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第一锦鲤 第31话 不甘与收学

《重生之第一锦鲤》第31话 不甘与收学

作者:叶辞雪 字数:3816 书籍:重生之第一锦鲤

  郭子君皱着眉头:

  “也说不上来,但就是觉得不大对劲儿。按照宋传祺和张瑾澜那骄纵的性子,除了会对姬修齐另眼相待,其他人那是一点都瞧不上,可是我怎么瞅着他们对那姓林的小子却像比对姬修齐还照顾?”

  就算那林家小子是姬修齐的小舅子,按理来说也该是被爱屋及乌的那只乌鸦,哪里用得着这两位公子这般捧着?

  “你还记得吗?上次在醉仙楼的时候,这两个小子对姓林的小子可还没这么好,愣是在旁边看了许久的热闹,最后才出面护那家伙的。”

  听郭子君这么一说,卢光彦亦想起上次在醉仙楼闹的那一出来。

  的确,上次两人对林小子的态度,和这次的的确相差了太多。

  而且他若记得没错,四对四的主意还是这姓林的小子提出来的,而最一开始宋传祺并不答应,还将这小子拽到后头去劝说了一通。

  也不知后来二人又说了什么,宋传祺便很快反口应下了此事,张瑾澜听到之后还吃了好大一惊。

  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的小小细节,在此刻看来,好像处处都是问题。

  卢公子蹙了蹙眉头,以他对那林家小子的了解,那并不是一个傻子,相反,此人极其聪明冷静。

  所以他当时在醉仙楼里,定然也看出宋张二人对他的态度,这样的情况之下,还提出表面上看起来极度不利于己方的文斗和武斗,那么想来只有一个结果了……

  “以宋传祺和张瑾澜那草包的水平,肯定是写不出那两首诗的。如果没有先前透题的可能性,这满园子能为他们捉刀,又有能力对他们捉刀之人,就只剩下同桌共坐的那个林家小子了!”

  郭公子适时道出自己的猜测,越发咬牙切齿,“没错,一定是那姓林的小子,方才写诗的时候,就是他们那几个围簇在一起,那三个家伙肯定不可能,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姓林的小子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郭公子哪里能忍,当即准备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

  然而没等他开口,旁边卢公子却淡淡扫他一眼:

  “即便如此,那又如何?”

  “光彦,你什么意思?”

  “且不说你没有证据,就算有,在这个时候嚷嚷出来,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卢公子深吸一口气,尽可能保持着面上春风般和煦的温雅。

  见不甘上头的郭公子还没有想明白眼下的情况,旁边一直沉默的易家三公子易廷岚慢慢出声,戳破惨烈的真相:

  “那几个本就是不学无术的名字,就算闹出捉刀的笑话,对他们来说也是虱子多了不怕痒;可一旦落实了那四首诗都是林家小子一人想出来的,你说外间那些人会如何传道此事?”

  才名满上都的四大公子,大周最高学府云阳书院的四大才子,四个人在一炷香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诗文,却不如一个小小的商户子侄在半柱香想出来的诗作好。

  这还不是最可笑的。

  最可笑的地方在于,四大公子每个人只作出一首,而那年纪最小的少年却一口气写出了四首。

  尤其是那第四首诗。

  尽管安平侯以主旨立意不搭命题的名头,将这首诗落在末名,可但凡有些才情的人,都看得出来,抛出其他所有的立场及态度等因素,这一首,才是今日当之无愧的诗魁。

  这样的结果,抖出来有什么用?

  让宋传祺等人丢脸?

  他们原本就不在意那无才放浪的纨绔之名啊。

  最终的结果,只会让别人恍然大悟,四大公子的才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卓绝,甚至不如一个没入过云阳书院的商户小子,从而让他们成为那林家小子出名的垫脚石罢了。

  “那我们就只能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咽下这口气了?”郭公子一咬牙,转过头去,“我不甘心。”

  可是,对于在场的几位才子来说,又有谁会甘心呢?

  真要计较起来,最不甘心的,应该是一直以来都站在荣誉的最高处,享受着荣光与辉煌的卢公子呐。

  “所以,接下来的武斗,只能赢。”

  ——是的,只能赢。

  对于四大公子来说,文斗平局的结果,已经是难看至极的溃败。

  武斗哪怕赢了,也才是文武相抵的平局。

  可是照着眼下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是在尽最大的可能挽尊了。

  -

  安平侯府内,侍从们忙手忙脚的布置着武斗的场地。

  许是因为娄蠡离去的刺激,又许是因为那最后一首诗的余韵,尽管人依旧不少,但先前的逢迎奉承之声已经化作沉默。

  同样沉默的,还有卢府饮茶闲聊的几位大人们。

  “这样老道的诗文,若非亲闻,老夫实难相信这是一介小儿能写得出来的。”

  打破沉默的,是户部侍郎郭芳。

  这样年岁的少年人,不应该是子君等人一样的意气少年么?

  宝马轻裘,挥斥方遒。

  而不是这般似乎看尽一切,对外界之声不屑的通透与自我圆满。

  这真的是那小儿所作么?

  郭侍郎忍不住怀疑。

  “但想尽历朝诗作,却好似从未有前人作过这样一篇。”

  说这话的人是礼部尚书张恒年。

  不管他为官之道是何,但就才情来说,却是大周朝数一数二的,就连掌管云阳书院的易相,也曾主动邀请他在致仕之后,进入云阳书院讲学。

  郭侍郎看了张尚书一眼。

  不管几家子侄之间的关系如何,但他们几人却都是卢党一派。

  按照以往的情况,张尚书从来不会主动评置这些孩子们的事情,可如今他才说了这么一句,姓张的竟然便出口为那姓林的小子说话了么?

  -

  其实这句话说完之后,张尚书很快便觉察到了不对。

  尽管他并没有说错,但却不该在这个时候讲出来。

  张尚书不由自省起来,是什么促使他这般冲动?

  是因为儿子终于出息了,诗文已经能与卢家小子比肩,甚至超过顾家小子一头,终于在几位同僚当中给自己这个当爹的争了口气儿,从而给了他勇气?

  还是说自己私藏的那些残本诗集,被败家子儿送个了识货的主儿,而没有被白白糟践,让他终于获得了些许慰藉?

  又或者说,自家儿子这次找的好兄弟,终于比以前那两个靠谱了些?

  张尚书没想明白。

  但有一点他却很清楚,那就是这会儿看到郭芳不服气又没法说的模样,他这心里竟然有些该死的痛快。

  -

  “虽有不平,却亦可自洽。有这般少年老成的聪慧与心态,若只浪费在商贾之道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了啊。”

  云阳书院里,大周朝尊贵相国大人,执掌云阳书院二十几载的院长易伯瑾喟叹一声。

  立于老者旁边的夫子董承闻言一震,带着几许不可置信:

  “老师的意思是……”

  “云阳书院成立成立百年,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那些在科举之道上搏出名头的国之肱骨,还有那些可辉耀文坛的皓皓星辰。大周立国十三载,也该有自己的李青莲和褚明怀了。若是错过了这个孩子,怕是又不知要再等上多少载了。”

  如果说先前董承只是猜测,那现在他几乎可以全完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老师的意思。

  前唐李青莲和前宁褚明怀啊……

  董承难以形容自己此刻内心的汹涌翻腾。

  这种感觉,已经超越他当初得知徐淮放弃国试时的震撼与难以置信。

  只是,仅凭这一首诗,真的可以做出如此决断吗?

  这样的质疑只生出一念,便很快被董承打消。

  老师看人……向来是不会出错的……

  “拿着那孩子的诗稿,去找仲则吧。”相国大人捻须轻笑,“想来这次,他应该不会再跟老夫说什么离开的话了。”

  -

  云阳书院分社多科,除却专门教授六艺的科目之外,还有根据科考科目与其他经史子集分设的科类,包罗之广涵盖之泛,可谓有史以来之最。

  但也正因为书院中科类众多,学子不可能皆修,所以除却必修的科类之外,其他科类都是自选修习。

  诗科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与其他自选科类相比,每年选择修习诗科的人数,却完全可与必修科类媲美,甚至有人还等不到名额。

  原因无他,但凡走科举之路的学子,可以不通数科,但酒宴诗会写不出几首漂亮诗文,那也太辱没文人身份。

  易相口中的仲则,便是云阳书院主理诗科的大夫子黄景仁。

  仲则是他的字。

  此人本是名满大齐的诗家,虽然屡试不第,但却诗才卓绝,所以当初易相请他进书院任教之时,不仅无人反对,甚至引来一片叫好。

  但相比于学子们的开心,黄夫子却并没有那么快乐。

  因为掌管诗科多年,纵有卢光彦这样的少年英才,黄夫子却依旧觉得他的诗匠气太重,达不到诗文真正要求的随心随意。

  久而久之,黄夫子便无比惆怅,怀疑起自己是否能担得起教授诗科的重任,苦闷起大周无有诗才。

  光是今年一年,黄夫子便已经向易相提出过三次辞请了。

  董承拿着诗稿进入诗院的时候,正碰上人打好了包袱从里头出来。

  瞧着这一幕,董承愣了:

  “老黄,你这是做什么?”

  “老董?你来的正好,也省得我再去制院与你话别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该在书院待下去了。正巧过了这几日,便到腊月,趁着这时候跟易相请辞,让他另觅良师,也不会耽搁了学子们来年的课业。”

  黄夫子说完这句话,拍了拍董承的肩膀,“老伙计,保重。”

  说着转身便往外走去。

  董承急了,连忙赶上去拽住黄夫子:

  “你急什么劲儿啊!我刚从那边过来,老师让我将这个交给你。你先看看,看完再说。”

  将包袱往上揽了揽,黄夫子带着几分狐疑展开董承递过来的东西,只纵观一眼,便霎时双目放光,激动地抖起手来,再看董承的时候,话都有些说不利索了:

  “这这这……这是……”

  “老师让我给你送的学生,怎么样,还走不走?”

  “不走了不走了!人在哪里!我这就去见见!”

  董承被黄夫子的模样逗乐了:

  “人现在应该还在安平侯府,不过目下还不是书院的学生,老师的意思,你若是瞧上了,便自己去收进来。”

  云阳书院的入学是考校制,但掌管各科类的大夫子也有自己收学子的权利,一旦收在门下,便是真正的亲传弟子,所以一般大夫子不会轻易浪费这个名额。

  譬如黄夫子在书院执教十五年,无数人想入他门下,他却从来没有松过一个口子。

  可是此刻听到董承这句话,黄夫子却是一把卸下肩上的包袱丢给他,抓着诗稿不顾身份往外跑去:

  “就是院长不说,这人我也不能让他跑了啊!东西你帮我放回去,我这就去安平侯府!”

  看着黄夫子越来越远的背影,再瞅瞅怀里的包袱,董承实在哭笑不得:

  “就算去寻人,你这不知道名字哪成啊……”

  -

  侯府之外发生了什么,传出去的诗文又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天歌几人一点也不清楚。

  因为此刻对他们来说,眼下需要集中精力应对的,是站在对面的四个人。

  武斗的场地是园子里拓开的一块平地。

  因为交手的八人非富即贵,所以地面上还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免得几位公子磕碰到。

  至于规则,也比一般的武斗更加简单:

  八人赤手空拳,不可用器,哪一队四人先出地毯之外,便算作输。

  乍一听这要求的时候,尤其是不可用器一条,宋传祺便不满起来。

  四大公子擅拳脚和刀剑断刃,但他却擅长长枪,张瑾澜也是以长矛为主,加上这条,完全是翦除了他们的优势,哪里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可是若让宋公子用上长枪,那岂不是更不公平?”

  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憋闷状态的郭子君,终于生出些许痛快感来。

  光彦和廷岚的拳脚是书院里出了名的好,宋传祺纵然从小习武,但不持兵器,便没了最大的优势,只廷岚一人便可轻松应对。

  剩下的姬家小子和张瑾澜,在光彦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至于那个姓林的羸弱小子,就交给他教训好了。

  什么,还顾世宜?

  他压根没将那一打架就缩头的家伙往人头里算。

  见郭子君一脸得意,宋传祺还要再论说,却被天歌按住肩膀:

  “不用理会他。就算是不用兵器,我们也能赢。”

  望着眼前脱去大氅的少年人,宋传祺欲言又止。

  ——感谢@彷徨之夜小可爱的月票!鞠躬!

  ——本来想给诗科夫子换个名字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也叫黄景仁吧,假装不是历史上的那位就行了,这样也不算堕了老黄的名声,白嫖了他的诗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