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碎片都市 第二一一章 清理工作

《碎片都市》第二一一章 清理工作

作者:雨廷水景页 字数:2072 书籍:碎片都市

  原本的地下世界是一片死寂,甚至封闭状态。

  是在徐然发现了机器人安安,并将安安激活以后重新放回到碎片城市,经安安的搜索,终又将那死寂的地下城市发掘出来。

  有了地下城市,也就拥了一处可以躲避那神秘紫光直接造成危害的天然掩体,那么对地下城市的发展,也就不存在多少顾忌了。

  因而在地下避难所和地下工厂相连通之后被徐然命名为地下城那这片地黑暗的地下世界,已经有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首先是那些徐然搜索到的全部两百台的机器人,经过安安的重新硬件格式化与人工智能的克隆移植等这种极度暴力的方式重新激活开启以后,陆续已经可以投入到工作状态之中了。

  徐然从地球弄回来的那0吨燃油所起到的帮助作用可以说非常的巨大。

  有了那批燃油供应发电机组不间断的持续供电,机器人的硬件格式化与人工智能克隆移植的进度都非常顺利。

  经过测试没有问题以后,安安最先大规模搞定的是那一百台劳力型的机器人,他们将会是今后各项作业劳动的主力大军的骨干阶层。

  当然,最底层的,自然是质量,以及人工智能等级最低,纯粹苦力作业型的工业机器人。

  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一百台劳力型的机器人还得当一段时间的重苦力才行,当他们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后,配合那十几台工业机器人,地下发电厂部分坍塌区域的清理工作,效率就高多了。

  徐然也不知道安安是怎样对人工智能定制区分等级的,是通过怎样的逻辑区别方式,还是所开放的规则权限不同。

  但安安给最底层拥有初级人工智能水平等级的工业机器人评定为F级,而到了那种体现先进工业制造水平的劳务型的机器人,评级居然就达到了C级,直接与工业机器人跨越了两个等级的区分。

  接下来剩下的娱乐型,计算型,管家型,维修型以及辅助型的机器人都归类划分到了B级的区间之中。

  至于安安给自己的评级,也只是一个A级,至于最高等级到底是什么程度,安安收集到的信息有限,也无法做出界定。

  徐然觉得这并不算是重点,等级的划分也只是为了方便对那些机器人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编号分配与统一管理,人工智能的逻辑运行会严紧而有序,能发挥最大效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就比如在清理那地下发电厂坍塌部位,这是徐然定制发展战略中第一期阶段发展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

  安安遵循徐然的命令,给机器人定制人工智能运行的工作标准,会严格按照人工智能的等级运行逻辑进行统一分配,属于金字塔架构的方式,能迅速统一战线,劲往一处使,工作效率发挥自然很大。

  徐然自己开着游览车来到地下发电厂那边亲自视察了一下。

  最先被清理出来的是那部大型电梯的电梯井,四百多米深的电梯井,因为井道内部的工程质量非常高,向下填埋坍塌区域最多只有一百多米深。

  将被填埋部分区域清理掉以后,大部分的电梯井还可以使用,剩下到地表高度的一百米损坏坍塌的部分,又重新对一些承重区域进行加固后,虽然电梯依然还是无法再向地表通行,但驰道线路因区间地势比较平缓,都是斜坡的形势,倒是已经彻底的疏通到了地表,这一百来米可以变换驰道线路解决运输问题。

  否则要从地下避难所那处出入口通到这里,从地面到近千米深的地下,起码有好几十公里的距离,来回重复走的路程太多,纯粹浪费资源。

  而大型电梯被疏通修复的三百米到四百多米这个区间,再至地下一千米这个深度的区间,供应上电力以后,电梯还是可以运行的。

  可要维持全程的运转,那电力资源的消耗就太过于紧张了,仅靠燃油发电机组的供应,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目前修复了大型电梯之后,一切都是为了修复地下发电厂为首要任务而服务的,电梯运行的区间,也仅仅是发电厂朝上两百多米的这段区间,再通过那些大型货车再进行资源转运。

  等以后存储一定量的资源,地下发电厂能够顺利运转起来供应电力的话,那么一切就都将盘活了。

  至于那些清理出来的碎岩及石块之类的东西,机器人也没有消耗资源专门去运输到外面,而是就在当前的区间找一处合适空旷的地方堆积起来,以后再慢慢清理,现在主要以节省资源为主。

  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地下发电厂的清理工作进度才会非常迅速,并逐渐朝着周围开始扩展,部分发电主体设施已经显露出来。

  通过清理出来的主体发电设施来看,这里建的地下发电厂竟然也有单独的一套水循环处理设施,也是本着最大化节约水资原则而设计的,非常高明。

  通过机器人分析注解,这套循环处理设施可以将其它地下工厂设施排放出来的少量工业废水与污水引流到这里进行处理,并在发电过程中被充分循环再利用,全程不会造成一滴水资源浪费,倒是给了徐然一个意外惊喜。

  不过,惊喜的发现还在继续。

  再往发电厂的设计的资源集中带那里清理时,机器人清理开一片区域以后,立即就发现了那里本身就存储的大量的现成煤炭,储量非常的大。

  再通过这片资源存储带穿出一条线到达发电厂区域连接半座山体的那片区域,更大的惊喜接踵而来。

  根据机器人汇报,在连接半山区域那个地方,直接是在山体之下的煤炭资源点完全相连通的。

  也就是说那半座山下深处入地下四百米处的煤炭资源点,直接就是一处现成的煤矿,直通发电厂的资源存储带,开采出来的煤炭不需要再消耗资源成本运输,可以直接从矿井出煤,传输到发电厂投入使用。

  哪怕是供大于求的情况,那些煤炭开采出来可以在资源储存带进行存储,同时还能继续拓展地下空间,并采集其它矿物资源。

  看来这座发电厂被设计建立在这地下四百米处,也应该是为了最简便快捷的利用那处煤炭资源点而设计的,并不是想建在哪里就可以的,应该是做过一个极为精致和完整的整体规划设计。

  由此徐然忍不住会猜想,其它的地下工厂所建的位置在他看来都显得有点奇怪,那么这其中,是不是也另有乾坤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