支都留下,就在他交代完一切想要动身时,想不到团长和营长居然找了过来。

  简单交换了情况以后,他们决定立即转移。

  黄永清说:“团长,这一带今天天亮以后有可能不会太平,原本我打算朝西去的,现在你们从那边过来,再朝那边去就不行了。现在离天亮还有三个多小时,这么多人是走不了多远的,我们朝什么地方去好呢?”

  谭振江心中飞快地盘算着,很快有了计较,正要开口,萧强抢在了他的前面:“团长,我的意见是去谢庄。那里离这里不远,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敌人在那里也没有驻军。那里又是我们的堡垒村,乡亲们知根知底,不怕走漏消息,在那里隐蔽一个白天应该没问题。”

  谭振江想到的队伍去向,也是谢庄方向,但是谢庄西边另一个基础不错的村子。现在听到萧强这么一说,他觉得有点道理,谢庄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西边的那个村子也不错,但是对于两个半连队来说有点小了。

  非常时期,许多事情根本没时间反复权衡和研究,更多的时候做出一个决定就是在片刻之间。谭振江心中认同了萧强的意见,不再犹豫,立即下令全体向谢庄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