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水浒开了个挂 第六十一章 晁盖的差事

《我在水浒开了个挂》第六十一章 晁盖的差事

作者:抱歉走错门了 字数:2551 书籍:我在水浒开了个挂

  上山途中,晁盖等人也是见识了什么是实力,只见随处可见穿戴整齐的士兵,即使没有战事也是一丝不苟的驻守着。

  而且在山下时就已经看到了两支千人的骑兵队伍,山上还有这么多的步卒,再加上水军,看来传言水泊梁山兵强马壮有两三万人所言不虚。

  一行人到了聚义厅各自坐了,花荣笑着问道:“天王这次来是?”

  晁盖听了,面色有些尴尬的先是向杨志拱了拱手后,向着花荣道:“我等前几天在那黄泥岗迷倒了杨制史带领的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只是还没等钱财到手就被一群马贼捡了便宜。”说道这里晁盖还颇为可惜的叹了口气:“可是那些押送公人却认定了是我们干的,现在已经命官府通缉我等了,小人等走投无路特来相投贵寨。另外带来了十车财物也是献于贵寨的。”

  花荣本来也知道他们是来相投的,刚才只是走个过场,例行询问而已:“天王能带兄弟来投,我自是欢迎,只是有些话却要说清楚了。”

  “其一就是山寨还没有过收来相投兄弟家私的例子,反而每个上山来的头领都会有千贯的安家费。其二就是那生辰纲了。”

  花荣刚说到这里,刘唐就起身道:“寨主,我等劫取生辰纲时并不知道杨制史是贵寨的人,你不会拿这个来为难我们吧?再说我们也是劫那不义之财,有何不可!”

  “你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还有理了?”杨志闻言起身喝道。

  “抢劫普通百姓的苦命钱自是没理,不过那梁中书送给老丈人的生辰纲么,谁人不可以劫得?”刘唐也不怵他直接顶道。

  “就是,连俺都知道那肯定是搜刮百姓得来的脏钱,怎么你这堂堂杨家的制史偏要替那贪官护送?”李逵跟刘唐的性格比较合,插嘴帮了一句。

  “你~”杨志顿时语塞。

  花荣拍了拍手,让双方安坐下来才道:“那两万多贯的生辰纲最后却是到了我们梁山手里。当时捡你们便宜的是河东田虎派过来的,先前就和我们冲突过一次,这次直接把他们灭了。”

  “灭的好,让他就知道捡便宜。”李逵对那伙人可没什么好感。

  坐下一直没有开口的公孙胜道:“这生辰纲让哥哥劫了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宿了,只是为何只有两万贯?”

  说道这个杨志就兴致不是很高,也是不管是谁遇到这种事情,心情都不会好的。何况杨志是想为朝廷尽忠立功的,偏偏这个朝廷屡次只是让他做些押送的活,这次更是算计于他。心下早已对这个朝廷心灰意冷了。

  花荣也没有开口,到是王伦来了兴致,将生辰纲前前后后的关系说了个清楚明白。

  晁盖等人听后,都是大骂那梁中书无耻,这种事情也亏他想的出来。

  好汉上山自是要大摆宴席的,刘唐李逵都是喜欢热闹的人几杯酒下去,和众人就熟络了起来,公孙胜自饮着小酒和林冲徐宁笑谈着,吴用金大坚萧让也有闻焕章王伦陪着。

  喝得几轮,花荣示意晁盖出去走走,晁盖不明其意,但还是起身跟了出去。

  就着夜色行走在通往山下的路上,花荣开口问道:“保正你说这京东的私盐买卖好做么?”

  晁盖还有点不适应怎么一下子就转到私盐买卖上了呢。不过他本来就干过这个,对这一行可以说是门清。当即说道:“私盐这个东西不管是哪里永远都缺的,赚钱是肯定赚的,不过也没有多少,要想卖的出去,就要比朝廷定的价便宜些。比如朝廷现在解盐价格在四十四文到三十文,分为三等,而海盐根据质量从四十七文到八文分为三十一等差别很大。”说完又问道:“莫非寨主要做私盐生意?”

  “不好做么?”

  “到不是不好做,只是做私盐生意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赚钱。就像你卖四十问的盐可能进价就是三十三四文,每斤也就赚六七文钱,卖一石盐能赚一贯左右,和山寨现在的买卖那是没得比的。我觉得还是不要做的好,费事费力还赚不了多少钱。”晁盖是做过私盐的,所以直接给出了个短时间内赚不着钱的答案。

  花荣听后笑了,道:“保正,要是我们做供货商呢,那不就是分出去的盐就是三十文的价格?这也做不得?”

  晁盖道:“咱们要是做供货商到是可以,只是咱们山寨有货源?”

  这时两人走到了山下一间仓库前,花荣没有说话,推开门邀请晁盖进去。

  晁盖一进门就闻道一股盐味,只见仓库里有一堆堆用袋子装起来的东西,上前打开一袋来看,正是上好的海盐,用手搓起来一点放在牙齿上蹭了蹭,晁盖回身向花荣道:“寨主,这是上好的海盐,要是单卖,每斤可以卖到四十文以上。怎么会有这么多?怕不是有上万石吧?”

  其实也不多,一袋一百斤也就是一百多袋的事情。

  花荣解释了下这些海盐的来源,听到是自家山寨根据新的晒盐之法出产的,晁盖又是感叹这位寨主真是未雨绸缪。一边打劫土豪劣绅一边积极开辟新的财源,钱财充足,自然发展的就快了,怪不得看不上自己这点家当。

  晁盖也知道花荣带他来这的意思,直接道:“寨主,要只是这些盐,在济州境内就消化了,而且根本不用愁卖。”晁盖不叫哥哥这个绿林统一的称呼是花荣要求的,毕竟晁盖比花荣大不少,让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大汉叫自己哥哥,花荣总感觉怪怪的。

  花荣笑道:“不止这些,恐怕以后会越来越多的。阮小五那边还在积极开辟新的晒盐场,下个月的产量恐怕会是现今的两倍。”

  “那也不成问题,我在山下时也认识几个河北的分销商,到时有多余的盐可以联系他们。”晁盖想了想道。这民间奇缺这低价的盐,就是再多也不愁卖的。

  要是现在的规模,一个月能有四五万贯的进项也是对得起阮小五的辛苦了。

  梁山现在离战争应该也不远了,上次破了青州城,估计那慕容彦达肯定会请求援兵攻打,毕竟他不是那种没有后台的官员,不怕升迁有碍。你要是打破济州城应该就没人管了,可是人家的贵妃妹妹只要稍微吹吹枕边风,调来一军围剿梁山还是轻松的。

  而梁山能不能发展就看能发多少的战争财了。钱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什么时候打仗打的都是钱,趁着这段时间积攒钱财才是正确的选择。

  大宋为什么军事如此之弱还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失国?甚至有段时间西夏也叫大宋打的生活不能自理。原因就是一个,有钱!

  虽说在大宋有钱的只是那些地主豪绅和官僚,但不管怎样,人家就是能收上来税。也就是大宋不抑制经商,使得失地百姓不至于没有活路,否则早就烽烟四起了。

  就是这样,现在各处也都是盗贼丛生,外面基本没得安定,只是没有闹大罢了。

  梁山想要变得有钱要不攻略州府要不经商,攻略州府先不提了,还不是时候。而现在山寨却没有专业经商的人才,只有晁盖有过做私商的经验,现在没人就先他做着吧。至于说晁盖的武力也不错,花荣表示山寨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武力值高的。

  其实说起晁盖来,花荣一直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去劫生辰纲。要知道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叫都保正(晁盖就是这种都保正)。这时候家庭人口也比较多,平均一户五个人,五百户人家大约两千五百人,而且地盘也大,相当与现在一个镇的地方,官府收税都是通过保正才能收的上来,保正的权利也很大,按理说晁盖根本不缺钱,从他的表现看来也甚在意钱财。他去取生辰纲难道就是因为义气?因为别人找到他了,他就去了?这也太随意了吧。

  不管怎么样现在把卖盐的差事交给了晁盖,花荣也是去了一桩心事。

  他这边去了心事,那边济州缉捕使臣何涛可就挠头了,那晁盖竟然提前收到消息跑了,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是去往了梁山。这可就让他没辙了,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没办法赶紧回去上报,让府尹大人头疼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