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回潮 第一百章 辈分错乱的奇妙大学之旅

《重生回潮》第一百章 辈分错乱的奇妙大学之旅

作者:犀共鸣 字数:1887 书籍:重生回潮

  况且况且况且……

  张高兴登上火车之后,蒸汽火车喷着白气向着目的地东三省滨江市进发。

  “我的大学我来了。”

  “东三省我来了!”

  这二十年里问神州大地最红火的地方是那里,就是张高兴前往的东三省。

  后世的老工业基地,也就是说这里,由于地缘联盟苏,这里有着许多国际友谊的见证,联盟苏在神州大地援建了56个大工程,就有22个在东三省,这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

  这些张高兴从书里从这年代的报纸里已经都知道了。

  不少他还能如数家珍出来。

  滨江电机厂,滨江汽轮机厂,滨江锅炉厂,滨江轴承厂,滨江哈飞机器厂,滨江东安机械厂,滨江101厂,滨江量具刃具厂,滨江电碳厂,滨江电表仪器厂……诸多产品在神州大地许多地方都是牌子很响,给人滨江造,就是好的感觉。

  火车上两天两夜,先开始吃着张妈的烤土豆,后面实在是不想吃了,妈妈的心意还是心领了,张高兴吃起火车上“奢侈”的盒饭,享受了这年代“土豪”一把的感觉。

  还是这盒饭菜食暖和。

  冷土豆和红薯那是越吃越冷的感觉。

  3月9日,滨江大学派大客车到火车站喝汽车站陆续接新生到校。

  这年代的新生可没有后世大学生们娇贵,都是单独来的,没有家长亲属陪送。

  女生可能有送的,但是男生真没瞧见一个家人陪着来的。

  “欢迎新同志,你的通知书让我看一下,我们负责做一个登记,登记完你去上大巴,等人数够了,我们发一班车到学校。”

  “好的。”

  登记完之后。

  张高兴被滨江大学接站的学长带上了一辆大巴。

  这位学长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今年大二。

  如果不是推荐,他高考的话估计是上不了大学的,但是他一看就是吃过苦力的人,张高兴那行李在他手里就像拎小鸡一般。

  从学长那里,张高兴知道了滨江大学这次招生了480人,学长恭喜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汽车发动。

  大巴车上新同学们叽叽喳喳的。

  也有在闭目休息的,火车上不少是站票过来的学生,好不容易坐下来,自然是想打盹一会了。

  一个半小时后大巴开进了滨江大学,张高兴压根就没有感觉到学校大门的感觉,后世那些大学,别说大学,就是东杨县那些初中高中大门都是那样雄伟。

  这大学不仅没有大门,连围墙都没有,那些教室就是一排排瓦屋,就比乡下的房子宽敞点而已,其他基本没啥差别。

  张高兴想象的学校是非常美丽的,柳丝迎风飘,樟木成荫绿油油,小舟漾清波,湖畔花团锦簇,水榭亭阁……

  这落差似乎有点大啊。

  前世孙子说大学咋样,孙子说大学就是人多一点,天南海北的女孩,各种口音的。

  一路上,大巴车里各种口音的姑娘,这个张高兴算是见识到了。

  “同学们到校了,请下车,找到各自所在院系,由你们的学长学姐带你们进宿舍。”

  大巴车里有路引的学姐道。

  工商系,迎新的学长男同志们都去给女同志拎行李,张高兴面前是一位学姐,看她细胳膊细腿的,行李看来还是自己拿吧。

  “新同学你好,我叫刘思雨,你叫啥?”

  这位学姐长得属于娇小型的吧,但是说话的语气却是给人十分豪迈的感觉。

  看来应当是北方的姑娘,但是长得真南方。

  “学姐你好,我叫张高兴。”

  “张学弟,你把一个行李给我拿。”

  “算了,学姐,你带我去宿舍就好了,我的包都有些重……”张高兴实话实说道。

  瞧见被小瞧了,学姐说道“我也干过农活。”

  “那好吧,张高兴给这位一个学姐一个包。”

  看学姐那咬牙切齿地往前挪的样子。

  张高兴在背后摇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

  张高兴心里想道。

  丝毫没有去接过的觉悟,他现在背一个包,提一个包,比拿三包轻松多了。

  来到宿舍,一间二十来平的瓦房里八个床铺位置,分上下铺,看来这里要住上八个人了。

  宿舍里还有四张正方形的桌子,显得十分的拥挤,看来自己来得是比较早得哪一种,这个宿舍自己是第一个进来的。

  他找到了贴着自己名字的床铺,把行李放在了上面。

  现在滨江还挺冷的,这么多人一间宿舍,倒是挺暖和的,但是一想到夏天,这房子肯定热得要跟哈巴狗一般。

  “张高兴同学,以后有什么需要得地方,可以找学姐哈。我把你送到了我就回去了。”

  “谢谢刘学姐。”

  张高兴到了宿舍不久后,陆陆续续地其他同学都来了。

  这些舍友年龄相差起来还真是十分的大。

  各种铺好床铺之后,大家都聊开了。

  最大的于智鑫大哥早已经成家,孩子都有十二岁了,他是企业职工。

  最小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应届生高中生孙韶,那面孔十分稚嫩,由于父母是老师,他基础打的牢靠,这次高考没怎么吃力地就考取了滨江大学。

  张高兴自称自己是乡镇木器工厂学徒。

  宿舍的其他几位分别是农村青年关峰,长得人高马大,五指三粗得,这种人一看就是莽夫,但是能考取滨江大学,证明其绝对不是表面给人莽夫的感觉,其智商绝对不低。

  二十五岁支农青年赵正绥,他是当年未能升学被动员道农村参加农村劳动的城市高中毕业生。

  十九岁的李俊,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没白瞎名字里面有个俊。

  大个子陈建看上去很斯文有教养,家境应该不错。

  剩下的两位童铭和罗永丰,一个带着眼镜,一个好像不太喜欢说话,一副很标准的老实模样学生。

  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东三省,只有张高兴,李俊,赵正绥三人是外地的。

  八个年龄从四十到十七岁不等的男人成为同学,这也估计只有这个时代才有这种年龄落差。

  接下来张高兴不仅是见识到了年龄落差,其他方面,学生比老师的年龄大,中学时代的师生变成了同学,中学时代的同学成了师生,中学时代的师生身份给反过来了学生是老师,老师现在是学生,眼花缭乱地各种“辈分”错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