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生活面面观 第三十章 寻找归途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三十章 寻找归途

作者:一文钱员外 字数:3552 书籍:明朝生活面面观

  文箐心里不停给自己打气,想得多了,不知不觉便也说出来了:“别怕,我们已经跑出来了,他们抓不着我们了。我们找马车,对,找马车载我们到县里,报官,就好了!”

  两个小不点儿也听不太明白,只听到说有马车可坐,自然点头,都抹了泪,也不哭了。文箐问:“能自己走路吗?”

  两个孩子很是懂事的点点头。

  文箐站起来,仔细地看看地形,到屋后看到一座土丘似的,可是也看到耸立的石块,不知是何所在,反正不想往山里跑。最后决定不选门前的这条看似阳光大道,而是走了院墙一侧的小路,通向田地里,旁边的稻苗都高高的,差不多能掩盖两小的身高了。她自以为聪明地觉得这样至少一听到人声,可以伏在地上,或者藏到地里,人家也不好找。

  这说得轻松点儿,简直就是非常激烈的捉迷藏游戏一样;说严重点儿就好似逃犯在躲避四处可能的追捕一般。所以心理上,压力格外重,什么都要想了一想,才敢动。某一个选择,似乎有理智,可是在某种程度上,都带了赌博性质。

  文箐一手牵了一个,走了几步路,才觉得脚硌得慌。刚才在院子里跑出来,都紧张得忘记了鞋底里的宝贝了,忙从鞋里拿出银镯子好象都要臭了一样,也顾不得了,把银脚环给文简脚上套好,发现文简瘦多了,很轻易地就套上了,还直接就挂在脚踝骨上,明显大了好多了。自己要套上镯子,只觉得镯子就要滑下手来,想想不安全,太打眼了,又褪了下来,把袜子里银锞子一起拿出来,收好。

  两个小的听得“跑”,都小手一甩一甩的,小腿就迈开了去,蹬蹬地跑了起来,心情不再象刚才哭得稀里哗啦的了,似乎有了劲儿,就往前面奔。到一个小十字路口,好就闭着眼睛,扔块土,选个方向。这样,她也跟着一路抖抖索索地尽量迈步往前小跑……小跑着……

  终于跑出来了!心底里无限感叹。

  她一直不回头去看,总是很害怕,另外也觉得自己残忍,自己对宋辊或许狠了些。良心上,不停地拷打自己,另一方面又在为自己辩护。想想,无助得厉害,就觉得很脆弱,又想哭了。克制了一下,抬头挺胸,安慰自己别多想,先想怎么找回去的路吧。

  看看太阳,早过了午了,这应该是五六月的天了,没多少风。四处安静得很,远望四周,山领清晰,似有古树无数,就是少人烟,周围扫来找去,没个人烟。此刻,这种氛围虽然让她担心,但也算是给她一个片刻的宁静,安顿心智。开始着眼如何找到民居,总不能露宿荒野。

  远远地,见到左侧山坳处似乎有烟直直地升在半空中,然后慢慢飘散开去。预估了一下距离,也许是800米?1000米?莫不是乡下人做活忙,午饭吃得晚?这是炊烟?一想到可能是有人家在做午饭了,大喜。

  “柱子,能跑吗?不跑的话,就要被抓住了。跑了,能回去见你爹爹和娘亲了。”文箐想着三个小孩还不知是不是要跑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这一天没吃没喝的,又受了巨大的惊吓,可真够受的。

  “嗯,我听姐姐的,跑。”柱子本来慢慢地速度下来了,一听能见爹娘了,眉目间那精神劲头就来了。

  “能见爹爹?姐,脚好痛。”文简虽然不相信似的,但是也是一种期盼,因为最近这一段时间,就是天天说将来见到爹妈如何如何的,每天这两个孩子总是想家,想家人,想家里的一切。如今听得跑出来真能见到,又担心这是文箐许的空白支票。

  文箐知道:喊狼的次数多了,这个似乎给小孩刺激不太上劲了。看他很是痛苦,蹲下来给他把鞋脱了,果然是有两个小石子在鞋底,忙倒了出来,给他穿上。“还疼吗?”

  “不疼了。大姐。”文简扶着文箐的肩,笑得很欢。

  “快来追我。追不上我了……”柱子在前头喊。

  “来,大姐背,好不好?背不动了,再跑。”文箐使劲把文简背上来,感觉弟弟是轻了好些,以前还抱不动,背是能凑合,现在却是能将他不那么费力地背上来,心里很是疼惜:可怜的孩子,不知瘦了多少斤了,营养肯定不良了。

  “好!我大姐背我!你跑!”文简很是自豪,大声地回应柱子。

  柱子歪歪脑袋,有点没劲了。

  “柱子你大,文简脚里进了石子,疼了。你小心鞋里别进石子。要不,大姐可背不动你们两个。”文箐哄着他。

  “好!大姐背他,我跑。”柱子看来是个极会看人眼色的人,别看人小,这些天基本上不主动与文简抢文箐的关照,只是要求分享,却不过分纠缠。孩子,懂事得早。

  一行三人,歪歪扭扭地迈开螃蟹腿,吭哧吭哧地走。没几分钟,都跑不动了。文箐想:高估体力了。

  又要找地方藏起来,最后三个人滑到旁边一个高田埂下,缩在那里大喘气。文箐觉得自己腿肚子发酸,初始打架时是看得紧张的,后来是体力上的。自己以后要进行负重训练了,果然身体要练啊,这个小文箐以前还练过武呢,看来体质好啊,在旧社会下,可不只脑力,体力还是必须的,以求应变突发事件。

  天气还是挺热的,身上都汗乎乎的,额头上,脖子上,都流淌着汗。文简看到下面的小河沟,道:“水。渴。”

  文箐当时正在发呆,听得他这么一说,一看,就是一条小渠,水底有几根水草,看着格外的清晰,似乎是干净,可是不敢随便给他喝这渠里的生水,只得哄骗道:“嗯,文简真聪明。不过水不能喝这里的,咱们洗了手,就去找人给我们饭吃,好不好?柱子,来,一起洗手。”

  哄得两个洗干净手,捧水给他们洗了被汗啊泪啊粘过的脸,也没什么物件可擦拭,就在阳光下晒干。柱子见旁边有块地里种的象荷花叶似的东东,就说姐姐去摘了来挡在头上,要不然晒。

  文箐觉得自己眼下心神不宁,反而这两个小孩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烦恼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是羡慕小孩的心性,哪里象她什么都要考虑再考虑才敢稍稍放心。想想,四野无人,折个叶应该不算偷吧?心里有点怯意地去给他们两个各折了一个大叶子。文简拿了这叶子,滴了水在上面,滚啊滚的,发现水滚过的地方,居然不沾水,于是大叫“好玩”。

  文箐想孩子真是缺心恨,容易满足得很,也真容易打发。其实不沾水,必然是叶面上的绒毛所致呗,可是这又不能与小孩讲。更何况,她看着这叶象荷叶,却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不是,因为荷花必然是全部长在水里,可这半湿不干的地,既只见叶不见花,从生长环境来看肯定不是荷花。很久以后,她才知道这个叫芋头叶,同荷叶相似罢了。所以说,城市的孩子要到了农村,也是见什么都叫不出名字来,稀奇啊,少见便也多怪了。

  文箐看着水里的倒影,脸也看不太清,只是这模样,既不是二十多年她看惯了现代脸蛋,也不如在周家镜子里的那样光彩,摸了一把,下巴尖了不少,加上这脏兮兮的衣服,便有了瘦小孤伶的感觉。

  脸,洗还是不洗?

  洗干净了,这张脸就要受别人的评价,有坏心的人会起歹意;不洗?好心人家看得,也会略有嫌弃,哪里都脏乎乎的,任谁都不喜欢来帮助自己了。

  最后决定还是洗干净了。既然是要去撞大运,找好人家帮忙,虽然不能香沐三日求神拜佛,但至少收拾好自己也是必要的。洗了脸,又拍拍身上的泥,最后盯在自己曾经摸过血的手上,感觉瘆得慌,洗了好几遍,还是觉得难受。

  旁边柱子可没她这时间发呆,直接道:“大姐,真好看!”

  这一句话把她惊醒了。小屁孩,才五岁,就知道美丑了,还知道如何夸人了,真是了不得。收拾好心情,又拉了孩子们跑。

  边走边想,这里是哪里呢?到底离家有多少天了?想了杂七杂八的,又想到了宋辊会怎么样?他都把刀拿出来了,也没绑伤口,加上原来流的血,估计现在早就流血而亡了。自己没帮他堵血,当时是吓得不行了。现在是不敢回去了。觉得自己很坏,良心不安。以前是宋辊绑了自己良心不安,如今是自己没救得了他,反而挑拨他暗示他们之间的利益钮带很不牢固,让他自生自灭,良心十足地不安。自己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自己,变坏了,恶毒了,阴狠了?

  文箐心底里不停地培析自己,又不停地辩解。最后,也没了逃出来的兴奋感了,只有疲惫,非常的疲惫。

  尤其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走到那股烟那儿,却没有人家。那里刨了一堆带土连根的草皮,在烧着,可能是农家肥或者什么用的。文箐也不太清楚这个。

  希望有多大,失望是成倍地叠加。

  唉,难不成古代人口少,就象老美似的,一户人家离另一户人家之间得开着车去?真是太打击人信心啊。她真的想狼嚎几下,可是没劲了,身体要瘫下去了一般。精神上的,肉体上的折磨,难以承受。想想,太憋屈了,实在没天理。

  突然柱子道:“大姐,那儿!”

  还是古人熟悉古人。开始文箐看那黑乌乌的,没看清是房顶,原来走两步,换个角度,全露出来了。果然,真看到住家了,在一片大树笼罩下,露出那么一个屋角来。也许,那里还有一大片房子,那里可能就是一个大村庄!文箐往好里想,给自己打气。

  有时就是运气。其实刚才他们出门要沿路走,转过旁边那个土丘般的山后面,也是人家,但紧邻这被绑的人家处,是好是赖,可就难说了。看官想想柴房里不能烧火,那饭菜哪里来?要是有客栈,那就是个闹市。所以说,抓阄里,其实是好几个选择的随机性,歹运和好运就是手指头一抽。RP问题啊,怨不得人。

  这下有活力了。文简也开始跑了。到得地头,文箐差点儿跪倒在地。支撑她的精神支柱似乎刚才承受过重,这会儿瓦解了,压力没了,全身劲泄了,于是塌了。柱子拉了文箐。

  “让姐姐坐会儿,缓一缓。”文箐很没精神地说了一句,在一块小石碑的地方坐下来,仔细地认一下石碑上的字,来回几遍,恍恍惚惚地觉得是保佑小孩长命百岁的意思,后面的被泥巴挡住了,看不清了,她也没心思去抠泥巴。过了会儿,提提神,问柱子:“姐姐脸上有脏的吗?”

  “我来给姐姐擦。”柱子擦了下,文箐也乐了,看文简还算白净,起来,将三个人衫子上的尘泥拍了拍,拍不掉的她也不想弄了,摸了一下银子还在,松了一口气。

  “那里有棵桃树,还有桃子!”柱子眼睛贼尖,早就发现了,现在见文箐有精神了,便喜滋滋地来报告。这个,当然也只有他能发现。文箐是眼睛只找房子看,文简一个小少爷根本不认识桃树,就是桃还多少能有点儿印象。一听到吃的,文简就叫饿了。

  古代人,“不告而取”,那就是窃。现在还没到性命攸关的地步,文箐的首个目标是找到合适的人有个马车,而不是先吃一个桃偷了,要被人抓了,可是坏了所有的印象了。她还是有点儿理智,有点儿顾虑的。两个小孩可不管,不动晃。只得轻言细语地哄着:“好柱子,眼睛真好。可是那是人家的,人家没在,咱不能去摘,你我也摘不到,爬不上去,不是吗?要是摘了,人家说我们偷桃子,把我们卖了怎办?”

  文箐在心底里万分抱歉,觉得自己欺负了小孩,连给颗桃吃的能力也没有,实在难过极了。

  两个孩子一听偷桃要被卖,紧张了,不叫嚷着吃了,不情不愿地甩着手里的大“荷叶”,跟了文箐向那个目标房子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