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车游记 第一百零二章 陶瓷大师

《车游记》第一百零二章 陶瓷大师

作者:孙来也 字数:1894 书籍:车游记

  提起国内的瓷器,始终绕不过青花瓷,提起青花瓷又绕不过元朝和景德镇。

  元朝是华夏历史上对世界版图影响最大的朝代,地跨欧亚,疆域辽阔。

  骁勇善战的蒙古人,不仅将铁蹄踏入了西方,更将东西文化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交融。

  而这些,在元代的瓷器上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其中作为代表的便是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系列瓷器,景德镇青花瓷所用钴蓝料来自万里之外的波斯,由景德镇陶工历尽千辛万苦运回中土。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种钴蓝料烧制出来的青花瓷蓝白相间,色彩鲜明洁净。

  哪怕此时馆内藏品多是几百上千年的旧物,但在灯光的照耀下,仍是洁净如新。

  其中最让江北喜欢的,是一件名为“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的展品。

  这间高近半米的大瓶静静伫立在白色展板之上,透明方罩内。

  瓶嘴处有四根透明的鱼线缠绕后固定在方罩的四角,这是为了保证展馆内展品不摔倒的办法之一。

  尤其是江北面前这个大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其经济价值可谓不可估量,而历史价值则更要夸张。

  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一旦出现意外,对国家来说将是很大的损失。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的造型很漂亮。

  小口短颈,丰肩敛足,瓶身至上而下绘着五层纹饰,纹饰所用皆是钴蓝釉。

  瓶嘴为白釉,肩上覆盖一圈莲花花瓣的纹路,花瓣为镂空造型,当中画着不同的内容。

  有犀角交错、有祥云翻腾……八种不同元素组成独特的“八宝纹路”。

  上腹绘缠枝牡丹花样式,下腹绘仰莲瓣花纹。

  整间梅瓶纹饰饱满,色彩艳丽,细腻中带着大瓶特有的端庄,青色艳丽之余又掺着浓郁古朴之风。

  在电视上看与亲临现场看感觉可谓天壤之别,只有近距离看到才会相信,这些细致入微的艺术品竟然是千年以前所流传至今的。

  而这样的作品在景德镇的历史上,还有很多!

  震撼之余,江北笑问向佟颜硕:“你说是景德镇成就了青花瓷,还是青花瓷成就了景德镇?”

  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江北对华夏历史多少还算了解,自然知道一些关于景德镇的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佟颜硕自然是向着自己的家乡:“我觉得是景德镇成就了青花瓷,没有景德镇哪来的青花瓷?不过我觉得,最应该尊敬的还是那些景德镇烧瓷人。”

  江北也比较认可佟颜硕的说法。

  的确,在元代之前,景德镇和其他籍籍无名的小镇并不无不同。

  自元代之后,景德镇兴起,靠着“岭上土”和“瓷石”,景德镇在烧瓷领域一骑绝尘。

  而这一切其实最关键的点在于人!

  在于元朝时期景德镇那些不远万里把钴蓝从波斯运回来的人,明清时期将技艺传承并继续提升的人,以及还在坚持匠心传承技艺的景德镇现代匠人。

  江北挥了挥手里的相机:“来吧,作为一个景德镇的骄傲市民,让我来给你和青花瓷拍个合影。”

  佟颜硕走到一个近半米高的青花大瓶旁边,拍了个pose。

  镜头内,左侧是景德镇出产跨越千年的青花大瓶,右侧是刚刚22岁的景德镇少年。

  他们的互通之处,便都是出产于江北此时做站这片热土。

  咔嚓。

  江北按下了快门,效果还算不错,他抬起头笑道:“走吧,咱们去下一站”

  不等二人离开,就被一个步履阑珊的老者拦住了去路。老人穿着老式的蓝色中山装,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头发灰白参半。

  江北很有礼貌的问道:“大爷,您有什么事儿么?”

  大爷的指了指青花大瓶,又指了指自己,缓缓说道:“小伙子,你刚才的问题我听见了,作为一个烧瓷几十年的人,我也觉得是景德镇的烧瓷人成就了青花瓷。”

  一旁的佟颜硕悄悄拉了拉江北,低声说道:“江哥,这是景德镇国家级烧瓷人里的周老师傅,很出名!”

  景德镇有9名国家级制瓷人,其中做坯和利坯的有3个人,做装饰的有6个。

  而佟颜硕嘴里的周老师傅便是做装饰的6人之一,全名周利民。

  江北没想到能碰到这样堪比国宝的老师傅,连忙上前和周老师傅握了握手,激动说道:“周老先生您好,没想到能在这儿碰到您。”

  好在佟颜硕提醒的及时,不然就错过一位大师。

  周利民已经70多岁,今天也是闲来无事跑来闲溜达,看着眼前这两个小伙子都还不错,向来以脾气古怪著称的周利民笑道:“小伙子,你们是从外地来旅游的?”

  江北点了点头,又把佟颜硕拉了过来:“我是来旅游的,他是您这边的本地人,今天过来是给我当导游的。”

  佟颜硕有些紧张的说道:“您好……”

  “小伙子不错,能带着朋友来陶瓷博物馆,没跑去瞎逛!”周利民朝着佟颜硕点了点头,看样子对佟颜硕的印象比江北还好。

  老人多是如此,对本土看顺眼的后生,好感更足。

  更何况他听到了佟颜硕回答江北的问题。

  佟颜硕腼腆一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其实我对烧瓷方面的知识懂得很少……”

  “哈哈,小伙子,能实话实说就很好!诚实才是最珍贵的!”

  周利民对此倒是没说什么,虽然景德镇是瓷都,但并不代表每个景德镇人都是烧瓷大师。

  近些年景德镇的风评被一些无良商家折腾的不轻。

  网上甚至曾有人调侃“景德镇人均艺术家”。

  那些自称景德镇“大师”的黑心商家,很会包装自己。

  除了在网络上发布各式各样的营销软文,还会给自己制作一些名头唬人的名片。

  这些名片的正面上会写着xxx艺术家,背面则是一大排的头衔。

  某某协会的成员,某某公司的艺术顾问,甚至连秘书长、委员这一类的职称都有……

  也正是这些投机取巧的商人,让景德镇千年来的名声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抹黑。

  一老两少,在展厅内又聊了一会,简单的说了些关于陶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

  江北和佟颜硕收获不小,不仅听到了很多不曾知晓的行业内幕,更了解到了未来国内的行业走势。

  陶瓷加文创,将会成为未来陶瓷业的战略核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