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囚唐 九 萧丙辰:我死得冤啊

《囚唐》九 萧丙辰:我死得冤啊

作者:形骸 字数:2161 书籍:囚唐

  环彩阁阁主最近焦头烂额。

  刘员外还不是最令他发愁的。毕竟,刘员外属商籍,贱民一个。

  况且,人死前服过那样的药丸,传出去家属脸上挂不住,必然不愿声张,花些钱总能了事。

  刘员外好打发,另外一桩案子可没那么容易应对。

  案子牵扯两位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阁主无论如何都得罪不起。

  前不久,两个纨绔子弟因几句口角,在环彩阁大打出手,一个把另一个捅死了。

  按说,神仙打架不该殃及蝼蚁,但这案子另有内情,将环彩阁不尴不尬地夹在其中,阁主只有陪着走流程的份儿。

  今日万年县令就要开堂审这桩案子,环彩阁阁主做为关键证人,被要求上堂答话,午时过后,来了两名衙役,将他带往万年县衙。

  阁主被带到时,皂隶已在衙门大堂两侧站定,人手一根荆杖。

  鸣锣三声。升堂了。

  县令自后堂转出,坐在高案之后。

  万年县令名叫王方拙,是个枯瘦小老头儿,两撇长须,松弛的眼皮耷拉着,活像老鼠成了精。

  他刻意选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升堂审案,就是希望暑热能阻拦一些旁听者。显然,他低估了闲人的好奇心。

  不止闲人。

  堂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围观者的衣着、神色县令便知道,这其中有不少官家派来打探消息的家奴。

  据通传禀报,县衙外有两乘华丽的马车,显然是苦主和凶手家里来了人。一想到那两位能够上达天听的大人或许只跟自己一墙之隔,县令就如坐针毡。

  他定了定神,一拍惊堂木,有经验的围观者立即闭嘴,停止了交头接耳,嗡嗡声小了许多,那些没什么经验的围观者察觉出不对,赶忙跟着闭嘴。

  不过一弹指,周围便安静下来。

  唯有一名老伯还在呻吟。那人与县令岁数相仿,不跪,而是坐在堂下一张高椅上,他口中“哎呦哎呦”“可活不了了”“大人做主”地喊着,喊声不大,却坚定连绵。

  县令和颜悦色道:“萧伯,您且道明冤屈。”

  “我儿的命啊……”被称做萧伯的人抹了把脸上的眼泪鼻涕,被仆役扶着站起,向前走了几步,“我儿萧丙辰活活被那李孝节打死了!他仗着自己是清河王,便目无王法草菅人命,可怜我儿一介白衣,县令大人为我做主啊,若大人不管,我只好豁出这张老脸,求家兄将状告至御前……”

  一上来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县令有点生气。

  但他毫无办法,因为对方所说的“家兄”正是皇帝跟前的红人萧瑀。

  在门阀林立的唐初,萧家绝对是贵族中的贵族,祖上随便巴拉出来一个,都能将奋斗阶段的寒门官一代踩死,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萧瑀的高祖是梁武帝,正儿八经的皇帝,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

  当然,如今改朝换代,过往的荣耀蒙尘,若萧瑀自己不争气,绝无法在新朝立足。

  偏偏他特别争气。

  隋末,萧瑀任河池郡守,当时全国各地遍布起义势力,昨天的农民,今天振臂一呼,拉上百来号兄弟,就是一支反隋的革命队伍。

  如此乱象,许多地方都被起义势力割据。萧瑀管辖的地区自然也被一些起义势力垂涎,朝廷无兵可用,他就组织当地壮丁抵御,以奇谋打赢了首战,所缴获的战利品,悉数奖励给有功之士,因此当地百姓死心塌地追随拥护萧瑀,萧瑀带领手下的泥腿子队伍屡战屡胜。

  萧瑀治理的河池地区不仅铁板一块,且一派欣欣向荣,可谓是隋末乱世少有的世外桃源。

  李渊建立唐朝,诏安萧瑀,萧瑀从善如流,献上河池郡。

  彼时国初立,正需要萧瑀这样有治国之才的人,李渊委之以重任,萧瑀也并未让新主失望,很快迁至尚书右仆射,总领朝务,实权派,皇帝的左膀右臂,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案中,被杀死的正是萧瑀的族侄。这案子有多烫手可想而知。

  因此,县令那点火气瞬间就怂了下去。

  他脸色缓和道:“萧伯,您节哀,本官定不容草菅人命。速速带凶手上堂!”

  县令怕萧伯再抬出萧瑀来压自己,官威全无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因此,对原告的询问草草结束。

  可惜被告也不好惹。

  被告,清河王李孝节,李神通之子。

  李神通乃是当今圣上的堂弟,身份有多尊贵不必多说,关键他不是那种只知道花钱享乐的草包王爷,他是少有的亲自上过战场的李唐贵族——且是屡屡带兵出征——当然,胜败暂且不说。

  要用一句话形容李神通,那就是:出身比你好,还比你努力。你说气人不?

  有这样一个老爹,儿子自然不是吃素的,可惜这回本事用错了地方。

  李孝节带上了堂,他甩开大步,如入无人之境,身后的衙役哪儿像是押解杀人犯,倒像他的跟班。

  进了大堂,李孝节横扫了县令一眼,梗着脖子并不说话。

  县令只当没看见他的无礼举动,道:

  “堂下所站之人,可是清河王李孝节?”

  “正是本王。”

  “本官且问你,今年五月庚子,你可曾在环彩阁持刀刺死萧丙辰?”

  李孝节冷哼一声,“本王杀他,只因他该杀。”

  “那你且说说,他为何该杀?”

  “我出重金,长买了环彩阁的杏花姑娘——长买知道吗?就是她只能陪我,其余客人必须一概谢绝——那日我们本约好一同出城狩猎,我去接人,谁知杏花却不在,一问之下,环彩阁阁主竟说杏花被太子接走了……”

  县令脑袋嗡地一声,机械地抬袖擦了擦头上的瀑布汗。

  “……真是荒谬!太子身份何等尊贵,怎会去那院阁之地?我倒要看看是谁打着太子的旗号诓骗于我。

  一看之下,萧丙辰正在饮酒。

  那萧丙辰不过一届庶子,从前就抢过我看中的姑娘,我不与他一般见识,今次竟敢再羞辱于我,更羞辱于太子。

  我上前与他理论,谁知他抵赖不认,本王自然要教训此等无赖,否则皇室尊严何在?

  他既对本王动桌上的割肉刀,好,本王也不欺负他。本王随身带了佩刀,却刻意没用,也用了割肉刀与他比划。

  他武艺不精,送了性命,这可怪不得本王。”

  很好,你们一个比一个硬气。县令心中暗想。

  原告是皇帝宠臣的族侄,被告是皇帝自个儿的族侄。

  掂量下来该偏向哪边,县令心中早有分寸。

  其实轮不着他偏心,他的职责只有一条——上报。原被告均在“八议”之列,哪儿用一个小小县衙审理,皇帝叫上几个亲信,开个小会自行解决,才是正道。

  偏偏此事牵扯太子,上头一应衙署,诸如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均不想接手,怕触了霉头,相互推诿之下,事情就压在了万年县衙,押了几天,上头统一了口径,三方衙署均要求万年县衙“审理清楚,尤其弄清太子为何牵扯其中”。

  说白了,若审出功劳,上头要站出来抢功,若审出罪过,那是万年县衙出了问题,罚它!

  官场就是这般龌龊。

  县令能怎么办?他只能依照吩咐办事。

  此番审讯,原告被告均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太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跟院阁之地扯上关系。

  而能将此事说清楚的,只有环彩阁阁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