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铁首席专家 第二三七章 比试一下

《高铁首席专家》第二三七章 比试一下

作者:高铁侠客 字数:1906 书籍:高铁首席专家

  高铁首席专家

  武文杰念叨并践行了多年的那两句他的座右铭,“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现在开始调整了。

  在技术口的工作安排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类言语愈来愈多地挂在他嘴边。

  也是,现在随着工厂持续不断的发展,各项工作逐步迈向规范,技术水平在提高,管理水平也在提高,过去各种各样的“穷对付”“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等等,如今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人、机、料、法、环”,一个也不能对付,尤其是人力资源。

  目前中青年科技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这十分可喜,面对繁重的开发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并千方百计保护好这支对工厂发展来说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摆在武文杰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他先找了人力资源部门,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摸索着弄出了一套有关个人思维模式、职业能力倾向以及对工厂技术业务所涉的各领域敏感兴趣程度等一揽子的测试模板。

  他希望通过这些测试,能够把手底下这些一眼看上去并没有太大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他们各自所具备的禀赋,细细地分辨出来。

  这就好比,每一名技术工作者都像是一张装满文件的磁盘,外表看去,除了外面贴的有限的标签之外,看不出有多大的不一样。

  武文杰想做的,就是要读出每一张磁盘里的内容,看它最擅长做的事究竟是什么,然后力争把每张磁盘,插入最适合于它发挥功能的插口。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能力测评本身有其一套既有的路数。这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看家本事。

  从这方面说,武文杰并不擅长。

  但他拿手的,是对工厂全面情况的了解,是对工厂整体技术业务的了解,是对工厂这支技术队伍的了解。

  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之初,争执不断。

  部门强调的是,他们传统的测评模式来源有多么高大上,有多少著名大企业用的都是这些方式。

  武文杰则一再重申企业的具体实际,并指出了不少传统模板中的诸多不适应之处。

  争论虽然激烈,却是武文杰喜欢的方式。

  人力资源部门与他武文杰不相隶属,因此无论职位高低,都不怯于在他面前直言。

  这让武文杰从另一个角度领悟到,自己所在的技术口,似乎已经好久没有人敢于这样与他交流了。

  在自己的那个系统,从业务上说,他是响当当的权威,从职位上说,已官至副总工程师,无数顶光环在自己头上闪耀,系统中人对于自己的那种或是景仰或是畏惧的感觉,大概让他们在自己面前,难以道出不一样的声音了。

  当然,武文杰欣赏的是与人力资源部门探讨争论的这种氛围,并不代表他赞同他们的想法,他对于自己提出的东西,还是保持坚定态度。

  而人力资源专家那种据理力争寸土不让的劲头,还让武文杰对别人说自己时常常用到的一个词,“书呆子”,有了新的反思。

  可以说,“书呆子”这个词跟了武文杰一路,不时就会有人不由分说把这顶帽子扣他头上。

  以往,他也没有太过用心去想,究竟人家为什么会众口一词这样叫他。

  一般的想法,不就是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嘛,再进一步想,大概是由于自己喜欢套用书上的理论和说法吧。

  在跟人力资源的几位专家探讨时,武文杰的头脑不由自主地蹦出了那三个字,“书呆子”。

  反向思考一下,这几位专家在我眼中的形象,是不是就是我平常给大家的印象呢?

  这引发了武文杰另一个角度的思量。

  自己一直不以为然的这个评价,“书呆子”,在相当程度上,恐怕也是招人不待见的。

  倔头倔脑,固执己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自以为是,不知变通……

  武文杰在心里默数着他对“书呆子”的感受,可脸上还是一副风清月朗、人畜无害的样子。

  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先“降伏”面前的这班人力资源口的“书呆子”,而以后,他要以此为鉴,提防自己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再发作“书呆子”气。

  不过,坚持原则坚守规矩与“书呆子”气的分野究竟在哪里,他还要继续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与摸索。

  既然争论不下,那就用实践来检验吧。

  武文杰的提议,专家们也无法反对。

  他们面对的这位技术专家,有着搞技术的人所特有的精明、敏锐和深邃,又有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所必要的冷静、理性和大度。

  他们对于武文杰的业务能力,钦佩有加,对他接人待物的方式,也颇为欣赏,当下唯一感到不满的,就是他在他不熟悉的人力资源考评领域提出的那些近乎怪异的标准和想法。

  既然谁也说不服谁,那不妨在实践中比试比试,看究竟谁的依据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

  武文杰手头恰好有一个硏究项目,有相当的技术难度。

  可以说,这是当前工厂自行硏发试制动车组中诸多项目中,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一个。

  武文杰早想筹建攻关团队,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一直没能展开。

  这回恰好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弄了一个十分详尽的技术背景资料,来介绍这个项目,相当于出了考试题。

  怎么比试呢?

  按武文杰的想法,人力资源部门先依他们的考评标准,在技术人员中选拨出一个五人核心团队。

  武文杰则依自己的另一个标准体系,同样选拔出一个团队。

  两个团队以三个月为限,分头去完成武文杰交办的这项技术攻关任务。

  在研发领域,不同的项目,对研发者的素质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可能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有的项目特别需要灵气,有的则更看重耐力,有的主要靠专精深的功底,而有的又特别有赖于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本领,不一而足。

  武文杰此次的这个项目,对研发者的素质要求比较综合,也可以说是相当的高。

  其中特别倚重的是研发者的系统思维能力。

  这是他武文杰的长项,却是不少专业人员的明显短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