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梦里没好人 137是非功过

《红楼梦里没好人》137是非功过

作者:山鬼不爱听 字数:1844 书籍:红楼梦里没好人

  贾琏悠闲自在,底线却是暗潮汹涌。

  龙椅太高,皇帝陛下似乎没有看清楚场间的暗流,却是再时刻的关注着贾琏,见贾琏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皇帝挥手,礼乐声闭,皇帝正准备开口呵斥贾琏,却不想。宴席中间站一干以户部云南司主事海汝贤为首的群臣,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集体跪在殿中,一副死谏模样。

  皇帝不解看了看付恒,付恒也不知为何,皇帝只好开口询问:“众爱卿何事啊?”

  而这时,海汝贤闻风而凑道:“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谨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

  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如同贾琏之徒,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就让他们随意吧。

  陛下您初登基时,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一味的玄修信道,以为能长生不老。

  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

  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

  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父亲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

  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

  您整天待在皇后宫中不雨露均沾,群臣恐皇帝子嗣不胜,朝局不稳。

  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

  自陛下登基以来,不过几年就这样,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已经做到极致了。

  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此言一出,皇帝震怒,命左右“趣执之,无使得遁”。

  海大人也不恐慌道:“臣已买好了棺材,道别妻子,散了童仆,以死上疏,就没想活着离开。”说完手持笏板向贾琏打去,口中道:“我打死你个佞臣。”

  还是佟科多眼疾手快,一个窝心脚把海主事踹了出去。

  贾琏连看都没看一眼,继续喝酒。

  而皇帝却不准备放过贾琏,道:‘贾琏,此事是冲你来的,你就无话可说。’

  贾琏见皇帝点名叫自己,道:“陛下莫要诬陷臣,这人明明是在骂陛下是昏君,不如太上皇久已,怎么成了冲臣来的。”

  皇帝气恼,问贾琏道:“那么爱卿也觉得朕是昏君了。”

  贾琏起身,佟科多还小心翼翼的拉了贾琏一下,贾琏不以为意,回到:“陛下自登记以来,外儒内法,军农为本,钱权和一,迁民夫,调军资与边陲,巩固边疆大地。

  酸儒皆言陛下不爱信民力,却不知陛下是何等的重视民生,治理黄河,修海堤,设立十三洋行与世界通商,至此一项,没能为国敛银三千七百万余两。

  历朝历代,国库收入未有如今日之丰的,就连人口,我朝都有三万万人,此等不是太平盛世,何是盛世。

  此为陛下文治。

  再说陛下武功,我朝疆土之广,远超远超,仅次于蒙古帝国,蒙古,藏的活佛贵族,都要金枝抽签才能传承,活佛转世,要国家批注才可转世。圣上之容,且在小乘佛教的佛像塔庙上。被奉为神。

  自古以来,同时收付,藏,疆,湾之地的唯有陛下一人。如此还要说陛下是昏君,哪我还真不知道明君是什么样子了。

  哪怕陛下一心向道,却也不是真的崇尚道教,不过是佛教势大不可控,陛下的制衡之策罢了。哪有什么为了道教奢靡成风的。”

  皇帝一听,卧槽,我原来这么厉害啊,立刻大喜道:“说的好,可你在说说,为何如此了,这朝臣,还说朕是昏君啊。”

  贾琏道:‘士大夫所言的君明和昏从来就和民生,社稷无关。他们不知道这个国家军队有多强悍,不知道这个国家的百姓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了,不知道这个国家税负如何,就凭几本圣贤书就当了官的人,哪里能明白怎么替天子牧民啊。

  他们所言的明君,无非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君主罢了。说白了,就是什么都听他们的就是好皇帝,不听他们的就是昏君。至于他们说的对和错,有没有用,不重要。

  国家灭亡了,他们换身衣服膝盖一软,依旧是士大夫,而国家的灭亡,全是昏君所为。’

  听到此处,皇帝激动道:“说的好,一群酸儒,妄议朝政,不为人臣。拖下去收监。”

  连给这些大臣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这二百多小官,就这样被拖了下去。

  皇帝心花怒放,似乎又找到了当初与贾琏打配合的时光,含情脉脉的看着贾琏道:“还是贾卿懂我啊。”

  贾琏笑了笑,又喝了一杯酒,道:“回禀陛下,臣喝多了,多有不适,可否告退。”

  皇帝不悦,却也不能为难贾琏,就道:“准。”

  贾琏哈哈大笑,拂袖出门,口中念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皇帝听闻,心中不悦去了,满是悔恨,是啊,是朕负了贾琏,不是贾琏负了朕啊。

  朕总埋怨贾琏变了心思,可是真正变了心思的,却是朕啊。朕与贾琏相处,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全都是因为朕啊,而贾琏依旧是哪个贾琏从没改变啊。

  如今朕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贾琏就是个容易变心的负心人,却是不公的。

  形势道如今,既然贾琏没变过。

  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