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 第六百二十七章 捐款

《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第六百二十七章 捐款

作者:金01 字数:1867 书籍: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

  不过这一世崖河出现飞机场也未必没有可能,几千米长的平地崖河有很多,要建个机场主要是看有没有需要。

  如果崖河真的变成了亚洲最大的吉他之县,崖河修一座中小型飞机场未必没有可能。

  九八年是崖河吉他发展比较快的一年,已经形成平山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状态。

  今年整个平山村从事吉他加工的人占据了整个大队百分之八十五的份额,可以说家家都有从事这一职业的人。

  可以自己生产整琴的厂家已经增加到二十多家,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就在年前,这个数字还没超过十家。

  这些吉他走梁家的出口渠道大多销往海外,既然走梁家的外销渠道,梁风在中间吃一点差价也就天经地义,这一项一年也能带来几十万的额外收入。

  除平山村外,相邻的其他村也有不少人开始涉足这个行业。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适应,吉他行业开始在这里扎根,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发展。

  按照今年的发展势头,再过两年,崖河就会成为全国知名的吉他生产基地。

  到二零零五年就能成为亚洲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有望年产吉他上百万把。

  当吉他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些商家自然就会抱怨崖河的交通不便利,这一世崖河出现机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吉他贝斯外,梁风竟然还打电话征询梁凉大小提琴的事情。

  提琴和木吉他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但是提琴那玩意儿这辈子也不会像吉他那样普及。

  梁凉告诉梁风,把吉他做好就行,提琴那东西还是不碰为好。

  一样精比样样通还是有前途的。

  九八年不是个什么好年头,那场大洪水就是多年后也让梁凉记忆犹新。

  提前预警他不是做不到,但是未必有人会听。

  说多了说不定还会被人当成神经病。

  因此,他就是知道这场洪水在所难免,也是无能为力。

  他能做的就是捐些钱组织一下义演。

  九八年八月十六日,梁凉携蓝鲨乐队参加了央视的赈灾晚会。

  在晚会上蓝鲨乐队唱了两首励志歌曲并且捐款十万元。

  随后梁凉以个人名义又捐款一百万元。

  随后在十月份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爱我中华大型赈灾义演晚会。

  这一次他个人又捐出了一百万元。

  参加完第二次赈灾义演,梁凉来到京城小剧场。

  京城小剧场现在有驻场乐队三十支,别听乐队数量不少,但是却没有那么多人。

  常驻人数也就一百左右,其中有不少人身兼好几个乐队。

  兼职乐队多,登台演出的机会多,收入自然也就多了。

  梁凉对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反对,只要把节目演好了,把小剧场维持在良性循环下,乐队个人怎么演出他不怎么在乎。

  现在,这个小剧场在京城已经是个比较有名的新音乐聚集地,有相当稳定的客源。

  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在这里陶冶情操。

  京城的消费水平也高,在梁凉其他地区的小剧场还维持五元票价的时候,京城小剧场的票价从去年开始就卖八元了。

  这个价位在京城的娱乐场所还是最低的。

  京城一般收门票的娱乐场所现在都是十元门票,一些高档场所已经三十二十起步了。

  梁凉占有小剧场门票收入的四成,其他收入一半的分成比例。

  小剧场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给梁凉带来三千多的收入,再加上酒水食品等分账和打赏分成,一个月京城小剧场能给他带来十二万元上下的收入。

  这些乐队一个月平均有十七八万的收入,分到每个人的名头下,每人每月收入在一千八九。

  这个收入水平在京城也不算太高,但起码比底层劳动者的收入还是高一截的。

  如果有好作品卖给海韵音像,还有一笔收入,能出专辑的话收入还能多一些。

  看着这些安于现状的乐手,梁凉也感到欣慰,怎么也比吃了上顿没下顿强。

  黄杰和他说起了在欧洲演出的一些趣事。

  “外国娘们是真的猛,像咱们华国人还含蓄一点,它们没那一说,让她们逮着机会嗷一声就冲上来了,你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人家啃了。”

  “看来你被外国娘们处理过了?”王帆问

  “外国娘们不好,身上有味儿。”黄杰没有直接回答王帆的话,却说了这么一句,明显他和外国娘们搞了。

  也算是开了洋荤了。

  “外国可是有很多骨肉皮的,千万别被她们粘上,粘上可难抖搂了。”梁凉发出了忠告。

  韩陲的手下在京城东面也买了一块地皮,考虑到价格的问题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梁凉还到那块地皮上看了看,基本上应该是在四环了。

  现在还很荒凉,不过几年后就不会荒凉了。

  应该在西面再买一块,反正将来升值后,卖地皮也不会亏。

  现在在京城花一千万买块地皮,将来就能卖上亿元。

  看完地皮后,梁凉在黄杰的陪同下到京城文化商品集中的琉璃厂转了一圈。

  西城区和平门外,有一条约八百米长的街道,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

  这条街上什么什么斋,什么什么阁比比皆是,古香古色充满笔墨香气。

  这里图书、字画、古玩、文房泪流满面,真的假的鱼目混珠。

  梁凉可不是来看古玩字画的,他对那玩意儿一窍不通,要是进去指定是人家眼里的肥牛。

  他要看的是那些有现代风味的东西,比如音像制品。

  这条街上也有为数不少的音像店,梁凉主要看看海韵音像的商品销售情况。

  除了有他们公司最近上市的一些专辑作品,他们在乡港买的那些老乡港武打片也上市了有几十个品种。

  这种武打片十二块钱一本,按照九八的市场行情,价格还是比较低廉的。

  怎么说也是正版出品,卖了个盗版价。

  这些老港片的销售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

  梁凉进的这一家店的老板说他一天能卖几十张,一张能赚两三块钱。

  梁凉点头表示赞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