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一四二章 司马错北上

《我在秦国做武王》第一四二章 司马错北上

作者:陈四奇迹 字数:2322 书籍:我在秦国做武王

  关中以东,阴晋以西。

  秦国在此处,再次集结九万大军,共计是十万,其余还在陆陆续续行进之中。

  要过函谷关,就先要经过阴晋和焦邑二地,现如今,这两处俱是在秦军的控制之下,只有在过了焦邑后,才可能遇到四国联军。

  既然探清楚了情况,那司马错本该火速前往宜阳,援救秦王才对,可偏偏在他临要出发前的一日,收到了来自咸阳的信。

  这信本是荆州都督白起,呈报给丞相和上将军的,信是在到了咸阳后,又紧急又送到了司马错这里来。

  他从这里北上平阳,约有五百里路,不到十日,便可到达,在时间上是绰绰有余,他完全可以在匡章攻入河东时,就做好准备。

  按照白起所陈述的计策,他很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

  这将是这一场大战,能否胜利的关键,可以将本该要拖上很久的战事,在三月之内,就彻底结束,不得不说,都督白起,为秦国名将之最,这不是一句虚言,最起码他就自愧不如。

  司马错自小所学,乃是兵家一道,在入秦之后,就一心于兵事之上,做了这几年的御史令,可他最善长的,还是这兵事。

  那一日,朝堂之上,他以九大要素,来概括天下所有的将军,匡章为勇之最,冯章为械之最,围攻宜阳的乐毅,乃是兼谋、练、众三法,其人并无鲜明特征,三法皆通,三法也俱是不能称之为天下之最。

  对于白起这个人,就很不好说了。

  你很难一下子,就道明他的兵法,因为他的兵法是多变的,也是在众多策略中,最直接有效的。

  白起最大的特点,乃是新,何为新,想常人之不能想,思常人之无法思,每逢战事,必能出奇策而能定敌,这便是新,革天下之新。

  兵贵神速,这个道理,司马错自然是明白的。

  他的速度很快,九万大军,已被他分成了两部,一部五万,一部四万,五万北上,四万东进,他还有一封信,即将送到河东郡守嬴宜敖处,让平阳城率先开始做准备。

  司马错打算,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北上,至于剩下的四万,则由蓝田将军端昃率领,赶赴宜阳。

  宜阳的乐毅,三月攻城,久战不下,一定会挫伤锐气,心思也会越发的谨慎起来,秦军四万,可做八万疑兵,到时候只要这支大军的大纛,出现在宜阳不远处,乐毅就一定会撤军。

  援救大王,他不去也可,倒是这个齐国大将军,才是眼下最大的麻烦。

  秦国大军在此处,陆续北上。

  司马错正与蓝田将军两人,于一处山坡之上,看大军行过。

  “御史令此番北上,将要迎战齐国十五万大军,还有齐国名将匡章,此事干系甚重,现如今,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御史令亲自出战,方为妥当!”

  秦国的将军,大致可以分作两种。

  这第一种,就是如端昃和胡桷这般,是因为秦国的军功制度,从底层靠着军功爬上来的,这些人作战勇猛,多是老秦人,忠于秦国,忠于秦王,但他们又不善激进,缺乏指挥大军团的能力,完全比不上三大都督,和司马错这些山东士子,他们最大的长处就是稳健,很少犯错误。

  这样的将军,的确是难以独自扛起重任,可毫无疑问,他们将会是主将最好的左右手,司马错眼前的端昃,就是这样的人。

  这也是司马错放心将这样一支大军,交给他的原因,这也是治吏台举荐他为蓝田将军的原因。

  与端昃的微微担忧不同,司马错的心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将军不必担忧,我从入秦起,便是先王的将军,到了如今,也依旧是大王的将军,既是将军,就哪有不领兵的道理。

  孔子有云,二十弱冠,六十花甲,想想我这从弱冠到花甲,入秦已有四十载,我老了,很快也就不中用了,就当这是我最后一次,为大王率军出征吧。”

  对于端昃疑问,司马错并非立即回答,而是先感慨了一番。

  他这四十年,在秦国已位极人臣,要想再进一步,几乎无望,在这上面,他也不做他想,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率军出征,现在嘛,这心愿是得到满足了。

  “哈哈,匡章为天下名将,齐军又有技击之名,此番来势汹汹,说起来,还正和吾意,也只有这等对手,才能值得吾出征,不日之后,白起全歼楚军、占据屯留的消息,将会昭告天下。

  这就意味着,六国南北两路大军,皆是战败,不敌我秦,匡章和齐军的士气,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士气受挫,齐军十分的战力,就一下子去了三分,吾何惧之有呢?”

  司马错望着下方浩浩荡荡的大军,端坐于战车之上,一双眸子,有种说不出的豪迈。

  上党战事,到底如何,还未曾得知,不过,在他看了白起的策略后,他相信白起必胜。

  十万歼灭十万,这样的战事,以前没有,以后或许就有了。

  “是啊,的确是如此,六国大军,联合抗秦,若是楚军尽被诛杀,那就只剩下五国联军了,不知道御史令此番前去,可有什么打算,到时我也好禀明大王,宜阳也可在必要之时,相助于御史令!”

  端昃细细算过了。

  他这一去宜阳,宜阳之困必解,之后,秦军将会和四国联军,形成对峙的局面,那时候就可以分出一路兵来,北上支援司马错。

  乐毅本有五十万大军,后来因冯章入大梁,一下子就分去了五万,再加上围攻宜阳这么久,死伤也应该在五万上下吧,这样一来,乐毅麾下,就只有四十万大军了。

  反而是秦军,因为在守城,宜阳大军的死伤,必定不会有乐毅多,至少八万大军,还是有的,再算上他现在这四万大军,那就是十二万,还有洛阳十七万,两军相加,可凑足三十万之多。

  战事到现在,不管是南路,还是北路,都比以前好多了。

  这一开始,洛阳秦军和联军相差,足有二十万,现在两军相差,就只此十万了,多出十万大军对秦国来说,已经算不上绝对的优势,还是可以分出兵力来,援助一下河东的,因为河东可以入秦国的腹地。

  司马错眯着眼睛,想了一下。

  端昃的顾虑,他很清楚,现在大战能否胜利的关键,早就不在秦国南路大军了,而是在北路大军白起手中。

  他只需要坚守河东,不致于让河东大乱,等着白起南下后,包抄了乐毅的后路,这一场大战,秦国基本就能够胜利了。

  他能否坚守住河东,也变得非常重要了。

  若是河东没了,匡章则可以一路南下,占据函谷关一带的要道,切断秦国在山东作战的四十万大军后路,令秦军因缺少粮草而乱。

  还有更严重的一点,匡章是以攻城而出名,若是他度过大河,杀入河西,那直入咸阳,也就轻轻松松了。

  司马错很清楚的知道,一直以来,六国谋秦的重点,从来就不是函谷关,也不是今日的三阳制敌长廊,而是咸阳,攻破咸阳,函谷关和三阳制敌长廊,就只是他们的必经之路罢了。

  至于为什么,每次都是在函谷关大战,皆因秦人骁勇善战,将他们阻挡在外面罢了。

  等想得明白,司马错摇了摇头。

  “不了,荆州都督一旦南下,那将是我秦对六国主力,猛攻之时,分兵会影响大计,而我北上,只需要坚守即可,纵然只有五万大军,也能坚守!”

  身为秦臣,人人都得为大局着想,这也是秦国能无往而不利的缘故。

  听闻司马错言语,端昃拱手一笑。

  “哈哈,那我就预祝御史令凯旋,事不宜迟,我要出发了!”

  拜过之后,端昃策马东进,司马错也驾车北上。

  此刻,正值上午。

  天边的太阳,才散发出第一缕的晨曦。

  秦军似乎开始能主动进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