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翰墨 第二百六十一章 入宫朝贺

《红楼翰墨》第二百六十一章 入宫朝贺

作者:翡瑜 字数:2841 书籍:红楼翰墨

  正月初一,五更鼓时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四人各按品级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

  原本初一这日京中的命妇都要入宫朝贺,但延康朝时这一规矩被废除,如今只需皇亲国戚、朝中勋贵及一、二品大员的夫人入宫朝拜,故而黛玉并不需要进宫朝贺。

  内外命妇分班向皇太后、皇后行礼毕,皇太后、皇后又各自召见了几位命妇,然后赐宴。

  贾母、王夫人四人领宴毕,又去恭贺贾妃千秋。

  贾元春拜别皇太后、皇后,于凤藻宫接见贾母四人,一番见礼之后,双方各叙骨肉之情。

  少顷,元春命人将邢夫人和尤氏请到偏殿用茶,独留下贾母、王夫人说话,其间贾母将五千两银票塞到元春手中,元春不动声色的将之收起,随后想起幼弟宝玉将年满十六,便问起他的婚事。

  王夫人顿时神情一震,没等贾母开口,便说道:“说起来宝玉早该定亲了,我正想请娘娘做主呢?”

  “宜人心中可有人选?”贾元春问道,对于家中的事,她也略知一二,老太太支持史湘云,二太太支持薛宝钗,她今日问起,便是想将此事彻底的定下来。

  “是娘娘的表妹宝姑娘。”王夫人忙回道,尽管现在她心中也不十分钟意宝钗,但欠着薛家二十多万两银子还不上,且宝钗比较好拿捏,因此仍坚持选宝钗为儿媳。

  贾母瞥了王夫人一眼,不动声色的问道:“娘娘如何看?”

  她本就只把湘云当作阻击宝钗的工具,因此也未提湘云的名字。

  王夫人听贾母如此问,忙一脸期待的看向元春,想让元春为她做主。

  “我看薛妹妹就极好,史妹妹到底命硬了些,若是配宝玉恐怕于宝玉不利。”贾元春沉默片刻后说道,如今自己在宫中处境艰难,需要大量钱财笼络宫里的宫女太监,而府里的情况也不好,送进来的钱财日渐减少,因此需要借助薛家的财力。

  二来薛家是皇商,在宫里有些门路。三则史家虽说是一门双候,可如今已经没什么实权,又都不在京中,且钱财方面比着贾府还不如,对宝玉和自己的帮助有限。且两人相比,宝钗的性情更出众些,因此更加看重宝钗。

  贾母听了沉默不语,没想到从小在自己膝下养大的元春,竟会向着王夫人,本以为去年端午节那次自己表明了态度,元春会有所改变,不想竟还是如此,心里有些失落。

  贾元春看祖母面色不愉,忙开口解释道:“如今府里虽说仍维持着国公府的脸面,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贾母自然明白孙女的意思,如今贾家银钱吃紧,若是宝玉娶了宝钗,还能缓解府里的经济压力,无奈的低声叹道:“薛家失德,若是宝玉娶了她,恐会影响娘娘的声誉。”

  贾元春顿时如醍醐灌顶般惊醒,想起了薛宝钗落选的原因,便是失德二字,自己如今被封为贤德妃,若是宝玉娶了一个失德的女子,恐怕真如祖母所说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被人攻击,感激地看着祖母说道:“还是祖母想的周到,此事到底是我欠考虑了。”

  “可是我们还欠着薛家的银子!”王夫人看元春被老太太说服,顿时急了起来。

  贾元春忙安抚道:“宜人不必紧张,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可想办法拖延一二。至于宝玉,我自会留心为他选一门好婚事。”

  贾母点头应下,如今元春否了宝玉和薛家的婚事,也不用再拿湘云和宝钗打擂台了。

  王夫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说,只能另想它法。

  正在此时,小太监进来催促,于是贾母、王夫人几人拜别元春,出了宫门,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荣府受礼。

  贾母回来后,心中大事落定,对于来贺年节的亲友一概不会,或和薛姨妈闲话,或同宝玉、宝琴、宝钗、探春等人抹牌作戏,十分自得。

  王夫人与凤姐则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东边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

  王熙凤忙完这些天,初八这日,身体便支撑不住,昏倒一次,她仍自强撑,不两天便卧床不起,不能理事。

  贾府众人闻之,都来探望,贾母也吩咐说让她好生歇着,不要再操劳府里的事。

  王夫人无奈,只得独自打理家里诸事,只是少了凤姐,顿觉如失了膀臂,诸事不顺,尤其钱财这块更是艰难,见公中已经彻底告罄,元宵节当天的事还未安排妥当,便来质问凤姐。

  王熙凤躺在床上,脸色蜡黄,说三句歇一句的解释说年前公中就没钱了,她贴补了嫁妆才勉强撑过这个年节,又说置办年货的银子有些拖着还没结呢,元宵节的事本来想等年节时诸家送的银子到了,再挪用置办,说着便欲强起。

  王夫人见她说话有气无力,屋子里都是汤药味,担心她再出什么事,影响自己的名声,说自己不顾惜她的身体,忙将她按住,安抚几句,便无可奈何的离去。

  王熙凤见她走了,示意平儿出去查看。

  未几,平儿回来说二太太已经出了院门。

  王熙凤听了便扯掉头上的锦帕,冷笑不止,原来年前她便谋划好这一切,见自己的嫁妆已经全部捞回来,且又多了不少,便故意瞒下公中没钱的事,又只安排好元宵节前的事情,然后便装病暂退,将这个难题丢给王夫人。

  一来公中确实没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不想再继续贴补这个无底洞。二来将这个烂摊子交给王夫人,看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三来以退为进,趁机拿捏作势,显出自己的本事和重要性。四来则想好好调养身体,专心子嗣的事。

  王夫人因相信凤姐,便将所有的事交给凤姐去做,如今见凤姐竟留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忙拆了东墙补西墙,只是越发难以为继,不几日就筋疲力竭,精神不济,于是找来李纨,凡有大事,便自己主张,其余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

  李纨紧守陆璟的劝告,万事不出头,努力降低自己在贾家的存在感,也尽量不去掺和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的事,因此一应诸事也不多开口,只让几个管事按照旧例办理。

  贾家下人见李纨如此软绵,也不把她当回事,更加骄纵轻狂,欺上瞒下,恣意妄为。

  王夫人又命探春合同李纨一起管理,只说等过了一月,凤姐养好了身体,仍交与她。

  又见公中实在难以为继,且去年凤姐上元节安排的那么妥当奢华,今年自己亲自负责也不能省俭的太多,便去薛家借钱,想要安排的体面一些。

  王夫人来到薛家,支走所有丫鬟,又说了会闲话,便和薛姨妈、薛宝钗提起借钱的事情。

  薛姨妈和薛宝钗听了都沉默下来,如今贾家已经欠了薛家二十五万多两银子,看贾家如今的形势,怕是难以还上了,因此都低头思忖该如何拒绝。

  王夫人见两人都不说话,且有拒绝之意,便对宝钗说道:“前几天入宫贺娘娘千秋,娘娘特意问起宝玉的婚事,我就和娘娘说了你和宝玉的事,娘娘那边已经点头应下了。”

  宝钗见王夫人这次说的不像是假的,心中一惊,不禁暗暗着急,有了陆璟作对比,她早已息了嫁给宝玉的心思,只是不知该如何拒绝。

  薛姨妈并未接话,王夫人这话都说了不下十遍了,每次来借钱都说一次,但没有一次成真的。

  王夫人见这招不凑效,想到凤姐不能理事,又心生一计,对宝钗道:“如今凤姐不能理事,家里也没个能顶事的人,你大嫂子和三丫头也就勉强维持,正好赶上过节,园子里事多,我又没工夫,你兄弟妹妹们又小,你是个妥当人,就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就当提前熟悉府里的事,将来好接替凤丫头。”

  薛宝钗正在忧虑贵妃指婚的事,又听让她管着园子,话中又有暗示之意,忙拒绝道:“多谢姨妈信任,只是宝钗年轻,恐怕不能担此重任,还望姨妈见谅。”

  王夫人笑道:“不妨事,凤丫头平常还有个差错呢!园子里那些老婆子们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得空儿就吃酒,这些我都知道。你就四处照看照看,若是我有想不到的事,你就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若是做得不对,你只管说,她们要是不听,你就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薛宝钗再三拒绝,王夫人再四劝说,薛姨妈也在一旁劝宝钗答应下来。

  薛宝钗无奈,只得点头答应暂时替王夫人照看园子。

  薛姨妈见王夫人如此看重宝钗,心中欣喜,咬了咬牙又借给她两万两银子。

  王夫人走后,薛姨妈问道:“女儿啊,你姨妈让你去管园子,你怎么还想着拒绝,以后你若是嫁给宝玉了,总要接手贾家的事,现在提前去熟悉熟悉也是好的。”

  薛宝钗见母亲仍存着让自己嫁给宝玉的心思,不禁心中黯然,只得坦言道:“宝玉如今越发胡闹,都这么大了还立不起来,他院子里的那些丫鬟天天闹的不像样子,他也不管不顾。”

  薛姨妈听出她对宝玉的不满,摇了摇头,又劝了几句,见女儿的心思真不在宝玉身上了,不禁暗暗叹息,为女儿的婚事担忧。

  母女二人又说了会话,因心思不在一处,聊得不甚投机,便各自回房安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