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子殿下你坑我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进京赶考

《世子殿下你坑我》第一百九十七章 进京赶考

作者:凌霄哥哥 字数:2633 书籍:世子殿下你坑我

  杨凌霄现如今出了名,可惜不是什么好名声。

  也不知何时,这位世子殿下不自觉的就在京城成了有名的纨绔。

  只是出了名的那个名字是严颜,并非他的本命杨凌霄。

  随着前来天京城赶考的各地学子越来越多,整个天京城空前的热闹。

  今年的科举格外重要,不仅仅有当今圣上登基大典之后的恩科殿试,也是刚刚及冠的皇帝选用的第一批臣属。

  这几乎代表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需知皇帝才刚刚及冠,较之大多数赶考的学子年岁还小上一些。

  做官最怕什么?最在乎什么,自然是那龙椅之上做的人,是不是自己侍奉的那个人,至于其贤能与否,怕是跟这个比起来都显得没那么重要。

  举个例子,四年前那场科举,尚有近十名同进士出身的,还未等到空缺官职。虽然没有官职在身,可是既然已经是同进士出身,便也已然算是官身。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同进士出身的师爷幕僚又或者说客卿,这样的人可不是一般人请得起的,也不是花钱多就能雇来的。

  何为同进士出身?世人皆知状元榜眼探花大名,殊不知这三样,是只有皇帝开恩科殿试才能获得的殊荣。

  大秦科举制度,显示县试与府试,过了这两关,身份便是童生,也就有了参加院试的资格。

  过了院试,便是秀才。所谓穷秀才酸秀才,便是因为过了这一等级的考试,并不能算是官身,相当于是个大专学历,说起来也是上过大学的大学士,算是有文化,可是去考公务员?不好意思,得本科才行。

  所以秀才不得志的最多,可是放在如今的大秦,秀才就已经凤毛麟角,家族只要是秀才以上的,都会记录在族谱上,还会有几百字的生平记载,这是一项荣誉。

  可是荣誉终究不能当饭吃,读书与生活是两码事。一县之地,也就区区主簿县丞几个官职,花钱买官者,当地声望甚高者,又或是甚至一些举人,都会瞄上这些位置。

  跟钱打起交道来,可没人会在乎你是不是秀才。

  再说既然卡在秀才无法中举,自身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大多数才学也就到此为止了,也有因为没什么钱无法继续进修的,总之秀才这个身份,就是相当于国家给你颁发了一个读书人的身份,至于怎么过活,还得看你个人造化。

  再往后的举人,也就是过了乡试的学子,已然有了做官的资格。这类人在大秦读书人中是最为多的,七品以下不入流的小官,七成皆是举人出身。

  情况比秀才要好上很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一些进士还要舒服一些。

  为何呢?因为过了京城的会试,便是进士出身了。

  进士出身是什么概念?从六品起的官职,要知道一个知县,干的好又有关系的,一般也得三十年才能从这个八品的芝麻官趴到一个从六品左右的不重要职位上。

  但是又有另一说了,这从六品以上的官职不多啊,科举四年一次,可是官员一干那就是一辈子。

  哪来的那么多空缺?国子监那八九个进士出身,不是现在还在候着?

  而且可以很明确的说,往后这几年,他们一样没戏。

  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所谓的殿试。科举每四年一次,可是殿试不是年年都有,开不开全看皇上心情。

  盛唐时期据说有明君年年开殿试,可是那是人家大唐兴盛,不缺钱不缺地,就缺官员。

  大秦不一样啊,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事招那么多官闲着干啥?

  虽说硬安排也安排的下去,无外乎让一些上了年纪的官员提前告老罢了。

  只有皇上开殿试,才有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

  所谓殿试,取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同时二甲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虽然若是没有殿试,便都是进士出身,没有那次一等的同进士出身。

  可是进士出身也好,同进士出身也罢,差了一个字而已,实际意义并不算太大。但是这些人可就跟一般进士出身不同了,再加上这是赢夫登基第一次殿试,这批人堪称赢夫的第一批学生。

  科举有个规矩,每场考试的考官,学子们需称老师。官场上这所谓的师生,可不单单是喊上一声这么简单。

  这代表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事,老师需要帮忙。

  老师有事,学生也义不容辞。所以自古以来科举的考官,便是一份美差,是展开自己官场人脉的神兵利器。

  殿试这种事,若是开的多了也就罢了。可是这事赢夫登基以来头一次殿试,这批学子,便是日后赢夫的心腹骨干。

  莫看史书上写的皇帝任用贤臣的故事如何娓娓动听,实际上皇帝要用人,无外乎那么几种路子,最常用的便是这科举。

  一层一层选拔而来,总有那么几个可堪一用的人才。

  所以此次殿试录取的这批人,必然马上会给予空缺,办法无外乎是刚才所说的,让一些官员提前告老,甚至组建一些新的机构部门,总之必须马上安排下去。

  所以此次科举,天京城之热闹无与伦比,各地会馆已然住满,京城各路官员几乎每日都在应酬各种同乡谊会。

  一些小地方来的学子,甚至只能露宿街头。天京城的酒店客栈已经不是有钱就能住的地方了,唯有有钱就能住的,便是已经炒到一晚八百两银子的春风阁。

  其他几家略差一点的青楼也得六百两的要价,半掩门的暗娼也几乎不做生意了,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去了春风楼兼职,须知现在到处的姑娘都是供不应求。

  这场面朝堂也不是没有预料到,各地小试与乡试之时便已经有这种情况发生,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谭正也已经早早下令,提高考试标准,限额择优而录,每省仅限二十人。接下来全国各处的奏章雪花一般的飘来,无外乎都是哀求放宽人限的。

  到了这个时候,谭正人已然不在京中,被掳去了大理。

  朝廷里坐着的王景隆倒是也算负责任,硬生生没松口,这口没法松啊,一下子冒出来好几百个举人算是怎么回事?

  最后还是一位王景隆的得意门生亲自进京,说动了王景隆。

  需知各地今年仅仅因为进京赶考,税收涨了近三成,而且各地官员所收的孝敬。

  那人趴在王景隆耳边悄悄说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数,位高权重如王景隆这般,竟然也瞪大了眼睛。最后赶在乡试召开之前,人数改为了六十五。

  这一改,省省录满。

  这个问题朝廷早有准备,其实说起来无外乎多了些举人出身罢了。

  大秦与大唐不同,大唐时读书人从中秀才开始便有微博的俸禄可以拿,寓意激励人们读书。可是大秦只有进士出身才会不管有没有官职都有俸禄拿。

  乡试在会试前一年举行,也就是赢夫被掉包那一年,本来会试与殿试应该在今年举行,为了迎合赢夫的登基大典,特意改在了明年年初。

  所以朝廷有一整年的事情去处理这个问题,倒也不算太麻烦,抄王景隆的家的确抄满了国库,所以就算看在钱的面子上,这事也只有认了。

  无外乎会试的时候卡的严格一些,保证录取人数与以往一样罢了。

  这些人中虽然多有贿赂考官之嫌,可是贿赂也分很多种。单单露一点考题,有时候也多是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所以这些人中,倒是没有那一无所是之辈。至于这些学子家中为何愿意花这大价钱,自然是一个举人身份稳赚不赔,一个进士出身,那便是百倍收益。

  朝堂上那么多老狐狸自然也不会白白的就浪费这大好机会,早已严令京城中人不得出租房屋,锦衣卫这段时间没干别的尽查这个了。

  为的倒也不是就让这些学子没地方住,这么多人总有那没什么钱财的寒门学子,不过为了京城经济,就只能委屈一下这些孩子了。

  朝堂加派了国子监门前的巡逻,这些露宿国子监门前的学子,各处官员与百姓也多有照顾,甚至国子监直接把授课搬到了路边,好让这些学子旁听。

  甚至春风楼的不少姐儿,也带着丫鬟侍女提着食盒前来,一时之间竟然传为美谈。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赚钱。

  杨孝严也好谭正也罢,竟然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愿意自然是此举的确让京城的经济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