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铁首席专家 第一七四章 风压惊魂

《高铁首席专家》第一七四章 风压惊魂

作者:高铁侠客 字数:1912 书籍:高铁首席专家

  高铁首席专家

  第一趟行驶在广深线上时,基本上是按120公里时速跑的。

  主要是熟悉线路。

  一路过去,沿途已没有大规模的作业了,但个别路段上仍有少数工友在道边行注目礼。

  只要是在空旷的地带,司机都会鸣响气笛,一方面是警示,另一方面也是致敬。

  这让武文杰想起了他半年前在线路上遇到的情景。

  他趴在窗口,隔着玻璃向那些深夜仍在施工的工友们表达自己的敬意。

  也许他们未必会注意到,列车上那个小小的窗口里面,有个跟他们一样的“夜猫子”,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默默地把祝福献给他们。

  武文杰特意叮嘱司机,到了石龙至新塘路段时,告诉他一声。

  司机告诉武文杰,他说的那个路段到了。

  武文杰先是站在司机身后,隔着前挡风玻璃看了好一会儿,又分别通过两侧的玻璃窗向外看了许久。

  他问司机,有没有感觉到这个路段有什么特别。

  司机毫不迟疑地说:“特别平,也特别直。”

  每天晚上都在跑。

  后面挂着的客车车厢里,坐满了“乘客”。

  这些“乘客”都长得一样,白胖白胖,上下一边粗。

  知道是什么了吧?

  是民工兄弟们扛上来的米袋子。

  车厢里载客不载客,运行工况是大不一样的。

  搭载米袋子,就是模拟乘客上座的最常用方法。

  50公斤一袋,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也不用上卫生间。

  几天后,要跑速度了。

  武文杰平静如水的那颗心,又开始有些波澜。

  造火车的人,对于列车安全的那种执念,无论说得有多高,都不为过。

  对于制造交通运输装备的人来说,这种执念是渗入骨血的。

  自行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都会极度关注自己产品的安全性。

  不过,自行车是个人交通工具,汽车的载员数量也从一人至几十人。

  尽管无论是一条生命,还是多条生命,其价值都是无限的,一旦失去,其损失也是无限的,但一列火车动辄成百上千乘客,作为制造者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着实不足为外人道。

  头几天的空车跑,武文杰还能放平心态,而随着“米袋乘客”上车,他的内心也愈发变得沉甸甸了。

  车跑起来,他的手心又冒汗了。

  外面的夜,静谧安宁。

  飞驰的列车前部,拥挤的司机室里也悄无声息。

  司机轻巧地推着操作把手,屏上显示的速度不断提升。

  130,140,150,160……

  “继续加速!”

  口令落下,速度又在往上走。

  165,170,175,180……

  列车整体运行依然轻快。

  武文杰凝神细听,脸上表情平静。

  不知不觉间,武文杰拿眼扫了一下显示屏,突然被惊着了。

  上面真真着着地显示着三个数字:185。

  超了!超了!

  半年前的“中国铁路第一速”,就在这不经意间超了。

  前面还有5公里,就要到石龙-新塘路段了。

  武文杰盯着司机,发出指令:“继续提速。”

  司机轻快地答应一声,推动手柄。

  186,187,188,189,190……

  速度稳步提升,列车运行平稳依旧,只是噪声增大了不少。

  远远地传来列车鸣笛声,随着这鸣笛声,一束灯光由远而而近照射过来。

  “邻道上有相对而行的列车!”司机清晰报告,顺手拉响汽笛表示回应。

  武文杰问:“速度多少?”

  司机答:“约莫90。”

  说话间,那列火车已开到近前。

  两车即将交汇时,武文杰只觉得声音特别吵,吵得让他几乎想捂住耳朵。

  他当然不会那样做,那会显得太缺乏职业素养。

  这样的情况,可以像当年在柴油机试验站修活时那样,事先戴上专用防噪耳塞,既优雅,又不动声色。

  还没容他想更多,就在两车交汇到还没一半的时候,忽听得响起剧烈的爆裂声。

  这个动静来得突然又可怕,武文杰完全是下意识地用两手抱住了头。

  周围的几个人,也迅速或背身,或抱头,或蹲下,或躲开,完全凭本能,对瞬间铺天盖地倾泻过来的玻璃碎碴,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只有司机保持着纹丝不动的姿势,任凭碎碴落在头上身上。

  两列火车交错而过后,风呼地从窗户破口强劲地灌了进来。

  大家只好紧紧捂着脸部和头部,拼命往角落里挤。

  混乱中有人高喊:“车慢一点,别开那么快啦!”

  不一会儿,列车停稳了。

  刮进车里的风停了。

  “怎么回事?”

  “是错车时崩起的石子吗?”

  “有没有伤到人呀?”

  回头望去,擦肩而过的那辆车,竟然也停了下来。

  一问原因,一样,也是玻璃窗碎了。

  回来一番讨论,结论惊人。

  错车的两列列车玻璃破碎,竟然是因为速度太快,导致两车中间的瞬间气压过大,将窗上的玻璃冲击致碎。

  过去从未遇过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相对车速从来没有达到过那么高。

  车速上去了,当然是好事,但由此产生的新问题,还得想办法给解决了。

  武文杰一早把电话打给老七。

  老七这会儿已跳槽到另一家外企。

  他的新东家,以给几家高铁制造商提供重要配套部件而著称。

  武文杰开门见山:“两列车的相对速度达到270左右,错车时两车之间的气压,把车窗玻璃都给压碎了,这该怎么解决?”

  老七一听,呵呵笑了:“才270呀?大惊小怪什么?速度再高点,车厢板子还得忽扇忽扇呢。害怕了?”

  武文杰正色道:“这有什么可怕的?试车运行有时就是要拿来命搏,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等乘客再坐时就安全了。”

  果然,难住武文杰的问题,对于老七还真不是多大的事。

  两人约见,武文杰请了一顿啤酒海鲜大餐,老七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一五一十掏给了老同学。

  团队讨论时,武文杰显出了优势,老七的指点,让他轻而易举就把问题分析透了,提出的方案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受到大家的夸赞,武文杰也不保守,直截了当告诉同伴,自己的知识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这是后发的优势,就是别人走过的路,咱们可以照着走。但这种优势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仅仅是习惯了跟在后面,时间长了,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因为你可能形成了路径依赖,总想跟着走。还是咱中国的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了人家的技术,这远远不能算完,还要学习人家的思路,学习人家的创新精神。”

  武文杰的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深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