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广告界天王 第325章 帮帮我吧

《广告界天王》第325章 帮帮我吧

作者:陈家三郎 字数:1993 书籍:广告界天王

  靖国公府,今日正好靖国公的大女儿顾敏带着儿女回来看望双亲,因为顾南箫说今日会回来,靖国公夫人特意留下她们吃晚饭。

  顾敏出嫁前爱吃螃蟹,靖国公夫人心疼女儿,早早就叫人买了两篓子螃蟹回来。

  眼看着酉时都过了,顾南箫却依然不见踪影。

  对此,顾家人早已习惯。

  “箫儿还没回来,许是又被什么案子缠住了,咱们别等他了,先吃饭吧。”靖国公夫人叫下人上菜,对还想推辞的顾敏说道,“那螃蟹凉了就不好吃了,你先吃着,厨房里还给箫儿留了不少呢。”

  顾敏是个大方爽朗的性子,闻言便不再客气,挽住靖国公夫人的手臂笑道:“娘又偏疼我了,那我可要多吃些。”

  靖国公夫人略带无奈地看着她,说道:“都有儿有女的人了,还跟我撒娇,不怕你孩子看见笑话!”

  “娘疼我,谁敢笑话?”顾敏说着又招手叫女儿过来,“茹儿也来,就坐在你外祖母身边!”

  俞慧茹果然走过来,依言坐在靖国公夫人的另一边。

  燕京城的规矩是极看重出嫁的姑奶奶的,顾敏又是顾家长女,向来得靖国公夫妇的疼爱,此刻没有外人,都是顾家的至亲,并不用守那些规矩,因此没人挑理。

  顾安氏更是笑道:“大姑奶奶难得回来一趟,自然是想坐哪里就坐哪里。”

  顾魏氏也掩口微笑,说道:“茹姐儿和彦哥回来,正该跟外祖父和外祖母多亲近亲近。”

  众人按照位次坐下,很快,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端了上来。

  因是家宴,所以做的都是家常菜,照顾到每个主子的口味,还为顾敏等人多加了几道菜。

  靖国公和靖国公夫人先动了筷子,其他人才拿起筷子开吃。

  顾敏给俞慧茹和俞子彦分别夹了一块鱼肉,说道:“你外祖家的张厨子做的鱼最是好吃,你们俩也尝尝。”

  姐弟俩刚谢过顾敏,靖国公和靖国公夫人也让丫鬟分别送了菜过来。

  “彦哥读书辛苦,吃些红烧肉补一补。”

  “茹姐儿多喝点儿鸡汤,对身子好。”

  其他人见了也照样学样,很快两个孩子面前就放了好几碟子菜。

  俞慧茹和俞子彦一一谢过,这才拿起筷子。

  说着话的功夫,丫鬟已经剥好了蟹肉,送到各位主子面前。

  顾敏吃了一口蟹肉,笑道:“给我捡一盘热的送上来,这东西还是自己剥着吃最香!”

  靖国公夫人皱眉说道:“回了趟娘家,又成了泼猴了,你做了这些年当家主母,怎么还是这副样子?”

  嘴里嗔着顾敏,她却依然叫丫鬟拿刚出锅的螃蟹过来。

  顾敏边吃边说道:“做主母又怎么样,要是连吃个螃蟹都要端着架子,还有什么意思?”

  靖国公夫人想着她平日管着整个侯府,只有回娘家才能这么放松自在,到嘴边的责备就咽了下去。

  “你别只顾着吃肉,蘸些姜醋,去腥解腻的。”靖国公夫人关切地说道。

  听了这话,顾敏果然重新夹了一筷子蟹肉,蘸了蘸醋,才放入口中。

  本是吃惯的味道,可是这蟹肉才入口,她就尝到了一抹陌生的滋味。

  “这是什么醋,吃着倒多了几分清甜。”

  顾敏的目光从蟹肉上收回,落在眼前的醋碟上。

  看着颜色跟其他的醋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吃到口中,才能尝到那独特的味道。

  靖国公夫人不以为意,说道:“不过是常吃的醋罢了,许是今日的螃蟹新鲜,你吃着味道才不一样。”

  一句话说得顾敏也疑虑起来,她又夹了蟹肉,这次多蘸了些醋,放在口中慢慢品尝。

  还没等她说什么,一旁的俞慧茹轻声说道:“外祖母,娘,我吃着这醋似乎也有些不同,嗯……倒像是有果子的甜味儿。”

  靖国公夫人一怔,说道:“一个醋罢了,能有什么出奇的滋味?再说醋是粮食酿造的,怎么会有果子的味儿?”

  她话音刚落,就见顾敏的眉头一下子展开了,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果子的甜味!娘,家里什么时候有这种醋了,我以前怎么没吃过?”

  她们母女两个都这么说,靖国公夫人也奇怪起来,用筷子蘸了点醋放入口中。

  这醋不如平日里吃的醋那么酸,入口酸甜适中,仔细品一品,的确带着一股果味的回甘。

  再吃上一口蟹肉,清甜的醋味正好可以缓解蟹肉的腥味,更加激发出蟹肉本有的鲜美滋味,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靖国公夫人把蟹肉咽下去,目光落在顾安氏身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

  “这醋是你安排的吧,你倒是个有心的。”

  知道今日顾敏回娘家要吃螃蟹,想来是负责管家的顾安氏准备了这些独特的水果醋,用来款待顾敏母子的。

  迎上靖国公夫人赞许的目光,顾安氏一脸不安地站起身。

  “娘误会了,这醋并不是媳妇准备的。”

  虽然这是现成的好事,可这醋的确不是她安排的,这份夸奖她可不敢应。

  “不是你?”

  这下靖国公夫人是真的惊讶了。

  不是顾安氏准备的醋,还会是谁?

  一旁服侍靖国公夫人的大丫鬟见状,忙上前说道:“回老夫人的话,这醋是前些日子三爷带回来的,是跟那日的月饼一同送来的……”

  只是中秋节那日的宴席是早已安排好的,这水果醋那时还没拆开,便无人理会。

  等厨房里的人收拾中秋的节礼,才发现这罐水果醋。

  几个厨娘还纳闷,哪有节礼送醋的,舀出来尝了尝不由得惊为天人。

  这样滋味独特的水果醋显然是特意送给顾南箫品尝的,她们可不敢私吞,正好今日吃螃蟹要用醋,就把这水果醋呈了上来。

  听了大丫鬟的解释,靖国公夫人和顾安氏等人都有些吃惊。

  中秋那日的冰皮月饼已经让大家惊艳不已,没想到跟那月饼一同送来的醋也是如此与众不同。

  这让她们越发好奇起来,这样美味的食物,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提到那一日的冰皮月饼,几个孩子就先坐不住了。

  “祖母,三叔说过几日还能吃到那天的月饼,什么时候能吃上呀?”

  “娘,下一次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啊?”

  “姑姑,茹儿姐姐,彦哥儿,你们没吃过那种月饼吧?”

  中秋那日顾敏不在,并不知道冰皮月饼的事。

  见一向端庄稳重的顾家儿孙们个个面露期待甚至十分雀跃,顾敏不由得好奇起来。

  “不就是月饼吗?能有什么稀奇的,值得你们这么念念不忘的?”

  说起冰皮月饼,孩子们顾不得靖国公和靖国公夫人还在上首坐着,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

  “那月饼皮薄薄的,软软的,杉儿妹妹才掉了门牙,都能吃呢!”

  “月饼皮是白色的,像是冬天的第一场雪!”

  “那月饼吃起来又软又甜,我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月饼!”

  顾敏越听越是惊讶,一时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月饼会是雪白色的,还软软的?

  就连一直寡言的俞子彦都忍不住问道:“你们说的……真的是月饼吗?”

  “那是自然!”二房的长子顾柏毫不犹豫地说道,“彦哥,我敢保证,你们永昌侯府肯定没见过那种月饼!”

  别说是俞家,就算是他们靖国公府,要不是他们真的亲口吃到了冰皮月饼,都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好吃的月饼!

  虽然顾柏一脸确定,可是俞子彦还是有些不信。

  月饼怎么会是软软的,白白的?

  他又不是没吃过月饼!

  见俞子彦一副怀疑的表情,顾家几个孩子都有些不服气。

  “彦哥,你别不信,我三叔说了,过些日子还会订那种点心的,到时候给你家也送去一盒,你跟大姑和茹姐儿都尝尝!”

  听他们说过些日子再给永昌侯府送点心,俞子彦越发确定他们是在吹牛,只笑了笑算是回应。

  如果这点心当真这么好吃,靖国公府现在怎么不拿出来?

  堂堂国公府,难道连一盒点心还买不到吗?

  大家看俞子彦兴趣缺缺,显然是不肯相信他们的话,越发想要解释清楚,可又说不明白。

  他们的词汇太匮乏了,实在描述不出来那冰皮月饼有多好吃!

  就在这个时候,铁甲匆匆从外头走了进来。

  看到大家还没吃完饭,他才松了口气,赶紧上前行礼。

  “小人给老爷,老夫人,世子,世子夫人——”

  还没等铁甲把所有主子称呼完,靖国公夫人就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是不是箫儿回来了?”

  好不容易盼到顾南箫回家一趟,靖国公夫人哪有心情听铁甲碎碎念。

  铁甲忙说道:“是,三爷回房去换身衣裳,叫小人先把东西送来。”说着把食盒递上去。

  丫鬟忙接过来,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孩子们看到食盒,顿时眼睛一亮。

  顾松和顾桐等几个年纪小的坐不住,纷纷溜下了桌,往食盒那边凑。

  “铁甲,这里面是什么?”

  “是不是上次吃的冰皮月饼?”

  “哇,我闻到香味了!”

  听着不远处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俞慧茹和俞子彦都忍不住看了过去。

  难道他们说的什么冰皮月饼,还真有这样的吃食?

  冰皮,难道是用冰做的皮?

  两个孩子虽然都十几岁了,可到底是少年心性,听到这么新鲜稀奇的吃食,又是这样特别的名字,哪有不好奇的?

  要不是在外祖家做客,他们俩肯定也跑过去看热闹了。

  几个小主子都凑过来了,丫鬟们不敢怠慢,把里面的食物小心翼翼地摆盘放好,放到桌子上。

  丫鬟们不认得食盒里的点心,只觉得这点心软软的,便没有叠放在一起,而是平铺着放在盘子里。

  好在食盒里的点心足够多,一共装了五六盘,以各位主子们平日的胃口,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在看到盘子里的点心时,俞子彦不由得一怔。

  “这……这就是冰皮月饼?”

  这世上还真有这样洁白如雪的点心!

  想到自己前一刻还在怀疑顾家孩子们的话,俞子彦只觉得耳根发热。

  本以为是顾家孩子吹牛,没想到是自己没见过世面。

  看到俞子彦难掩尴尬的表情,顾家的几个孩子都偷偷笑了。

  顾松把自己面前的点心盘子往俞子彦面前推了推,说道:“彦哥儿,你是客人,你先尝。”

  见顾松丝毫没有笑话自己的意思,俞子彦才放松了些,他偷眼看了看靖国公夫人那边的方向,见外祖母亲手拿起一块点心,递给顾敏吃,便也有样学样,用手去拿那块点心。

  可是才一碰到点心,他就吃了一惊。

  手感软绵绵,冰凉凉,宛如冰水浸过的棉花一样,十分奇妙。

  他不敢用力,用手指探入点心的底部,缓缓托起了点心。

  手中的点心轻飘飘的,仿佛托着一朵无暇的云彩,待凑近嘴边,还没入口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奶香味。

  他试探着张开牙齿,轻轻咬了一口。

  绵软的外皮,冰凉甜美的奶油,无需用力便可滑入口中,唇齿间立刻充满了甜蜜绵滑的滋味。

  哪怕是一向不爱吃甜食的他,也觉得这味道简直美味无比。

  而他身旁的俞慧茹则在吃过之后,就忍不住发出了惊呼:“这个点心真的太好吃了!”

  冰凉,甜美,滑软,这无与伦比的口感,瞬间征服了俞慧茹的味蕾。

  此刻俞慧茹再也顾不得在外祖家做客的矜持,飞快地吃完一块,又拿起一块。

  而本该提醒俞慧茹注意形象的顾敏,此刻也是吃得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教导女儿了。

  白白胖胖,香香糯糯的点心,比她吃过的所有糕点都香甜美味。

  更让她惊喜的是,吃过几次之后她发现,这点心的馅料竟然是不同的!

  甜蜜软糯的红豆沙,清香十足的绿豆馅,甘甜绵滑的奶油馅,里面还放着切碎的水果丁……

  顾敏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又一个地吃着,期待着下一个会解锁什么样的滋味。

  当然,爱吃归爱吃,她还没忘记自己的父母。

  “娘,您上次吃的是什么馅的?这个红豆馅好吃,您尝过了吗?”

  “爹,这里面好像是绿豆馅的,你要不要吃一个?”

  吃了好几个以后,顾敏发现这点心的外皮虽然看着一样,可是因为是白色的,又很薄,所以仔细观察的话,是可以看到里面红色或者绿色的馅料的。

  靖国公最近正在犯秋燥,看见这些甜腻腻的东西,就没什么胃口。

  他见顾敏捧着一个点心送到他面前,正要开口拒绝,就听见顾敏说这是绿豆馅的。

  绿豆清火,也没有其他馅料那么甜腻,他听了倒觉得可以尝尝看。

  靖国公接过顾敏手里的点心,一张口就咬掉了一半。

  绿豆沙熬煮的浓稠绵密,吃上去顺滑爽口,又没有加大量的糖,反而透着绿豆独有的微甜和豆香,让不喜吃甜食的靖国公也不由得面露满足。

  他把余下的点心一口吃掉,说道:“味道不错,还有吗?”

  难得老爷子爱吃个什么东西,靖国公夫人听了,连忙让丫鬟帮着挑几块绿豆馅的。

  顾南箫换好衣裳出来,就看见堂间是这么一副景象。

  只吃了少量的菜肴已经开始变凉,本该吃饭的家人们却都一人一个捧着点心,或是大快朵颐,或是争辩着哪个馅料最好吃,或是一边吃,一边叫丫鬟再拿一个,个个儿吃得心满意足。

  大家沉浸在美味之中,就连顾南箫进了门都没人发现。

  直到一旁的丫鬟上来搬椅子,加碗筷,众人才发现顾南箫来了。

  “三叔,您带回来的点心真好吃!”

  “三弟,这点心跟那天的月饼不一样,不过更好吃!”

  “箫儿回来了,点心还有没有了?别忘了给箫儿留一盘!”

  哪怕见到顾南箫,大家打招呼的时候也不忘说着这点心。

  还好顾南箫一去一回没有耽误太多时间,点心还没有吃完,丫鬟听了靖国公夫人的话,又端了一盘给顾南箫。

  见大家都吃得这么高兴,顾南箫下意识地拿起了一块。

  一旁的金戈悄声提醒道:“三爷,您还没吃饭呢!”

  主子的胃口向来不大好,要是不按时吃饭,只怕又要胃疼了。

  顾南箫听了他的话,却没有说什么,而是把点心放在了口中。

  入口绵密,香滑无比,虽然跟冰皮月饼有所不同,却依然美味十足。

  顾南箫微微眯起了眼睛,果然她做的东西是最好吃的。

  最近因为吃了她做的饭菜,一向难受的胃似乎也舒服了不少,就连空腹吃这冰凉的点心,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虽是如此,顾南箫却没有贪嘴,只吃了一块,就让丫鬟把余下的点心送去给孩子那边了。

  原因无他,有几个孩子吃得太快太多,面前的盘子已经空了,正眼巴巴地看着其他人吃。

  顾南箫这一盘点心送过去,孩子们立刻欢呼了起来,纷纷拿起点心吃了起来。

  俞慧茹和俞子彦之前见顾南箫进来,便起身行礼。

  这会儿见顾南箫只吃了一块点心,就散给其他人了,俞子彦忍不住问道:“小舅舅,您怎么不吃点心?”

  对于这个性子稳重的外甥,顾南箫还是很喜欢的。

  “舅舅已经吃过了。”

  这不是假话,知道铁甲取回了点心,顾南箫一个没忍住,回来的路上就吃了几个了。

  俞慧茹却误会了他的话,以为他在外头吃过,才买了送回家里来的。

  刚才顾家的孩子们虽然说冰皮月饼好吃,可是他们吃的这个点心明显不是月饼。

  他们问顾家的孩子这是什么,可是他们也说不出来名字。

  这就让俞慧茹更加好奇了,见顾南箫回来,便问道:“小舅舅,这点心叫什么?”

  顾南箫说道:“这叫雪媚娘。”

  这也是铁甲回来告诉他的。

  “雪媚娘?好动听的名字!”

  “美食繁多争妍媚,入口而融舌齿间。这雪媚娘的外形似雪,口感也如雪花般冰凉爽滑,这名字实在是太贴切了!”

  “冰肌玉骨,媚态天成,把美食比喻为女子,当真是巧夺天工!”

  众人原本还猜想着这点心叫什么名字,现在听了雪媚娘这名字,越发觉得惊艳。

  滋味惊艳,名字更惊艳!

  是怎样灵巧的心思,才能做得出如此美味的食物!

  长房长子顾楷忍不住问道:“三叔,这雪媚娘是哪位名厨做出来的?”

  顾家和俞家都是燕京城的公侯世家,哪怕是御宴他们也是吃过的,论起京城美食,他们哪还有没吃过的?

  能让他们都惊讶不已的雪媚娘,一定是出自京城某个名厨大家之手。

  本是一个简单又寻常的问题,顾南箫却沉默了。

  他垂下眼帘,半晌才说道:“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并不出名。”

  “是个姑娘?还很年轻?”

  听了顾南箫的话,大家更惊讶了。

  原以为能做出如此完美的点心的人,一定是个浸淫厨艺多年的名厨,没想到竟然是个年轻姑娘!

  顾楷听了,再看向雪媚娘的眼神就多了几分好奇。

  此刻他竟然想起两句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能做出这样美好的食物的姑娘,一定也是个美好的女子吧?

  其他几个孩子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高兴自己又吃到好吃的了。

  三叔果然是个言出必行的君子,答应给他们带点心,就真的带了冰凉美味的雪媚娘回来。

  只可惜三叔一个月也回不来几次,如果他们天天都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点心,那该多好啊!

  本该是秋高气爽的九月,这几日太阳却反常地暴晒起来,热得人们连吃饭都少了几分胃口。

  鉴于天气忽然转热,梅娘让娟娘晚些日子再上羊汤,最近还是继续做紫菜汤或冬瓜汤。

  梅娘随着天气的变化改变当日的菜品,韩向明等人越发不敢怠慢,每日早早就去南街买菜,生怕耽误了店里的生意。

  这日早上,韩向明和铁柱等人搬了食材回来,跟着他们回来的还有一个让梅娘有些意外的人。

  “金大哥,你怎么来了?”

  梅源记早上不卖吃食,金祥一大早上来这里干什么?

  金祥帮着韩向明等人搬了几个小筐下来,又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竹篓放在梅娘面前。

  “梅姑娘,这是我岳母家送来的,都是从他们村子河边捞出来的,很是新鲜,我就给你送来了。”

  梅娘揭开盖子,发现里面装着各种虾螺和小螃蟹等河鲜,小虾还在上面蹦跶,显然是刚捞出来没多久。

  她没有一脸欢喜地收下,而是抬头看向金祥。

  “这是给杏娘补身子用的吧?”

  这些活物保存不易,无缘无故的,金祥的岳母家给他送这些干什么?

  想到杏娘的临产期就快到了,梅娘很容易就想到这一点了。

  被梅娘一语道破,金祥的脸色不禁有些尴尬。

  “这个……我们留了几条鱼就够了,我岳家人送了这么多东西,我们家也吃不完呀,再说杏娘眼看就要生了,说实话,我也不敢给她吃这些。”

  听说虾螺等物性寒凉,若是给孕妇吃了,只怕会对胎儿不好。

  梅娘想想金祥的话有道理,便说道:“那我就留下,姐夫,按照市价给金祥大哥算账。”

  一听说要给钱,金祥吓得连连摆手。

  “不过是些自家捞的小东西而已,不值什么的,给钱就太见外了!”

  无论梅娘和韩向明怎么劝说,金祥却怎么也不肯收钱。

  梅娘只好让韩向明把钱收起来,对金祥说道:“那我回头做好了,叫兴儿给你家送去一些,你尝尝看。”

  “那敢情好!”金祥陪着笑脸,说道,“我就知道,这南城里梅姑娘的手艺是最好的,不管什么食材,都能做得无比好吃,就算天上的神仙闻到了香味,只怕都迈不动步呢!”

  见金祥这么卖力地夸奖自己,梅娘不但没有高兴,反而越发奇怪起来。

  平白无故给她送一篓子河鲜,又死活不肯收钱,还这么拼命地吹捧自己,金祥也太不正常了。

  “金大哥,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

  金祥正把梅娘的手艺夸得天花乱坠,听到梅娘这么一问,只得讪讪地闭上了嘴。

  “梅姑娘真是蕙质兰心,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梅娘笑了笑,说道:“你有事就直说吧。”

  要不是金祥夸自己夸得用力过猛,她也不会留意金祥的异常。

  金祥看看四周,搬了个椅子放在梅娘身后,自己则坐在小板凳上。

  “实不相瞒,我还真有件事要求梅姑娘……”

  其实他也不想来的,这不是实在没法子了吗?

  自打那日杏娘听说梅娘要招学徒,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心心念念地想要把自己的亲妹子桃娘送去梅源记。

  金祥本想用个拖字诀,可是这几日一回家,杏娘就会追问他有没有去找梅娘,梅源记到底能不能收下桃娘。

  金祥搜肠刮肚地找借口,却被杏娘误会是自己不想帮忙。

  本来孕妇的情绪就容易波动,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杏娘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还认为金祥是不想管她娘家妹子,继而怀疑金祥是不是厌烦了她,会不会休了她之类的,每天都要哭上好几场。

  金祥被她哭得头痛无比,又想着她眼看就要生了,这么哭下去对杏娘和胎儿都不好,只能各种做小伏低哄着杏娘,可是他用尽心思,说尽了好话也没用,杏娘一口咬定,只要金祥不帮忙,那就是嫌弃她了。

  金祥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硬着头皮来找梅娘,求梅娘让桃娘到梅源记来干活。

  梅娘听完了金祥的话,只觉得哭笑不得。

  果然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成全,金祥也够可怜的,家里一个大肚子孕妇,打不得说不得,除了哄着还能怎么办?

  不过是多招个人的事,梅娘爽快地答应了。

  “什么大不了的事,让桃娘过来就是,一个月三百文工钱,行不行?”

  听到梅娘答应了,金祥立刻大喜过望。

  再听说还要给工钱,他不禁一愣。

  “工钱?给什么工钱?”

  这回轮到梅娘疑惑了:“你不是让桃娘来干活吗?来干活当然就要给工钱呀。”

  反正现在梅源记生意很好,家里这些人都忙不过来,多招几个人来干活也不错。

  金祥赶紧说道:“不用不用,你能收下桃娘,我就感激不尽了,哪还能要你发工钱!”

  见梅娘还是一头雾水,金祥就细细地给她解释。

  原来金祥的意思是,桃娘年纪小,又不会做菜,进梅源记帮忙就是个小学徒的身份,能在梅源记干上几年,管她个吃饭住宿,跟着梅娘娟娘等人见见世面,再学上几个拿手菜,那就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本事了。

  “……梅姑娘别误会,其实各个铺子里的学徒都是这样的,比如北市口布店那几个小学徒,都是只管吃住就行,掌柜的年底给最能干的学徒扯三尺布带回家去,那都够他爹显摆一年的了!还有银楼、茶铺、当铺……这些店里的学徒都是这样的!”

  经过金祥的解释,梅娘才明白伙计和学徒的区别。

  不过她也暗暗感慨,这古代的劳动力是真廉价啊,只要管吃住,那就有很多人挤破头往里进。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穷人家孩子是很难有读书的机会的,不管是什么手艺,只要学到了就能挣钱养活自己,就是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事。

  梅源记的生意这么好,如果肯收学徒,肯定会有很多人抢着来的。

  梅娘不由得心思一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形成。

  跟金祥说好了过两日就把桃娘送来,梅娘就出门回了武家。

  武家烧饼店的生意像往常一样火爆,看到她回来,熟识的街坊邻居纷纷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梅娘一一笑着回应,进屋洗过手,系上围裙出来帮武大娘装烧饼。

  武大娘手上动作不停,百忙之中抽空看了她一眼,问道:“梅儿怎么回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梅娘也不卖关子,说道:“娘,我想招几个学徒。”

  “招学徒!?”

  没等武大娘说话,靠近窗口的几个食客听见,立刻眼睛一亮。

  “梅姑娘,是你要收学徒吗?这是真的吗?”

  “什么时候招?我先给我弟弟报个名!”

  “我家孩子也要报名!能跟着梅姑娘学做菜,那可真是太好了!”

  后面排队买烧饼的人听到前面人七嘴八舌地追问,纷纷激动起来。

  “梅姑娘说什么?什么招学徒?”

  “什么学做菜?跟谁学?”

  “你们都小点儿声,听听梅姑娘怎么说的!”

  武家烧饼店的生意有多好,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更不用说梅源记那些美味无比的饭菜,谁没吃过?

  以前是没想到,或者不敢打听,现在听说梅娘想要招学徒,大家个个激动无比。

  要是能跟梅娘学一手,哪怕只学到一个菜,那都是天大的好事!

  梅娘只是想让武大娘帮着把消息传出去,没想到她才一开口,就有这么多人迫不及待地往前挤。

  她连忙制止众人,同时扬声说道:“对,我是想招学徒,不过……”

  “不过有几个条件!”她飞快地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第一,只招尚未出嫁的姑娘,须得是咱们北市口的姑娘;第二,我只招五个人……”

  听说只招未出嫁的姑娘,人群中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气声。

  那些家里生了儿子的,头一次恨自己的肚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几个年轻媳妇更是欲哭无泪,恨自己嫁人太早。

  一些没住在北市口的人心急如焚,恨不得连夜全家都搬到这边住。

  唉,要怪只能怪自己没福气!

  而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听了先是一喜,随即也焦灼起来。

  只招五个,自家那傻丫头也不知道能不能入了梅姑娘的眼!

  心里惦记着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众人匆匆买了烧饼,就一路小跑地回家,生怕晚了一步,这宝贵的五个名额就被别人抢去了。

  刚才还排着队买烧饼的人瞬间跑了一多半,武大娘总算是有时间歇会儿了。

  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一脸不解地看着梅娘。

  “梅儿,你那盒子铺开得好好的,怎么忽然想要招学徒了?”

  别人不知道,梅源记挣了多少钱,武大娘是清楚的。

  所以武大娘很不解,梅娘招学徒肯定不是为了省几个雇人的钱,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梅娘扶武大娘坐下,倒了一碗温水给她喝。

  “娘,这是我刚刚才有的一个想法,我是想着,咱们北市口住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什么生意可做,就算有手艺,也很少会教给女子……”

  这个时代的女子,绝大部分只有嫁人,生孩子,伺候全家一辈子的命运。

  “可是做菜就不同了,如果做的饭菜好吃些,就可以支个摊子卖小吃食,甚至像我一样开个店,就能养活自己和全家人。”她停顿片刻,轻声说道,“我要是没有这个手艺,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听到这句话,武大娘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她的梅儿果然是个善良的好孩子,自己吃过那么多苦,还想着帮助街坊邻里的同龄姑娘。

  同为女子,武大娘一下子就理解了梅娘的心情。

  比如她,要不是会做烧饼,能养得活家里这么多孩子吗?

  不管是为了帮助那些女孩子,还是为了实现梅娘的心愿,她都应该支持梅娘。

  “梅儿你放心,娘亲自把关,一定给你招五个好姑娘当学徒!”

  梅娘松了口气,笑道:“那这件事就交给娘,我就知道,娘对我最好了!”

  这就是她找武大娘的原因,论起北市口附近的人家,武大娘比她更熟悉,也更容易与邻居沟通,把招学徒的事情交给武大娘,她既省心又放心。

  招学徒的事虽然只是她一时的想法,她却很确定这件事应该做下去。

  当然,原因不止是为了能够帮助北市口那些想学厨艺的年轻姑娘,她也是有私心的。

  就算她再能干,也只是一个人,如果能带出一些徒弟来,她就可以有更多的人手,还可以开分店,把现代的连锁餐厅理念带到古代来。

  既然穿到了古代,就要好好做一番事业才行!

  她想起这五个名额里已经有了金祥的小姨子桃娘,便提前告诉武大娘,让她再招四个姑娘就可以了。

  武大娘听了还有些不放心,说道:“杏娘我是见过的,倒是个不错的,只是不知道她的妹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个不省心的,那不是给梅娘添堵吗?

  梅娘笑道:“娘别担心,我自有办法。”

  她敢招学徒,自然就有这个信心,如果不满意就直接辞掉,她又不是包子,凭什么帮了别人还让自己受气。

  武大娘见她神情轻松,便放下心。

  梅娘能干着呢,几个小学徒而已,她肯定能应付得过来。

  梅娘把这件事交给武大娘,就回了梅源记。

  于婶已经把金祥送的那一篓子虾螺等物清洗干净,正一脸担心。

  见梅娘回来,她连忙问道:“梅姑娘,这些东西要怎么做?”

  穷人家出身的于婶自然是吃过这些小虾小螺的,没什么肉,吃着又麻烦,如今她日日在梅源记里吃好的,这些小东西连她都不愿意再吃了。

  梅娘见虾螺都已经刷洗干净,说道:“于婶,辛苦你了,这些交给我就好了。”

  这些小东西清洗起来繁琐,洗净可不容易。

  于婶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她就省事多了。

  才顶着外头的太阳走回来,梅娘正有些热,看到这些洗好的河鲜,她很快就有了主意。

  把虾、螺、河蚬等物分别焯水,加姜片料酒去其腥气,各种食材做熟后放入凉水中浸泡,螃蟹则上锅蒸熟。

  取一个盆,加葱、蒜末、辣椒粉、辣椒碎、白芝麻等,淋上热油,加酱油、醋、糖、盐、花雕酒、胡葱碎等调料,搅拌均匀。

  把焯好的食材放在大盆中,倒入搅拌好的料汁,再加上适量凉白开水,以没过食材为准。

  把装满食材和料汁的大盆放在冰块上浸泡入味,一个时辰后,一大盆捞汁河鲜就做好了。

  做好之后,她盛出一大碗,叫武兴给金祥家送去。:,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