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季汉长存 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

《季汉长存》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

作者:明断天启 字数:3685 书籍:季汉长存

  四月二日,常山国的地方部队终于在时限之前赶到了下曲阳,这让李澈颇为诧异。

  虽然他要求的集结时间是四月五日之前,但理论上来说,常山国作为主战场,是最早备战的一方,中山郡卒都已抵达几日了,常山人才姗姗来迟,未免有些不太对劲。

  然而领军的赵云却给了李澈一个惊喜。

  “下吏于途中撞上了郭大贤与张白骑二人领着残兵败将往投张燕,事起仓促只能迎战。所幸仰赖将军神威,将贼军尽数歼灭,二贼授首。此乃天要亡张燕,正合将军建功。”

  看着面前的两颗人头,李澈切齿道:“伤我手足,劫我百姓,本官早就想将二贼千刀万剐!

  中山郡卒剿了半年,都没抓住这两只老狐狸,未曾想落到了子龙手里,此战当记子龙首功啊!”

  赵云笑道:“都是将士奋勇,云不敢居功。当日将军为冀州生民计,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今日二贼伏法,也可稍解将军心结了。”

  当日巨鹿之战,为了截住张燕主力,李澈不得不应允了郭大贤的交易,暂时按下了傅纯之仇,默许了这二人引军北逃。

  虽然战后有拜托中山郡剿除二贼,但这两人仿佛滑不留手的泥鳅一般,虽然被打压的很惨,但始终抓不到人。

  没想到在战事将起之时,他们竟然还能厚着脸皮去投靠张燕,想来是担心张燕一朝败北,冀州再无他们容身之处。

  “不过,郭大贤是哪来的自信认为张燕不会跟他们算账?这般投靠过去,张燕拿他们祭旗也在情理之中啊。”

  当日张燕北撤,正是因为这二贼背叛,才导致连锁崩盘,十万贼寇一朝覆灭,张燕想来对他们是恨之入骨。毕竟叛徒往往比敌人更遭人痛恨。

  不过听完李澈的疑问,赵云却是一脸苦笑,无奈道:“他们抓住了几名重要人物,想献给张燕。是幽州公孙校尉的使者。”

  李澈面色一变,问道:“公孙越?”

  “正是此人。”

  “那现在人呢?不会……”李澈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历史上公孙越被公孙瓒派到袁术处当客将,结果死在了袁氏兄弟的争斗中,公孙瓒便勃然大怒,起兵攻伐袁绍。

  万一公孙越这时候死在了冀州,刘备在公孙瓒那的情分恐怕就要没了,至少在公孙瓒心里,刘备肯定是没有公孙越重要的。

  好在赵云解释道:“公孙司马并没有出事,只是勃然大怒,途中便与我等分开,言称要上禀公孙校尉,起兵剿灭黑山贼。”

  “唔……”李澈松了口气,摸了摸短须笑道:“这公孙越也太不走运,他是怎么撞到郭大贤手中的?本官记得他好像带了五十精骑,郭大贤按理说是追不上他的。”

  赵云一脸古怪的答道:“公孙司马久居北地,并没有见过河朔山贼的路数,张白骑要与他斗将,他竟然依了,斗将之时着了郭大贤的道。”

  “噗嗤!”李澈忍不住笑出声来,和山贼斗将,也亏公孙越做得出来。这些贼寇无所不用其极,怎么可能会与他公平一战?

  “也罢,公孙伯圭要为他从弟报仇,那也由得他去。只是冀州之事,还是不要太依仗他人,我等径直剿灭张燕,将人头送去右北平,岂不更妙?”

  赵云欣然抱拳道:“将军所言极是。云受郡中父老所托,率常山精锐八千人听凭将军号令,但有所命,绝无二话!”

  “有子龙之助,如虎添翼矣。如今确有一处要紧去处,非子龙不可啊。”

  “但凭将军吩咐。”

  李澈笑着道:“子龙,你是常山人,当是知道牛饮山白陉谷?”

  赵云一怔,旋即若有所悟的道:“白陉谷是雁门与常山之间的要道,云自然知晓,将军的意思是?”

  “根据可靠消息,张燕得到了雁门乌桓和休屠各胡的支持。如今冀州泰半力量需要保证南线勤王之师的兵力,我等军力实在难以与并州诸胡决战。

  是以白陉谷便是重中之重,本官希望子龙能够率军扼守住白陉谷,埋伏阻截并州的胡人援军。”

  赵云毅然抱拳道:“请将军放心,云绝不会让一人一骑踏出白陉谷!”

  “这之中还有一些关碍,本官不希望胡人能全须全尾的逃回并州,既然要插手汉地之事,那他们就要付出代价!

  是以子龙在前线需要临机决断,若是来的胡人不多,便可稍稍示弱,诱使胡人增援,尽可能的歼灭更多的胡人。

  但这并不好把握轻重,只能靠子龙自己的判断。而也难保胡人不会恼羞成怒的大举进攻啊。”

  听完李澈剖析的利害,赵云面上没有半分迟疑之色,欣然应道:“战事当前,处处皆危,既然云应召而来,断无贪生怕死一说。

  胡人三五千,云为将军歼之,若有万余,云为将军阻之。若倾巢而出,云愿死战之!”

  “好!”李澈大笑道:“子龙勇气可嘉,既有此死战之心,胡人又有何可虑?不过子龙倒也不必如此悲观,并州如今很乱,胡人忙于在并州扩充地盘,不可能倾巢而出救援张燕。

  据斥候探查,如今张燕手上有四营屠各胡,加上雁门乌桓一部,共七千多人。以此来看,胡人并不是很重视与张燕的合作,更不可能倾巢而出救援张燕。”

  赵云也笑道:“既然将军如此肯定,云心中也踏实了不少啊。不过太行山径非只一条,虽然白陉谷是最近的路,但也难保胡人不会舍近求远,从井陉穿过太行山啊。”

  “子龙勿忧,本官已书信赵国相董公仁,他会率军自南向北沿着太行山扫荡小股寇匪,并与孙国相一道把守井陉。井陉险塞,胡人绝无可能越过防线。”

  赵云颔首道:“将军深谋远虑,倒是云班门弄斧了。”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临战之时若有疑虑可不好,子龙大可坦言心中所想,不必顾虑。”

  “既如此……云有一问,请将军释疑。当日巨鹿县城,将军宁愿放弃大功,也要减少将士伤亡,怜惜百姓物力。此战为何又执着于要歼灭更多的胡人?”

  赵云问完,李澈却是微微闭目,半晌后叹道:“子龙啊,因为本官要看的不止是此战的伤亡,还有未来天下的形势。

  熹平六年,朝廷派遣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三路进发,意图讨伐鲜卑。结果三万精骑,一朝丧尽,死者十之七八。自此之后,大汉在边境的力量与威望便一落千丈。

  前有并州诸胡攻杀刺史张懿,后有丘力居勾连张纯张举叛乱,往昔在大汉天威之下战战兢兢的胡人,如今却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幽州之地,经大司马安抚,加之公孙校尉军力强盛,尚能压制住胡人的气焰。可并州呢?虽然檀石槐死后,鲜卑四分五裂,但并州的南匈奴、休屠各胡、雁门乌桓,个个都成了狼子野心之辈!

  大汉十三州部之一的并州,如今已近乎沦为胡人之土!我等暂时无力讨伐并州诸胡,但绝不能放任他们继续坐大!否则即便剿除国贼,还政天子,并州也再难收回了。

  本官不希望将士们白白丧命,但事关并州九郡九十八县六十余万生民,这一仗,不得不打!”

  堂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赵云单膝跪地,抱拳道:“蒙将军信任,云愿效死命!此战既为冀州安宁,亦为并州永为汉土!”

  李澈站起身来,双手搀扶起赵云,肃然道:“兵家至理,无非是选用良将,将帅一心,精诚协力。有子龙在,本官无忧矣。”

  ……

  与此同时,常山国高邑县千秋亭迎来了几十名特殊的客人。几人皆是一身游学文士的打扮,却难以遮掩其凶煞之气,惊走了不少来此凭吊的人。

  为首者正是河朔巨寇张燕,张燕并不理会那些被惊走的人,他径直走到千秋亭前,抬头仰望这座辉煌却难掩破败的古亭,静静沉思。

  驱赶走守亭的吏员,张燕的亲随疑问道:“大战将起,大帅为何要来此处?”

  “你可知这是何地?”

  亲随挠了挠头,憨笑道:“俺听人说过,似乎是本朝光武皇帝即位之处?”

  “是啊,更始三年,光武皇帝在此地即皇帝位,正本清源,与伪帝决裂,承高祖天命,再兴炎汉……国中的传说是这样吧?”

  亲随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听俺祖父说,从他祖父开始就是这样说的。”

  “我也是听这个传说长大的啊,大战将起,想来看看这后汉天命初起之处。

  只是这天命到底在谁?更始帝是光武皇帝族兄,也是正经的太祖高皇帝血脉,当时他已即位,为何天命不在他?

  大贤良师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称汉德已衰,当建黄天盛世,可如今他尸骨都成灰了,大汉朝还在这。

  这昭昭天命,到底是在眷顾谁?”

  这复杂的问题显然难住了亲随,他瞠目结舌,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而张燕显然也没指望亲随回答,他冷笑一声,自答道:“你赢了,你就是天命,而没赢的人宣扬的天命都是放屁!所以天命现在还在汉,但今后却又未必。”

  “那大帅一定会被天命所眷!”

  张燕一怔,看着神情坚定的亲随,他哈哈大笑道:“没可能了,当十万大军丧尽之时,天命就没了一半。而杨兄弟死后,我那天命就已经是放屁了。”

  “大帅,俺们还有几万弟兄,都愿意追随大帅!”

  张燕扫了一眼外围的几十匪寇,轻叹道:“他们真的还愿意追随我吗?投降官军可免罪,只需去那什么屯田?对,就是屯田十年,便可恢复自由身,还能分得土地,昨天又走了多少弟兄?”

  亲随怒道:“这些人忘恩负义!他们都忘了吗?官府说的话怎么能信?恐怕都已经被拿了人头邀功吧!”

  “如果我告诉你,他们确确实实都分到了土地,只是要参加那什么劳什子屯田,每年上缴六成的收成,你又怎么想?”

  张燕的话语很平淡,却让亲随目瞪口呆,喃喃道:“这……这怎么可能?官府怎么会守信?”

  上缴六成收获,若对于盛世的平民自耕农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是能激起民变的税额。但对于如今朝不保夕的这些贼寇而言,只要能有足够的口粮,白干活也毫无怨言。

  更别提官府还画了大饼,十年一过,便能和普通平民一样,只收十一之税。

  张燕叹道:“我也很惊讶啊,我记得推行这政令的官儿,似乎是叫李明远?半年前在巨鹿阻截我等归路的似乎便是他。

  真有意思,冀州竟然来了这么一个官儿。最有趣的是,冀州的刺史似乎也支持他,你说他们要是早来些年,我们还用这样干提着脑袋的买卖吗?”

  冀州并非没有来过清廉官员,前刺史贾琮便是,然而可笑的是,换了一个清廉的刺史,却能逼得冀州郡县长官挂印逃窜。

  这事放在士林里是贾琮的美名,却昭示着冀州百姓生活在何等苦难的环境中。

  大环境未曾改变,就算是名臣贾孟坚,也难以撼动腐朽的官场。

  叹息之后,张燕又讥笑道:“不过若没有我们,他做事恐怕也没这么容易吧?如此看来,老子还算是做了好事?”

  张燕的语气百味杂陈,但亲随想不明白这些复杂的事,仍然沉浸在震惊之中,对于土地的向往也是不由自主的自心底浮现。

  张燕瞥了一眼亲随,笑道:“怎么?想回去种地?”

  “大……大帅,我……”

  “不用狡辩,老子选你做亲随,就是因为你老实,没那些花花肠子,不会谎言相欺。”

  亲随憋了半响,却蹦出一句:“大帅,俺……俺们一起投了官军,去种地吧!大帅的地俺来帮忙,大帅只要等收成就行。”

  张燕愣住了,旋即狂笑不止,连眼泪都笑了出来,引得外围的贼寇们一阵侧目,而亲随却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张燕笑声渐渐停歇,看了眼茫然的亲随,他叹道:“若是六年前,我当然愿意好好种地。可如今不行了,平难中郎将不会种地,只会杀人啊。

  当然,如果我投了官军,他们也不会让我让我种地,大概会给个闲职,然后慢慢削去兵权,和于毒那瘪犊子一样养老吧。

  但于毒可以当缩头乌龟,缩进龟壳里享福,平难中郎将不行。尤其是在黑山校尉为平难中郎将赴死后。

  小子,这有一封信,你带去下曲阳交到李明远手上,你告诉他你想种地。还有,如果他能正面打赢,老子送他一份大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