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季汉长存 第二百七十六章 选择(下)

《季汉长存》第二百七十六章 选择(下)

作者:明断天启 字数:2015 书籍:季汉长存

  翌日清晨,早起舞剑的曹操迎面迎面撞上了郭嘉。对于这名年轻人,曹操颇有好感,甚至引为知己,是少有的能够不经通禀而进入后宅的人。

  但郭嘉素来颇有分寸,很少进入太守府后宅,仅有的几次也是通禀获准后才入内,恪守臣下之礼。

  今日突然神色匆匆的步入后宅,难免让曹操有些诧异。

  “奉孝为何这般匆忙?莫非有要事?”

  郭嘉草草的一礼,疾声问道:“明公,可是见过边文礼?”

  曹操眉头一蹙,颔首道:“前些日子操往陈留一行,确实见过边文礼。”

  “明公是否险些对边文礼用刑?”

  曹操神色略略有些严峻,沉声道:“边文礼狂悖无礼,操念在京城故人,是以特意请他一会,他却狂悖无礼,对济阴的政令大加攻讦,扰乱人心。若非孟卓兄求情,操必要治他扰乱军心之罪!”

  郭嘉当然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事实上曹操去陈留本就是为了扩大影响力,希望张邈将济阴的政令用在陈留,为此还特意找边让,希望这位陈留名士能够为他站台。

  边让非常好说话的参加了会面,然而却是在席间指责曹操的所为乃是“桀纣暴政”,非是王道,乃是“乱民之贼”。

  这既是损了曹操的颜面,又破坏了曹操的计划,自然让曹孟德恼羞成怒,试图以扰乱军心治罪边让。

  这也只是一时愤怒,在经过张邈苦劝后,曹操也是顺坡下驴的饶过了边让。

  事情都过去半个月了,却没想到郭嘉会突然提起,看到郭嘉的脸色,曹操也知道事情有变。

  “明公,糊涂啊!边文礼乃是陈留名士,甚至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蔡伯喈这等眼高于顶的人物都对他赞誉有加,足见其人影响力。

  但他也只是个清谈名士,尤其是在京城之事后,其影响已经有所削弱,嘴上嚷嚷两句又能有什么作用?明公若是大度一笑,视而不见,必能令贤名传扬,如今却欲以言治罪,刑罚名士,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啊?”

  郭嘉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可谓痛心疾首。曹操声音也不自觉地低了些,嘟囔道:“在京城他也被李明远与玄德指责过,未见有什么问题。”

  “言语攻击和刑罚名士岂能混为一谈?明公若是有本事,当庭驳倒边让,那自是无妨,天下人还会高看明公一眼。

  可明公却想要用刑罚来堵住边让之口,这与桓灵二帝有何不同?党锢才过去六年,天下士人无不对其切齿,明公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是……唉!”

  说到最后,郭嘉恨恨的一拳打在梁柱上,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曹操皱眉道:“莫非是荀文若那边?”

  “不错,此事对明公损害太大了,文若很显然对此感到不悦,是以嘉才匆忙来寻明公,希望能找到弥补的方法。”

  曹操眼睛一闭,叹道:“恐怕难了,荀文若未曾接受玄德的招揽,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李明远有所不满。此人与操有不少相似之处,骨子里藏着对边文礼这种所谓‘名士’的厌恶。

  荀文若看出了这一点,故而没有北上。如今操以言治罪,恐怕恰好撞上了荀文若的逆鳞啊。”

  “明公既然知道李明远所为是在自绝于士林,为何还要重蹈覆辙?”

  曹操怒喝道:“因为操不能接受这种狂悖之人的指责!如今天下大乱,天子落于贼手,义军集结正为解救天子,此乃十万火急之事!

  兵从何来?粮从何来?唯有暂时加征税收,以扩军备战,此乃兵家常理。况且操平定济阴匪患,让生民得享太平,纵然短时间会艰苦度日,但再也不必为匪患担忧,岂不是好事?

  边文礼只见一木,不见森林,攻讦济阴政令,正是在扰乱民心!此乃战时,扰乱民心军心者,便是斩首示众亦不为过,区区刑罚又有何错?”

  郭嘉头疼的揉了揉眉头,他能成为曹操的知音,自然是极其了解曹操的性格。这话是真的,但最多只占了六七成原因,曹操治罪边让,恼羞成怒的因素占了不少比重。

  但曹操素来有一个恶习,那就是打死不认错,纵然心里知道自己做错了,但嘴上是绝对不可能服输低头的。

  而要解决这场事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曹操去向边让致歉,不需要边让的原谅,只要做出这个举动,荀彧自然会对此改观。

  而若是固执己见……

  “府君,奉孝先生,那位文若先生出城了!”

  郭嘉面色大变,来不及给曹操打招呼,转身便向外走去。而曹操只是伸了伸手,面上闪过一丝懊悔,但转瞬便消失不见。

  ……

  荀彧的马车出城没有多远便停了下来,单骑追来的郭嘉很快便追上马车,郭奉孝伏在马上气喘吁吁的道:“文若……何……何以不……不告而别?”

  荀彧站在车边摇摇头,叹道:“何必如此慌乱?你我为友多年,彧又岂会真的不告而别?”

  稍稍缓了一口气的郭嘉苦笑道:“萧何月下追韩信,如今却是清晨,为表诚意,嘉自然只能如此了。”

  “韩信若去意已决,萧何也是追不回来的。”

  郭嘉苦劝道:“文若,你当真不再考虑考虑?当世如明公一般的人物,若说没有,那确实有些狂妄。但纵然存在,也绝对是凤毛麟角之属。

  文若何必要因小事而这般决绝?明公有过,文若日后自有机会进谏劝改啊。”

  荀彧摇头道:“并非只是因为边文礼之事,济阴境内绕行了这半月,观其政识其人,彧对曹府君也算是有了不少了解。

  曹府君确实是旷世之才,在这纷乱的世间将济阴治理的一片安宁,民众有愁苦之色,但却有了生机,足见其治政有方。”

  “那为何?”

  “这是霸道。曹府君所行乃是霸道,观其人,绝非甘于人下之人,若是再这般下去……我等还是汉臣吗?”

  郭嘉面色一变,随机讪笑道:“文若说的哪里话,纵是明公幕僚,我等也依然是汉臣啊。”

  “看来奉孝选择了另一条路,可惜彧不愿这般。彧自幼受的熏陶便是忠于汉室,忠义为纲纪之本。彧绝不能容忍汉室倾颓,彧希望扶保汉室,做一世汉臣,而非助人篡汉!”

  郭嘉厉声道:“汉室已经没救了!没有人会在享受权力后再交还回去!天子失去的权威拿不回来的!”

  “前汉是汉,后汉也是汉!”

  郭嘉怔怔出神,半晌后叹道:“看来文若是选择了冀州?可那李明远?”

  “士林之事,待天下平定后彧自然会与其决出胜负,看看谁才是道理。但事有轻重缓急,大汉是底线,不容突破!”

  说完,荀彧踏上马车,背对着郭嘉幽幽道:“奉孝,人各有志,不便强求。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就此别过吧,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看着远去的马车,郭嘉幽幽叹道:“汉臣、汉臣,真的这般重要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