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阿炳的诸天生活 第263章 第十三个任务 朱由榔的愿望6

《阿炳的诸天生活》第263章 第十三个任务 朱由榔的愿望6

作者:白痴口香糖 字数:1824 书籍:阿炳的诸天生活

  明面上莽白还是缅邦的王,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已经完全掌握在了陆仁炳的手里。陆仁炳不断的,借助莽白的名义,调动缅邦各地的军队,清洗安插,教育,训练,收买。最终牢牢的掌握了缅邦上下二十余万兵马。

  虽然这些兵马目前还处在中看不中用的状态,但这些人都是陆仁炳自己能掌握的力量。是他能够镇压那些军头,文武大臣,稳定缅邦的根本。

  做到这一步,陆仁炳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掌握了军队,陆仁炳开始整合整个缅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缅邦内部都是个部落集合体,上缅下缅,矛盾重重。争斗了几千年,永远也不会停歇。

  但是这些东西归根结底,都还是上层人的事,只要发动群众斗群众,什么矛盾就都没有了。所谓那啥斗争一抓就灵。陆仁炳就是这样开展工作的。他们这些明人始终都是外来者,要想在这里立足,仅仅依靠缅人上层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等陆仁炳掌握了军队后,各地的的明官,便开始接受陆仁炳的指示,发动了大规模的平地权的运动。

  各地的平民奴隶,翻身做了主人,旧的部落首领和奴隶主纷纷被打倒。此起彼伏的反抗被陆仁炳轻易镇压。一年的时间,缅人几千年的统治基础就消失了。从中原来的读书人,被陆仁炳派下去,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

  这个时代的民众没有民族意识,只要教育好了,这里的民众就是大明的子民。从各地来的大臣,士子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谁都能想得到,若干年后,缅地将成为大明复兴的基地的美好前景。

  陆仁炳也在军队里,开展了同样的习汉字,说汉语的训练。这项运动持续了十年,基本上缅人新一代人都能简单的听说汉语了。

  在发展教育,改革土地制度的同时,陆仁炳也开始了清理官场的运动。各地处理了一大批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恶官,赢得了民心的同时,也变相实现了对缅人上层的清理。

  至此缅邦从上到下彻底掌控在陆仁炳的手掌心了。

  李定国终究是没有熬过去,只比原来的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就去了,其余跟着永历东跑西颠的老臣,也都陆陆续续去世了。

  陆仁炳分析除了年龄大之外,也跟这边的气候有关系。

  幸好来投奔的士子,官员比较多,陆仁炳有足够的人手。

  老臣去世也好,他们资历老,能力强,毛病也多,不好控制。最主要的是,他们把各个时期的党争完全的带来了。

  搞得这个小朝廷乌烟瘴气,阉党东林党互相指责对方误国,正统出身的,看不上匪寇投诚的,从一开始拥立永历的,看不上从别的小朝廷跑过来的。

  在外作战的将领看不上只知道逃跑的内阁大臣的。

  反正是一团糟糕,你想调节都不可能。陆仁炳只能一再下诏,禁止党争,并下诏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不再追究。

  每人屁股后头都是一堆屎,现在对那些问题穷追不舍,只能是把人往对面推。

  如果不是现在不宜惹事,陆仁炳都想颁布诏书,通告全国,连那些帮着满清打江山的人,比如吴三桂等人都赦免了,还要封他们大大的官。

  嗯,反正现在自己偏居海外,这些诏书发出去,别的不好说,搞得清廷人人自危倒是有可能。

  本来这个时代,清廷内部满汉之争,就特别严重。陆仁炳再来个火上浇油,估计会烧得更旺。

  不过这些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清廷的人,也不是傻子,对于如何拉拢人心,人家玩的溜的很。

  对于汉官的封赏那是大手笔的很,王爵,侯爵不要钱一样的扔出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带路党,为人家拼杀。

  相比于明朝这边,一开始是吝封惜赏,最后是滥封烂赏,一团糟。

  算了,陆仁炳仔细想想,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做,肯定没等到清廷内乱,先等到的就是吴三桂表忠心的大军。

  陆仁炳下令各地偃旗息鼓,潜伏待机的命令,刚刚有点效果。陆仁炳可不想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喘息之机浪费掉。

  陆仁炳加强了统治的同时,同荷兰人,英国人的贸易,并且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

  郑经那里是靠不住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去世了。因为郡王爵不世袭,所以郑经自领的爵位其实不合法。

  不过事情报到陆仁炳这里,陆仁炳没那幺小气,直接追赠郑成功亲王爵,谥忠武。

  并准许郑经袭亲王爵,世镇呆湾。

  与此同时追封了一大批此前,牺牲的功臣将领。算是收拢人心。

  但是郑家其实就是藩镇,陆仁炳是不能依靠他们的。好在缅邦搞航海的条件也不差。

  清廷搞迁界禁海,大批沿海渔民逃到南洋谋生。这些人都被陆仁炳接了过来,他们就是陆仁炳建立海军的资本。

  陆仁炳在南阳下苦功,埋头种田。同时恢复了东厂,锦衣卫,不仅监察内部,还胖两个组织扩展到沦陷的广大地区。

  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组织,联络反抗势力,刺探情报,策反人员,收拢人才,散布谣言什么的。

  这些工作陆仁炳都是亲自抓的,派往各地的人员,陆仁炳都要亲自给他们上课做培训,跟他们讲的都是超时代的东西。陆仁炳也不知道,最后能起到什么效果。

  反正陆仁炳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保存自己,等待时机。

  清廷对于反间谍工作也是很重视的,这些人不知道要牺牲多少。

  陆仁炳一批批的培训他们,又一批批的把他们派往各地。

  每一批次与前一批的人都不相识,同一批次的人,根本就不会派往同一个地方,组织间的联络方式,也都是划时代的,保证不会被轻易一锅端。

  最后东厂和锦衣卫膨胀到,厂督和指挥使都无法掌控的程度,陆仁炳分别成立了两个参谋室,来直接控制两个组织的事物。

  杜绝了厂督,和指挥使一手遮天更状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