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铁首席专家 第一七二章 首次冲速

《高铁首席专家》第一七二章 首次冲速

作者:高铁侠客 字数:1884 书籍:高铁首席专家

  高铁首席专家

  领导的话,让武文杰像加了鞭的陀螺,愈发转得欢了。

  新车的设计时速为160公里,但武文杰心里的标准是200公里。

  为此,他跟团队发生过不少次争执。

  跟提速有关的几个关键点,他都坚持把裕量多打一些。

  为此,工作量会增加许多,有些甚至会翻倍。

  面对同事们的质疑和不满,武文杰一般是报以微笑地坚持。

  但有人怪话说得重了,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翻脸反驳。

  还真有不堪压力的同事,把官司打到了总工程师那里。

  武文杰毫不怵头:“没别的,我就是想看看咱们传统机车的极限到底是多少。”

  意见归意见,他团队的战斗力还是没得说。

  劳模常和江一水带的操作团队也很给力。

  对了,现在江一水也改名叫劳模江了。

  不是他自己改的,而是大家按他师傅劳模常的模式给他改的。

  连年当选劳模,才能有此殊荣。

  武文杰为了160时速车型的试制,不断给二位劳模加码。

  劳模江不耐烦了,发牢骚,被劳模常一通猛训。

  劳模江也很委屈:“我加工的这个精度,都能达到190(公里时速)了,他还说不够,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尽管劳模江拿到的荣誉等级,有一项已经超过劳模常了,但作为师傅,劳模常训他训得依然一点也不客气。

  “你懂个庇呀!你才站在哪儿?不过是站在机车车轮那儿,人家小武站在哪儿?人家站在司机室里。咱们跟人家比,差着大行势呢。你少瞎叨叨,动摇军心。你要再当工友的面瞎发牢骚说怪话,当心我不客气。”

  他话是这么说,可对于武文杰异常苛刻的要求,也时常犯难不止。

  有时急了,瞅着四下只有徒弟劳模江一人时,便发狠似地把帽子揪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

  劳模江则会小心翼翼地帮师傅拾起帽子,掸掉上面的脏东西,再捧到师傅面前。

  劳模常不理他,停了半晌,才把头稍稠低一点,意思当然很明确。

  劳模江乖乖地把帽子给师傅扣在头上。

  有些活,师徒二人鼓捣一宿都弄不出来,劳模常会沉着脸,用不甘心的口气命令劳模江:“唉,咱们看来实在没辙了,你去找他吧。真丢人啊!”

  “他”,当然就是指武文杰了。

  既然厂里技术最好的工匠都干不出来,那就只能找设计者了。

  论操作,武文杰肯定难望二位劳模之项背,但他可以利用他的资源。

  老二和老七,就是他最常依靠的力量。

  当然,他的曹老师,这会儿已经由原来的副校长,升任校长,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手中也有可以给他支持帮助的资源。

  尽管外部资源都是暂时性的,但一方面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步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用通俗的话说,如果技术最好的操作工人都干不出来的东西,那就只能借助于提高设备的功能了。

  160时速的内燃机车要上试验线测试时,武文杰一反往常地心里感到特别紧张。

  他经手的车型不是一个两个,自以为心里早就能够如止水般平静了。

  但这次试车,真的不一样。

  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岳父丁子成所说的,远处的鼓声近了。

  他即将交出的这个车型,还远称不上高铁,但却是向真正的高铁迈出的第一步。

  春寒料峭,武文杰却觉得身上冒汗。

  铁科院环形试验线上,参加试验的领导和专家挤满了车里。

  车号DF11-0001。

  后面拉了七节客车车厢。

  车上的有些面孔,武文杰是在电视上见到过的,还有好多,面孔虽生,但看胸前的名牌,都是业界如雷贯耳的人物,是在各种专著期刊上常见大名的。

  忽听有人招呼,武文杰赶忙往司机室赶过去。

  这里的面孔净是常上电视的。

  武文杰有个奇怪的感觉:站在自己面前的领导专家,有些在电视里显得挺高大的,可实际上个头却并不高,而有些在电视上并不显高,面对面看去,真人可真不矮。

  这种场合不是正式会见,用不着什么过多的客套,人家领导和专家叫武文杰过去,是要实打实了解新车的情况。

  武文杰当然对他的车了如指掌,一通密集的提问,他回答得既言简意赅,又滴水不漏。

  最后一个问题:“小伙子,这车最快你敢跑多少?”

  武文杰愣了一下,答道:“160。”

  众人的脸上现出些许失望。

  问者似乎有些不甘心,追问道:“不用你告诉我们它的运营速度,你设计它的时候,考虑的极限速度能到多少?”

  武文杰知道这个环形线目前还不具备冲高速的条件,他更担心这么多业内顶级人物齐聚车上,一定不能有任何差池。

  他稍犹豫了一下,吐出了一个数字:“180。”

  他话音落处,四下一片议论声。

  众人的表情看上去立刻由沉闷转为兴奋。

  “那今天就拿你的车试冲一下180。”一个宏亮的声音定了盘。

  司机启动了机车,站在一旁的武文杰感到手心里全是汗,嗓子眼里也有些发干。

  试车,就是一次考试。

  如果运行中出现小问题,当然要减分。

  如果出现大问题导致试验无法进行,那就是不及格了。

  而假如出现了重大事故,甚至造成车毁人亡,那得打多少分?

  零分?

  应该是负分。

  好在那样的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但那种可能,是铁路人必须面对的。

  按照铁路人不成文的惯例,新车型的设计者,在试车时都会毫无例外地守在司机室,而路内的许多领导,也都习惯于当仁不让地出现在试车的司机室里,见证新车型的试验,包括后来一次又一次的向新的高速冲击。

  这是武文杰第一次经历冲速度,紧张自然难免。

  后面,他会在驾驶室这个熟悉的位置,一次又一次见证高铁速度新记录的诞生。

  这是后话了。

  试验线窗外的景色飞速闪向后方,列车很轻松就达到了120公里时速。

  仪表盘显示,一切正常。

  火车上的体感,也毫无异样。

  “加速到130。”

  司机依指令,加快了速度。

  “感觉正常。”

  “很稳定。”

  武文杰能够觉察到,自己额头上有汗水流了下来。

  因为凭借他的敏感,车辆运行传出的声响,似乎隐隐有些异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