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阿炳的诸天生活 第225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7

《阿炳的诸天生活》第225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7

作者:白痴口香糖 字数:1866 书籍:阿炳的诸天生活

  嗯,陆仁炳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黑庄,吃饱喝足的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丝同情心。看着那些票号同好们哭嚎。

  嗯,这个时候,陆仁炳不能下场,不然会暴露自己。他还得等着我大清那些高官们的神操作呢。

  1910年9月,清政府按照惯例要上海方面从源丰润、义善源等庄号提取190万两“沪关库款”,用以支付当年到期的“庚子赔款”。

  “沪关库款”是属于国库性质的上海海关的税款,历来由上海道台经手,存放于信誉卓著的源丰润、义善源,以备中央财政不时之需。

  9月度支部(财政部)欲提“沪关库款”,时距正元等钱庄倒闭仅2个月,上海道台蔡乃煌上奏朝廷,请求暂不从源丰润等钱庄中提取这笔巨款,改由大清银行拨银200万两垫付“庚子赔款”。

  当时市面未稳,源丰润、义善源虽然实力雄厚,在猛烈的金融风暴中不能独善其身,在某种意义上,大金融机构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但清政府所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如期交付“庚子赔款”,认为这事关国家信誉,而金融风潮只是上海一隅之事。

  因之,军机处对蔡乃煌不愿提取源丰润存款十分不满。按照奏折的性质,蔡乃煌的奏折交度支部处理。度支部侍郎(副部长)陈邦瑞与蔡乃煌素有嫌隙,指使江苏巡抚(当时上海归江苏管辖)参奏蔡乃煌,说他妄称市面恐慌,恫吓政府,不顾朝廷颜面,拖付“庚款”。罪名如此之重,蔡乃煌当即革职。

  蔡乃煌革职后一度申辩,但遭军机处斥责,羞愤之下,一举从源丰润等钱庄提回款项200多万两以交还政府,源丰润当即倒闭。

  源丰润的倒闭,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金融恐慌爆发了。

  继源丰润之后,义善源不能独存也告倒闭。源丰润、义善源分号遍布全国,往来庄号不可胜数,它们的倒闭,致使北至营口、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全国各大商业工业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随之而来的全国经济萧条也就在所难免了。

  嗯,不仅是钱庄倒闭,最重要的是川汉铁路总办,竟然川省官民募集的修路款,也送到沪海炒股,结果巨亏350万两。然后这帮人甩锅给了总督锡良,说他贪了。可怜一心想做点实事的总督,被川省上下奸商给坑了。

  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保路运动,直接动摇了我大清的根基,背锅的锡良哭死在厕所。

  所以绝对不要高估,那些敢于炒股的那些钱庄票号的掌柜们的道德底线。虽说他们是华夏国内土生土长的人,但是他们同样具备这个世界上资本家的黑心。

  不值得同情,历史上,正是因为他们的疯狂操作导致了,国内的银根紧缺,严重拖累了实业发展。把他们拉出来割上个一天两天,都不解恨。

  陆仁炳的华夏银行,虽然在国内势力庞大,但毕竟根基很浅。与官方牵扯很浅,没有参与诸如庚子赔款,甲午赔款,税费转运之类的官方业务。所以大清朝堂也管不到他头上。就是想让他出头,收拾局面,也没借口。陆仁炳已经在金融时报上,刊载了华夏银行这次亏损了一千多万两,自保尚且不足,无力救市。

  刚成立的银联,因为论资排辈的原因,陆仁炳在其中只是个无权的副理事长而已,没有实权,也就不用关心。

  陆仁炳将重心开始转向处理海外资产上,陆仁炳这一波操作,在全世界收获了大概一亿两千万英镑的海量财富。这些钱留在手上是绝对的祸害,换成黄金也不保险,必须花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才是上策。

  嗯,南非就是个不错的基地。布尔战争刚结束没几年,今年南非又刚成为自治领,绝对欢迎各种投资,移民。这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远离欧洲,未来两次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绝对是未来几十年立足的最佳之地。

  南非在西方又具有特殊意义,在这里建立银行,企业可以无障碍的通行欧美,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简直不要太爽。

  接下来的几年,陆仁炳的投资重心都在南非。在这里他以收购的一家当地银行为核心,加上之前在南洋,印度等地收购的银行,合并成立了南非投资银行。

  大举投资南非,在南非购买了天量的土地,雇佣华人经营农场,建立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产,枪械公司,造船厂,然后组建航运公司。在沪海建立分行,分公司逐渐将国外和国内的机构勾连在一起。

  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

  嗯,南非的事情很繁琐,陆仁炳不得不亲自去操盘。

  所以陆仁炳在,国内的钱庄倒闭的差不多后,开始了救市之旅。他将那些钱庄票号留下的资产,全部收购,人员接受,开始融入华夏银行体系,这些人都是国内难得的金融人才。任凭他们流散太可惜了。

  随着这些人员的接收,陆仁炳又建立起了网络覆盖全国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拍卖行,彻底成为国内的金融寡头。这些公司的股东构成都是照抄华夏银行。

  可以说是深深的扎根进华夏这片土地里,保证无论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没有任何人敢动这些公司分毫。为了确保没有人敢上来捋虎须。

  陆仁炳为这些产业配备了数万人精良的卫队,这些人都经过德国军事教练训练的军官预备队。一旦遭受打击,陆仁炳可以保证瞬间可以拉出几十万的部队,攻击任何敢于挑战的势力。

  陆仁炳还在浦东圈了大片的土地,建立了重工厂,制造枪械传播,甚至在1916年还建立一做现代化的炼钢厂,这些都是后话。

  这些产业看着庞大,但是因为国情的原因,陆仁炳只能将他们全部股份化,社会化,他在这些企业内都是大亨,但是绝对做不到一言九鼎。

  所以想让他借着这些力量,能改变历史走向,不是没可能,但是肯定不是那么容易。时代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陆仁炳也没有这个野心,他只是想苟活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