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乐夜未央 29、典属国

《长乐夜未央》29、典属国

作者:易楚 字数:2834 书籍:长乐夜未央

  29、典属国

  (盛世甲子啊~~~~)

  霍光面前的黑色漆几上,错金铜博山炉轻烟袅袅,高良姜与辛夷的香气跟茅香混合一起,随着那丝香烟,缓缓弥散,很不起眼,却在鼻端萦绕不去。

  ——与众人心境十分相似……

  ——天子对皇后说了什么?

  ……

  虽然不能泄露宫禁之内的事情,但是,知晓内情却是另一回事。

  就像霍光说的,在座的哪一个不是通籍宫禁的人,哪一个没有一两个耳目随时关注着天子的动静?

  天子对皇后说话时虽然遣退了众人,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避人耳目,天子的那些感怀,只怕不到一个时辰便已传遍了宫中。

  ——感怀旧事本也没什么,但是,当今这位天子即位时不过八岁,征和二年,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岁……

  莫说霍光等经历那些变故的人暗暗心惊,便是杜延年这般当初并未涉入其中的人也是震惊不已。

  ——这位天子恐怕当真有几分神童的意思啊……

  ——再想深一些,那位十四岁的天子为什么说那么一番话?

  ——尤其是关于皇后不姓霍的那段……

  这一次,先开口的便不是韩增了,毕竟,有皇后在,霍家与上官家便是断不了的亲戚,不是关系极亲近的,断不会在涉及两家的事情随意插话。

  “上对中宫所说的话只怕不只是对中宫说的……”看了看其他人都没有开口的意思,与霍光关系最近的张安世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张安世素来是三缄其口的性子,勉为其难说了一个开头,便再不肯往下说了,不过,有人开头便好——杜延年知道他的性子,待他的话音一落,便接口道:“臣以为,那些话是对大将军与左将军说的。目的……”杜延年矜持地顿了一下,才将话说完:“恐怕是试探,也不无挑拨的用意。”

  ——刘弗陵是什么心思?

  ——这显然是讨论的关键。

  霍光示意其他人也说话。

  张安世摇了摇头:“试探?挑拨?此非人臣当言了!臣以为县官只是不安过甚。”

  杜延年笑了笑,没有反驳,目光一转即看向韩增。

  韩增的目光闪烁,没有与杜延年对视,而是望向霍光:“大将军是要我等的意见。”他将“意见”二字咬得很重,显然是有深意。

  霍光轻笑:“自然。”

  霍光的态度十分坦然,那份理所当然的笃定让韩增微微皱眉,眼中的光采也顿时敛起,沉吟良久才淡淡道:“子孺是光禄勋,其心意自是重要,然,我与邴公不过是光禄大夫,我们的意见重要吗?”

  光禄大夫不过是掌议论、备顾问的官职,虽然秩视二千石,但是,着实不能算举足轻重的位置。

  霍光再次点头:“我需要子孺的意见,然你的意见,我也是要的。”

  韩增还想追问,却一个激灵,陡然明白过来——霍光就是要他们表态。

  他与张安世同其它朝廷官员最大的不同便是——他们与霍光、上官桀都交情都差不多。

  张安世只是挑剔杜延年的说辞,却没有真的反驳,其意很明白了,他呢……

  韩增微微垂眼,片刻之后便感觉到身旁的杜延年目光灼热地望着自己,不禁抬眼看向杜延年,却见杜延年一挑眉,示意他往正席一看,他转眼一看,心中顿时一颤。

  ——霍光已把太子孙引见他们,怎么还会容他们改弦更张?

  韩增的目光不由就落在张安世身上,却见这位光禄勋低着头,根本不理会自己,不禁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才抬头看向霍光,却是依旧沉默,良久,他才道:“光禄大夫本就是光禄勋的属下,臣从光禄勋之命。”

  霍光一愣,对韩增的决定有些意外,不过,瞥见邴吉深以为然的神色,他便收回了到嘴边的询问,而是转头对张安世道:“看来以后,我要好好讨好子孺了!”

  张安世微微一笑,眉角一扬,点头道:“大将军所言甚是!”

  这句话一出口,杜延年先笑了,韩增没好气地白了霍光与张安世一眼,也噗地一声笑了,邴吉本就带着笑容,此时,不过是笑意更盛,没有笑的只有刘病已与苏武两人。

  刘病已是不明白他们的交流,苏武却是深感沉重。

  “大将军……武不明白……”苏武很认真地询问。

  霍光脸上的笑容不由一僵——这是苏武归来后,第一次称他大将军。

  苏武道:“听着诸君的意思,是县官与子孟不和?”

  霍光坦然地摇头:“上至今未元服,能有何不和?”

  苏武点头,随即又道:“那么,是子孟与少叔不和?”

  这一次没有任何回答,苏武却了然地点头。

  他入官最早,如今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什么没有经历过?魏其侯、武安侯争势固然没有赶上,但是,庄青翟与张汤争权,他却是从头看到尾的……

  想到这儿,苏武不由忧心,张口便对霍光道:“子孟似乎不以为然?你是见惯大将军的势的,想来是觉得有恃无恐?”

  昔日,大将军卫青在朝中地位超然,无人可撼,但是,那岂是大将军的位号决定的?

  苏武摇了摇头:“我在北海,入眼全是白茫茫、空荡荡的,每日里,除了想,还是想,想喜事,也想悲事,但是,想得最多的还是热闹事……最热闹的啊……想来想去,我后来发现,所有热闹事都少不了景桓侯……”

  ——霍去病……那个恣意任性的贵公子……

  ——也只有那样的性子才能建下那样的功勋吧!

  听到兄长的谥号,霍光不由失神,片刻之后,才恍惚回神,听到苏武说:“……丞相与御史大夫闹得那么僵,却忽然意见一致……那一个多月比一年都热闹……都是景桓侯的一份奏记闹的……后来呢……子孟还记得吗?”

  霍光的神色已然凝重,听到苏武的询问,却是看了张安世一眼,没有吭声——事涉张汤,无论如何,他也不好在其子面前多作评价……

  元狩六年,霍去病请封皇子的奏书被天子下御史,随后便是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文书往来,上下四次,才了结了皇子的分封事宜。

  谁也不知道,先帝当时为什么想打破成例封皇子为侯,而不是王——也许从头到尾都没有掺和一下的卫青是知道的?否则,素来最亲近的卫青的公孙敖与任安为什么中途退出?——庄青翟与张汤一向是针锋相对,那一次却是意见一致地一次次反对先帝的主意,最后,先帝还是认可了群臣的主张,封三位皇子为诸侯王,一年多后,元鼎二年冬,十一月,张汤自杀,十二月,庄青翟下狱死。

  苏武其实不需要霍光一定回答,也明白张安世在场,言及其先考已是不妥,见霍光的神色,已经将话听进去了,也就没有再多说。

  牵涉到元狩六年的事情,内室中顿时有些冷场——除了邴吉,在座的都是官宦子弟,都知道元狩六年着实是有太多忌讳了,一时都有些心乱。

  寂静良久,最终还是苏武打破了屋内的沉寂:“我刚归国,这些事……”与他何干?

  所有人都看向霍光,让霍光的笑容僵硬了一下。

  “子卿……”

  “说吧!”苏武看了刘病已一眼,轻轻叹息,“你既然说要低调,为何会今天便把曾孙带来?必是有事对我说吧……”他才刚归国,正是各方瞩目的时候,刘病已今天来的事情不知已经落入多少人眼中了。

  ——霍光这是逼着他表态啊……

  霍光缓缓舒展了眉头,也看向刘病已:“子卿归国,可有属意的职司?”

  苏武摇头长叹:“我现在只想好好休息……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回到大汉了……”

  众人再次沉默,片刻之后,霍光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子卿觉得典属国如何?”

  ——典属国……

  杜延年迅速地看了霍光一眼,隐隐有些意外。

  虽然之前也提过典属国,但是,后来,杜延年又想了一下,觉得典属国掌着内附匈奴所在的五属国,倒不如大鸿胪让人安心,他也对霍光说了,却不料霍光此时仍然属意苏武任典属国一职。

  苏武点点头:“我无所谓……”他一个归国不久的人,能对任什么职司有什么概念?更何况,典属国秩二千石,地位不算低,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不过,话一出口,苏武也反应过来,怔怔地望着霍光,只听霍光道:“河西属国的情况,子卿想必也不清楚,不如待天气再暖一些,便前往属国巡察一番?”

  苏武方回神便再次怔住了,却听霍光继续道:“令公子多年辛苦,子卿也应当与之多亲近才是。”

  “……可是阿元有什么不妥?”苏武立刻明白过来,却也是下定了决心,要想方设法保全这点血脉。

  虽然在匈奴也有女人为他生了儿子,但是,毕竟是胡妇,他心里并不看重,更何况,他与发妻****深重,如今夫妻缘份已绝,只剩苏元这点联系,他岂有不在意?

  霍光轻叹,没有接口,倒是邴吉开口道:“前日车骑将军上书,以为苏君忠直国事,宜酬子弟,举荐令公子为郎……”

  苏武的脸色一白,颤栗着站起,对霍光顿首参礼:“多谢大将军。”

  杜延年暗暗叹息,对霍光的仁慈保全之举,心里是百味杂陈,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也许不算是坏事?

  (看到几个老朋友都催《紫华君》的番外,我本来想在国庆这段假期发一篇的,但是,上个月为了庆祝国庆,各项事情都很多,所以,番外的进展没有多少,我也不确定能不能在国庆假期写完……又,关于刘弗陵的形象……我只能说,请各位筒子继续往下看吧!我从来不觉得这位少年天子是个简单的人物,我照我的想法写……希望各位看完本卷不要认为我在黑昭帝就行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