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转在2005 302.未来我们最缺什么

《逆转在2005》302.未来我们最缺什么

作者:肖邦乱弹琴 字数:1762 书籍:逆转在2005

  郑国霖觉得,他遇到知音了。

  他没有试图打断陈海平的话,而是静静地听他说下去。

  “我原来是学理论物理的。”他说,“当我想到这一点,想到敌人有一天会图穷匕首见,而我的祖国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我再也无法安心学习了。

  我想去学习最先进的科技,去接触芯片设计或者制造。可是,人家早就在防范我们,最关键的技术,是绝对不允许我们接触和触碰的,即便是那些早就没了中国心的黄肤白心也不行。

  我用了最大的努力,只能接触到芯片制造以后的末端工作,也就是芯片检测。

  可是,通过在那样的实验室工作,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和工作程序。我感觉,我的努力,其实并没有白费。”

  说到这里,他就问郑国霖:“郑董,您觉得,如果敌人一旦开始对付我们,那时候我们想摆脱困境,应该最缺乏什么?”

  郑国霖经历过未来,当然知道答案。

  “高精端芯片制造。”他顺口就回答。

  “太对了!”陈海平不由显得激动起来,“我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工作了三年,才得到这个答案的。郑董您是怎么想到的?”

  郑国霖想想说:“别的,我们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技术,都可以得到。再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人家比较在意咱们,严卡咱们的,也是这个技术。”

  “郑董高见!”陈海平由衷说,“正是这样。没有这个技术,我们瘫痪的,可能不仅仅是民用技术。我们可能要变成挨了打都无法还手的瞎子和聋子。

  而且,现代战争,并不一定是热武器战争。对方从经济上击垮你,从物质生活和思想体系上击垮你,才算真正的击垮你。就比如中东地区,那是最愚蠢的战争!而下一步,我们的敌人,不会再这么愚蠢,他们已经从与我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我们好多的东西,那就是儒家思想。

  只有在精神上彻底击垮我们,才能取得他们想要的胜利!”

  “温水煮青蛙!”郑国霖不由评价一句。

  陈海平愣怔一下,想想说:“对。一直在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他们还在依靠武力,让我们在军事方面增加更大的投入,来拖垮我们,就跟对付以前那个超级大国一样!

  其实,他们才是最怕打仗的。我们的领袖对他们的评价一针见血:纸老虎!

  他们在制造假象,真实的目的,却是要在经济领域和精神领域来慢慢瓦解我们。

  当我们的人民再也无法离开他们的高科技的时候,而我们又无法自己制造,他们就会收紧口袋口,勒死我们,让我们内乱。这时候,军事才会奏效。甚至根本不用军事手段,我们就已经完了。这就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郑国霖不由点头,陈博士的见解,绝对高他这个重生者一头!

  “请你继续说,”郑国霖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要制造我们自己的高科技!”陈海平说的斩钉截铁。

  可是,接着,他的语气就低沉了下去。

  “芯片制造设备,不是像原理说说那么简单的,它包含了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科技最高端的技术,而这些最高端技术,我们几乎没有一样达到最先进,可以用于这种设备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自己搞,这里面好多的技术,我们都必须升级。而每一个技术研发升级,耗费的资金,恐怕都是巨大的!

  最后,掌握这些技术,制造出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刻蚀机和光刻机,投资万亿,制造出来,都是幸运的。”

  郑国霖的眉头就皱起来。

  “照陈博士您这个说法,我们岂不是根本就没有制造出来的希望了?”他问。

  陈海平惨惨一笑说:“这就是为什么,晶圆科技和芯片设计、封装,我们有希望,而芯片制造,我们没有希望的根本原因所在。”

  郑国霖听到这里,就叹息一声说:“看来,我们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巴掌!”

  陈海平点点头,然后说:“也不是没有希望。”

  “噢?”郑国霖就看着他,没有出声。

  陈海平扶扶自己的眼镜,这才看着郑国霖说:“拿来主义,当然是最好的捷径了。对付敌人,我们总不能像当年宋襄公打仗,讲什么仁义之师必胜吧?”

  郑国霖同意他这个说法,就看着他问:“你有办法可以拿过来?”

  陈海平不置可否,过一会儿说:“人家卖给咱设备,都是做了防拆设计的。拥有设备的公司,也不敢让我们拿来研究。我们去买呢,又没有芯片制造工厂,过不了人家的审核关。这个也是难题呀。”

  郑国霖看着他,知道他说的这只是个前奏,答案肯定在后面。

  “你就别卖关子,让我着急了。”郑国霖就说。

  陈海平笑一下说:“我心里有这些想法,自然就留意这方面的信息。我大学的一个同学,是欧洲来的,我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郑国霖就插嘴问:“你这个同学,是女的?”

  陈海平没有否认,说:“对。她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我们国家去米国留学的,都是有钱的高官或者富商的子弟,所以对我特别感兴趣。”

  说到这里,他就又惨惨一笑:“可惜,我是农民的儿子,凭自己的本事考出去的。”

  “后来呢?”郑国霖问。

  陈海平说:“后来,我打工挣钱的速度,跟不上她消费的速度,也就不了了之了呗。”

  说到这里,他顿一下又说:“不过,毕业以后!她回到了欧洲,服务于兰光公司。这个兰光公司,正是出世界上最好的光刻机的公司。”

  陈海平说到这里,郑国霖就预感到了什么。

  就听陈海平说:“再后来,为光刻机,我去了欧洲,试图通过她,在兰光公司谋一个职位。她却告诉我,兰光公司也是和米国签的有协议的,不能用中国人,别说中国人,就是亚洲人都不行。否则,所有米国生产的高科技零件,兰光公司就都不允许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