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雁西归 第一二三章 世安

《雁西归》第一二三章 世安

作者:九月酒 字数:1868 书籍:雁西归

  山西,大同府。

  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何琨站在恒山天峰岭上,举目望着峭壁侧立的峰顶与幽深峡谷。天边夕阳将天青石岩染成金色,孤雁飞鸣声阵阵回荡在峰岭间。

  他身旁站着一位戎装武将,面容威仪,两鬓含风霜,一双眼却异常精亮矍铄——正是大同指挥使程原定。

  “程将军,济总兵一心修筑边塞关防是好事,您为何如此忧虑重重?”何琨笑道。

  程原定眉峰微蹙,常年的边塞戍守让他看上去有种风肃刀刻的凌厉。

  “二公子,”程原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浑厚,“你可看见那些担夫了?”

  何琨闻言,垂目望向盘旋在悬崖中腰的古栈道。

  悬空的栈道上有人影鱼贯抬着重重石块而上。十月的边塞已然需要裹上大氅,那些人却打着赤膊,露出精瘦的身子。

  何琨不语。

  程原定道:

  “这些人都是从大同府世代生存的百姓中新募的兵卒。”他转过头,看着何琨道,“他们生于此,长于此,家人均在大同府中。”

  何琨接道:

  “如今却要背家迁戍此地。”

  程原定便不再多言了。

  大同总兵济善为修筑北方墩堡,增设三处镇所,令当地官兵募集镇卒二千五百家前往北地山防处安家。

  此番前来要受苦徭不说,还需与家人长久分离。再者历来屯兵制都是以屯养兵,然此地关隘山险,莫说屯田,连个能种农桑之树的地方都没有。

  若无丰厚安家银两,谁会愿意前来?

  然而军务钱银权在巡抚金忠手里,金忠如今正严督修缮大同府城之务,本就捉襟见肘,又哪来的银子给济善去安置新兵镇所?

  金忠认为当务之兵防要事乃固城池,而非广筑墙。济善则认为将防线北推能更好的抵御外敌,给大同府防卫留出更多应对之暇。

  两人几次交涉均不欢而散,折子一份接一份地往京中递,兵部侍郎郭举赞同金忠的做法,但兵部尚书吕守义年事已高,为了子孙着想却不想得罪定襄伯济善。

  昭和帝知道此事后问过一回,兵部打了个大大的太极,到头来也没说清楚究竟该按着谁的意思办事。

  此事就在兵部和面团的态度下,这么不明不白地拖了下来。

  金忠把着银子不给,言道济善若有能耐便尽管去修,要银子却是一分没有。

  济善如何能忍这口气。

  他照旧行事命人征兵前往北线,大同世袭兵户的都不愿意,招募官便只能从百姓中强行征新兵。而另一半的百姓却在修缮大同府城。

  一时间,大同府民怨载道。

  何琨此回在大同逗留了好些时日,这些事他早已有所耳闻。

  今日前来,也是听说程原定在此地。

  “将军担心兵民生怨?”

  程原定紧绷着下颌没有说话。

  何琨笑了笑,道:

  “您又何须为这些无谓之事烦恼?”

  程原定看着他,面容冷肃:

  “无谓?”他微微皱眉,“二公子认为,军防要务、民心安稳都只是无谓之事?”

  何琨在程原定炯炯目光下镇定自若。

  他负手看着栈道上形如蝼蚁的担夫,道:

  “将军以为,此事根源在何处?”他敛容正色,转头看向程原定,“济善与金忠所行之事,都是为了军防之务,只是见解看法不同才致使出现如今局面。这些事最该关心的人,在京城中,在金銮殿上,在兵部衙门。”

  程原定微微变色。

  就听何琨继续道: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是朝廷的规矩,地方统兵不得掌管钱银粮饷也是朝廷的规矩,您可有能力撼动?如今兵务政务相错,百姓民怨深深,一句话便能改变此状的人集聚那一方几尺皇檐下。然而兵部置若罔闻,通政使司置若罔闻,甚至皇上亦置若罔闻……您却在此忧国忧民。”

  何琨淡淡笑道:

  “忧中枯无根之木,岂非无谓?”他顿了顿,“……您什么也改变不了。”

  程原定不由动容。

  西北境两镇之异样以及城阳王的动静,程钦早已悉数写信告知程原定。北地隐藏的异心程原定是知道的。

  此回何琨前来,程原定早已有所戒备。

  但何琨只是以故交身份拜会叙旧,也从未提及任何大逆不道之言。今日是他第一次在谈话中涉及朝堂。

  程原定看着何琨,眼前这个年轻人与程时同岁,比自己的儿子们大不了多少。

  十年前犹是个意气纵马、笑谈破虏策的少年,如今已然蕴一身锋芒不显,隐隐透出睥睨天下之相。

  程原定不得不承认,何琨说的对。

  他与庙堂出身的程原恩不同。

  程原定年少从军,戍守边关几十年,一生与游族安跶交锋。立过大小战功不计,也见过瞬间生死无数。

  正因为如此他更珍惜一切生命。

  于程原定而言,对昭和帝的忠君之情远比上边塞百姓一口饱饭、军中同袍一份安定——他骨子里更像程钦。

  这也是为什么常有文臣为气节而赴死,武将因压迫而揭竿。

  同为统兵之人,程原定钦佩城阳王何禛,也欣赏何琨。然而他有自己要守护的人,除了百姓同泽,还有远在京城威远侯府中的亲人。

  只要程原恩与程钦一日不改初衷,程原定便会为了他们戍守到底,哪怕有一日与城阳王战场相见。

  程原定看着天边夕阳渐沉,道:

  “还望莫要有一日,我与二公子需兵戎相向。”

  何琨不由笑了。

  “程将军,您是第一个这般直白的人。”说着一顿,“……在下也不希望有那一日。”

  说着他干脆利落地向程原定告辞。

  待何琨一行几骑人马回到浑源州城中时,天幕已然挂上夜色。

  守在驿站的侍卫上前为何琨牵马:

  “二爷,人找到了。”

  何琨下马,漫不经心道:

  “这回又醉死在何处?”

  “城南十二里廖子湾村的一个酒铺子里,听说那个酒铺子的寡妇做得一手极好的卤牛肉……”

  何琨脚下一顿,继而接过侍卫手中两坛酒往马脖子上一挂,又翻身上马朝城南那酒铺子去。

  夜色星辰下,小小的茅屋酒铺依旧人声鼎沸。

  一群人挤在破旧的酒铺桌旁谈笑喝酒,有附近务农的庄汉,有士卒装束的府兵,也有花白胡子的老头。

  然而当中最打眼的,却是一个脑袋锃亮发光的和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