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粮田 第八十一章:小年

《粮田》第八十一章:小年

作者:风和知了 字数:1942 书籍:粮田

  豆腐做好,豆包年糕都蒸好,年猪又不着急杀,于氏这几天都在赶着做新衣服。

  鞋子冬月的时候就纳好了,赵老太太的两双,丫丫爹一说,于氏自己做了一双,给丫丫做了两双,小小有很多虎头鞋,于氏就没有给他做新的。于氏又给宝哥和娟姐一人做了一双。

  衣服只丫丫和小小一人一身,布料是赵明成亲那会,买的好几尺花布料,没用了,剩下的。赵老太太就给了几个铜钱,拿了回来。各家扯了一块,说是给孩子做年衣。

  估计这花布赵老太太也没给几个钱,过年给小的做一身衣服,等赵家小叔成亲的时候,也好看。

  花布给小小做的是花肚兜,丫丫做的是一身衣服。还多了一块布料,于氏给丫丫也做了肚兜。

  剩下的布头子,于氏看着,就又给丫丫纳了一双花布鞋。

  看着这一身红花花的,这是要成了花姑娘了啊。

  终于在小年前两天小叔和华哥回来了,他俩一回来,家里就开始准备杀年猪。丫丫躲在西厢房没出去,等主屋饭熟了,丫丫才过去主屋吃饭。

  杀猪的饭菜都是一样的,血肠也是老爷爷灌的,味道很是纯正。

  杀完猪,中午招呼过村里人吃饭。晚上的时候,赵老太太和于氏赵家大娘几个,把剩下的饭菜都好好放盆里,然后拿到厢房放着,冬天剩菜能放的住,每天热热剩菜,腾年糕豆包,能吃到年前。

  有时候于氏把剩菜烩到一起,再切上两块豆腐,干白菜、大肉、酸菜肉、加上豆腐,炖上一会,很是好吃。

  小年之前是要上坟的,一般是到集市上买黄纸,家里的男人领着家里的男娃子跟着上坟。赵家大爷、丫丫爹、赵家小叔、华哥、宝哥都是跟着去的。

  家里杀了猪,小年的饺子,赵老太太切下一块猪肉,然后又拿出来干白菜,“今年的小年吃猪肉白菜的饺子吧。”

  面是荞麦面的。

  在丫丫看来,猪肉白菜的饺子要比纯猪肉的要好吃的多。不油不腻,而且白菜味道十足,加上这里的猪肉是纯养的,没有一点饲料,味道很是好吃。

  小年也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早上煮好的饺子,先不吃,要盛出两盘,放在灶台上,点上香,贡上,让灶王爷先吃。

  祭完灶王爷,这才准备放桌子端上饺子吃早饭。

  小年这天还要开始剪纸,各种过年喜庆的剪纸都要开始剪了,还有对联,找村里能书能写的,开始准备些对联了。

  赵老太太让华哥在书院附近买下来红纸,刚吃过小年的饺子,赵老太太就拿出红纸,用剪子剪出对联和横批的样子。华哥拿出学院用的毛笔和磨,开始写对子。

  自从华哥去了学堂,学了几年之后,家里的对联都是他来写,有时候村子里也有人来找华哥写对子的。虽说华哥现在读书也晚,也没得功名,但是村里读书的人家真的不多,前年村子有名望的老先生也去了,就没几个能识文断字的人。去集市上找人写还是要出铜钱的,不如找华哥写上几幅,看不出好坏,挂上也挺好。

  过年的剪纸一般都是年年有余、庆丰收、风调雨顺之类的,于氏跟着捡,由于纸笔金贵,赵老太太不让小孩子碰,只能远远的看着。偶尔余出来的一两个碎红纸片,几个小孩子也都和捡到宝一样的,收起来。

  娟姐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红纸片拿在手里,用口水沾湿,会有红红的颜料出来。娟姐就往指甲上抹,宝哥学样,有时候口水沾的,嘴唇弄的红红的一片。

  炕头上剪纸,炕稍华哥写对联,村子的人一会来一个,找华哥写对子。

  二奶奶也过来找华哥写对子,“每年这时候,华哥在家都是写对子,刚看到你院子进进出出的,就知道今年也没落下。”

  “华哥念个学堂,就这点本事,可不得多出出力。”赵老太太把二奶奶迎上炕,“来存媳妇也快出满月了吧,这几天忙着杀猪,也没过去看看,身子养的都还好?”

  “都好,”二奶奶一说起这茬,就想起自己那白白胖胖的小孙子,“该吃的都给吃上,虽说我是婆婆,她那边娘家没来人,我也帮着伺候。”

  “你呀,是个操心的命。”赵老太太拉过二奶奶的手,“你就是心软,摆不了婆婆的普,看当初让你两个儿媳妇给弄的,小儿子没成亲,家就给分出去了。”

  赵老太太絮叨。

  看着赵老太太两个媳妇都在,二奶奶也不好说,“日子在哪都是过,分了倒是清净多了。”

  “唉,”赵老太太叹气,“我也甭说你,我这家也是分了。”

  二奶奶猜出一二,也不问,只安慰赵老太太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是那样的,分不分家,这做老的,日子都清净。要是孩子不省心,在哪都得操心,没多大妨碍。

  “来,给你看看来文带回来的两张年画,是老姚家给的,说是我那亲家公出门进货,遇到一个一个外乡人年画画的好,就买回来几张,让来文带回来,我们也跟着沾光。”

  年画是一张年年有余,一张合家欢。色彩用的很鲜艳、搭配手法也都比丫丫看到的贴着的旧年画好上一好。

  “哎呀,这年画画的好呀。”

  “可不是呢,我看着也好的。”赵老太太高兴,“一看就和咱集上卖的不一样,这画的和真的一样,看着就喜庆。”

  “可不是。”二奶奶拿过来好个端详,“我也买了两张,在咱们集市上买的,和这两幅年画一比呀,是差不少嘞。”

  华哥的对子写好了,一共写了八副对子,横批写了十二个,放在桌子上晾干,“二奶奶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哎呀,我这老太婆也不识字,哪里看得出好坏。”二奶奶说着还是凑到跟前看看。“我这老太婆虽然看不出个好坏,但是看着这字是越来越好看了。”

  “二奶奶还是和以前一样,一会晾干了,我给你成对的放起来。先是贴大门口,然后是外屋门口、东西两个屋的、厢房屋的两个、草屋子的、还有猪圈的。”

  “横批都给你放对子里面。窗户的横批我单独给你放着,这几张是正屋窗户的,这几张是厢房窗户的。”

  华哥给二奶奶说明白,“这个我都记得,还是这几年的这个排法,我都记下了。”

  华哥这才放心。

  “老嫂子,你亲家今天是不是刻挂钱,咱啥时候过去拿几套挂钱。”这个亲家说的是丫丫小姑的公公,王老先生,每年村里的挂钱都是他刻,然后每人给上几个铜钱,拿上几套挂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