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皇明天子 第二百三十四章 气到晕厥

《皇明天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气到晕厥

作者:吾谁与归 字数:3914 书籍:皇明天子

  “后金汗国使臣,八大臣之一图尔格,见过尊敬的四海一统之大君,我后金汗国送上了范文程的头颅,来平息秉笔太监王文政的不幸遇难后,大君心头的怒火。但是议和之事,迫在眉睫,还请大君圣训,应当如何才能罢兵止戈。”图尔格才懒得为一个汉人去收尸,他这趟来,是为了议和。

  保证这次的粮道的畅通,以保证辽东度过这次的大旱。

  “你是想问朕要什么对吧。”

  朱由检笑着说道:“贡格尔草原归察哈尔部所有,广宁十四城归大明所有,黄台吉受封辽王,代善受封平辽王,岳托、豪格入京为质,辽东都司恢复官制,大明委派官员任命,参与辽王府议事。交出镶黄、正黄两旗战犯,送至归化城煤田。”

  “不知贵使以为如何?”

  图尔格猛地往前走了一步,脸上充斥着愤怒,他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羞辱!

  此时大明议和的条件比过去苛刻了万倍!

  这哪里是议和,分明是在逼战!

  “朕提醒你,是代善没有打下归化城,若是他赢了,朕今日的条件,或许和过去一样,但是毕竟他打败了,战场拿不到的东西,难不成指望从谈判桌上拿到?”

  朱由检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你以为此时不接受朕的议和条件,朕就不会自己去取了吗?他日再论议和之事,朕的条件怕是比这个更加苛刻。”

  “使者退。”王承恩高声的呼喝着,几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从乾清宫外走了进来,眼神凶狠的盯着两个副使。

  “哼!”图尔格用力的甩了甩袖子,离开了乾清宫,他很想发出掷地有声的威胁,比如大君一定会后悔的之类的话。

  但是最终,图尔格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若是有一点办法,他们绝对不会把范文程送到京师来送死了。

  “如此苛刻的条件,建奴必定不会应允,不过没关系,此时的代善进退两难,他拖得时间越久,对我大明就越有利。宣大的军队正在集结,只要耿如杞能够如期到达昌平等地布防,大明的京师必然固若金汤。”朱由检对着袁可立说着自己心中的谋划。

  袁可立点头说道:“宣大两府之军防守京师,关宁军出城攻打广宁,只要能拿下周围郡县城池以及各军寨,哪怕是拿不下广宁,也无碍。眼下只待建奴扣关了。”

  朱由检忽然放下了手中的奏疏问道:“无论是萨尔浒之战,还是沈阳之战,亦或者是广宁之战,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都跟随我大明出兵,可是为何耿如杞会阻拦其西进呢?”

  “朕知道耿如杞打赢了此次的归化城会战,对塞外之局势有着弥天大功,朕只是有些奇怪罢了。”

  兵部尚书孙承宗镇守蓟门未曾临朝,但是兵部右侍郎张凤翼却代替了孙承宗参会。

  张凤翼听到万岁询问,赶忙站起来说道:“去岁五月,虎兔墩的亲信贵英,没有任何的上奏批文,就带兵闯进了新平堡,扬言洽谈入边讲赏之事,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民苦不堪言,宣府两卫千户将贵英部全歼。林丹汗当即发兵,围困了张家口。”

  “陕西道御史李柄与虎兔墩谈入边讲赏,当时讲明,虎兔墩放弃西进,归察罕浩特,归辽土策应关宁军,而大明恢复对其全部市赏贡市。”

  “可惜虎兔墩虽然答应了并且从张家口撤兵,但是最后,依旧是没能通过贡格尔草原,从开平府转至察罕浩特。所以耿巡抚,才最终决定武力干涉察哈尔部西进。”

  朱由检皱着眉头问道:“这事朕略有耳闻,贵英未曾获准,就带兵入了我大明的新平堡?”

  “是。”兵部右侍郎张凤翼俯首说道。

  “怪不得。那朕对归化城会战之事,就再也没有疑问了。”朱由检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带兵入境,这种事发生了,大明方面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回应,全歼贵英部,就是对草原诸部的一种警告。

  大明与察哈尔部的关系急转而下,耿如杞做出联合土默特部,阻拦林丹汗西进的举动,并不是因为耿如杞盘踞山西日久,联合土默特部更加符合他个人的利益。

  “王伴伴,后日把早朝取消,把皇极殿打扫一下。后日,耿如杞率领两镇之地入昌平县扎营,楚材会入京叙职,就定在皇极殿,让百官至京师三十里外的决胜口迎一下。”

  “万岁爷也要去吗?”王承恩低声问道。

  “去,当然要去,当初朕给耿如杞许诺,若是得胜,朕必出城三十里迎其凯旋,朕记得,金口玉言,当然不能不作数。”朱由检理所当然的说道。

  毕自严一脸尴尬的说道:“万岁,这还是再商量商量,百官们去就是了,万岁要不就不去了吧,唐王也入京了,现在在南海子,要不让唐王去迎一下?”

  朱由检左看看,右看看,他自认今日坐在这里的这些人,有一多半都是他的人,典型的皇党,唯皇命是从的那种。

  他出城去迎接,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收买人心的手段,只不过出城三十里迎军,不是小手段,而是大手段罢了。

  毕自严怎么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而且看着诸多朝臣如同便秘的脸色,似乎对这件事十分的不认同。

  “迎一下怎么了?”朱由检十分疑惑的看着朝臣们问道,这么做很出格吗?

  “万岁爷,自太祖爷起,就不让做了。这是祖训。”王承恩小声的解释着。

  朱由检挠了挠头,得,又是一件类似于祖宗之法不可废,大明还有多少祖宗之法没有废的?到这件事上,就得依着了?

  “就这么定了。”朱由检一听是这个原因,丝毫没有顾忌定了调。

  只是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大明斗的你死我活的臣子们,居然为了这个事,统一口径,当夜就联名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出京相迎,理由千奇百怪。

  比如此时关外代善带着六旗大军虎视眈眈,比如尚虞备用处的建奴活动频繁,出了京师恐惊扰圣驾,但是归根到底,其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废。

  朱由检最终是没能出京去,因为除了朝臣,就连张嫣都来到了乾清宫,亲自劝说万岁此时不要出京,理由倒是十分充分,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一旦出京,很难说有人不会借题发挥,大肆鼓吹迁都之言论。

  朱由检这才明白,除了祖宗之法的守旧理念之外,还有这一层的关系,大战一触即发,局势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大明皇帝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大明的江山社稷,此时皇帝擅动,的确很容易造成民心震荡。

  最终朱由检还是决定了谨慎,无论是给尚虞备用处机会,还是民心动荡,朱由检都不愿给他们那么多的机会。

  “臣山西巡抚兼礼部尚书耿如杞,奉命归朝,参见万岁,万岁安泰。”耿如杞身着大红袍的朝服一步步的走入了殿内,行了个稽首礼之后,将腰剑挎着的尚方宝剑,举起来。

  耿如杞要归京的理由,其实就是要归还尚方宝剑,归化城事了,这剑就该带着。

  “耿巡抚,此次归化城之事耿如杞大胜归朝,值得庆贺!但是国朝危难,建奴伺机而动,此剑今日就赐予你,上可佩剑上殿,下斩奸佞邪祟,继续执掌宣大勤王军,为国效命。”朱由检既然选择了相信耿如杞,并且经过了这么多事,他对耿如杞已经足够的信任了。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是三大特权之一。

  朱由检不能给耿如杞大西王的封号,甚至连太保等职位,都因为耿如杞的资历不够,无法授予,但是这天子特权,朱由检就完全不用顾及旁人的想法了。

  耿如杞闻言却是一愣,看着周围朝臣一言不发,才将剑放回了腰间,这是尚方宝剑,万岁让他那这剑继续便宜行事,自然是为了很可能爆发的入关之战,下斩奸佞邪祟他办得到,剑履上殿,他才不会。

  皇帝赐不赐一回事,他耿如杞用不用又是一回事了。

  “万岁,臣有冤情启禀!还请万岁为天下军卒主持公道!”耿如杞忽然跪下,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之后,慷慨激昂的说道。

  耿如杞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次归京,坐在皇位上的大明天子,是极其开心的,他也看到了万岁脸上笑意盎然的样子,本来不合时宜,但是此时不说,耿如杞休息一日就要归营了,再不说他怕没机会说了。

  “冤情?!是京中御史谏台言事?耿巡抚莫要有顾虑,这件事朕替你挡回去了,安心做事就是。”朱由检脸上的笑意消失了,耿如杞在这种皇帝兴高采烈的时候,说这样的话,的确很扫兴。

  但大明皇帝是一个典型的国家主义者,而非人文主义者,对于扫兴这件事,他倒是不在意,反而对冤情十分感兴趣。

  御史谏台的言官们,整日里喷耿如杞要做大西王,这么久了,就是个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呢,仗着功劳,出出气,理所应当。

  耿如杞摇头说道:“臣个人的事,万岁知臣之忠,臣食君俸尽君事,大明不以言废事,也不以言治罪,谏台御史行事职权,臣无权过问,也不敢置喙。”

  “臣所鸣冤之事,并非为己鸣冤,万岁还记得送到前线的继光饼吗?”

  朱由检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件事他分派下去的,继光饼其实是炒面,朱由检还亲自尝过,味道不怎么好,但是很顶饥,行军打仗的时候,有的吃和没得吃是两种概念。

  耿如杞俯首说道:“大康米行汪康年,供应的黄米二十三万斤,有十三万斤的黄米都是腐米,已经烂了,但是依旧用于了继光饼的制作,前线军卒战事频繁,偶尔一继光饼充饥,却发现了腐烂的米,食用之后,腹泻不止,近百名军卒死于脱水。”

  说完耿如杞从袖子里拿出了两包大康米行的继光饼,放在了地上,抬起头继续说道:“富华棉行李寅廷,送前线约两万斤的棉花,这些棉花未曾脱子脱脂,就直接做了棉衣棉服送至前线,而棉包也是这等粗棉所制作,包扎伤口发生大规模的溃脓、化脓、坏疽,千余命伤兵死于棉包。”

  耿如杞又从袖子里拿出了两个棉包,用朱由检赐下的尚方宝剑,直接将棉包划开,战场急救止血之物,需要脱子脱脂,但是这批棉花显然是次等棉,以次充好且不论,朱由检深知看到了棉包里的蛀虫!

  “反了天了!”朱由检猛地拍桌而起,脸上笑意早已变成了寒霜!

  前线军卒效死征战,后方这些商贾们,真是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

  耿如杞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万岁,赏赐前线之牛羊酒肉,由大名府联合牛肉庄行张新根提供,陕西府州府徐福记牛肉庄徐苗新提供,张新根以水牛肉、马肉驴肉充当黄牛肉,以次充好牟利不说,而徐苗新更是以病牛充数。”

  “有些牛肉已经发绿,发臭,为了掩饰,在牛肉涂抹牛血,以硝腌制,送至前线。”

  “前线军卒拼命死战,宁死不退让半步,卫我河山,征战凯旋之际,万岁赐赏犒劳,当伙夫领取牛羊肉之时,却是无从下厨。”

  “万岁,大明军卒悍不畏死,一片赤诚之心,尽忠报国,天地可鉴!大同左卫仅剩八百人,宁肯被臣炸死,也不愿做敌人俘虏,却被如此对待。”

  “万岁,臣为大明军卒不值,臣为大明军卒鸣冤!”

  耿如杞拿出了一个奏表,上面写满了这次军需供给中,扑买的各行各业的各种滥竽充数以次充好。

  大兴米行彭锡成用腐霉米以次充好,广达兴计粮栈掺入大量的沙石到前线腌菜之中,苏州澄明豆行刘盛兴,扑买了前线豆腐干,却偷工减料,少盐、少酱,三万斤豆腐干中有两千五百斤腐烂发霉。

  朱由检拿着手中的名单,整个人都在发抖,前线苦,每天都在死人,大仗硬仗无数,却有人趁机大发国难财。

  朱由检盛怒之下,厉声吼道:“田尔耕!曹化淳!”

  “即可调动在京缇骑、番子,对名单之上的商行进行查封,一旦罪名坐实,无论牟利多少,立斩不赦,挂到长安门的城头上,悬尸十日!以儆效尤!”

  “黄立极!此事查实之后,立刻邸报通传宇内!胆敢有再犯者,朕必株连!”

  “张凤翼,即刻起将名单之上所有军需转运司粮官缉拿归案,三司会审,查实,一律坐罪悬尸十日!”

  朱由检只感觉眼中冒着金星,他很想亲手把这群家伙全都给生撕了!

  沿途转运司以及粮官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吗?并不是,而是他们是这个利益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朱由检攥着手中的奏疏,站在皇极殿的龙椅之上,他除了因为战事无法出城相迎之外,用了最高的礼遇来迎接耿如杞归朝,是发自肺腑的高兴,大明军卒悍勇,赢下了关键的灰腾梁之战,塞外困局一扫而空,但是这等奸商,居然连前线军需都敢动!

  朱由检眼前一黑,险些被气的晕厥过去。

  “万岁爷,坐下歇歇。”王承恩一看不好,赶忙扶住了朱由检,坐在了龙椅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