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粮田 第九十八章:正日子

《粮田》第九十八章:正日子

作者:风和知了 字数:3613 书籍:粮田

  一秒记住♂ ,更新快,,免费读!

  十九晚上也是折腾和忙碌到好晚,又是准备明天一早起来接亲的事,又是准备明日伙食,明个日子帮工也都算好,各种需要用的东西也都又好个归置,唯恐出了乱子。

  家里的亲戚回来的多,需要安排这几日住的地方,除了赵老太太屋、后院赵家大娘家,还有丫丫家,不够住的也安排到西苑二奶奶家和东院太爷家。赵家二姑还有燕儿姐在她家,赵家大娘和娟姐宝哥也是住西厢房,赵家大娘屋子住的是男客,几个舅爷,还有二姑父,还有德哥勇哥都是住赵家大爷那屋。

  赵老太太屋子住的是赵家大姑和儿媳妇还有孩子、赵家小姑一家虽说离的近,也是没回去的,住在娘家。还有北苑大姑,几个丫丫唤作姑奶奶的,不是很熟悉也是住在赵老太太屋子。

  谁不得一会功夫就得赶着起来,忙着一大堆事,丫丫感觉刚睡下,边上她娘就穿衣起来了。

  “娘,咋这么早。”她迷迷糊糊的,小小在中间,她和她娘小小三个盖一床被子,她娘一起来,丫丫就迷糊的有点知道。

  “今儿个事情多,娘起来看看。”她娘小声的说,又给她掖掖被子,让她接着睡。

  于氏最先起来,起来之后先是烧洗脸水,然后喂喂毛驴,院子四处看看,不一会,丫丫爹也起来了,跟着于氏一起忙活。

  现在还是大半夜,人们都刚睡下一两个时辰,只她爹娘操心,提早起来准备着才放心。

  渐渐的人们也都起来的,因为县里离的还算有些距离,需要黑着天就要去接亲,这样子接了亲再赶回来,才不至于耽误拜堂成亲的时辰。

  于氏和赵家大娘几个做了一口早饭,给去接亲的人早上垫上一口,吃完饭,套上几辆车,把装箱的财力还有各种礼盒之类都放车上,鼓乐手还有赶车接亲的队伍赶车的赶车,坐车的坐车。

  来回又都看过,没有落下什么东西,一行人黑这天赶车去借钱了。

  接亲赵家三个住家的,还有赵家大爷大娘华哥娟姐都去的,本打算让宝哥和丫丫也跟着去,但是人太多,做不开,也就作罢了。除了这几个,还有媒人、一个姑奶奶、舅爷、加上赶车和吹鼓乐的,也有二十来个。

  人算是多的了。

  接亲的一走,剩下就开始准备帮工的早饭了,于氏让丫丫领着几个孩子玩,今天人多,别乱跑。

  吃过饭,人就一点点多起来了,媳妇婆子们开始在棚子里备菜准备午饭,帮工的也开始准备接亲的回来事宜。之前赵明小老爷爷成亲,丫丫是见过的,花样来回的就那几样,都是差不多的。

  临到晌午的时候,接亲的才回来,听到鼓乐声,接亲的也派人提前回来打招呼,说是亲接回来了,好提前准备。炮仗准备好,家里的鼓乐也是接着吹起来,还有拜堂成亲的一应也都又查看一番,都弄好之后,就聚到大门口,等着新娘子到来。

  正如提前说好的,姚家的嫁妆是替补了不少,看着是比送去的彩礼要多少几响子。新娘子在轿子里,旁边媒人站着,去接亲和来送亲的又加了三四车人,有这边的车,还有那边的马车驴车的,算起来不少。

  放着炮仗,人们闹哄闹的争着抢着看新娘子,几个婶子拿着篮子,里面装着喜糖,在门口不时的撒上一把,大人小孩子的哄抢,很是热闹。

  赵家小叔在媒人的招呼下,领了新娘子家里来,新房是之前赵家小叔的西厢房,把新娘子领进去就开始准备拜堂成亲。丫丫人小,挤不进去,外面也堆了很多人,只听得里正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的声音传来,跟着的是一声声的哄笑。

  小老婶是在小叔屋子,几个女客的娘家人和赵家的陪客的人在,说说话,唠唠嗑,这以后都是一家人了。

  其他男客都安排在赵老太太屋子,赵家小叔和村里几个有名望的老人在炕上陪着。

  拜过堂之后,开始设礼账,安排头优吃饭了。

  华哥和赵家大爷接亲回来,接着就在礼账旁开始写礼账了,华哥记礼账,赵家大爷在旁边认人,谁家写了多少年给华哥,华哥记上。

  丫丫凑过去看,来吃喜的人带什么的都有,有带糕点的,有带银钱的,还有扯上一块红布的。这些也都要几下的,不管多少,这都是情分,以后是要根据现在的礼账给人家还礼回去的。

  自己虽说受过教育,但是繁体字除了简单的,更是认不得几个,更别说会写了。看来以后自己想方设法得多认认字,最起码得会读会写,要不然这不就是‘睁眼瞎’了吗。

  这边写完礼的,支客就开始按着客人亲疏远近安排坐席,院子里也都放好了几张桌子,糕点都端上一两盘子,陆陆续续的人也就坐满了。

  丫丫几个看了一会热闹之后,赵家大娘就让他们先去西厢房等着,一会说是要领着他们见一见新来的小婶子。现在刚拜完堂,正是人多的时候,等一会人少了,几个孩子是要进去叫人的。

  坐上席面之后,本来在屋子里玩的丫蛋还有香姐珠姐都跟着大人坐席吃饭去了。这边赵家大娘和丫丫娘才倒出空来,来西厢房领着他们去赵家小叔的屋子。

  两人在西厢房好个嘱咐他们,让他们进去好好说话,不捣乱,见着新人要叫婶子的叫婶子,叫妗子的妗子,不能叽叽喳喳的。好一顿嘱咐,这才领着他们去了主屋。

  虽说现在坐了席,但是还没开始上菜上饭,只桌子上上了几盘糕点、喜糖之类的,喝着茶水吃着糕点,大家都在说话唠嗑。赵家小叔的屋子,几个媳妇婆子围着新嫁进来的媳妇,热闹的说着话,赵家的三个姑子,还有大姑家的大嫂子和玲玲小娃都在,北苑大姑和两个姑奶奶也都在陪新亲。

  他们几个一进屋,赵家大娘就跟小婶子介绍,“这是我家的两个,大的娟姐,小的是宝哥,还有一个大的华哥跟着他爹在外面写礼账呢。”

  小婶子连忙站起来,要下地,几个拦着这才坐在炕边上。

  丫丫看小婶子有些新媳妇过门,还是有些害羞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手里拿着喜糖,给娟姐和宝哥,让他们吃。她送亲的娘家人是会来事的,拉着赵家大娘的手一个劲的夸着两个孩子,也把华哥好个夸,说是读书识字的,以后赵家大娘可得享福。

  娟姐和宝哥两个接过糖,这么多人看着,两个孩子也不好意思开口叫人。接过喜糖之后,小婶子从怀里掏出两个小的红包,这是早就准备的,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这是你们来文叔家的婶子,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又给你们喜糖又给你们红包的,快叫个婶子。”

  娟姐和宝哥小声的叫了婶子,叫过之后,大人们都看着两个孩子和新媳妇笑。她看小老婶脸红红的,低着头,一幅害羞的模样。

  这边于氏拉着丫丫抱着小小也上前,让新媳妇认人。“来文家的,这是我的这两个,大的叫丫丫,小的是小小。”于氏把丫丫领到前面,让丫丫叫人。

  她可不怕,瞪着两个大眼睛看眼前的小婶子。

  小老婶也是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她,然后又抓了一把喜糖让她拿着。

  “谢谢小老婶。”她接过红包竟自揣在怀里,喜糖也是用两个小手拿着,在外衣找口袋装进口袋里。

  “老二媳妇,你家这孩子机灵的。”说话的是小老婶的一个姑姑,跟着来给侄女送亲。

  “机灵啥呀,她那是小孩子小不懂事,看着好吃的就往自己口袋里装。”于氏把把她拉过来,又让她谢过小老婶给的喜糖和红包,这才让出地方来,让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认人叫人。

  二姑家的燕儿姐还有小姑家的青姐和严哥都一一见过人,只燕儿姐胆小,不管二姑怎么说,她都没叫人。

  小老婶也都是一人一个红包还有一把糖果。都认了人之后,屋子太小,小孩子都在的话坐不开,大人也不好说话。赵家大娘和她娘领着他们几个又回了西厢房,因为有燕儿姐青姐和严哥,虽说是小孩子,但也是客,两人商量着,就在西厢房也放了一桌子,挑了几样饭菜,他们也算坐了席。

  吃过午饭,送亲的开始回去,只留下小老婶一个人在婆家了,这也是一个人从姑娘到人家媳妇的第一步。

  把娘家送亲的人送走,就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吃过晚饭,今天晚上是要闹洞房的。闹过洞房之后,就真正成了赵家的媳妇。

  跟赵名成亲时一样,闹洞房的时候于氏和赵家大娘连个早就把他们几个小孩子给远远的打发了,关在西厢房不让他们出来,只能远远的贴着窗户看到小叔屋子人很多,笑声一会一会的吵闹到很久,好像是快半夜人群才散去,那时候她早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丫丫起来看到自家西厢房一屋子的小孩子还都在睡,炕稍的几处被褥已经叠好放在被垛上了。她挣扎着起来,自己慢吞吞的穿好衣服,又给旁边的小小把被子掖好,让他接着好好睡,下地穿鞋门外看看。

  她娘还有赵家大娘加上小老婶三个已经在主屋烧起火做饭了,看着丫丫已经起来,刚起床还迷迷糊糊的,于氏过来领着她给她洗过脸,她这才清醒一些。

  “咋起来这么早?不多睡一会。”

  “醒了就起来了。”她这一精神才看到天还是黑的,许是昨天睡的好,洗完脸一精神,倒是一点睡意都没有。

  “小老婶好。”看小老婶这么早也跟着起来准备饭菜,赵家小叔准是在西屋还在睡,东屋赵老太太和几个住家的也是没起来,只这赵家的三个儿媳妇一早起来做饭的做饭,收拾的收拾。

  她以后嫁人了,可不能过这样子的生活,在家任劳任怨的,一点地位都没有,除非是‘媳妇熬成婆’,那这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再说,她也不想成为这样的婆婆。

  “丫丫饿吧,一早起来先喝点水,老婶一会给你找点热乎的先垫上一口。”小老婶给丫丫倒了一碗水,大冬天的,让丫丫趁热喝,先暖暖身子。

  “淑贤你不用管她,让你先去歇着你不听,这里有大嫂子和我就能够的,你这刚过门,也不好这样起早贪黑的。”她娘还是替她接过水,“这是你小老婶给你倒的,快喝了暖暖身子吧。”

  “老二媳妇说的对,”赵家大娘也凑过来小声说着,声音大了怕屋里的人听见,“不用这一早就起来帮忙,昨天闹腾的晚,你这肯定也是没睡好。”

  听赵家大娘这么说,小老婶脸腾的一下就红了,低着头,“没事的大嫂子子,我娘说了让我在婆家勤快些,两个嫂子都起来了,我也没有睡懒觉的道理,就跟着起来了。”

  今天是自家亲戚还有村里帮工过来再吃上一天,过了一会,西苑的来存媳妇还有三婶子和二婶子也都过来帮忙,天快亮的时候东院的三奶奶和赵明媳妇小老奶奶也过来了,他们虽说年纪不大,但是辈份在那,是不用跟着帮工干活的。

  男客在赵家大娘屋子住,也有在分散到其他人家的,等到开饭,也都过来凑到一起。今儿个从远处来的亲戚就有回家的了,像赵家大姑和二姑,今个吃过早饭就赶着回去了,说是正月里家里离不了人,得赶着回去。

  等晚上的时候,该走的也都走的差不多,请帮工的吃过晚上一顿饭,这亲事就算彻底办完了。剩下自家的人开始该收拾的收拾,谁家的东西也都归置到,到时候给人家还回去。

  剩下的饭菜,能留住的是要留起来,不能留住的,各家分上一盆,也是能吃上几顿的。虽说是剩菜剩饭,但是对于这穷乡僻壤的庄稼人来说,也是一年难得吃上一顿的饭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